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寶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情感”“感情”“體驗”“體會”等,有如下相關的重要表述:“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薄澳艹醪桨盐瘴恼碌闹饕獌?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薄霸陂喿x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
情感體驗的要求體現(xiàn)在教材中相應的單元編排上,如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其“人文主題”是“一花一鳥總關情”,“語文要素”有兩條:“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寫一種事物,表達自己的感情?!被凇扒楦畜w驗”,了解方法,學會運用,該單元的“語文要素”貫穿所選的四篇課文——《白鷺》《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鳥》,是學生學語文和教師教語文的脈絡和主線。
一、畫面感:情感體驗的獨特視角
畫面感往往成為我們評價一部作品、學習一篇課文獨特而重要的視角。因為文字中的畫面不僅僅彰顯了作者深厚的語文功力,體現(xiàn)著語言文字的獨有魅力,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畫面中常常寄托著作者對所描述事物強烈的情感,這也是文章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常見方法之一。
《白鷺》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作者抓住了白鷺的外形之美、覓食之美、棲息之美、飛行之美,表達自己對白鷺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而覓食、棲息、飛行之美,作者就是通過三幅優(yōu)雅的畫面來呈現(xiàn)的:
“水田釣魚”圖——“在清水田里,時有一只兩只白鷺站著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畫。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為白鷺設計的鏡匣?!痹谪S富的聯(lián)想中,在擬人的手法里,捕食的白鷺成了釣魚的白鷺,而其中的這個“釣”字用得極其形象、傳神,悠然的白鷺、寧靜的清水田,渾然一體、和諧自然,又韻味十足。
“枝頭望哨”圖——“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它孤獨地站立于小樹的絕頂,看來像是不安穩(wěn),而它卻很悠然。這是別的鳥很難表現(xiàn)的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湛藍的天空、晴朗的清晨、悠閑的白鷺、青翠的小樹,構(gòu)成了一幅淡然脫俗的畫面。再加上作者擬人與對比的手法,白鷺的優(yōu)雅矜持一覽無遺,更引起讀者無限的遐想。
“空中低飛”圖——“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xiāng)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秉S昏時分,夕陽西沉,天色晴朗,白鷺低飛,一幅安定、純潔、恬美的畫面躍然紙上,這是怎樣一種視覺的享受,又是怎樣一種生命的恩賜?
如果說《白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恬靜的畫面,那么,《桂花雨》則用精美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搖花樂”的畫面,令人如臨其境——“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哇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著:‘?。≌嫦裣掠?,好香的雨呀!”你看,一棵棵老樹,一個個竹匾,一樹樹濃密的葉子,一簇簇小巧精致的桂花,還有那紛紛揚揚的“桂花雨”,以及搖花的慈母和歡呼的孩子,多么美好的畫面、多么喜悅的心情,背后又是多么濃烈的思鄉(xiāng)情感、多么令人懷念的童年生活。
那么,基于課程標準及相應“語文要素”的整體考量,面對這些畫面感強烈的名家名篇,我們可以和學生一起歷經(jīng)怎樣的語文學習過程,歷經(jīng)怎樣的情感體驗過程,才能落實課程標準,落地“語文要素”呢?
