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金鳳
摘要:初中音樂教師要合理的構建教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在進行音樂課程的講解時,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學習基礎、樂理基礎,并不斷的合理的進行內容的擴展,思維的延伸。良好的音準感對學生音樂能力和音樂感覺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音樂首先要學會欣賞,教師要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律動感。音準和節(jié)奏準確性的掌握得如何會影響到音樂作品的表現,在合唱作品中,音準與節(jié)奏是否準確無誤直接影響到整體音樂形象的塑造和表現。因此,本文就基于筆者自身教學經驗,以初中音樂為載體,對義務教育音樂課堂歌唱訓練之音準、節(jié)奏訓練的這一論題進行一番說明與闡述。
關鍵詞:初中音樂;歌唱訓練;現狀分析;方法
音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音準練習和訓練,由于學生的身心特點關系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音準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要增強學生的樂譜學習,開展樂器化輔助教學以及構建合唱性的音樂課,激發(fā)學生興趣。
一、初中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的現狀分析
部分年輕的教師在歌唱教學時與學生的互動感比較差,缺少課堂的反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性較低,一些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在態(tài)度上不夠端正,忽略了音樂樂理知識的學習,在排練的時候,我發(fā)現小學生參差不齊的音準和極度不統一的節(jié)奏頻率。雖然部分學生音準還是可以的,但仍有部分學生音準問題比較嚴重,他們會出現比較嚴重的跑掉現象,這樣的學習缺乏延展性與連綿性。
此外,在節(jié)奏上,絕大多數學生沒有音樂基礎,底子薄,個別學生膽子小,節(jié)奏感不夠好,學生平時對待音樂課思想不夠重視,學習的時間較短,這樣就會產生學生合唱不認真,學生的狀態(tài)直接影響學習的學習成果,導致教學的質量不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難以被培養(yǎng)起來。
二、提升初中音樂課堂歌唱訓練之音準、節(jié)奏訓練的方法
(一)增強學生的樂譜學習,做好音準節(jié)奏的基礎教學
音準即音高的準確,教師要指導學生做好音階的練習,以中聲區(qū)訓練為基礎,基礎的練聲音階聲樂練聲基礎知識教育聲樂練聲基礎知識第一階段,練聲。學生慢慢會使用各個部分的肌肉了,減弱反彈回來的聲音,聲樂正確的練聲方法。音準需要被教師和學生重視,教師可通過音階練習、音程構唱和和弦練習等方法來訓練。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進行氣息的合理運用,音樂是需要演唱者運用正確的運氣方法的,當學生運用正確運氣的方法時就會輕松的唱歌,且音準較好,音量控制的也好,音調也會非常準確,而當學生不能正確運氣的時候,學生就會把唱歌變成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而且音調也不會準確,學生普遍氣息尚淺,力量不夠,所以學生在嘗試高音的時候時常會出現困難,這是影響學生音調的一個重要原因。教師要積極的為學生做示范,讓學生感受這樣的聲音飽滿、厚實,有力量。教師只有將學生音準學習的基礎打好,學生才會減少“跑音走調”的現象,才會將每一首歌都發(fā)揮到自己的最佳狀態(tài),從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節(jié)奏是音樂中長短不一的音有規(guī)律的組合,可通過節(jié)奏型、節(jié)奏感和體態(tài)律動等方法練習。教師可借助手勢指導學生進行體態(tài)律動,因為手勢是有效的教學手段,通過在空中畫出旋律的輪廓、伴隨手勢唱出唱名,可以幫助學生體驗、感知節(jié)奏的變化,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準確歌唱能力。手勢還是練習歌唱音程、和弦、片段二聲部旋律的很好的方法,手勢對于學習變化音、轉調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培養(yǎng)節(jié)奏能力,這是做好音準節(jié)奏的基礎教學的好方法。
(二)開展樂器化輔助教學,提升音準節(jié)奏的高效訓練
初中音樂教師可以為學生演奏多種不同類型的樂器,為學生做好示范,并培養(yǎng)學生學會樂器,調動學生的樂感。老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歌曲表演,手跟隨旋律打節(jié)拍。學生將自己想象成歌曲中的人物,小時還可以為學生準備相應的服飾和樂器,激發(fā)學生的樂器演奏與演唱興趣,提升學生對于聲音強度、高度、音質等的體驗,建立學生的音高概念。
例如,在講解《學吹豎笛》這一節(jié)的時候,筆者就開展樂器化輔助教學。首先引導學生了解豎笛的構造,進行示范演奏,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奏姿勢及基本呼吸方法,學習sol、ia、si、do四個音的奏法,之花布置作業(yè)《雪絨花》指導學生練習。運用樂器演奏增強了學生的節(jié)奏化感知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可以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感受節(jié)奏的律動性,這可以使學生的歌唱水平更高。
(三)構建合唱性的音樂課,鼓勵學生更多的實踐演唱
在合唱教學前,老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正確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根據學生的聲線特點、音樂水平和合唱能力制定教學計劃,教師將學生分成三個聲部,不同的聲部演唱不同的部分,學生在唱歌時要注意節(jié)奏的準確,合理運用氣息,教師要進行總體指導,還要分別對每個學生進行指導,學生在演唱時要注意聲音的掌控,每個聲部要配合好,注意對主旋律的掌握,準確的運用情感。
例如,在講解《校園的早晨》這首歌曲的時候,筆者就構建合唱性的音樂課。這首歌曲節(jié)奏歡快,歌詞清新向上,歌曲唱起來朗朗上口。為了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歌曲喜愛,我就運用科技信息的教學手法,以多媒體來為學生播放了有關校園的短視頻,視頻生動有趣,講述的就是我們校園的故事,載為學生展示了多幅校園的美景圖片,學生們熟悉的小路、明亮的教室、安靜的圖書館、枝頭的三角梅,這些圖片讓這首歌仿若有了生命,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高漲了。教師首先為學生進行范唱,之后指導學生跟隨鋼琴伴奏演唱,注意音高和節(jié)奏,注意咬字的口型變換和氣息的運用。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以合唱的形式進行鞏固練習,練習遵循從易到難原則,從分練到合練,我鼓勵學生進行的實踐演唱,學生在學習音樂中得到了快樂,達到預期的效果。
綜上所述,初中音樂教師要積極的開展教學,要從音準性、節(jié)節(jié)奏感兩個方面來增強學生的演唱能力,唱歌水平的提升也是逐步增強的,教師要以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來發(fā)聲,為學生找到正確的音調和音高,提升學生的興趣,優(yōu)化音樂課堂。
參考文獻:
[1]姜勵.初中音樂合唱教學中音準的培養(yǎng)途徑[J].參花(下),2015(01):127-128.
[2]陸玲.初中的音樂班級合唱教學的有效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0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