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和閱讀能力的重要指標。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擺脫多年來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困擾,找到適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途徑,是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筆者就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嘗試從閱讀教學要緊抓文本材料的特點、要關注學生的內心體驗、要與學生的寫作同步進行、要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五個方面探討如何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1)12-0105-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它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是教師、學生、文章之間的對話過程,擔負著提高學生綜合閱讀能力的重任[1]。然而在一些教師具體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效果并不顯著,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緩慢,閱讀興趣也不濃,閱讀教學成為其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障礙,直接制約著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維水平的發(fā)展。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一是閱讀訓練不到位。學生進入高中,課程多、時間緊、壓力大,除了在語文課上進行一些閱讀訓練,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很少。從課堂閱讀教學看,高三語文教師還能圍繞高考語文閱讀試題的形式和特點,對學生的閱讀進行集中訓練和指導,而高一高二的語文課主要是精讀的一種模式,部分教師的教學缺少對學生多種閱讀方式的有效訓練。
二是閱讀教學程式化。受應試教育及講讀課傳統(tǒng)教法的影響,部分教師以講為主,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體驗,忽視了學生自主閱讀的感悟及探究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教學過程中缺少閱讀方法指導和閱讀經(jīng)驗總結,學生參與少,合作探究式閱讀流于形式,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閱讀范圍不廣,閱讀能力提高緩慢。
二、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途徑
以上現(xiàn)狀既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效果,又阻礙了整個語文教改的進程。因此,語文教師必須高度重視閱讀教學,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將學生從固定的閱讀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式閱讀,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具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途徑:
(一)閱讀教學要緊抓文本材料的特點
現(xiàn)行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是按照文章的體裁編排,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時遵循作品體裁的特點,按照單元教學的要求進行教學設計。如詩歌散文類作品,教師要采用朗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感悟作品的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尤其是古典文學中的散文和詩詞,在教給學生朗讀方法同時,教師還要指導督促學生有感情地反復朗讀,甚至能達到背誦,切忌一講到底。對于議論說明類作品,教師要精心設計閱讀提綱,合理安排閱讀過程,指導學生有重點地閱讀文本材料,理清論證類文章的論點、論據(jù)及論證過程,明確說明類文章說明對象的特點及說明的方法,切忌句句段段平均用力。對于小說戲劇類作品,教師要以人物形象塑造為中心,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抓關鍵的故事情節(jié),抓各種典型的描寫手法,分析人物精彩的動作、語言及心理,概括人物形象的特點及意義,達到理解作品的目的,切忌平鋪直敘,面面俱到。
再者,編排在同一單元的一組文章在內容思想上總是密切相關,教材在單元教學要求中作了強調和說明,教師在備課和上課前后,要組織學生反復閱讀,理解編者意圖,把握單元課文閱讀教學的廣度和深度,理清作品間的內在線索,科學合理地設計閱讀教學活動,只有這樣,閱讀教學才能做到有條不紊,重點突出,收效顯著。
(二)閱讀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內心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學生的閱讀基礎和經(jīng)驗,將閱讀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獨自品味、感悟作品豐富的意蘊,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在閱讀課上,只要學生有基于文本材料的獨特感受,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師都應視為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體驗予以肯定,千萬不能將自己的看法或者作品作者的思想感情強加于學生,造成所謂標準的唯一答案,限制學生的想象和思維[2]。
如教學《荷塘月色》和《古都的秋》這兩篇抒情散文,許多教師往往抓住兩篇課文中“心里頗不寧靜”“來得悲涼”兩句,大講特講作者的身世和寫作背景,集中分析作品中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和自己的理解,忽略了學生的參與和體驗。像這類優(yōu)美的散文教學,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反復朗讀,仔細感受作者心靈的搏動,分組交流各自內心獨特的體驗,然后教師分類點撥引導,達到實現(xiàn)學生個性化閱讀的目的。“一千個讀者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學生的個體體驗也是千差萬別的,教師大可不必將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甚至句子的含義統(tǒng)一成“標準唯一”的答案。
