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摘 要:探討大學生皮下脂肪率,對大學生群體進行生物學研究,評估他們的體質指數(shù),從而為改善大學生體質提供切實有效的數(shù)據(jù),為增進大學生體質、改善機體健康提出科學的建議。本文采用人體測量的方法,對赤峰學院生物專業(yè)286名大學生進行皮褶測量,獲得其身高、體重以及肱三頭肌、腹部、大腿部和肩胛下角部的皮褶厚度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體質健康;BMI;皮褶;皮下脂肪率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21)06-0076-04
1 引言
體質是一種人體特征,是人體的質量,是在遺傳性和獲得性基礎上表現(xiàn)出來的人體生理功能、形態(tài)結構以及心理因素,是綜合的、相對穩(wěn)定的特征[1]。世界衛(wèi)生組織早已提出健康的概念,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tài),乃是一種在身體上和精神上以及社會中良好的適應力的完滿狀態(tài)[2]。
國際公共衛(wèi)生組織已將肥胖列為影響人類健康的問題之一,及時監(jiān)控肥胖和體質量超標,有助于采取積極地干預,防治肥胖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體質量指數(shù)即BMI,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測量人體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為了能夠更好地反映機體的脂肪含量還需要進行皮褶厚度的測量。
脂肪大多分布于人體的皮下組織,是人體重要的組成成分,皮褶厚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人體全身脂肪的含量,從而了解體脂發(fā)育狀況,即肥胖程度[3,4]。不同的人群,受其遺傳因素、長期的生活習慣以及改變生活方式等原因,體脂分布及其占體重的多少均可能發(fā)生改變[4]。皮褶厚度測量方法較多,使用皮褶厚度計來測量人體皮褶厚度,其測量結果準確系數(shù)很高,操作起來簡單方便,被學術界廣泛應用。
越是經(jīng)濟體系發(fā)達的國家對人體體質健康的要求越高,而大學生未來是國家建設的中流砥柱,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研究大學生體質健康,并根據(jù)其體質健康狀況對其生活習慣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非常重要。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對象
在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則下,在被測試者完全自愿的前提下,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分別測量了286名在校大學生,其中男生98名、女生188名,年齡18-24歲。選取6項體質指標,包括身高、體重、肱三頭肌、腹部、大腿部和肩胛下角部的皮褶厚度。
2.2 測量方法
用皮褶厚度計,在測量前先調(diào)整儀器并歸零,再將皮褶厚度計的兩個接點間的壓力調(diào)整到國際規(guī)定的10g/mm2范圍內(nèi)。按照《人體測量方法》(第二版)中的相關方法進行測量。按照專人專項原則,測量人員統(tǒng)一右手拿皮褶厚度計,將兩臂張開的同時用左手捏起被測試者需測量的皮膚,同一部位測量兩次,測量時注意不要將皮膚下的肌肉提起。根據(jù)脂肪分布特點,女性測量部位有肱三頭肌、腹部和大腿部位;男性測量部位有肩胛下角部位、腹部和大腿部。統(tǒng)一測量受測試者身體右側[5]。
測量身高和體重時要求被測試者穿著變裝和拖鞋,站在體重計上,身體直立,手臂保持自然下垂平視前方,記錄體重(kg)和身高(m)。
肩胛下角部皮褶(T1)測量方法:測量者先觸摸肩胛骨,手指向外下方傾斜與水平面成近45°角,拇指和食指夾起肩胛下皮褶。用左手夾起皮褶使其成水平位,右手拿起皮褶鉗,鉗夾部位距拇指lcm,記錄數(shù)據(jù),測量兩次,誤差≤2mm。
腹部皮褶(T2)測量方法:受試者站立,平靜呼吸,腹壁肌肉盡量放松,使其體重均勻分布于兩足,選臍中點右側外3cm、向下1cm處,用左手夾起皮褶使其成水平位,右手拿起皮褶鉗,鉗夾部位距拇指lcm,記錄數(shù)據(jù),測量兩次,誤差≤2mm。
大腿部皮褶(T3)測量方法:受試者站立屈髖,測量部位在大腿前的中線上,腹股溝韌帶與髕骨上緣之間的中點。測量側的小腿放松,膝輕度彎屈,平站在地板上,體重偏移到另一側。若不能保持身體平衡,受試者可扶測量者的肩,用左手夾起皮褶,右手拿起皮褶鉗,鉗夾部位距拇指lcm,記錄數(shù)據(jù),測量兩次,誤差≤2mm。
肱三頭肌部皮褶(T4)測量方法:定位于臂后面中線、肱三頭肌表面、肩胛骨肩峰與尺骨鷹嘴下端之間的中點。用左手夾起皮褶,右手拿起皮褶鉗,鉗夾部位距拇指1cm,記錄數(shù)據(jù),測量兩次,誤差≤2mm。
2.3 研究方法
運用Excel2010和SPSS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身體質量指數(shù),即BMI=體重(㎏)/身高(m2)。身體密度D(男)=1.0991-0.0005*(腹部+大腿部位)-0.0004*(肩胛部位)-0.0003*(年齡)。身體密度D(女)=1.0837-0.0004*(肱三頭肌部位+腹部+大腿部位)-0.0003*(年齡)。Siri公式:脂肪率%=(4.95/D-4.50)*100%。
3 測量結果分析
3.1 數(shù)據(jù)處理結果
學生身高體重及皮褶厚度的測量結果分布如表1所示。測量98名男生后,計算得到BMI 26.525±9.995,脂肪率16.93%±9.49%;測量188名女生后,計算得到女生BMI24.6±8.6,脂肪率21.55%±6.85%。按照我國標準BMI范圍及我國標準人體脂肪范圍進行對照,男生消瘦率為15.31%,正常率52.04%,體質量過重18.37%,肥胖率14.29%;女生消瘦率為15.96%,正常率為71.28%,過重率為10.11%,肥胖率2.66%,如圖1所示。以上計算結果表明,學生的體質量大部分是正常的,少部分體質量過重,極少部分過于消瘦或者過于肥胖。
3.2 BMI與皮褶厚度的多元回歸分析
以BMI為因變量,以各部位皮褶厚度、年齡和脂肪率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見表3和表4所示。
