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國艷
【摘? ?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人成長為“人”,即激發(fā)兒童生命的成長自覺?;陧椖渴綄W習的新路徑可以改變課堂的師生授受模式,為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打開新的局面,以達成道德與法治課的深度目標。教師應選擇適當?shù)膬热?,組織團隊合作的學習方式,采用成果展示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思辨與探究、實踐與創(chuàng)新、合作與表達中,自然獲得德性生長。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項目式學習;深度學習
對于同一個內容,不同的學習方式會對兒童產(chǎn)生不同的作用。可以說,學習方式不僅影響著兒童學習的動機、情緒和學習成效,也影響著兒童內在的心智習慣,而這些心智習慣將會決定兒童后續(xù)的學習行為和價值選擇。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相較于其他學科,除了注重知識的獲得與積累,還關注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體驗、對話、產(chǎn)生沖突直至建構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過程。該學科的學習方式?jīng)Q定著學生養(yǎng)成的德行和德性是淺表的還是深層的,是由外而內強加的還是由內到外自發(fā)的。因此,教師要審慎選擇契合學生發(fā)展的的學習方式。實踐證明,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是一種教學方法,這一方法旨在帶領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對真實、復雜的問題進行探究,并從中獲得知識和技能。斯坦福大學的相關研究團隊認為:所謂項目式學習,是一種通過項目、任務或課題來幫助學習者學習的方式。這些項目是包含著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或議題的任務,需要學習者做好設計、解決問題、進行決策或參與探究活動。教師要給予學習者較長時間的自主學習。最終學習者將創(chuàng)造出實際成果,并進行報告展示。[1]
那么,項目式學習該如何進行?道德與法治學科中的哪些教學內容適合以項目式學習的方式來進行呢?項目式學習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會有怎樣的不同?不妨從一則項目學習課例說起。
【課例】統(tǒng)編教材四上第11課《變廢為寶有妙招》
【學習片段】
課前兩周:請學生觀察并記錄家中每天扔掉的垃圾品種和數(shù)量,記錄時間為一周,并將結果匯總成家庭垃圾記錄表。
課前一周:請學生根據(jù)前一周的家庭垃圾記錄表,查找垃圾分類及再利用的妙招,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制訂適合家中垃圾分類再利用的方案,并根據(jù)方案的落實情況記錄一周家庭垃圾的處理情況,形成新的記錄表。
課堂學習時,學生根據(jù)兩張記錄表及方案實施的情況,就家庭垃圾研究情況及收獲進行闡述;課堂結束前,各小組進行交流,對照教師課前制定的量表進行自評和互評。
【教學反思】
這是一個典型的基于項目式學習的道德與法治課課例,根據(jù)其中的操作提綱不難看出,這樣的學習歷程不管是從師生課堂的角色定位來看,還是從學生的學習方式、內容、場所以及對學習的評價方式來看,都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有著明顯的差異。最重要的是,在這樣的學習中,可以看到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個性、合作性,我們可以看到學習對于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問題的價值以及學習真正發(fā)生的過程。可見,項目式學習以一種深入的、綜合性、有意義的方式為深度學習的發(fā)生提供了可能。
那么,這樣的項目式學習如何在具體的教學中實施呢?
一、選擇適當?shù)膶W習內容,提升項目式學習的針對性
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用項目式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師須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并根據(jù)所選擇的教學內容發(fā)布適合的項目,使項目式學習更有針對性。那么,什么樣的內容適合選用項目式學習的方式呢?
(一)與學生距離遙遠的教學內容
以統(tǒng)編教材五下第三單元“百年追夢? ?復興中華”為例,本單元講述了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發(fā)展歷程,介紹了虎門銷煙、辛亥革命、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紅軍長征等歷史事件。學生對這些歷史雖然早有耳聞,但它們與學生的認知及心理距離相對遙遠。如果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勢必淪為灌輸式學習。而且,對于“為什么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是必然的”“紅軍長征的意義是什么”……這些精神情感層面的內容,學生難以深入體會。只有開展深度學習,浸潤于當時的情境中,學生才能知道這些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及意義。
項目式學習便是最好的浸潤方式。以第九課《紅軍不怕遠征難》為例,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并理解紅軍長征的艱難,難點是體悟不畏艱難的長征精神。本課的項目應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來發(fā)布,因此,教師發(fā)布了“紅軍長征究竟有多難”的項目,同時發(fā)布的還有項目導引文件和項目評價量表,旨在給予學生項目式學習的方向引領和評價指南,讓項目研究過程有方向可依,有路徑可循。
(二)操作性、實踐性強的教學內容
此外,操作性、實踐性強的教學內容也適合項目式學習。比如統(tǒng)編教材四上第11課《變廢為寶有妙招》就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習內容。如何變廢為寶?為什么要變廢為寶?怎樣才算是妙招?學生只有真正到生活中去觀察、實踐、研究,才能得出答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變廢為寶我有招”為項目式學習內容,讓學生主動對話生活、溝通生活、建構生活,讓學習真正發(fā)生。