(三)閱讀教學要與學生的寫作同步進行
寫作是閱讀教學的延伸,是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所以,高中階段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像閱讀過程中在文章的提示語、中心詞下加著重號,在主旨句、中心句下劃線標注,圈點批注,橫批、眉批、朱批和夾注交替使用,上課要勤記筆記,課外要不斷摘抄積累,這些都是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最基本的做法,學生必須做到和長期堅持下去,閱讀才能有所收獲。
更重要的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經(jīng)常讓學生寫隨筆、讀后感、讀書筆記,規(guī)范和強化寫作訓練,上好每一堂作文課,使學生在閱讀中對文本材料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思考,促進學生進一步升華閱讀體驗。同時,通過大量閱讀,也為學生的寫作儲備了豐富的素材,學生作文時就有話可寫,有感可發(fā),所以,閱讀為學生寫作提供材料,寫作又反過來升華學生的閱讀體驗,閱讀與寫作訓練相輔相成,共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如在高一、高二期間,每指導學生精讀完一篇課文,就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寫一篇讀書筆記,用于鞏固閱讀教學的成果;在高三期間學生每次作文時,教師有意識地向學生提供系列閱讀材料,讓學生閱讀提煉成為寫作的素材,這些都是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
(四)閱讀教學要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高中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語文教材,將每篇課文都當作閱讀訓練最好的材料,引導學生細讀、精讀和研讀,適時恰當?shù)亟o學生提供閱讀的機會和材料,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確實起到閱讀教學中“課文是例子”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能就課文教課文,讓學生就材料讀材料,更不能包辦代替學生的閱讀活動,而要遵循閱讀的規(guī)律和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及時準確拓展和延伸,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地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
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圍繞教學有計劃、有目的給學生推薦課外讀物,并指導學生有效閱讀。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教師應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作品,及時提出閱讀的目標和要求,通過檢查督促、座談交流,引導學生按時完成閱讀任務。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迷失閱讀的方向和重點,才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加快積累,豐富自身,有效提高閱讀能力。
(五)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首先,教師要閱讀不息,筆耕不輟,努力提高指導學生閱讀的能力和自身素養(yǎng)。要博覽群書,勤于思考,深鉆細研教材,熟讀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學生課外閱讀作品,尤其要精讀語文教材中有節(jié)選內容的《詩經(jīng)》《楚辭》《紅樓夢》《邊城》等古今名著。同時要廣泛閱讀教育教學著作和資料,積極參加各種讀書沙龍及讀書交流研討會。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用自己豐厚的知識、獨到的理解,對學生的閱讀過程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更重要的是還要對學生閱讀的各類作品及各種文本材料的內容做出正確的分析和評判,并運用合適的手段和方式,準確無誤地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閱讀中升華認識,塑造靈魂[3]。
其次,教師要借助媒體平臺,發(fā)揮語言藝術的魅力,運用各種手段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如學習詩詞散文,教師可范讀,也可請有朗讀特長的學生領讀,還可以用多媒體播放經(jīng)典的原聲錄音讓學生跟讀和欣賞。如教學《林黛玉進賈府》《高老頭》等世界名著,可以播放相關的電影電視劇片段,通過觀看、閱讀和比較,引導學生領悟理解視覺藝術和語言藝術的不同特點,以及原作和再創(chuàng)作之間的淵源關系,為學生創(chuàng)設健康向上的閱讀情景,使學生的心靈在濃厚的讀書氛圍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和興趣,順利完成閱讀教學的目標和任務。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積累三十年的經(jīng)驗,使我確信學生的智力取決于良好的閱讀習慣?!备咧姓Z文教師要深刻認識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徹底轉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理念,努力探索嘗試科學高效的閱讀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學習水平,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
基礎。
【參考文獻】
[1]曹國慶.高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0(4).
[2]祁恒山.淺議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1(1).
[3]劉紅.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淺談[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16(3).
【作者簡介】
王文強(1965~),男,漢族,甘肅平?jīng)鋈?,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