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琪
任何事物都處于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之中:天有陰晴,月有圓缺,潮有漲落,草有枯榮,這是自然界的變化;禍福相依,樂極生悲,這是壞事變好事、好事變壞事的人事變化。文章的波瀾就是這種事物復雜多變性的體現(xiàn),只有寫出事件的波瀾才能準確反映客觀事物。從讀者的閱讀心理來說,“文似看山不喜平”,是否讓人牽腸掛肚,是否讓人出乎意料,是否讓人感到驚喜或者扼腕嘆息,是衡量敘事類作文優(yōu)劣的重要標尺。
記敘文巧于構(gòu)思、波瀾起伏的策略主要有:
一、設(shè)置懸念 懸念,是不急于告訴讀者事件的結(jié)果,而讓讀者跟著作者一直看下去,到最后才亮“底牌”的構(gòu)思方法。運用這種方法,有利于充分引發(fā)讀者的閱讀期待。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一開篇就設(shè)下懸念:“管營、差撥先去了。次后那兩個低著頭也去了”,這是陸虞候、富安、管營、差撥在店中密謀后各自鬼鬼祟祟離去的情形。它是從李小二的視角來敘述的??吹疥懹莺虻热绱松衩氐仉x開時,我們不禁會產(chǎn)生一系列疑問:他們一定是有不可告人的陰謀,那么陰謀的內(nèi)容是什么?是否與林沖有關(guān)?將如何實施?林沖的命運會怎樣?等等。這就讓情節(jié)的發(fā)展具有極強的懸疑色彩。
二、蓄勢突轉(zhuǎn) 所謂蓄勢,就是使人物的情感、行為或事情的結(jié)果往完全相反的方向轉(zhuǎn)折的一種構(gòu)思方法。它—般包含兩大部分:“蓄勢在前”和“逆轉(zhuǎn)在后”。即先形成一種思維定勢,然后逆轉(zhuǎn),突然打破積蓄已久的定勢,造成感情上的大轉(zhuǎn)變。如歐·亨利小說《警察與贊美詩》,寫流浪漢蘇比為躲避寒冬的侵襲,決定到布萊克韋爾監(jiān)獄度過不愁食宿的三個月。為此,他當著警察的面屢屢犯法,卻始終未被理睬。一家老教堂悠揚的贊美詩讓蘇比的靈魂起了奇妙的變化,他決定改過自新,做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可就在此時,一名警察帶走了他,已不想入獄的蘇比被判在布萊克韋爾監(jiān)禁三個月。故事情節(jié)急轉(zhuǎn)直下,這一順逆交替可謂峰回路轉(zhuǎn)、意味深長。
三、抑揚生變 抑,是貶抑、否定;揚,是褒揚、肯定。敘事有抑有揚,才顯得變化多姿。常見的有欲揚先抑(先抑后揚)和欲抑先揚(先揚后抑)兩類。如金庸小說《笑傲江湖》,前面部分給了岳不群慈父良師的身份,給了他正派人士引以為榮的“君子劍”稱號。然而誰會想到,這慈父會利用女兒的幸福達到自己的目的,這良師會為了私心殺害自己的徒弟,堂堂“君子劍”實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陰險小人,為了自己的野心而不惜一切代價掀起武林中的腥風血雨。金庸先生使用欲抑先揚的手法,成功塑造了華山派掌門岳不群這個包藏禍心、陰險狡詐的偽君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