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向東
摘 要:隨著我國新高考制度的不斷創(chuàng)新,高中歷史的學科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人們對高中歷史教學課堂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老師要有重點地對高中生歷史學習的重難點進行提高和增強,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針對歷史教學課堂枯燥無味的現(xiàn)狀,巧用歷史圖片作為輔助工具,對學生進行歷史課堂教學,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意識,幫助學習提升成績。
關(guān)鍵詞:歷史圖片;課堂教學;高中歷史
興趣是學習的主要動力。學習興趣的濃厚與否,對歷史學科教學能否順利進行具有重大的關(guān)系。大部分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付出了很多心血,但由于教學手段的缺乏,使歷史課堂的積極學習效率低下,仍然無法達到教學的標準。如今的高中歷史課堂,大多時候?qū)W生仍然處于被動接受的學習角色,無法親身實踐體會到歷史知識的趣味性,導致歷史課堂教學氛圍并不濃厚,學生的成績提高困難。本文探討的重點在于如何巧用歷史圖片提高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利用圖片探尋歷史事件,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主動性
在高中階段的歷史課堂教學中,受教材篇幅的限制大多數(shù)的歷史內(nèi)容并不能在課本上完整地展現(xiàn)出來,只能大概描述一下歷史梗概。這為老師對歷史課堂教學提供了一定的客觀條件,在對一些歷史事件講述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歷史圖片的展示,從而進一步講解相關(guān)的教材內(nèi)容和歷史事件真相,使學生更清楚、明白地學習有關(guān)的歷史內(nèi)容,理解歷史內(nèi)容中所蘊含的深刻意義。而在歷史圖片的選取中,教師要選擇歷史事件中具有代表意義的圖片,從而讓學生可以更深刻地聯(lián)想到歷史中發(fā)生的故事。本文考察了大部分歷史課堂的教學實況,老師可以巧妙地利用歷史有關(guān)圖片進行教學,通過展示事件的相關(guān)圖片,讓學生更清晰地走進歷史事件的真相,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程度。利用歷史圖片進行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接受相關(guān)歷史知識,使學生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從而通過歷史學習培養(yǎng)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例如,在學習“三國至隋唐的文化”時,老師可以選擇唐朝的相關(guān)歷史畫作圖片來對盛唐文化進行生動真實的講解。唐朝畫家閻立本的作品《步輦圖》誕生于唐朝年間文化強盛時期,其他部族慕名而來想要求取文化技術(shù)的大背景下。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求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為吐蕃帶去了先進的思想技術(shù)。畫中唐太宗正襟危坐在由宮女抬著的步輦上,后面更有多名宮女各司其職。畫家筆下的唐太宗俊朗飄逸,展現(xiàn)了封建朝代帝王的意氣風發(fā),這幅畫同樣也展示出強盛的大唐文化以及當時萬國來朝的大國風范,描繪了一番盛世美景。通過《步輦圖》可以勾起學生對大唐盛世的幻想,從而激發(fā)探尋學習大唐文化的興趣,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這段歷史知識,達到歷史課堂講述歷史知識的根本目的。
二、利用學生關(guān)注點,打開歷史世界之門
高中學習階段,正是對世界求知若渴的階段,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取對世界的認知,由于近些年來,多媒體對歷史文化的探索,以及歷史相關(guān)文化物品的宣傳作用,大部分學生對神秘的古代歷史產(chǎn)生了極強的探索欲望,但由于歷史文化物品通常是由有關(guān)人員對歷史文化的改編,是加工過后的歷史,與真實的歷史存在一定的出入,但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興趣點來進行深度挖掘。老師可以通過歷史相關(guān)文化物品的圖片來提起課堂的學習氛圍,引出即將學習的歷史事件。這樣學生在興趣的推動下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自身的學習狀態(tài)將會處于一個激動亢奮的狀態(tài),對歷史內(nèi)容的接受度良好,通過后人加工過的歷史文化輸出,使學生對真實存在發(fā)生過的事件產(chǎn)生一種探索的渴求,同時也會更加深刻地理解歷史事件內(nèi)藏的意義,這對學生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
例如,在學習“兩宋的政治和軍事”時,老師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關(guān)注點作為引路石,引導學生認知宋朝的政治軍事,從而了解宋朝當時所處究竟是怎樣的風雨飄搖的國家地位,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心中的民族認同感和責任感。同時學生對真實的歷史事件的學習,也會提升自身對歷史相關(guān)文化物品的辨別、判斷能力,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世界觀。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地利用有關(guān)條件,通過展示歷史圖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利用歷史圖片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可以更直觀地面對我國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也可以感受到我國經(jīng)歷的山河飄搖的家國興亡,讓學生從多個維度豐富自身的歷史知識,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于友西,趙亞夫.歷史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帖永順.在歷史教學中落實學生的主體性[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