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堅 丁麗 何玉
摘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人類社會的瑰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和國情。在推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過程中,國際學生發(fā)揮著橋梁紐帶作用。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基地的建設是國際學生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及國情的重要平臺,對培養(yǎng)知華、友華、愛華的國際學生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國際學生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基地建設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指出基地建設的重要性,進而探討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基地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以期促進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加深國際學生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
關鍵詞:國際學生;中國文化及國情;基地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3-0-02
0 引言
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1]。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的回信中強調(diào),國際學生要多了解中國、多向世界講講所看到的中國,為促進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2]。
國際中文教育課堂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是語言文字,也涉及中國文化及國情方面的內(nèi)容。中國文化及國情課堂教學只有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做到課內(nèi)課外良性互動,才能產(chǎn)生更好的效果。在國際學生中做好中國文化及國情的國際傳播,需要借助平臺的力量,發(fā)揮平臺的作用。體驗基地為中國文化及國情教學提供了平臺,開展國際學生中國文化及國情教育體驗活動,能夠拓展中國文化和國情的傳播渠道,使國際學生通過所見、所聞、所感對中國文化和國情有真實、立體、全面的感知,有助于國際學生理解、鞏固和運用課堂教學內(nèi)容,增進對中國文化及國情的理解和認同,促進民心相通,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1 高校國際學生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基地建設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高校的國際學生進入新的文化環(huán)境,對中國文化及國情是否認同,是否友華、愛華始終是一個特殊且重要的問題。為了讓國際學生更好地感知中國,培養(yǎng)具有濃厚中國情懷的優(yōu)秀國際人士,國內(nèi)眾多高校建立了國際學生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基地,并依托基地開展了系列活動。這類活動成為國際學生較為喜歡的一種學習形式,活動的開展加深了國際學生對中國文化和國情的了解,部分活動的開展還獲得國內(nèi)重要媒體的報道,產(chǎn)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但高校國際學生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基地建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1 有關國際學生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基地建設的研究較少
目前,已建設面向國際學生的中國文化及國情教育體驗基地的高校不在少數(shù),但對于基地建設尚缺乏系統(tǒng)的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對國際學生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基地建設不夠重視,沒有認識到體驗基地對于講好中國故事和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作用;二是在體驗基地開展的活動不在教學計劃之內(nèi),不是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因而體驗基地不是國際中文教師的研究重點,難以調(diào)動其研究的積極性。
1.2 國際學生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基地建設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結合不密切
為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教育部自2018年在全國普通高校開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遴選工作,到目前已經(jīng)建成106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山東省自2018年也已建設49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這些基地主要面向國內(nèi)學生,基本沒有兼顧國際學生的需求,大多數(shù)基地缺乏英文文字介紹,能夠用英文進行講解或指導國際學生進行體驗活動的師資較少,國際學生無法在現(xiàn)有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進行深入體驗。
1.3 國際學生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基地建設與課堂教學未能有機結合
中國文化及國情教育僅僅局限在課堂上,教學形式單調(diào),活動內(nèi)容較少,且通常通過外語傳授,較難詮釋精髓,缺乏必要的實踐體驗基地,文化體驗有待提高,學生對于中國文化及國情教育的參與度、認知程度不高,認同度不夠,中國文化和國情教育總體質(zhì)量還需提升。國際學生中國文化及體驗活動大都沒有列入教學計劃,無法形成課內(nèi)與課外良性互動的局面,不利于國際學生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及國情。
1.4 國際學生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基地覆蓋不夠全面
國內(nèi)高校建立的國際學生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基地大多集中于展示中國文化,如剪紙體驗基地、茶文化體驗基地、中醫(yī)藥文化體驗基地、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基地等,而體現(xiàn)中國政治、經(jīng)濟、社會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發(fā)展狀況的基地較少。體驗基地普遍覆蓋面較窄,只是展示了中國的一角,而不是全景式呈現(xiàn)[3],沒有涵蓋中國文化及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方方面面,無法向國際學生展示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因而限制了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和國際學生對中國國情的了解。
2 高校建設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基地的重要性
2.1 有助于實現(xiàn)課內(nèi)課外文化及國情教學良性互動
課堂教學是國際中文教育的主要形式,國際中文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課堂教學必須和課外活動有機結合,才能使國際中文教育產(chǎn)生更好的效果[4]。課堂教學也包含中國文化和國情方面的內(nèi)容,授課形式主要是單一的講授,雖然可以輔以現(xiàn)代技術手段,但也只是文化知識點的被動呈現(xiàn),無法與在真實場景的沉浸式體驗相提并論。建設體驗基地,引導國際學生在體驗中探索和協(xié)作,從書本理論知識走到實踐動手操作,全方位、立體化互動體驗,使其領會中國文化和國情的內(nèi)涵和精髓,實現(xiàn)理論知識的實踐運用。
2.2 有助于增進國際學生對中國文化及國情的了解
盡管課堂教學包含中國文化及國情方面的內(nèi)容,但僅僅是一些基本知識點的傳授,國際學生一般只能獲得間接體驗,很難留下深刻印象。而體驗基地注重情景感知,能夠為國際學生提供一個集視覺、聲音和感覺為一體的真實場景,為國際學生帶來多感官刺激和有別于課堂教學的全新感受。依托基地開展的中國文化和國情感知系列活動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系統(tǒng)地調(diào)動國際學生自主探究中國文化及國情的熱情。這樣就能夠使國際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沉浸于跨文化環(huán)境,更加深入地領會中國文化的魅力,認識中國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
2.3 有助于加強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和塑造中國形象
