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語言課,只有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但是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沉默現象較為普遍,這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本文就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策略,希望能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配合教師講解,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沉默;心理歸因;干預對策
師生間的有效溝通有助于學生將注意力放在課堂上,確保教學計劃順利完成。并且教師還能通過溝通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課堂進度,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但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受多種因素影響,學生表現沉默,未給予教師及時反饋,這很容易拖慢課堂進度,并且還會影響到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思考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
一、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沉默心理歸因
(一)學生缺乏自信
受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影響,多數農村家長會外出務工。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下,學生普遍缺乏與他人溝通的能力。這其實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在課堂中面對教師提問時,學生害怕回答錯誤引起周圍學生嘲笑,因此會沉默以對。就算學生能回答出正確答案,但是如果回答的磕磕絆絆,依舊會引發(fā)緊張心理。久而久之,學生會變得越來越沉默。
(二)畏懼教師批評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為了方便管理,常會以威嚴的形象面對學生。在提問過程中,有時候教師會忽視方式方法,在學生回答錯誤后批評學生。農村小學學生心理較為脆弱,在受到老師的批評后往往會產生退縮心理。在面對相同狀況時,學生往往會以沉默應對。
二、農村小學課堂沉默現象的解決對策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下,學生會更敢于表達自身想法,課堂沉默現象也得以解決。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改變自身的角色定位,從知識灌輸者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與引導者,同時教師要從“嚴師”轉變?yōu)閷W生的朋友,這可以消除師生之間的心理隔閡。在課堂上,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思考時間,鼓勵學生表達自身想法。在課余時間,教師也可以主動與學生交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比如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平時喜歡做些什么,這些看似無用的東西不僅可以贏得學生的好感,還能成為今后課堂素材。依據學生興趣選取的教學內容往往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為根基,學生的心理狀況也會從不愿意被提問向主動表達轉變。對于積極表達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鼓勵,形成正向強化,這也會鼓舞到其他同學,進而改善課堂沉默現象。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可以改善學生心境,調動學生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表達,解決課堂沉默問題。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呢?這需要教師依據農村小學生的認知進行設計。首先,教師要豐富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既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又滿足了學生情感方面的需求。比如在《游子吟》學習中,“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媽媽對自己的疼愛,隨后體會詩中的情感。之后,教師在讓學生暢所欲言的表達,沉默的課堂氛圍可以得到改善。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互相討論。學生之間不存在隔閡,交流更加通暢。學生打開話匣子后,課堂氛圍會變得更歡快。隨后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述,在周圍同學幫助下,學生也更敢于講出內心想法。此外,教師還可以將生活化的內容引入到課堂當中,拉近語文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貼合學生認知,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應對。再結合教師的引導和鼓勵,學生的心理會發(fā)生變化,沉悶的課堂氛圍也會逐漸得到改善。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信
課堂沉默很大一部分原因源自學生的不自信,害怕回答錯誤后的負面反饋。要改善這一現象,就需要教師悉心引導,逐漸培養(yǎng)起學生的自信心。首先,在課堂提問時,如果學生回答錯誤,教師不能急于批評,用一些話語刺傷學生的自尊,這只會讓學生更加懷疑自己。教師要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究竟是哪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是自己講述不夠精彩,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是講解不夠透徹,無法讓學生徹底理解。如果是此類原因,教師應詢問學生意見,改進教學策略。若是學生原因,則需要進行針對性處理。是因為上課不認真聽講引起的?還是沒有徹底弄懂問題?找到具體原因后解決問題,不僅能幫助學生獲得認知的發(fā)展,還能不傷害到學生的自信,從而改善學生心態(tài),促使學生自今后敢于表達真實想法。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關注。部分學生由于父母長期在外,無法得到關注,所以變得內向,不敢表達,學習成績也會不斷下降。因此,教師要適當扮演家長的角色,在日常校園生活中,給予學生關心和幫助。教師的善意傳遞給學生,學生也通常會給予正向反饋,在課堂上更積極的表達,課堂沉默情況也得以解決。
三、結語
課堂沉默是一種消極的不作為現象,引起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教師的批評刺傷到學生的自尊心,而農村小學學生又普遍缺乏自信,因此學生變得越來越沉默,課堂教學質量也會受到極大影響。為此,教師應當改變教學態(tài)度,積極與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要注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確保學生敢于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會變得主動積極,課堂沉默現象也會逐漸消失。
參考文獻
[1]胡密花.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沉默理由及解決對策[J].文淵(高中版),2019,(9):685.
[2]馬小桃.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沉默理由及解決對策[J].新智慧,2019,(1):97.DOI:10.3969/j.issn.1674-3717.2019.01.096.
[3]王永紅.淺析高中生語文課堂沉默行為成因及對策[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上),2017,000(001):5-5.
作者簡介:
馮元元(1989.09—),女,漢族,甘肅靜寧縣人,現供職于靜寧縣紅寺中心小學,二級教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GS[2020]GHB2690《農村小學生語文課堂沉默心理歸因及干預策略的調查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