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靖華
摘 要:繪本是一種圖文結合的英語讀物,解決了傳統(tǒng)讀物單一枯燥的問題,能在增加閱讀趣味性、生動性的基礎上,激發(fā)小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但在目前的教學中,教師并不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常常要求小學生自主閱讀繪本,小學生的英文基礎薄弱,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再加上缺乏毅力,他們自主閱讀的效果并不好。為此,教師應該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并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特點,采取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游戲等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以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實現(xiàn)他們英語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英語;繪本;閱讀策略
一、 引言
在小學階段,英語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興趣和習慣,促使他們愛上閱讀、學會閱讀,以在閱讀中汲取快樂,滿足他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并不能調動小學生的閱讀興致,甚至還會導致他們產(chǎn)生抵觸心理,最終喪失英語學習的信心。因此,教師應該遵循繪本教學的基本原則,并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弱化閱讀的難度,從而使小學生從“要我讀”向“我要讀”轉變,以收獲更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二、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繪本選擇的基本原則
(一)適齡性原則
小學生腦海中已有的知識儲備有限,他們在進行英語閱讀時,經(jīng)常遇到不認識的單詞、不理解的語法知識等,這使得他們閱讀的效果較差。教師在選擇繪本時,面對五花八門的材料,也出現(xiàn)了眼花繚亂的現(xiàn)象,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小學生的壓力。因此,教師應該遵循適齡性的基本原則,在因材施教理念下合理選擇繪本材料。繪本作為一種課外讀物,分為幼兒繪本、青少年繪本以及成人繪本等,不同的繪本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是不同的,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小學生的閱讀情況,選擇適合他們的繪本,以在適齡性原則的基礎上,促使小學生在循序漸進中取得長足的進步。
(二)生活性原則
英語繪本最直接的特點就是直觀性強,帶有大量的圖畫內容,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小學生的眼球,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目前,很多英語繪本都是由簡短的小故事構成的,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較為密切,小學生讀來津津有味,積極性較高。在選擇繪本時,遵循生活性原則,可使小學生產(chǎn)生較強的代入感,他們常常把繪本中的人物形象和自身聯(lián)系起來,其個人情感也隨著故事的起伏而波動,從而使得閱讀效果較好。因此,教師在講述繪本內容之前,可先營造生活化的氛圍,以促使小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帶領他們和繪本中的主人翁一起去經(jīng)歷那些或美好或驚險的事情,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會更強,從而可開拓他們的思維,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品質。
(三)實用性原則
繪本是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服務的,是傳授給小學生英語單詞、語法知識等的載體,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遵循實用性的原則,以構建起高效課堂,促使小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多的知識與技能。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應選擇難度較小、圖畫占比較高的繪本,故事要有簡單明了的結構和鮮明的情感,以幫助該部分學生理解和接受知識;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可增加繪本中生詞的數(shù)量,引導小學生根據(jù)上下文推測詞組的意思,以加深他們對故事的理解,發(fā)展起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實用性原則能拉近小學生與閱讀內容之間的距離,可激發(fā)他們的潛力,促使他們在實際語境中運用英語進行流利的交流。
三、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繪本的具體策略
(一)合理選擇繪本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的特點,在課堂閱讀的過程中,他們常常會走神、搞小動作。因此,教師應合理選擇繪本,借助色彩鮮艷的圖畫以及有聲繪本等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以帶給他們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從而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
例如在閔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學習Unit 3 “Numbers and animals”部分內容時,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掌握cow、horse、sheep、farm等單詞,熟練運用句型I have...并能學唱歌曲“Old MacDonald Has a Farm”。通過學習,小學生能簡單說出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對動物的叫聲以及身體部位等也比較熟悉。這樣教師就可選擇課外閱讀繪本“From head to toe”,該繪本通俗易懂、富有趣味,很適合中低年級的小學生閱讀,他們可以一邊讀一邊跟著做動作,以滿足小學生喜歡模仿、熱愛表演等的個性特征。繪本中“I am a penguin and I turn my head.Can you do it?”,小學生會學著企鵝的樣子,開始轉動腦袋,甚至有的小學生還會模企鵝走路的姿態(tài),這可增加課堂趣味性,促使小學生在歡聲笑語中,自主發(fā)現(xiàn)和探究更多的知識。當小學生熟悉了繪本之后,教師還可要求他們仿寫句子:I am a (? ) and I (? ). Can you do it? I can do it!通過閱讀,小學生會發(fā)現(xiàn)原來小動物這么可愛,而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的靈活,竟然可以做這么多動作!當小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之后,整個教學自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合理選擇繪本,可有效降低閱讀的難度,防止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走彎路,從而能使小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科的魅力,促使他們自主閱讀更多有趣的繪本故事。
(二)創(chuàng)設繪本情境
現(xiàn)階段,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過于重視生詞短語的講解,細致、零碎的知識并不能調動小學生的主動性,甚至還會導致他們產(chǎn)生厭煩心理。因此,在借助繪本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以為小學生營造特定的語境,這不僅能夠使小學生熟悉詞匯、語法,還能鼓勵他們用英語思維進行思考和表達,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在閔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學習Unit 5 “My family”部分內容時,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聽懂并會說家庭成員的名稱,包括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等,能借助照片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人,以鍛煉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布置小學生帶一張全家福來學校,家是溫馨的港灣,關于家人,小學生有太多的話想要傾訴,尤其是面對照片時,小學生的表達愿望更強烈,思路也更清晰。此時教師就可創(chuàng)設與“談談我的家人”相關的情境,并借助親情類音樂營造氣氛,以促使小學生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瞬間。之后教師再引入課外閱讀繪本“Were going on a bear hunt”,小學生能在閱讀的過程中,被故事中一家人的經(jīng)歷所吸引,并能感受到來自家人的勇敢和團結,從而可激發(fā)出小學生更多的個人情感,促使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生活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