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摘要: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將“語文要素”分為若干個知識點和能力點,編排在教材的課后習題中。本文闡述了圍繞課后習題,落實語文要素的方法和途徑。首先應以課后習題為載體,扎扎實實地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細讀品味、含英咀華的學習過程中,提升語文能力。其次,教師應進一步圍繞課后習題,總結相應的學習方法,授之以漁。在此基礎上,應繼續(xù)圍繞課后習題適度拓展,設計語言訓練活動,讓學生在運用中將學習方法和策略內化為能力和素養(yǎng),從而實現語文要素的真正落實。
關鍵詞:課后習題? 語文實踐? 總結學法? 語用訓練
“語文要素”是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習慣等的總稱。它是伴隨著統(tǒng)編教材應運而生的一個全新的語文專業(yè)術語,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在教材中的具體化體現。統(tǒng)編版教材將“語文要素”分為若干個知識點和能力點,編排在相關單元和課文的課后習題中。由此可見,在教學中我們應緊緊圍繞課后習題,通過搭建學習支架,鋪設有效路徑,實現語文要素的真正落實。
一、圍繞課后習題進行語文實踐,落實要素
語文要素的落實不是生硬記憶、機械訓練,它是一個隱性的螺旋上升的過程。落實語文要素應以課后習題為載體,圍繞習題扎實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走實教與學的過程,讓學生親歷讀文思考、理解感悟的過程。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統(tǒng)編教材高年級的課后習題,一般第1、2題,指向單元“閱讀要素”;第3、4,指向“習作要素”。
如,六上第二單元的語文要素,第一條指向閱讀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學習,認識和了解“點面結合”的寫法;第二條是寫作實踐,在學生充分認識“點面結合”的寫法后,嘗試進行寫作運用。明確單元“語文要素”的實質后,研讀課后習題,我們發(fā)現《狼牙山五壯士》課后習題3、《開國大典》課后習題2,都是與“單元語文要素”有關的問題。因此,教學中我們可圍繞這兩題通過開展扎實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落實單元要素。
首先,圍繞《狼牙山五壯士》習題3,認識“點面結合”這一寫法。
1.請同學們用心默讀課文,畫出讓你感受到五位戰(zhàn)士英勇無畏的語句,并在書旁寫下你的感受。
2.下面我們來進行交流。誰從第二自然段找到了相關詞句,說一說感受。
(指名交流:讀句子、談體會)
3.大家請看紅色和黑色部分的文字,在描寫上有什么不同?(學生交流)
4.師(小結):紅色文字整體描寫五位戰(zhàn)士痛擊敵人的情形,這是“面”上的描寫;黑色部分分別寫了每個戰(zhàn)士的具體動作,這是“點”上的描寫。這兩方面內容放在一起,就叫作“點面結合”(板書)。請同學們在自己的書上記下這種寫作方法的名稱。
然后,圍繞《開國大典》課后習題2,讓學生深入認識“點面結合”這一寫法的好處,并嘗試寫作實踐。
1.師:同學們,請快速默讀課文第11-13自然段,畫出展現閱兵儀式莊嚴、隆重的語句。(指名交流)
2.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兩段文字,進行對比:
(第一段:第12自然段;第二段:第12段,刪去5~8句。)
思考:讀一讀這兩段話,看看有什么不同,哪段表達得好?(指名交流)
3.師:是的,第一段文字既具體寫了各個方陣的行進過程和風采,又總體寫了受閱部隊經過主席臺的整齊威武情景。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了解到,這種寫法就是——(引說)點面結合?!包c面結合”可以增強描寫的層次感和畫面感,使內容更加全面和立體。
4.接下來,讓我們嘗試用“點面結合”的方法來寫一個場景吧。
(1)在這幅“拔河”的圖畫中,你看到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2)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既仔細觀察每位運動員的表現,又留心觀察觀看者的表現和周圍環(huán)境)
5.請同學們運用“點”,即拔河運動員的表現;加“面”,即周圍環(huán)境和觀看同學的表現,寫一寫圖中的拔河場面吧。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好詞句,寫時可以用一用。