1.讓畫面在朗讀中呈現(xiàn)。讓朗讀成為學習語文、描述畫面、體驗情感最重要、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我們的語文課堂要留有足夠多的時空給學生好好朗讀,再融入多元化的朗讀形式,相信學生定能讀出精美的文字與畫面,讀出真切的情感與萬物的靈性,真正做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2.讓畫面在概括中凝練。在本單元《白鷺》一課中,編者明確提出這樣的要求:“課文第6~8自然段描繪了三幅優(yōu)美的圖畫,請你為每幅圖畫起一個名字。”于是“覓食圖、棲息圖、飛行圖”應運而生。我們透過這些簡潔、凝練的名字、小標題、關鍵句等,讓畫面在概括中定格,讓情感在名字中凝結(jié)。
3.讓畫面在批注中聚焦。批注是一種很重要的閱讀方式、學習方法。面對作者用精美的語言所描繪的畫面,批注能讓學生更深入地走到畫面的背后、走到語言文字的背后。如《桂花雨》中,桂花盛開時“浸”在桂花香氣里的畫面,“纏”著母親的畫面,搖桂花時“喊”的畫面等。這樣的批注能讓畫面脫穎而出,讓文字力透紙背,更讓情感噴薄欲出。
4.讓畫面在想象中升華。如果說是文字建構(gòu)了精彩的畫面,那么想象則會進一步豐富畫面、升華情感。想象會讓靜止的畫面靈動起來、讓具體的事物活脫起來、讓真實的情感豐厚起來。在想象中,白鷺飛行的姿態(tài)更優(yōu)雅,“我”纏著母親的樣子更可愛,珍珠鳥在“我”的肩頭睡著的樣子更迷人。在想象中,文字、畫面、情感融為一體,深深印刻在學生的心里。這里落實本單元“語文要素”“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就是“借助畫面,表達自己的感情”。
二、過程性:情感體驗的有效路徑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提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作者蘊藏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摯情感,就需要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用細膩的文字為我們描繪的精彩過程,在過程中體驗真切的情感。
本單元中“過程與情感”銜接得最緊密、體現(xiàn)得最充分的課文當數(shù)《珍珠鳥》,作者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出了珍珠鳥由怕人到依賴人的情感變化過程。我們從情感的變化來看,結(jié)尾處的那句“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是作者感情最真切的表達,而文本貫穿始終的是作者對珍珠鳥真心的喜愛、“寵溺”的關愛、真摯的友愛,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就在這份變化與堅守中被刻畫得親切而感人。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筆者圍繞著文中的“我”堅守的過程、小珍珠鳥變化的過程以及小珍珠鳥成長的過程,安排了一系列的自主學習活動:
1.找一找文中的“我”是怎樣逐漸獲得珍珠鳥信賴的句子。學生在找的過程中親近了語言文字、走進了人和動物友善相處的真實過程。看看學生找到的“我”的表現(xiàn):“我很少扒開垂蔓瞧它們,它們便漸漸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薄拔夷?,決不掀開葉片往里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好奇的眼睛去驚動它們。”“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我不動聲色地寫,默默享受著這小家伙親近的情意。”“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醒,睡得好熟!”……在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我”用自己對珍珠鳥的真心、真情、真愛,去除它的戒備之心,讓珍珠鳥從一種害怕人的鳥變成了一種親近人的鳥。在學生真真切切的討論中,“我”給予珍珠鳥的愛也漸漸理出了一條明晰的線索:當珍珠鳥害怕時,“我”是“不驚動”的關愛;當珍珠鳥日漸親近時,“我”是“縱容”式的關愛;當珍珠鳥完全信賴時,“我”對珍珠鳥是“寵溺”式的關愛;當珍珠鳥竟然在肩頭熟睡時,“我”對珍珠鳥則完完全全是“親人”式的關愛了。文中的“我”對珍珠鳥的情感,就在這樣不斷付出又順其自然的過程中一步步彰顯、一點點升華。
2.找一找珍珠鳥和“我”逐步親近的句子。諸如“過不多久,忽然有一個更小的腦袋從葉間探出來?!薄皾u漸它膽子大了,就落在我的書桌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薄八头砰_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跳動的小紅爪子在紙上發(fā)出嚓嚓的響聲?!薄八耆判牧耍餍杂媚峭苛讼炈频男〖t嘴,嗒嗒地啄著我顫動的筆尖?!薄按粫?,扭頭看,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細細品讀這些生動的語言,真心地去感受這些微妙的變化,和學生一起經(jīng)歷真實的親近過程,人和動物彼此之間的情誼得到充分的表達與詮釋。再細細回味這些細膩的表達,表面上看,是珍珠鳥一步一步親近人類,實際上又何嘗不是人類在呵護與愛護珍珠鳥的過程中一步一步親近動物呢?
