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云
【摘 要】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深度推進,可供小學語文教師選用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涌現(xiàn),而由于學生在特性、基礎知識、認知能力上存在差異,不同教學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也呈現(xiàn)出較大差異。正處于認知發(fā)展起步階段的小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天性比較純真,學習意識不夠強烈,且對新知識、新事物普遍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探索欲望,這使得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與滲透有著一定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學性。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快樂教學法的深度應用,將與教學內容、學生需要契合的快樂元素靈活運用,讓學生在體驗快樂、感知快樂、收獲快樂的同時,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逐步提升綜合素養(yǎng),獲得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改;快樂教學法;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1)12-0183-02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更注重學生發(fā)展需要的滿足、認知個性的凸顯,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靈活應用快樂教學法,切實地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必將引發(fā)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度推進。所謂快樂教學法,即以學生為主體,以引導學生參與為切入點,保證學生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知識的有效學習和思維發(fā)展,使學生在蘊含快樂元素的教學資源、素材、活動、故事、游戲、情境等的驅動下,投身語文知識學習,實現(xiàn)發(fā)展需求的滿足。研究發(fā)現(xiàn),快樂教學法能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不斷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保障學生在發(fā)揮想象力和提高個人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中開展語文學習,更好地掌握學習技巧和精髓,獲得認知潛能的激活[1]。為切實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生命力、感染力、影響力,教師應加強對快樂教學法的應用,將快樂教學法深度滲透至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為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全面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奠基鋪路。
一、以網(wǎng)絡媒介為輔助,利用快樂教學法,調動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隨著科技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網(wǎng)絡資源猶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xiàn),為小學語文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因此,教師可以加強對具備有效性、豐富性的網(wǎng)絡資源的應用,創(chuàng)設出豐富、多元的快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直觀的圖片、生動的視頻、有趣的教學微課等的驅動下,更為直觀、形象、生動地學習語文知識,探究語文問題,提升語文能力。隨著網(wǎng)絡資源的引入,語文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豐富性會大大增強,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也會大幅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借助網(wǎng)絡資源開展教學時,應盡量避免形式主義、教條主義,根據(jù)教學需要與學生特性,使教學更有針對性、發(fā)展性,使網(wǎng)絡資源的應用切實為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豐富小學語文教學內涵服務[2]。
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視頻和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二胡曲《二泉映月》的刺激下產(chǎn)生情感共鳴,體味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理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加深學生對課文思想情感的理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受網(wǎng)絡資源輔助下豐富音樂素材的感染,學生會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在學習語文知識,理解課文內涵的同時,思想情感、認知能力也會因快樂元素的影響得到切實發(fā)展。
二、以生活素材為驅動,借助快樂教學法,激活學生的語文學習潛能
語文與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在一定程度上,語文是對生活的濃縮,生活則是語文的延伸?,F(xiàn)實生活中的很多資源、事物,都可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學指導的有效依托。小學語文涉及到的很多內容、問題,也與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一方面,以生活素材為輔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在認識生活的基礎上學習語文,增強自身理解能力、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在快樂參與中實現(xiàn)認知遷移。另一方面,以生活現(xiàn)象為切入點,打破思維定勢,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在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遷移發(fā)展中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同時,對一些比較有趣、生動、鮮活的生活現(xiàn)象,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認識、思考進行分析,提出假設,進行論證。這些蘊含快樂元素的教學活動,勢必會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感染力,學生在快樂感知中也會獲得更好的、更多元的發(fā)展[3]。
如在《一面五星紅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升國旗儀式,讓學生在切身經(jīng)歷、體驗中感知五星紅旗代表的意義,并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的主題與內涵,充分發(fā)揮快樂教學法的輔助作用。
三、以問題探究為導向,依托快樂教學法,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教師可以借助具有探究性、趣味性、發(fā)散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更廣闊的問題視域,為學生理解能力、探究能力、思維能力的提升提供更豐富、多元的幫助。教師可以借助蘊含快樂元素的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深度學習語文知識,逐步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一是借助提問串,讓學生在循序推動中進行思考,在探究、解決、突破一個個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語文素養(yǎng),在教學問題與知識內容的有機對接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開展語文知識學習[4]。同時,針對不同學生的認知特性,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將不同問題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由簡到繁的方式呈現(xiàn),以更好發(fā)揮問題的驅動作用,使學生在解決問題、辯論問題、探究問題中收獲快樂,獲得發(fā)展。
二是利用針對性問題,將教學內容與學生認知有機銜接,并引導學生深度探究、科學研討,這樣能在切實發(fā)揮教學問題作用的同時,為語文教學助力。另外,隨著學生對不同教學問題的探究、研討、交流,其學習語文知識的方式會更加豐富,探究語文內涵的思維會更加活躍,進而達到利用問題激活思維,加深理解,促進認知發(fā)展的目的。而且,很多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最大的快樂莫過于成功解決某一個問題,獲得一些新知識。這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方式,是快樂教學更為有效的呈現(xiàn)方式之一。
四、以詩文品析為載體,應用快樂教學法,提升學生語文理解能力
古詩文讀起來朗朗上口,韻律十足。因此,教師在開展古詩文教學時,應該通過對不同古詩文韻律特性的講解,讓學生結合音韻體味古詩文的意境,獲得認知發(fā)展。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古詩朗讀中融入音樂伴奏或視頻等,將古詩的韻律之美與學生學習感知有機融合,讓學生積極融入教學氛圍,實現(xiàn)對古詩文內容的深刻理解,在詩文朗讀、品味中收獲快樂。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生活素材、場景等,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與古詩文內容的銜接中開展探究與學習。必要時,可以將學生引入與古詩文內容比較貼近的生活情境,組織學生在精讀、齊讀、美讀等多種朗讀方式中加深對古詩文內涵的理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古詩文教學妙趣橫生、快樂無限,為學生感知快樂、享受快樂提供幫助[5]。
如在《游山西村》的教學中,這首詩的韻腳為“un”,音調抑揚交替,平仄錯落有致,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師可以在學生朗讀時融入伴奏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引領下,結合自身感受,以更飽滿的情感感知古詩的情感與思想。而在《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將教學活動安排在春末夏初之際,并引導學生進入春末夏初季節(jié)交替的生活情境,在萬物生機勃勃的自然風光中理解“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中“急走”“追”等詞的精妙之處,獲得認知發(fā)展,在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同時,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與幸福。
總之,快樂教學法的優(yōu)勢,使其深度應用至小學語文教學領域有很強的現(xiàn)實性與必要性,且可以為小學語文教學效能提升給予堅實保證。同時,在快樂教學法的輔助下,學生參與小學語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會大幅提升,這樣既能提升教學質量,又能促進學生發(fā)展。因此,教師在借助快樂教學法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性與發(fā)展需要,科學開發(fā)和應用快樂元素,切實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適當優(yōu)化教學策略,將與小學語文教學有關的快樂素材、活動、情境等充分融入學生語文學習領域,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深度實踐、多元探究、快樂體驗中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逐步提升綜合素養(yǎng),使快樂教學法更好地作用于小學語文教學效能的提升,更好地服務于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志榮.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內蒙古教育,2020(18).
[2]王芑娜.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途徑探析[J].中國農村教育,2020(15).
[3]何紹平.分析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辭賦,2019(04).
[4]謝亞萍.新課改下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存閱刊,2018(15).
[5]劉艷麗.新課改下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