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樹柏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還應結合語文學科教學的特點,充分利用課前預習、閱讀教學等環(huán)節(jié)進行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與開展,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基于此,本文章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yè)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2-062
引言
小學生正處于兒童時期,他們的各方面身體機能、身體素質(zhì)和綜合能力還有待發(fā)展和完善,針對于小學生而言,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僅能夠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幫助小學生獲得和學習更多的知識,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zhì)量。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未能激發(fā)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識
學生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高的關鍵就在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意識的培養(yǎng),而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教師的推動和引導。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是由教師對學生的語文知識的學習起主導作用,未能夠?qū)W生的自主學習引起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對學生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亦存在不能夠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識不能夠被充分激發(fā)出來,進而不利于學生小學語文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二)未能掌握自主學習策略
從課堂教學的方面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的主體,一個是學生,另一個是教師。學生掌握學習策略的情況容易受到課堂環(huán)境的影響,而課堂環(huán)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方面是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另一方面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如果課堂氛圍過于緊張,那么將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chǎn)生影響。很多學生認為小組合作可以幫助其更好地學習,但是并非每次討論學生都能認真對待;也有部分學生認為小組合作并無太大作用,更喜歡獨立學習。從以上方面可知,生生關系與師生關系之間仍舊存在諸多問題。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是活躍還是低沉,對于小學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有著極大的影響。在備課時教師可以借鑒教育系統(tǒng)中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在課堂上多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并注重采用互動交流和播放實際景象等方式讓學生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意境中去,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自身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結合具體的歷史人物和特定的歷史情境,對課文進行現(xiàn)場模擬演繹,讓學生扮演不同的歷史角色,體會歷史人物當時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所要傳達的含義。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多種方式,包括教師表現(xiàn)出良好的教態(tài)、課堂教學加入游戲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創(chuàng)設懸念、使用小獎勵等。
(二)完善課堂教學模式
若想實現(xiàn)學生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教師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師生與生生之間缺少相應的溝通與互動,從而不利于學生拓展思維。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結成學習小組來互相學習,在相互討論中使課堂氣氛逐漸活躍。此外,教師還應當推薦學生多進行課外知識的閱讀與積累,從而在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同時實現(xiàn)其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
(三)倡導個性化學習
語文自學能夠開發(fā)學生的自我能力,具有一定的個性化。教師的理解、分析以及引導只能起到輔助作用,無法代替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根據(jù)學生的習慣和特點,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感受,切勿限制學生的想象力,也切勿因考試運用標準答案限制學生的思想,要引導學生從獨特的角度分析和研究課文內(nèi)涵,準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從思想的角度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表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觀點,在合理的范圍鼓勵學生獨樹一幟、標新立異。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更多的想法和感悟,受到文化知識的良好熏陶,更好地啟迪學生的思想。
(四)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對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需要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學生的日常學習過程中,時刻留意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情況。例如,在學生自主閱讀某一篇文章,遇到困難向教師求助時,教師在對其疑惑進行解答的同時,應適當?shù)貍魇诮o學生類似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以及閱讀文章的方法,讓學生對類似的題目有正確的理解,對學習方法有更深層次的掌握。在正確掌握學習方法之后,學生的自學能力便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若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升就需要結合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身心發(fā)展特征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實現(xiàn)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模式的不斷完善,使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小學語文教學路徑中獲得相應情感的激發(fā),養(yǎng)成自主學習語文知識的良好習慣,進而促使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科中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麗君.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新課程,2020(35):172.
[2]張國菊.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2020(29):176.
[3]盧曉宏.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J].江西教育,2020(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