三、價值觀:情感體驗的客觀審視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中明確要求“重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與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的,不應該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由此可見,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引導、培養(yǎng)、形成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及價值取向,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教師必須要完成的重要教學目標,還是判定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標尺。
情感體驗中的價值觀源于文本,又需要超越文本。以《落花生》為例,文本中有兩段話揭示了作者的價值觀及其取向——“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睒闼氐脑捳Z耐人尋味,作者在文本中所表現(xiàn)出的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價值觀一目了然。學生僅僅有這種道理的灌輸,理解肯定不會深刻,甚至有說教的意味,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如果我們把深刻的道理與鮮活的文本、具體的文字結(jié)合起來,那么學習的效果自然和說教不可同日而語。
一是姐弟的議論。通過議論,了解花生的好處,諸如味道很美、可以榨油、價錢便宜,學生還說出了“種植時間短、對環(huán)境要求不高、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等好處。有效的討論,為后面道理的領悟做了充分的鋪墊,為學生理解“很有用”“有用的人”“對別人有好處的人”等做了一定的預設。
二是與現(xiàn)實的比較。從而理解作者借助父親的話所表達的深意。學生抓住了文中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的比較,突出了花生的樸實無華與默默無聞。學生由花生想到了我們身邊那些默默付出的人:快遞員、醫(yī)務工作者、普通職員等一線勞動者,他們有著花生一樣的樸實無華卻具有服務社會的價值。
三是與其他事物的類比。學生由花生還想到了竹子、梅花、蜜蜂、路燈等,以他們的眼光看,這些事物雖然各不相同,卻一樣有價值、有品格、有風骨、有意味。在議論、比較與類比中,鮮活而真實地呈現(xiàn)了作者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的情感,既有所依托,又引發(fā)共鳴。價值觀及價值取向作為學生情感體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源于文本,源于那些經(jīng)典的文章與靈動的文字,又須超越文本,走進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心靈深處,逐步促進學生自身的精神成長。
本單元的另外三篇課文也是學生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最好的素材。在《白鷺》詩意的描寫中,表達了人類對動物的欣賞和贊嘆的真情;在《珍珠鳥》細膩的描述中,人類和動物的美好情誼得到再現(xiàn);在《桂花雨》真摯的回憶中,思鄉(xiāng)與懷鄉(xiāng)、鄉(xiāng)愁和鄉(xiāng)戀流淌在字里行間。這樣的價值觀與價值取向是文本最重要的價值之一,更是我們客觀審視、準確判斷、全面檢驗文本價值最重要的標尺,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一是用典型的文本充分落實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即“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為學生的學習奠定了相應的基礎,為學生掌握要素、形成能力并具備正確的價值觀與價值取向奠定了應有的基石。
二是把情感寄托在描述的對象中,并著力彰顯作者所傳遞給讀者的價值理念、是非判斷,這是我們常見的表達情感的方法。對于五年級的學生而言,也是一種非常熟悉的表達與寫作方法。
三是為學生順利完成本單元的習作“寫一種事物,表達自己的感情”鋪平道路,更為學生今后的習作奠定應有的價值基礎。因為每一次表達、每一次習作乃至學生今后的每一回寫作,都應有著正確的價值觀及價值取向蘊含其中并貫穿始終。因此,價值觀及價值取向,作為本單元情感體驗的客觀審視標尺,無論是對于文本、學習、成長以及精神層面的意義,都是至關重要的,更是語文學科、語文課程、語文教科書的獨當之任。
情感體驗實現(xiàn)從課程標準的制定,到語文教科書里的文本,到“語文要素”的落地,再到學生真實的語文學習,一以貫之又一脈相承。同時,在以“雙線組織單元結(jié)構(gòu)”為編排特點的統(tǒng)編版語文教科書五下第一單元的具體文本與現(xiàn)實教學中,筆者認為“畫面感、過程性、價值觀”建構(gòu)了情感體驗的獨特視角、有效路徑與客觀審視,更為課程標準、“語文要素”以及語文教科書、學生的語文學習四者之間的準確對接、無縫銜接提供了更為細化、更易操作、更有價值的策略支撐與實施路徑。
(作者單位:南京市力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