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紅
摘 要:語言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交際工具,交際也是人類社會的本能活動。聽障學生要想融入主流社會,要掌握日常語言交際的基本方法,能夠在不同場合溝通與交流,學會文明地進行情感表達和社會交往,著力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關鍵詞:特殊教育;聽障學生;語言交際
一、利用語訓課教學,開展語言交際訓練
聽障學生語言訓練主要編排在低年級語言訓練課和中高年級語文教材的基礎訓練之中。要求低年級學生能聽(看)懂幾句意思連貫的話,會根據問話內容,結合自己的實際正確回答;能在創(chuàng)設的語言情境中較熟練地運用已學的語句進行交往。中年級以對話訓練為主。高年級能復述聽(看)過的故事,能把自己做過的事情和想要表達的意思說清楚。
低年級的語言訓練,教師可先抓日常生活用語和禮貌用語開始,比如,早上好!早晨起床,我先整理床鋪,再洗漱,最后鍛煉身體。也可利用簡單的圖畫引導訓練。語言訓練要常抓不懈,注重訓練生活。比如,上午上了什么課?中午吃了什么飯?晚上幾點休息?利用簡單的句式啟發(f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去說。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與學生對話,還可帶學生看看校園,讓學生把看到的、想到的說一說、寫一寫。訓練時可以讓學生先聽(看)老師說話后再重復說,也可以先聽(看)話再寫老師說的話,做到說寫并舉。
中年級的對話訓練是發(fā)展聽障學生語言能力、交往能力的重要措施。訓練內容必須接近聽障學生生活實際,訓練時要注意利用分角色進行對話,培養(yǎng)聽障學生的實際語言能力。教學時可抓住基礎訓練中的對話進行反復訓練。引導他們兩人一組,先用手語進行對話練習,一問一答,再把自己說的話寫下來。例如,以日常生活的一日三餐為內容進行分組練習,教師可以問學生,也可讓學生問老師互動交流。以實際生活為題多角度引導,反復訓練,從而提高交際能力。
高年級要積極引導學生勤于思考,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指導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老師時,可先指導學生說人物外貌,再說具體事例,接著說喜歡的理由。最后啟發(fā)學生補充發(fā)言,提出不同看法,交流討論。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突出“交互性”,讓同桌互說互聽、互訪互問、互相評論、互相補充、共同提高。
二、開展閱讀課教學,加強語言交際訓練
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語言訓練,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生活性。課內閱讀教學中,低年級重點引導學生借助圖畫理解課文。教學時可以通過描述畫面、一問一答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中年級可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讓他們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自讀課文后,引導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讓他們用詞語寫出不同的句子。閱讀課文后教師可以設疑提問,讓學生回答,然后把問題和答案都寫下來。利用文中的句式仿寫句子也是語言訓練的重點,例如,用“什么時候,誰帶誰去哪里做什么”“誰一手怎么樣,一手怎么樣”寫句子。高年級可讓學生續(xù)編課文、縮寫課文,也可引導學生在拓展延伸中學會運用,把學過的比喻句、擬人句等修辭手法運用在自己的作文日記中,從而達到提升語言訓練的目的??勺寣W生利用業(yè)余時間,多讀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閱讀后寫閱讀心得和感悟,來加強語言交際訓練。
另外,加強朗讀訓練也很有必要,因為朗讀不僅可以提高聽障學生的語言能力,還可以使聽障學生掌握詞語結構和句式方法。朗讀后,可適當要求學生演示課文精彩段落。比如,讀完《小青蛙》一課后,重點讓學生演示小青蛙捉害蟲的動作,這樣不但可以加深記憶,還可以檢查學生是否將語言文字與相應的形象正確聯系起來。
三、加強溝通與交往課教學,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溝通與交往課程是一門學習運用溝通交往知識與技能的實踐性課程。教學應從聽障學生溝通交往能力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使他們初步學會口語、手語、筆談等多種溝通方式。
首先,應培養(yǎng)聽障學生與人溝通交往的實際能力,教師可遵循聽障學生的認知特點,緊密貼近生活實際,精心設計教學場景,引導他們通過筆談把自己要表達的意思呈現出來。要讓聽障學生把手語盡可能按照書面語的語法順序表達出來,才能實現口語、手語和筆談有效結合。所以,句子教學一定要扎實,讓學生多讀多練,在提高寫句水平的基礎上,達到與人交往的目的。
其次,要關注聽障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中,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啟發(fā)提問,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從而激發(fā)聽障學生交往的意愿,讓他們快樂地與人交往。同時,作為教師要幫助聽障學生逐步克服溝通交往障礙,引導聽障學生大膽地和正常人交流,為聽障學生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教師除了通過課堂教學加強語言交際訓練外,還需要創(chuàng)設寬松的交往環(huán)境,讓學生走進生活,多接觸正常人,利用手機和父母互發(fā)短信交流,說說最近的學習狀況和自己在校的表現。和同學、朋友聊聊自己的理想,說說心里話。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去超市、去菜市場、坐公共汽車,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與正常人如何交往。在尊重學生需求的同時,讓他們能主動積極地與周圍的人進行語言交際。教師根據教材或者社會現象隨時引導學生進行語言交際訓練,提高聽障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為聽障學生將來走向社會進行實際的交際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