綜上所述,以上兩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圍繞課后習題,引導學生在理解感悟、細讀思考、寫法滲透等一系列思維實踐活動中,認識了寫法并進行了運用,真正落實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二、借助課后習題總結學法,落實要素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生經歷了聽、說、讀、寫的具象思維過程。在此基礎上,教師應進一步圍繞課后習題,梳理并總結相應的學習方法,將碎片化的思維內容梳理成系統(tǒng)的學習策略,授之以漁,從而實現語文要素的真正掌握。
如,六上第三單元是一個閱讀策略單元,語文要素為:根據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這一單元的編排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讀書實踐中掌握相關的閱讀策略,并逐漸形成運用策略進行閱讀的自覺意識行為。
通過研讀習題,我們發(fā)現第9課《竹節(jié)人》和第10課《宇宙生命之謎》的課后習題,都有“你是怎么讀這篇文章的?和同學交流”“你在閱讀時是怎么做的?”這樣的題面表述。分析這些題目,我們發(fā)現編者的意圖就是要讓學生在經歷自主的讀文思考、選擇比較后,通過師生交流,梳理、提煉出閱讀策略,從而習得“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進行閱讀”的方法。
教學中,圍繞第9課的課后習題1,在學生讀文實踐、師生交流后,教師總結出“有目的地閱讀”,1.要根據閱讀任務,找到相關的段落內容;2.圍繞找到的段落,采用圈畫重點語句、提取關鍵信息等細讀品味的方法,完成閱讀任務。
通過第10課的課后習題,進一步細化、總結出“有目的地閱讀”常用的方法:1.瀏覽內容法;2.尋找中心句法;3.圈畫關鍵詞語法;4.提取關鍵信息法;5.查找課外資料法。
總之,學習方法和策略的總結和滲透,可有效地幫助學生將具體的、無意識的學習行為轉化為系統(tǒng)的方法,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落實的重要一環(huán)。
三、圍繞課后習題開展語用訓練,落實要素
語文學科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在掌握各種學習方法和策略后,我們可圍繞課后習題適度拓展,進行各種語言實踐運用,讓學生在語用訓練中,將方法逐漸內化為獨立的語文素養(yǎng)。
如,為落實四上第五單元的語文要素,我們可圍繞《爬天都峰》課后第2題,先引導學生充分學習“課文是如何把過程寫具體的”的方法,然后設計“讀寫遷移”的訓練,讓學生在語用中真正落實。
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
1.默讀第二自然段,用直線畫出作者所見的語句,用波浪線畫出作者所想的語句。填寫下面的表格。
2.指名交流。你發(fā)現了什么?(作者既寫了自己看到的、又寫了自己想到的。)
3.對比句段:(刪去想到的)你有什么感受?(刪去了“所想”的內容,句子感覺描寫的不具體、不生動。)
4.小結:作者通過抓住“我”的所見、所聽、所想,把“景”與“感”融合在一起,才把“我爬山的過程”寫清楚、寫生動。
5.出示兩幅圖片:學校運動會、一家人為奶奶過壽。
觀察、思考:你覺得這兩幅圖中
發(fā)生的事情,哪些內容要寫清楚?
(圖一:要寫在運動會上看到的、聽到的,還可結合運動員的神態(tài)揣摩他們會想些什么。)
(圖二:要寫一家人為奶奶過生日時的動作、語言,還可以寫看到這些我會想些什么?)
再如,教學《月光曲》時,我們可將課后習題2和選做題有機結合,從而實現本單元語文要素的落實。教學中,先抓住課文的重點段落,讓學生認識“聯想”這一寫法。再通過設計“欣賞音樂、想象畫面”的拓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運用“聯想”的方法寫一段話,從而實現單元“展開想象,體會藝術”這一要素的落實。
總之,語文要素的真正落實需要教師以“課后習題”為支架,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走實學習過程、適時總結方法策略、及時進行遷移運用,從而實現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錢曉輝.有目的地閱讀說明文——以《宇宙生命之謎》為例談說明文教學策略[J].語文天地,2020.
[2]劉仁增.基于PISA視角的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練習系統(tǒng)探析[J].基礎教育課程,2019(19).
[3]曹春蘭.立足語文要素落實語用訓練[J].語文天地,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