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鈺婷
摘要:中華民族是文明之邦,一直提倡博愛精神,對于殘疾人的關愛,更是古已有之。對于那些具有一定接受教育的能力,但因各種原因無法到學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殘疾兒童少年,國家提出了“送教上門”的活動,讓這些特殊的孩子也享受足夠的教育。
關鍵詞:特殊教育;殘疾兒童;送教上門;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我們知道,送教上門是特殊教育中針對有重度殘疾的學生進行的上門教育教學方式。由一位教師或幾位教師團隊,把針對這些學生制定的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學習計劃帶到該學生的家中,對其實施教學的實踐活動和過程。顯然,送教上門是一項特殊而又艱巨的任務,不但需要教師有超強的專業(yè)知識和素養(yǎng),還要有愛心、耐心,更要有悲憫萬物的胸懷,立足現(xiàn)實、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并要做到對這種特殊的送教上門活動的經(jīng)驗總結,才能不斷改革策略,收到實效。
一、送教上門的流程
(一)對受教育對象進行查訪、摸底、分析
教師通過查訪、摸底、掌握受教育對象的缺陷類型、性格特點、家庭狀況、周圍環(huán)境等,然后才能具體分析,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案。
(二)制定送教上門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主要包括:學生基本情況說明;學期工作計劃,包括每周的活動時間、次數(shù)、授課內容、預期目標等;每次活動的詳盡記錄表;家長的反饋;教學反思等。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活動方案必須是切合實際的、具體可行的。
(三)進行送教上門實施活動
負責送教上門工作的教師應根據(jù)每個中重度殘疾少年兒童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二、送教上門的具體方法
(一)要帶著愛心,送教上門
對于特殊家庭、特殊孩子來說,讓孩子接受必要的教育不但是孩子的需要,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既要給他們送去人文關懷,讓孩子和家庭感受來自社會的關愛和溫暖,也要讓學生享受學習、成長的快樂,培養(yǎng)這類學生的健康的人格品質,幫助他們塑造強大的心理,防止學生出現(xiàn)嚴重的自卑、自我封閉的性格和習慣,這樣不但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對于社會發(fā)展也將是一種負擔。所以,在“送教上門”的活動中,教師不但要帶著自己超強的專業(yè)知識,還要有過硬的師德,用自己的愛心和知識去教育孩子。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标P愛殘疾少年兒童不單是社會的事情,家庭的事情,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作為教師要充分體現(xiàn)自己在“送教上門”活動中的價值,給學生傳授知識,讓這些孩子們感受到教育的溫度,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對社會充滿希望,從而在“送教上門”這個活動的過程中,打開自己的大門,讓自己融入更加廣闊的世界,學習知識,掌握技能。
(二)明確目標,真正落實“送教上門”
1.送溫暖,教理念。對于殘疾孩子的家庭來說,如何讓孩子走出自身殘疾帶來的陰影,像別的孩子一樣接受教育,無論是對孩子成長和家庭來說都是一種力量。所以,作為“送教上門”的教師,我們不但要把送給帶到這樣的家庭,更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我們知道,由于殘疾孩子家長受教育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對于孩子教育意識比較淡薄,觀念比較陳舊。所以,首先要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要讓家長認識到對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打開孩子的心靈,讓孩子接受社會上的信息,才能保證孩子心靈的健康;其次,要在“送教上門”的教育中給家長也傳授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要讓家長了解孩子,才能達到溝通、教育的目的,真正落實“送教上門”的意義。
2.送信心,教方法。對于殘疾家長或者殘疾孩子的家庭來說,孩子不但需要教育,更多的需要樹立他們的信心,無論是孩子和家長都需要信心的支持。所以,在“送教上門”的活動中,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給學生講述一些關于立志和樹立信心的故事,建立起他們心中的自心,使他們能樂觀地面對學習、生活。比如,我給孩子講過一個名叫《成全一棵樹》的故事:“一位母親和她腿患有殘疾的兒子去栽樹,母親把一棵快要枯萎的樹苗丟棄了,兒子請求她也栽上,母親望著兒子渴求的目光,就答應了,后來在母子倆精心的照顧下,這棵小樹苗竟然長大了,母親深受啟發(fā),決心送兒子去上學,而此前,她從沒想過讓這個孩子進學校,后來,這個孩子考上了大學,多年后,他開著小轎車回鄉(xiāng),看到當年的小樹苗已長成了參天大樹,他也明白了母親那顆充滿愛意的心!”類似的故事,既能消除殘疾孩子心里的距離,也能幫助他和家人樹立信心。
3.送知識,教方法。在“送教上門”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傳授學生應有的知識,還要給他們傳授一些學習的方法,運用一些先進學習工具的技能。比如,生活語文、生活數(shù)學、英語字母、生活常識、運動康復等等,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增長知識,學會自己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當然,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教師還可以通過網(wǎng)上學校給學生開設網(wǎng)上課程,也可動用家庭資源及其他本土資源進行認知教學,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等,為了拓展孩子視野,培養(yǎng)孩子興趣,教師還可以給他們傳授一些音樂、美術的知識與藝術,從而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全面提高孩子的認識和能力。
總之,我們要給予殘疾兒童關愛,完善走教上門,讓他們也能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
參考文獻
[1]朱玲珠.關于開展“送教上門”的實踐與探索[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8(2).
[2]朱紅民.重度殘疾學生送教上門的實踐與思考[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6(22).
重慶市云陽縣盤龍街道盤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