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梅
【摘 要】“中國抑郁癥患者7000萬,心理咨詢師卻只有約萬人”,可見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人民物質水平在不斷提高的同時,心理苦惱也在不斷的加劇。經濟飛速發(fā)展帶來的社會競爭壓力導致個體心理問題加重發(fā)展成為了社會問題,演變成為了影響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社會問題,或者說是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尤其是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一些特殊群體對于心理方面的相關服務需求不斷擴大,這都在說明這心理服務者的重要性,而作為從事相關心理服務的工作人員便是核心力量所在,然而作為后備軍,他們卻很少得到關注。本文將以該類人員為落腳點,來研究應用心理學背后所需注意的一些變量,即共情能力、應對方式以及人際關系。
【關鍵詞】應用心理學;大學生;共情能力;應對方式;人際關系
一、心理應用學及其從業(yè)者
(一)心理應用學人員需求較大
近年來,各大“抑郁癥”“焦慮癥”“失眠”等話題充斥著手機,往往一上網就能不小心點進去一個心理測試?,F(xiàn)實中因為心理壓力結束生命的案例也不斷冒出,小康社會的奔現(xiàn)使得社會經濟飛速發(fā)展,方方面面的壓力源源不斷的沖向我們,求學壓力、求職壓力、婚姻壓力等等,無處不在,個體心理行為已經轉變?yōu)橐粋€社會問題,且日益凸顯。然而盡管需要心理健康服務的人群日漸壯大,但心理健康服務的專業(yè)人員卻少之又少。
(二)心理應用學大學生
針對該日益凸顯的社會問題,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的大學生應當受到重點關注。據了解,開設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的院校較多,且知網上關于心理學實踐研究的文章也原來越多,說明該問題已經得到了重要的關注。心理學專業(yè)的大學生在畢業(yè)后,當他們選擇成為心理健康服務者時,其實質上是幫助他人、服務他人、開導他人。這就需要他們具備較強的共情能力,這關系著最終的服務結果,因此共情能力對該專業(yè)的學生最為重要。在學校中,人際關系也是常常掛在嘴邊的熱詞,對于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來說,他們人際關系的好壞也是一項考量因素,對于心理學大學生來說,若是人際關系差,則不利于自己的成長,當然也會不適合從事助他工作。
二、共情能力
(一)共情能力概念
“共情”也即我們常說的“同理心”,不過不同的是,“同理心”主要出現(xiàn)在醫(yī)學領域,而應用心理學通常采取“共情”說法。研究人員采用腦成像法,證實了共情包括認知的成份和情緒的成份。我們通常是基于“認知”從而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情感狀態(tài),在基于此種情感狀態(tài)產生情感反應。也即共情是基于我們的認知能力和情感能力作用,最后產生的一種“反應”。
(二)應用心理學大學生共情能力現(xiàn)狀
查閱資料顯示,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大學生的共情能力總均值高于理論值,且地域和專業(yè)也是影響共情能力的一項因素之一。比如學前教育大學生他們的共情能力平均分便高于心理學專業(yè)大學生,這可能是學前教育本身專業(yè)的要求所導致的,他們將來的教育對象是學前兒童,有較好的共情能力是他們的必備技能之一,因此學校會有意安排一些相關的課程與實踐來培養(yǎng)并提高他們的共情能力,因此,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的大學生也可以效仿該措施來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同時在共情能力中幾個概念,如同情關注維度,是指關注他人的情緒狀況;痛苦維度,是在共情之后自身情緒是否被影響從而產生負面情緒,值得幸運的是,應用心理學大學生的痛苦維度較低,這也是從業(yè)后他們所需要的保持的一點,在跟對方產生共情的同時,又不過分陷入到該狀態(tài)下,較強的掌握自身的情緒,避免負面情緒的侵襲。
三、應對方式
(一)應對方式概念
應對方式是指行為人在面對困境或棘手問題時,所采取的的應對傾向或行為措施。心理學方便,對于該概念的界定,并未出現(xiàn)一致定論。有研究者認為“應對方式是一系列策略謀劃。是個體在面對某種具體應激情景時,所采取的的降低該應激情景所帶來的影響的方法”,也有研究人員認為“應對方式是行為人有意識的意志上的努力,是為了調節(jié)自身的情緒與認知從而來應對壓力事件或者說是應激情景”等等,總結以上定義,本文將其下定義為“在面對應激情景時,行為人所采取的的行為反應來對抗面臨的壓力”。
(二)應用心理學大學生應對方式現(xiàn)狀
研究表明,在應對方式的解決問題上,志愿者往往比普通大學生更從容,剖析其背后的原因,筆者猜測可能是因為志愿者長時間的參與并投入于社會上的實踐,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一些校園里接觸不到的,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良好的發(fā)散思維與應對困難的解決能力,因此做過志愿者的心理學專業(yè)學生往往比普通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有著更好的應對方式,再結合自己學習的心理學專業(yè)知識,便能更從容積極的應對。所以針對此,我們可以有意向的組織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的大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多做一些志愿活動來接觸社會,培養(yǎng)自己的應對能力并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方式。
四、人際關系
(一)人際關系概念
