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琴
【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癥抑郁患者應用認知行為療法對心理情緒的影響。方法:選入本次研究的病例有82例,均是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抑郁患者,用數(shù)字標注法分成2組,對照組患者采用藥物治療,實驗組同時實施認知行為療法,對比患者情緒變化。結(jié)果:治療4周、8周、12周末的HAMD評分實驗組低于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實驗組(95.12%)高于對照組(80.49%),均具有顯著差異(P<0.05)。結(jié)論:精神分裂癥抑郁患者在臨床治療中采用認知行為療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緒,提升治療效果。
【關鍵詞】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裂癥;抑郁
【中圖分類號】R749.3;R749.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190
精神分裂癥是有著較高抑郁發(fā)生率的疾病,與一般群體相比較,自殺傾向更嚴重。治療過程中,以往都是以藥物控制為主,雖然能緩解病情,但是在社會功能方面難以得到改善,加之長期受藥物不良反應的影響,從而使抑郁癥狀更加嚴重[1]。所以,需要醫(yī)護人員給予更多關注,積極地展開心理治療,為病情康復、回歸社會奠定基礎。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82例精神分裂癥抑郁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都來自2019年8月—2020年8月,利用數(shù)字標注法分組。實驗組41例,年齡21~59歲,均值(39.52±4.16)歲,有20例女患、21例男患。對照組41例,年齡20~57歲,均值(39.36±4.21)歲,有19例女患、22例男患。比較每組患者上述資料,差異極小(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單純應用該藥物治療,服用四川科倫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西酞普蘭(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0788,規(guī)格:10mg×10s),初始劑量為10mg,每天一次,之后根據(jù)病情調(diào)節(jié)到20~40mg。
1.2.2 實驗組:同樣方法用藥的基礎上采用認知行為療法,即:(1)對患者生活經(jīng)歷、學習、工作、家庭環(huán)境等心理社會因素,以及疾病史等情況做全面分。(2)醫(yī)護人員要與患者密切交談,建立信任關系,治療中才能更加協(xié)作配合。(3)為患者介紹疾病相關知識,讓患者對疾病、治療方法等有更多認識,提高依從性、自制力。(4)評估患者自我接納、自我評價程度以及個性特點,并對其信念、情緒、思維等非理性功能做分析,與患者展開更深層次的心理互動,比如引導患者寫日記、生物反饋治療、放松治療等。
1.3 觀察指標
1.3.1 分別在治療前,以及治療4周末、8周末、12周末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做判定,用五級評分法,總分低心理情緒好。
1.3.2 治療前后用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做評估,并以降低率為標準做療效判定,無效:降分率不足25%;進步:降分率為25%~49%;顯著進步:降分率為50%~74%;痊愈:降分率超過75%。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用SPSS19.0軟件整理,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用率(%)描述,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x±s)描述,P<0.05呈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不同時間每組患者的HAMD評分差異
治療前HAMD兩組評分無差異(P>0.05)。與實驗組對比,治療4周、8周、12周末的HAMD評分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臨床治療效果兩組患者之間對比
與實驗組的臨床有效率對比,對照組占比較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7%~65%合并抑郁癥狀,且會發(fā)生在病情任何階段,不僅會讓病情加重、病程延長,還會損害功能狀態(tài),提高患者自殺率、自殘率。為了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通常會給予精神藥物,比如西酞普蘭,該藥可以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神經(jīng)元5-HT再攝取產(chǎn)生抑制作用,改善其神經(jīng)功能;不過患者功能失調(diào)情況還會持續(xù)發(fā)生,不利于病情的恢復。相關研究表明[2],抑郁情緒發(fā)生過程中認知因素起著較大作用,特別是消極的認知偏向,可造成情緒反應不良,所以有必要圍繞認知行為做干預。
認知行為療法也就是通過讓患者行為、信念、思維方式發(fā)生轉(zhuǎn)變,改善不良認知的干預方式,可以讓患者不良行為、情緒得到緩解。另外,該療法應用后,患者會對用藥不良反應、自身疾病有正確認識,穩(wěn)定情緒,從而提升問題分析、解決能力,保持科學的方式生活,促進病情轉(zhuǎn)歸。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抑郁患者在臨床治療中采用認知行為療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緒,提升療效,有進一步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陳靜靜,職彥敏,郭寧寧.規(guī)范化小組認知行為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積極心理品質(zhì)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 (23):4347-4350.
[2]吳曉優(yōu),土文珍,林小容,等.認知行為療法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糖脂代謝及臨床療效的影響[J].浙江醫(yī)學,2020,v.42(10):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