由表3和表4可以看出,經(jīng)過多元回歸分析,男生和女生的不同部位皮褶厚度與其體質量指數(shù)(BMI)有不同的關聯(lián)性,男生的肩胛下角部皮褶、腹部皮褶和大腿部皮褶厚度與BMI是呈顯著正相關,與女生BMI呈顯著正相關的是腹部皮褶厚度和大腿部皮褶厚度。
3.3 BMI與皮下脂肪率的相關分析
以BMI與脂肪率為雙變量分析其相關性及相關系數(shù),如表5所示。相關分析例數(shù)98,**表示在0.01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如表6所示,Pearson相關系數(shù)男生為0.822,女生為0.967,顯著水平P男生女生都為0.000,小于0.05,顯著相關且正相關。用折線圖表示BMI和脂肪率的關系,如圖1所示,BMI越低時脂肪率相對越低,BMI高時脂肪率相對較高。
3.4 各部位皮褶厚度與皮下脂肪率兩類型間的相關分析
對生物專業(yè)的在校男生和女生的皮褶厚度與皮下脂肪率兩類型進行相關分析,其結果見表7所示。在接受測量的男生和女生中,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之間正相關,p<0.01。相關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與皮下脂肪率之間同樣存在正相關,p<0.01。相關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5 不同年級之間皮褶厚度、BMI和脂肪率分析
將生物專業(yè)的在校生按照年級分組,分為大一組、大二組、大三組和大四組,再將每個組再細分為大一皮褶厚度組、大一BMI組和大一脂肪率組,大二組、大三組和大四組同上。將分好的組別按照年級逐步分析,結果如圖2和圖3所示。
由圖2和圖4可以看出,生物專業(yè)四個年級的男生和女生的各部位皮褶厚度隨著年齡的增長呈上升趨勢。其中男生肩胛下角部皮褶、腹部皮褶和大腿部皮褶3項的增長幅度較平緩,且各個部位皮褶厚度間的增長幅度相似,而女生的腹部皮褶和大腿部皮褶的增長幅度較為平緩,且兩個部位皮褶厚度間的增長幅度相似,而肱三頭肌部皮褶增長幅度最為明顯,幅度最大。從圖3和圖5中可以看出,所測量的生物專業(yè)的四個年級段的男生和女生的BMI和脂肪率也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的趨勢,且BMI和脂肪率的上升幅度相近。
4 討論
體質包括人體的體格、體能、生理機能、適應能力和精神狀態(tài)等內(nèi)容的發(fā)展水平[6]。身體脂肪作為構成人體成分的主要元素,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而人體皮褶厚度是反映身體脂肪的指標之一,其影響因素主要是遺傳因素、生理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遺傳因素是帶有家族史的,很多人的肥胖程度與其父母非常相似。生理因素是在人體成長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nèi)的組織以及器官自然的生理變化和生長,而且在激素的作用下,男性和女性的脂肪分布不同。環(huán)境因素,比如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和身體鍛煉等都會影響人體脂肪率的變化。
相對遺傳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影響,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顯得更具有可控性,可以通過工作生活人為地進行改變,控制體脂和體重。在本文研究中,大學生的體質量以及脂肪率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xiàn)上升趨勢,其很大因素是由于我國學生在初高中時代的生活非常規(guī)律,飲食營養(yǎng)相對均衡,基本符合平衡膳食寶塔的要求。而到了大學時代,由于課程相對減少,娛樂休閑的時間變得充裕,許多大學生不自覺地選擇了每天有課去上課,沒課就在宿舍,很少出門參加運動鍛煉。這種習慣會使體脂上升,不僅體態(tài)有了改變,而且在體質方面也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有的學生甚至會患上肥胖病。所以改變大學生這種生活方式迫在眉睫[7]。
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在日常生活中食物不能過于單一,應該符合多樣性營養(yǎng)獲取原則。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每天補充優(yōu)質蛋白質,減少食用油脂含量多的食物。三餐進行合理搭配。限制飲酒,吃新鮮衛(wèi)生的食物,少吃生冷食物。就餐后要適量地運動,保持健康體重,避免晚七點后加餐。要科學鍛煉身體,遵循漸進原則和反復原則,根據(jù)個人的體質逐步增加鍛煉強度。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養(yǎng)成良好作息習慣,使大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健康觀[8]。
參考文獻:
〔1〕雷文秀.科普中國[M].北京體育大學,2009.
〔2〕馬蘄.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指標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
〔3〕徐杰舜.雪球_漢民族的人類學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包金蘋,鄭連斌,張興華.海南瓊海漢族成人皮褶厚度的年齡變化[J].人類學學報,2015,34(02):34-36.
〔5〕席煥久,陳昭.人體測量方法[M].科學出版,2010.
〔6〕百度文庫.體質健康[OL].https://baike.so.com/doc/4257065-4459621.html.2014.
〔7〕百度文庫.關于大學生生活習慣對身體健康狀況影響的調(diào)查報告[OL].https://wenku.baidu.com/view/083e81ccba1aa8114531d9a9.html,2013.
〔8〕海向軍,何燁,何進全.甘肅農(nóng)村漢族成人皮褶厚度現(xiàn)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02):45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