徐月銀 葉玉清
廣東省惠州市第一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廣東惠州516001
由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制定的2016版《輸液治療實踐標準》也強調(diào)安全輸液的重要性[1],其中血管通路裝置的選擇也是安全輸液較為重要的一環(huán)。目前根據(jù)患兒年齡、藥物性質(zhì)、預期治療時間等選擇血管通路裝置,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的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作為中心靜脈導管之一,在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NICU)應用的越來越廣泛[2-3]。但PICC置管及維護難度較大,??菩暂^強,并發(fā)癥有感染、機械性靜脈炎、脫管等。因此需要有針對性且有意義的護理干預。將我院收治新生兒PICC置管的患兒總計200例實施不同護理,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4]:①穿刺指征;②預計輸液>7 d;③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先天性心臟病、血管畸形等;②患兒預后不佳或者死亡等?;仡櫺苑治鑫以?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新生兒PICC置管的患兒總計200例,以置入PICC的順序分成兩組,以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先入院的100例新生兒采取常規(guī)的護理設置為對照組,男64例,女36例,出生時體重2173.6~3182.1 g,平均(2824.52±315.62)g,年齡1.1~33.5 h,平均(12.5±0.5)h。而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后置入的PICC的另100例新生兒采取預見性與精細化護理管理模式干預下的護理設置為試驗組。男63例,女37例,出生 時 體 重2093.5~3282.6 g,平均(2796.64±302.44)g,年齡1.0~33.9h,平均(12.1±0.4)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置管、日常消毒、敷料固定,減少因新生兒亂動所造成的PICC導管的脫落,并及時預防并發(fā)癥。
試驗組配合預見性與精細化管理。①預見性護理。對我院行PICC置管的新生兒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了解其引發(fā)并發(fā)癥發(fā)生的主要的因素,并針對這些誘發(fā)因素進行相關文獻資料的查詢,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護理措施干預如下:在室內(nèi)播放舒緩的兒童音樂(聲音不可過大,需要控制在45分貝左右,不會對新生兒造成較大的不好影響),在置管前10 min即開始實施,并放音樂。導管型號選擇大小適宜,穿刺前浸于生理鹽水,以預防機械性靜脈炎發(fā)生(考慮浸泡后可以減少導管與靜脈血管壁之間摩擦的因素有關)。在科室內(nèi)進行PICC置管訓練,在新生兒穿刺中選擇我院技術熟練??谱o士進行穿刺,若新生兒血管較為特殊,可選擇科室護士長完成。②精細化護理。詳細宣講,取得家屬的認可是完成置管的首要前提,因此置管前取得新生兒家長同意,要進行有針對性且有意義的置管前宣教,并將優(yōu)點、過程等講解,提升配合度。為保障新生兒對置管的配合情況,需要保障在置管前生命體征平穩(wěn),情緒平穩(wěn),舒適體位。對消毒液與操作臺進行加溫處理,溫度以37℃左右為宜,以避免冷刺激增加穿刺難度。日常護理同對照組。
比較兩組患兒的PICC置管情況(一次性穿刺成功、非計劃拔管、置管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與糾紛情況。統(tǒng)計兩組患兒的一次性穿刺成功、非計劃拔管、置管時間,其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判斷方法[5-6]:以選擇合適的PICC置管,對穿刺部位進行消毒后,一次性穿刺成功。統(tǒng)計在PICC置管期間,發(fā)生的機械性靜脈炎、導管異位、導管脫落、導管堵塞、藥液外滲等并發(fā)癥?;純杭覍賹ψo理的滿意度與糾紛情況。滿意度評價采取滿分為100分的調(diào)查問卷,以90~100分判斷為非常滿意,80~89分為滿意,70~79分為基本滿意,69分及以下為不滿意[7]??倽M意度=(總例數(shù)-不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統(tǒng)計兩組患兒的糾紛發(fā)生情況。
以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00%)高于對照組,試驗組非計劃拔管率(6.00%)低于對照組,試驗組置管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PICC置管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兒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3.00%)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試驗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總滿意率(100.00%)高于對照組,而糾紛率(0.00%)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表3 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與糾紛情況比較[n(%)]
隨著輸液技術不斷發(fā)展,安全輸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PICC保證了治療、搶救工作的正常進行,為新生兒建立了可靠的靜脈通路,減輕了患兒反復靜脈穿刺的痛苦,避免組織水腫、壞死、瘢痕、攣縮等并發(fā)癥不良后果[8-10]。適用于靜脈輸注刺激性、高滲性藥物及中長期輸液治療,具有避免反復穿刺、留置時間長、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用于危重患兒的救治中[11-12]。但醫(yī)院感染、血流感染等并發(fā)癥,成為制約 PICC 在新生兒中廣泛應用的主要問題。而相關的研究中指出,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模式干預下,可以有效減少置管的問題,達到較好的臨床效果[13-15]。本研究所采取的預見性與精細化管理模式,其原本是屬于兩種不同類型的護理方法,而本研究所采取的的則是將兩種不同護理模式有效結合,互補不足。完善了其護理過程精細,借助管理理念,對PICC 置管常規(guī)護理細化,提升護理質(zhì)量;預見性護理則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前瞻性判斷,提前實施相關針對性護理干預。兩者相結合后,則可有效的提升臨床的護理質(zhì)量,包括操作、溝通、觀察等,并有效降低置管堵塞、非計劃拔管發(fā)生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本研究中,試驗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00%)高于對照組(78.00%),試驗組非計劃拔管率(6.00%)低于對照組(24.00%),試驗組置管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 試驗組患兒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3.00%)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總滿意率(100.00%)高于對照組(85.00%),而糾紛率(0.00%)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PICC置管過程中,采取預見性與精細化護理管理下的PICC置管護理,可明顯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非計劃拔管率,延長PICC置管時間,減少置管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升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減少因為護理干預的問題所造成的護患糾紛,效果理想,值得臨床在新生兒科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