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nóng)村的外出務工人員,把孩子交由長輩或親朋照顧,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學生。這些孩子缺乏監(jiān)護人細心的學習引導和管理,使他們在學習、心理上存在著很多問題:性格上內(nèi)向、孤僻、自卑;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心不在焉,應付了事;紀律上散漫,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沉迷網(wǎng)絡等。這些不良習氣給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極大危害,也給班級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弊端。
關鍵詞:留守;學生;健康成長
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更多關注,尤其是對如何促進他們的良好發(fā)展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大膽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澆花應澆根,育人應育心。只有用“愛”滋潤這群孩子的心靈,用“愛”撐起孩子心中的一片藍天,才能使他們接受教育,進而自我教育,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和行為習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下面談談我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的探索。
一、用愛叩開封閉心靈
中外教育家一致認為: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留守學生,只要老師投入自己的愛心,真心去幫助、關心、教育他們給他們父母般的關愛,這些孩子都會走出心靈的陰影。轉(zhuǎn)學來我班的王浩經(jīng)常上學遲到,上課打瞌睡,家庭作業(yè)不完成。我?guī)状握宜勗?,他總是滿不在乎,一副“你管不著我”的神態(tài)。我決定全面了解她的情況。原來王浩的父母外出打工,多年來他跟外婆一起生活,外婆對他是疼愛有加,溺愛過度,缺失父母親情和管教,導致他在家“唯我獨尊”、在?!拔倚形宜亍保兂蔀榧o律松散、經(jīng)常遲到等壞毛病的孩子,在外打工的父母鞭長莫及,拿他沒辦法。我相信,對缺少父母親情的孩子,只要叩開他們封閉的心靈,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多方面關注他們的學習、生活、思想、情感、興趣、愛好,就一定能對癥下藥。我慢慢地尋找機會。一次,我看見王浩拿著足球跑向球場,便說:“聽說你足球踢得不錯!”沒想到他一談起足球兩眼放光,跟我談起他和足球的故事,我饒有興趣地聽著,適時地加以肯定,并發(fā)出邀請,希望他參加下學期的“班際足球聯(lián)賽”,他高興地答應了。我借機鼓勵他遵守學校紀律、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做作業(yè),以爭取進步,并告訴他說“有困難來找我”。這以后,我讓他多來辦公室,耐心地傾聽他的心聲,并有針對性地對他進行心理引導,配合科任老師在學習方法、學習內(nèi)容上給予輔導。我們就這樣不間斷地交流著,他封閉的心靈終于被叩開,我成了他的“知心朋友”。通過交流、傾聽、理解,我的努力終于換得了王浩同學的信任。我想辦法與其父母進行電話溝通,很快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和配合。在家長老師情理交融的關懷下,王浩完全變了一個人,學習上自覺努力,生活中能體貼外婆,學做家務,品性上也變得熱情、純樸、誠實了,而且改掉不良習氣,成了一名好學生。
二、用愛培植感恩心靈
教育需要藝術,在留守學生轉(zhuǎn)化過程中更需要培植感恩心靈,使他們感悟愛的付出與回報。只有用愛心培植他的感恩之心,才能使他真正懂得孝敬長輩,尊敬曾經(jīng)幫助過他的人,最后回報社會。由祖父母照顧(父母在外做生意)的李楠同學,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校追求時尚,好吃貪玩。在他看來,父母掙錢,祖父母無條件滿足他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我針對李楠這類留守學生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是幫助他們理解父母。我組織班上的學生,趁春節(jié)期間打工者回鄉(xiāng)探親的機會,進行一次“打工辛苦知多少”的社會調(diào)查,使孩子對父母的艱辛有較深的理解,知道父母之所以不辭辛勞外出賺錢,是為了給子女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即使身在外面,但心仍系著子女,他們的愛從未離開過自己的孩子。其次,幫助他們理解監(jiān)護人。監(jiān)護人就是在幫助他們的父母盡責任,盡愛心。我引導他們從日常生活中用心觀察體驗監(jiān)護人起早摸黑廢寢忘食為自己操心的狀況,然后把感受寫入周記。有一次,李楠半夜發(fā)燒,他的祖父拖著病弱的身體又是找車又是找醫(yī)生。第二天,李楠的病好了,可是他祖父卻住進了醫(yī)院。一向頑皮叛逆的慶前開始萌生感恩之心,在爺爺床頭流下了眼淚,并第一次喂爺爺吃下了自己親自煲的白米粥。我了解情況后在班會上大張旗鼓地表揚了他。同學們熱烈的掌聲讓他明白:他的親人、老師和同學都在關心他,都為他的進步和改變而感到高興。
其實,感恩不僅是一種情感,也是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一個人懂得了感恩,也就知道了如何付出愛心。因此,引導留守學生感恩,隨時進行激勵鞭策,她們就會在愛心的召喚下走向一條光明之道。
三、用愛呵護青澀心靈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愛則是教育的前提。班主任是一個班集體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應該成為學生最貼心的良師益友。老師親近學生了,才能如實地了解學生,才能掌握學生的動向,真正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羅媛同學父母離婚,從小被寄養(yǎng)在伯父家,伯父家的生活也較為困苦。寄人籬下的陰影讓她沉默寡言,性格內(nèi)向,學習不太理想。了解到羅媛同學的情況后,我便承擔起“代理家長”的責任:在學習上,我時常給她“開小灶”,她的一點進步,便在班里大力表揚;在生活中,冬天衣服穿得夠不夠暖、文具夠不夠用等事我都放在心上,還發(fā)動同學幫助她,與她多交往,使她封閉的心靈逐漸打開。臨近期末的一次班隊活動,她將《感恩的心》這首歌獻給了大家。教師應將自己的真心付出,把這些留守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對待,了解他們內(nèi)心的想法和需求,才能幫助他們走出心靈困境。
坐在教室里的每一個學生,都要求進步且希望得到關注。而留守學生,他們對于這些精神上的撫慰,更顯得彌足珍貴。多年的教育實踐使我領悟到:只要憑著一份執(zhí)著傾灑的愛心,給留守學生多一分關懷和愛護,多一分理解和尊重多一分信任和賞識,就一定能為留守學生開啟心靈之窗。
參考文獻:
[1]李小艷.農(nóng)村留守學生道德素質(zhì)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摭探[J].成才之路,2021(03):22-23.
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大埔小學 劉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