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
[摘要] 小學中年級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養(yǎng)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保證。但是近年來離婚家庭增多,家庭的不完整也帶來了家庭教育的缺失。文中的欣欣在老師的教導和家長的配合下,改掉了不良行為,成長為開朗自信的孩子。
[關鍵詞] 家校合作;健康心理;不良行為;個案分析
一、案例呈現(xiàn)
欣欣是三年級從四川轉過來的學生,文靜而成熟,她成績單上的評語多是贊許和肯定,她自己也非常懂事而努力,這么乖巧可愛的孩子也深得我的喜愛。但是近期發(fā)生的事情卻讓我大跌眼鏡。
一天清晨,同學們就七嘴八舌地向我匯報:小慧和小雯美術課上畫的圖畫不見了,但在欣欣的書包里找到了。同學們都議論紛紛:“她們的畫怎么會在她的書包里?肯定是她偷的?!薄澳挠心敲辞桑嫷枚家荒R粯?。”在同學們的質疑和批評聲中,欣欣無從爭辯,卻只是憋紅著臉不承認,一口咬定是她自己畫的。我知道,孩子的世界單純而透明,他們一旦認定是欣欣拿了別人的畫,她就會被冠上“小偷”的名號,那么孩子將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于是我又聯(lián)想到另外一件事,前天同桌可可的默寫本不翼而飛,這兩件事的矛頭都直指欣欣。
在我與她耐心地溝通下,欣欣終于對我說了實話,承認畫和默寫本都是她拿的。但是為什么呢?我難以理解,在我眼中那么懂事且上進的孩子怎么會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拿的還是別人的圖畫,如果她真的品行不端,那應該拿漂亮又昂貴的彩筆之類才對啊。而默寫本,那就更加說不通了,她拿了也沒用啊,難道僅僅是開個玩笑,一場鬧劇而已?我思考著事情的處理方式,既要保護孩子的自尊,也要搞清事情原委,從源頭上去解決問題。
二、原因探究
1.原先優(yōu)秀的欣欣——眾星捧月
欣欣出生在四川偏僻的農(nóng)村,消息閉塞,與世隔絕。但她平時最大的愛好是看書,博覽群書的她懂得非常多的知識,儼然成了小朋友心目中的“小百科”,同學們都喜歡和她一起玩,遇到問題都會向她請教,她就像知心大姐姐一樣解答著同學們的疑問,是大家羨慕和學習的榜樣。她學習態(tài)度非常認真,喜歡鉆研,學習成績也非常優(yōu)秀。待人有禮、懂事開朗的她喜歡幫助老師做事,樂于幫助其他的同學,深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2.如今巨大的落差——跌入谷底
欣欣原本是在四川偏遠處上學,教育資源落后,大多數(shù)的家庭不是很注重孩子的學習,喜愛讀書的她就脫穎而出了。而現(xiàn)在,轉學到江蘇,學習的課文版本不一樣,教育資源相對來說較之前先進,孩子見的世面也不一樣,各方面的差異讓欣欣找不到自己的優(yōu)勢,看著其他同學有各種各樣的特長,她甚至感到自卑。陌生的環(huán)境、不如意的成績、自卑的心理,這些使得孩子非常壓抑,在虛榮心和嫉妒心的驅使下一錯再錯。
3.家庭教育的不當——簡單粗暴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心理形成的基礎,也是養(yǎng)成孩子健全人格的保證。欣欣的家庭情況比較復雜,媽媽和爸爸早已離婚,和爺爺奶奶生活在四川,爺爺重男輕女,爸爸酗酒賭博也不管她。這是個極度缺乏愛的孩子,她有深深的不安全感,而媽媽也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素養(yǎng),對待孩子犯錯只會簡單粗暴地懲罰。為了逃避責罰,在犯錯之后她害怕了,想用撒謊掩蓋一切。
三、轉變策略
1.回顧過去的收獲,總結經(jīng)驗鞭策不斷進步
(1)有效運用鼓勵,在成績中重拾自信心
欣欣現(xiàn)在成績與之前有很大的落差,她一下子很難接受,自信心備受打擊。地區(qū)的差異、課本的不同讓她暫時還沒有適應,只要她能一如既往地努力,肯定會迎頭趕上。我在學習上對她格外照顧,英語學習中記單詞是她的薄弱項,但是每次默寫,只要她進步一點點,我都會鼓勵她,她就會很開心地和我交流。漸漸地,她的成績越來越好,學習也越來越有信心,這學期還被同學們推選為“進取之星”。
(2)培養(yǎng)興趣愛好,從優(yōu)點中體會價值感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泵總€人都希望在集體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通過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孩子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肯定、納悅并欣賞自己,形成充滿自信和積極的心態(tài)。欣欣喜歡畫畫,可以從這個興趣點入手,給她報個繪畫班,系統(tǒng)地進行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孩子才能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并能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
2.依靠集體的力量,鼓勵同伴接納有歸屬感
欣欣急切地想獲得別人的肯定,盡快融入新的集體中來,但是她錯誤的行為方式反而遭到了大家的批評和指責。針對欣欣的情況,我設計了各種不同的班會活動,如“受傷的威廉”“不一樣的美麗”等主題班會,采用體驗或討論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們通過切身的體驗,產(chǎn)生情感共鳴,鼓勵他們接納欣欣,欣欣也在活動中體驗到寬容的力量、集體的溫暖,找到歸屬感,從而實現(xiàn)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3.指導單親的媽媽,建立情感連接讓愛流動
欣欣不當?shù)男袨楸澈笫撬龑Ω改盖楦羞B接的渴求,由于幼兒時期沒有和媽媽形成良好的依戀關系,現(xiàn)在媽媽對她的嚴格管教只會讓她感受到壓力和苦悶。心病還得心藥醫(yī),良好的親子關系才是改變行為的一劑良藥。有了情感連接,母女之間才能彼此理解,互相體諒,愛才能在彼此之間流動。
我建議媽媽把欣欣帶在身邊,寫完作業(yè)可以讓她在店里幫忙,體會父母生活的不易,既鍛煉了孩子的勞動能力,也在生活的體驗中多了一份對父母辛苦工作的理解;周末的時候帶孩子出去游玩,進行健康有益的戶外體育活動,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讓孩子體會到媽媽的關注,享受母女間的相互陪伴;家里的事情讓孩子參與,與孩子商量,尊重孩子的想法,媽媽的信任和尊重會搭建母女間愛的橋梁。
四、效果反饋
欣欣的狀態(tài)越來越好,她在學校感到很快樂,也開朗自信了很多,交到了很多朋友;她和媽媽的關系也漸漸緩和,看到媽媽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她也理解了媽媽當初的苦衷,關心媽媽的身體,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在老師不斷鼓勵下,欣欣各門學科的成績也在進步,這讓她更有自信。我看到欣欣洋溢著幸福和溫暖的笑容,積極陽光,充滿力量,我也由衷地為她高興。
學校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在教給孩子們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同樣重要。而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搖籃,好的家庭教育是滋養(yǎng)孩子健康心理的土壤。作為老師,在孩子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能及時追根溯源,應幫助家長建立融洽的親子關系,依靠班集體的力量接納和幫助孩子,鼓勵他們自信開朗,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簡·尼爾森.正面管教[M].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