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玲
[摘? ?要]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果。聽障生在語言、認知和個性發(fā)展特征等方面都與健聽兒童有所差別,常常造成師生間的溝通障礙。教師需要準確把握聽障生的認知特點,巧用語言的“疊加效應”發(fā)展聽障生的語言能力;以“化靜為動”的手段打造動態(tài)課堂,吸引聽障生的注意;用愛心搭建師生間溝通的橋梁,讓聽障生在關(guān)愛中成長,提升課堂溝通的效率,減少師生間的溝通障礙。
[關(guān)鍵詞]聾校;語文課堂;有效溝通
《聾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明確指出:“教者要重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聾生的語言交往能力,鼓勵聾生綜合運用多種語言交往方式。”聽覺障礙破壞了聾生對客觀事物認識的完整性和豐富性,使他們只能靠視覺、觸覺等健全感覺來代償聽覺缺陷,其中“視覺代償”的作用最大。課堂上,聽障生大多只能“以目代耳”,這不僅限制了他們語言能力的發(fā)展,也導致教學中師生之間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溝通障礙。在此,筆者就如何促進與聽障生有效溝通略抒己見。
一、巧用“疊加效應”,促進有效溝通
聾校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通常把手語作為師生溝通的主要手段,但是手語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如“米飯與糧食”兩個詞語,手語雖然用同一個手勢來表示,但兩者在概念范圍方面顯然是有區(qū)別的。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因此,在教學中進行手語、口語與書面語相互轉(zhuǎn)換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可通過巧用語言的“疊加效應”,更好地促進師生間的有效溝通。
1.適時交叉使用手語、口語與書面語,促進有效溝通
教學中,教師應合理運用這三種語言方式與聽障生溝通交流。例如,日常用語如“請坐下、讀課題、寫句子”等和簡單的詞匯如“上課、下課、作業(yè)、認真”等。課堂上展示的文本、板書以及多媒體展示的句子應使用規(guī)范正確的書面語言,讓聽障生在課堂上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語言的規(guī)范性,從而引導他們運用規(guī)范的語言與老師、同學進行溝通交流。例如教學“大熊貓最喜歡吃什么和什么”這個句式時,在指導學生完整地回答后,再完整地展示:“大熊貓最喜歡吃竹葉和竹筍”。這不僅能讓聽障生的看話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還可以促進師生進行良好的互動。
2.適當使用體態(tài)語,促進有效溝通
在與聽障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體態(tài)語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形象性是聽障生思維的一個顯著特點。聽障生在思考問題時,其思維活動也會緊緊圍繞著事物的形象動作展開。因此,語文課堂上教師要適時使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和神態(tài)表情來引導聽障生深入理解所要講解的內(nèi)容。例如課文《爺爺》中,“爺爺笑呵呵地摸著我的頭說”表現(xiàn)了爺爺對孫子的關(guān)愛之情,無需語言上的解釋,只需模仿一下動作而已;《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董存瑞使用了“昂、托、頂、拉”一系列動作,只需用這一連串的動作演示就可以將這最后的愛國情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視覺代償”對于聽障生在外界事物的認知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手語、口語與書面語、體態(tài)語的疊加效應,創(chuàng)設(shè)并促進有效溝通。
二、適當化靜為動,有效促進溝通
聽障生的形象記憶要優(yōu)于語詞記憶。另外,無意記憶在記憶過程中占據(jù)優(yōu)勢,有意記憶的發(fā)展需要依賴于對記憶任務的意識、活動的動機與情緒作用以及多種感官的參與。因此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聽障生的記憶特點,營造動態(tài)課堂情境,化靜為動,用更直觀、形象、運動、交互和可重復性的觀感來代償他們的聽覺缺陷,充分調(diào)動聽障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促進聽障生記憶能力的發(fā)展,增加師生互動的頻率,克服師生間的溝通障礙。
1.根據(jù)文本特點化靜為動,進行有效溝通
多媒體構(gòu)建的動態(tài)教學情境可使學習內(nèi)容更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容易、更迅速地理解所學內(nèi)容,同時大大提升師生溝通效率。如在《老山羊請客》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用課件展示五種可愛、有趣的小動物形象以吸引聽障生的注意力。然后抓住機會適當引導學生學習句子“小貓喜歡吃魚。小猴喜歡吃桃”。聽障生邊模仿邊說句子,很快就掌握了句子的結(jié)構(gòu)。一些聽障生還可以說出“小狗喜歡吃骨頭”“公雞喜歡吃蟲子”等拓展性語句。當聽障生會用句式表達之后,再讓他們把句式延伸為“我喜歡吃包子”“她喜歡吃肉”。在多種感官的參與下,聽障生的思維逐漸活躍,學習效率也提高了。
2.模擬動態(tài)生活情境,進行有效溝通
創(chuàng)設(shè)動態(tài)情境也是促進師生間良好溝通的有效手段。教學《讓座》《蔣小云洗手帕》等一系列課文時,教師利用模擬動態(tài)生活情境的方式,創(chuàng)設(shè)了充滿動感、愉悅的課堂氛圍,吸引聽障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和親身體驗,既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善于用愛心,搭建有效溝通的橋梁
針對聽障生的情感個性特征,以愛心換真心,是打開聽障生封閉自卑內(nèi)心世界的有效方法,也是促進師生有效溝通的關(guān)鍵元素。
1.微笑面對學生,利于進行有效溝通
教師工作強度較大,其負性情緒會影響師生之間有效溝通;如果教師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合理利用微笑的力量,愉快的溝通也會隨之而來。比如在學習古詩方面,聽障生可能表現(xiàn)出一定的困難,教師可利用微笑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相信教師的能力,再合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資源,使枯燥乏味的古詩詞課在融洽的氣氛中有序展開,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2.教師心中有愛,利于進行有效溝通
師愛是一種奇妙而又崇高的力量,它能給予學生信心與動力,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例如,聽障生小勇(化名)入學較晚,年齡偏大,剛來學校時郁郁寡歡,很少與別人溝通,對教師的提問也常常置之不理。對此,教師在生活上關(guān)心他,在學習上鼓勵他,幫助他樹立自信心,讓他認識到聽障生也可以變得更好。一段時間后,他完全變了,課堂上十分樂意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梢姡嬲哌M學生的情感世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傾聽他們的心聲,用愛心搭建溝通的橋梁,是教師與聽障生有效溝通的必要手段。
總而言之,規(guī)范巧妙地運用多重課堂語言,化動為靜地營造教學情境,用愛心搭建溝通的橋梁,能讓聾校師生之間的溝通變得輕松而愉快,促進聽障生更好地發(fā)展。
(責任編輯?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