(三)學生了解卻并不熟知的內容
很多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這些內容學生也未必熟知。如漢字,學生十分熟悉,但對于其起源以及發(fā)展歷程,大多數(shù)學生都不知道。對于這樣的學習內容,靠40分鐘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很難讓學習深入。以統(tǒng)編教材五上第8課《美麗文字 民族瑰寶》為例,教師可以設置“魅力漢字”的項目,引領學生走進漢字的世界。學生從課內到課外,主動領略漢字的精彩,了解其發(fā)展歷程以及其在民族發(fā)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當然,項目式學習的開展并不僅限于這三類,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項目的設計與實施。
二、組織團隊合作的學習方式,落實深度學習的目標
團隊合作和深度學習是項目式學習的兩個核心要素。在開展項目式學習時候,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團隊的建設和深度學習的落實。
1.團隊合作。一般來說,項目式學習團隊可以根據(jù)學習需要、興趣愛好等進行組建,也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組建。如學生能力差異不大時采用同質分組,能力差異大時采用異質分組。教師還可以變換團隊結構,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與不同的伙伴組成團隊。
團隊需要共同面對學習任務,合理進行分工。組員可先根據(jù)項目進行獨立思考,拿出自己的思考方案和創(chuàng)意,再根據(jù)項目要求進行討論、刪選、修改,然后落實任務分工及時間節(jié)點,交流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策略,討論研究作品呈現(xiàn)的方式、完成的思路、需要的協(xié)助……教師作為指導者,關注并幫助學生學會交往和合作。比如在“紅軍長征的意義是什么”這一項目式學習中,學生在小組討論后確定了長征資料的收集者、長征路線和長征精神的講述者等角色,依據(jù)項目導引文件和項目評價量表進行合作。這個過程正是學生建構知識,與同伴交往的過程。
2.深度學習?!半S著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深度學習備受關注。它立足生命立場,強調主體思維;促進概念轉化,著力知識重構;倡導參與體驗,關注學生發(fā)展,從符號的表層形式化傳遞走向知識的邏輯演繹和價值關懷相融合的文化內生性創(chuàng)造?!盵2]那么,如何在項目學習中讓深度學習發(fā)生呢?以統(tǒng)編教材二上第14課《我最喜歡的家鄉(xiāng)物產(chǎn)》為例,具體如下。
首先,教師以家鄉(xiāng)海安的特色物產(chǎn)河豚為例,帶領學生認識它、了解它。學生對此十分感興趣,為深度學習的發(fā)生奠定了基礎。其次,教師提問:對于河豚,你們想知道什么?學生提出問題:河豚本身是有毒的,為什么人們吃了卻沒事?美味的河豚是怎么烹飪出來的?為什么那么多外地人甚至外國人來海安都想嘗一嘗河豚……這些認知之惑引領學生真正走進生活。學生開展了“認識河豚”的項目,他們查閱資料,走進河豚養(yǎng)殖場進行觀察和實踐。由此,其疑惑便在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得以化解,其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得以建構,深度學習真正發(fā)生。
三、采用成果展示的評價方式,提升學習評價的有效性
項目式學習的最后,教師會通過量規(guī)評價、多元評價等方式評價作品和學生的表現(xiàn)。這樣的評價完全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作業(yè)評價。首先,作品沒有唯一答案,它更加豐富、多樣,充滿個性。其次,作品具有創(chuàng)造性,學習結果變成作品,經(jīng)歷了從靜止的、惰性的、客觀的知識、體驗轉變?yōu)閯討B(tài)的、活性的、主觀的應用的過程。學生探索的過程正是知、情、意、行等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過程。教師也可采用生生互評、家長評價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學習小組要把新建構的認知用作品的方式向他人傳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主動建構意義、呈現(xiàn)意義。
比如在“認識河豚”項目式學習的最后,學生用繪畫加文字的形式描述看到的河豚的樣子,用模仿秀的方式表現(xiàn)河豚的形象,用照片加講述的方式呈現(xiàn)河豚的不同烹飪方式。每個團隊通過不同的路徑詮釋河豚這一家鄉(xiāng)物產(chǎn),詮釋為什么喜歡它,以及它是如何成為家鄉(xiāng)的驕傲的。這些表現(xiàn)讓教師大為贊賞。不難看出,成果評價和表現(xiàn)性評價的結合讓評價方式更多元,每一位學生都在項目式學習中獲得了成就感。此外,學生還經(jīng)歷了從“家鄉(xiāng)物產(chǎn)是什么”的問題認知到“為什么喜歡”的邏輯推演,進而上升到“怎樣使生活更美好”的理性思考的過程,其思維能力進一步增強。
蒙臺梭利曾說過: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爸R的習得不是在傳授和灌輸中完成的,而是在動手實踐中建構和完成的?!盵3]道德與法治學科中知、情、意、行等學科素養(yǎng)需要學生在體驗、實踐、創(chuàng)造和表達中獲得并強化。
總體而言,項目化學習能讓學生的學習真實地落地、真正地發(fā)生??梢灶A見,在越來越多的項目化學習中,知、情、意、行不再停留在學生的大腦中,而將實實在在地融于學生的身心。學生將在更多的思辨與探究、實踐與創(chuàng)新、合作與表達中,獲得自然的德性生長。
參考文獻:
[1]周振宇.項目學習:內涵、特征與意義[J].江蘇教育研究,2019(4).
[2]錢旭升.論深度學習的發(fā)生機制[J].課程·教材·教法,2018(9).
[3]鄭鋼.美國如何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走進美國校園與課堂[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江蘇省海安市實驗小學? ?22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