通過在中國文化及國情教育基地多途徑開展感知中國體驗活動,通過體驗基地使國際學生得到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情的直接了解與真實體驗,使其了解中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多個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這是加強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一種途徑,也是對中國形象的一種塑造。在此基礎上能夠使國際學生產(chǎn)生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情的理解,消除誤解[5]。同時提升國際學生理解融通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能力,進而認同中國發(fā)展,增進對中國的情感。
3 高校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基地建設過程中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3.1 要注重豐富基地形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用國際社會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話語和表達,將中國道路、制度和實踐講清道明,講好中國故事就是要講好民族復興故事、講好中國道路故事、講好中華文化故事、講好文明交融故事、講好人民友好故事、講好國家交往故事、講好和平發(fā)展故事、講好全球化故事[6]。這八個方面的故事為我們勾繪出國家的方方面面,也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是高校國際學生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基地建設的基本遵循。只有通過全方位的展示,才能使國際學生從政治、經(jīng)濟、社會及文化等多重維度了解中華文化及國情,才能向國際學生展示中華民族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對人類文明做出的偉大貢獻。
3.2 要注重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
文化及國情教學主要在課堂,文化體驗和感知主要在課外,課外活動提供了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實踐平臺,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基地是開展課外活動的重要平臺。課外活動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活動的開展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因此,在中國文化及國情教育基地建設時要充分考慮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結合,有助于促進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的正面良性互動。要以學生為中心創(chuàng)新國際學生中國文化和國情教育模式,通過優(yōu)化國際學生課程體系,結合國際學生所學專業(yè),建設具有專業(yè)性的高水平實踐體驗基地,以此激發(fā)國際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從文化的接收者逐步轉(zhuǎn)變?yōu)槲幕膫鞑フ摺?/p>
3.3 要注重深化與基地依托單位的合作
為做好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基地建設,持續(xù)發(fā)揮基地的作用,高校應注重深化與基地依托單位的合作,可通過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關系。一是要注重發(fā)揮雙方優(yōu)勢,不斷提升基地質(zhì)量和活動質(zhì)量,打造品牌,把基地打造成為國際學生向往的中國文化及國情活動體驗平臺,不斷提升基地的影響力和對國際學生的吸引力。二是要兼顧依托單位需求,充分考慮基地的建立能夠為其帶來的益處,舉辦的活動也要認真聽取其意見和建議,雙方共同謀劃,不斷推動合作深入發(fā)展。三是高校要有適當?shù)耐度?,盡力減輕依托單位的困難,不增加其經(jīng)濟負擔。只有不斷深化高校與基地依托單位的合作,才能夠保證基地建設的長期穩(wěn)定,持續(xù)為國際學生中國文化和國情體驗活動提供有力支持。
3.4 要重視在基地開展活動期間的安全管理工作
在基地開展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活動時要做好周密籌劃,尤其是要重視對國際學生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發(fā)生安全事故會對基地后續(xù)活動的開展產(chǎn)生極大負面影響。為此,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在赴基地開展活動前對國際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二是要請基地負責人在進行體驗前講解活動期間的注意事項,尤其是儀器設備的操作安全。三是要安排國際學生輔導員全程參與,加強活動期間的管理工作,及時處置一些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做好國際學生安全工作是保證基地建設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前提條件,這點尤為重要,務必加以重視。
4 結語
2019年,在校國際學生數(shù)量達50萬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高校國際學生已成為中國文化及國情國際傳播的重要力量。國際學生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基地作為國際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重要場所,為課外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有助于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高校應重視國際學生中國文化及國情體驗基地的建設,為國際學生提供全方位感知中國的平臺,使基地真正成為中國文化和國情國際傳播以及中國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讓國際學生充分領略中國文化的魅力和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引導國際學生在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親身所感的基礎上真實、立體、全面地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情,進而理解中國智慧,使國際學生積極傳播中華文化和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情況,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使者。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并講話[EB/OL].中國政府網(wǎng),http://www.gov.cn/xinwen/2021-06/01/content_5614684.htm,2021-06-01.
[2] 習近平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EB/OL].中青在線,http://zqb.cyol.com/html/2020-05/19/nw.D110000zgqnb_20200519_1-01.htm,2020-05-19.
[3] 丁曉萍.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浸潤式”培養(yǎng)模式[C]//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zhì)教育研究分會,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素質(zhì)教育與文化自信——2019年大學素質(zhì)教育高層論壇論文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zhì)教育研究分會、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zhì)教育研究分會,2019:7.
[4] 夏敏.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第二課堂”活動[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01):75-77.
[5] 肖永明,張?zhí)旖?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視域中的對外文化傳播[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05):6-10.
[6] 習近平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思想[EB/OL].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222/c40531-30897581.html,2019-02-22.
作者簡介:范志堅(1977—),男,山東菏澤人,碩士,研究方向:翻譯學、國際中文教育、跨文化交際。
丁麗(1993—),女,山東日照人,碩士,研究方向:國際中文教育、跨文化交際。
何玉(1982—),女,山東濟南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國際中文教育、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