人際關系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國,不同學科對該詞有著不同的解讀,比如,社會學認為它是一種社會關系;社會心理學認為它是一種心理關系或者距離;管理心理學認為它是一種行為關系。而本文所研究應用心理學大學生中的人際關系是指大學生在校就讀這個期間和周圍個人或者組織所形成的的一種社會關系。其中場所有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包括了師生關系、父母關系、舍友關系、朋友關系等等。
(二)應用心理學大學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
調查顯示,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學生對于人際交往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其中包括了交際問題、交談問題、異性交往問題以及待人接物方面的問題,筆者猜測可能是大學生自身的個性比較鮮明,因此在與人交際的場合下會存在磨合。針對本文的對象,即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的大學生,可能是因為大學課程較多,大部分時間在學習上,因此人際交往較少?,F(xiàn)階段雖然應用心理學已經被更多人所熟知,但還是存在較多的人對它了解不深入,僅僅浮于表面,沒有真正的深入了解它的核心所在,它的科學性,這恰恰導致了專業(yè)學生在交際時由于認識不深刻導致的尷尬與困惱。所以,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的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知識時一定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避免將來因為學業(yè)不精,在于幫助對象進行交流時產生的尷尬情景。
五、提高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大學生專業(yè)能力的建議
(一)個人層面
對于將來從事心理健康服務的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的大學生來說,自身的共情能力、應對方式與人際關系對他們而言尤為重要,雖然現(xiàn)階段大學生在這三方面展現(xiàn)的自身情況都比較良好,但提高的空間也很大,我們需要重點提高大學生的自身專業(yè)性。針對共情能力,首先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感知能力,這個前提是他們要學會傾聽,有耐心并在此基礎上能過抓住服務對象的語言重點,這可以讓心理健康服務人員更快速精切的理解他人的情緒表達以及背后的事件。然后,在感知情緒后,作為專業(yè)人員,需要避免自己過度陷入該種情緒,產生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你所幫助的對象,也會讓自己陷入旋渦之中。最后,共情能力是需要從業(yè)人員有能過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能力,因此想象力應當比常人更豐富一點,這會使得你所產生的共情能力更為理想。針對應對方式與人際交往,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去接觸一些志愿活動,提前接觸社會,更好的開拓自己的思維,使其更發(fā)散更靈活,在面對一些棘手事件是,你的實踐經歷往往是你最寶貴的財富。同樣,可以適當?shù)南魅踝约旱膫€性,當然并不是說完全不要,只是適當?shù)?。這會有利于我們在人際交往能力獲得提升。
(二)學校層面
由于本文所針對的對象是在校學生,因此除了心理專業(yè)的學生自身的改善與提高,學校充當?shù)氖且粋€無可替代的角色。針對大學生共情能力、應對方式與人際交往的培養(yǎng)與提升,學校首先可以增設相關的必修或選修課程,雖然實踐格外重要,但理論知識也不能不掌握,這一舉措也會讓心理專業(yè)的學生意識到這些能力的重要性,引起他們的重視,這樣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便會無意識的針對這幾個方面來進行練習。理論之后,便是實踐,相關老師可以以此為主體來開展團日活動,組織是社會的一個小縮影,先培養(yǎng)他們在組織中對這桑方面能力的訓練,并隨時增設一些障礙,培養(yǎng)他們在困難情景下的靈活應技能,這樣在他們學成畢業(yè)后踏入社會,也不至于會產生較大的反差。有了這些過渡,會讓學生更能提前適應真正的社會生活,在處理相關的應用心理學的實操中,更加游刃有余。
六、總結
應用心理學專業(yè)是一個極具應用特色,且易實踐為主的學科,因此,各個院校應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各個高校不僅要在在校期間全面培養(yǎng)該專業(yè)大學生的理論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探究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找出一條最優(yōu)之路。從教學方法到師資能力再到情景實操,為他們匹配到最合適的培養(yǎng)方法,培養(yǎng)出社會所需要的優(yōu)秀的應用心理學專業(yè)人才,無論是他們的共情能力還是應對方式與人際交往。在經濟飛速發(fā)展,壓力肆意充斥,人們繼續(xù)心理健康服務的社會下,為用人單位、為心理患者、為社會培養(yǎng)出一個個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的精英。使這個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下,人們不會再有心理方面的煩惱。
【參考文獻】
(1)申喆. 社會網絡分析法在人際關系中應用的研究綜述[C]// 第二屆中部心理學高峰論壇. 2012.
(2)高璐璐. 淺談心理學在人際交往中的應用[J]. 山西青年月刊, 2013(5):192.
(3)徐桃, 張敏強, 王小婷. 社會關系模型在心理研究中的應用與展望[C]// 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0.
(4)方可, 師丹青, 錢韻子,等. 從激烈交互中探究人機信任[C]// 和諧人機環(huán)境聯(lián)合學術會議.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