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麗鳳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讓學生愛上學習語文的幾個方面:讓學生認識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教師提升自身素養(yǎng),擴大學生識字量,多開展語文活動增加語文的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熱愛閱讀和寫作,從而達到提高班級整體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成績的目的。
【關鍵詞】語文素養(yǎng);語文活動;識字;閱讀;寫作
我任教六年級語文有一段時間了,不知為何,近幾年所接手的班級語文科的成績都很差,深究其原因為:識字量低,導致在閱讀文章時看不下去,更別說有什么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作文的表達能力。有這樣一句話: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找理由。怎樣才能提高他們的語文成績呢?我認為最迫切的就是讓學生愛上語文,知道學好語文的重要性。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著重強調(diào),讓學生認識學好語文的重要性
基于多年教學實踐和經(jīng)驗總結(jié),讓學生認識學好語文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
剛接班時,我不急于講課本的知識,在開學初的前幾節(jié)課,我找來一些有關強調(diào)語文重要性的文章或視頻,通過講故事、朗讀文章或播放視頻的形式,讓學生感受: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連學習自己母語的權(quán)利都被剝奪,是多么可悲的事;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生逢盛世,卻連自己祖國的語言文字都學不好,是一件多么丟人的事。
何紫的《別了,語文課》都德的《最后一課》等這些選錄在小學或初中的課文都有很好的教育意義,通過在教室里朗讀,讓學生說感悟,再由教師總結(jié)的方式,讓學生領悟到學語文就是學習我們的國語。國語不僅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生命的一部分,不要到了失去時才懂得珍惜。我也讓學生了解我國在清朝末期國力衰退、積貧積弱,導致列強入侵,簽訂了諸多割地賠款的喪權(quán)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和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割讓香港、九龍給英國,香港受到英國長達一百多年殖民統(tǒng)治后,即使到了現(xiàn)在,香港已回歸20多年,但部分香港青年由于沒有正確地了解歷史,沒有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導致受反中分子的唆擺,做出一些反中、反港的行為,而最終受到法律的制裁?!恶R關條約》的簽訂,使臺灣被割讓給日本,日本對臺灣實行殖民統(tǒng)治,進行奴化教育,強迫臺灣人學日語講日語,禁止他們講自己國家的語言。
2.讓學生了解語文的工具性、基礎性、重要性
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基礎性這也是必須向?qū)W生強調(diào)的。
有的學生有一定的思維,數(shù)學學得挺好,但懶寫懶記懶認字,導致語文成績差,我對學生強調(diào):進入中學會接觸物理、化學、生物等多門學科,無論哪一門學科,都是通過文字才能看懂內(nèi)容,理解內(nèi)容。語文就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和工具,只有基礎打牢了,高樓大夏才更穩(wěn)固,各門學科才得以更好地發(fā)展。
也有的學生不愛學習,就愛玩游戲,我對學生說如果有更多的新款游戲,需要看文字說明怎么玩,識字少的就看不懂或理解不透,玩起來就比別人差。
更有學生認為自己成績一直不好,也不會考上什么大學,將來隨便找個工作混口飯吃就算了。我讓學生明確:你可以不讀大學,可以做很普通的工作靠勞力賺取生活費,但認字是必須的。例如,你做快遞員,做外賣小哥,做司機,你總要認得地址門牌;你做農(nóng)民,總得會閱讀農(nóng)藥化肥的說明書;現(xiàn)在哪個行業(yè)都要求有資格證,考取資格證就必須會認字會閱讀理解才能做題。
因此,學好語文是必需的,是每個人將來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工具、基礎和前提條件。
二、提高自身素養(yǎng)
語文再重要,如果教師講課時枯燥乏味,學生也會厭倦,教師提高自身素養(yǎng),多想點子吸引學生認真聽課是讓學生愛上語文的重要因素。
語文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師自己必須有過硬的知識和專業(yè)的素養(yǎng)。例如,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我在課堂上先美美地范讀一遍;讓學生寫好字,我板書的字體就用心寫得工整美觀;讓學生寫作文,我經(jīng)常寫下水文示范,或隨時拿著一個學生的作文本子修改點評,學生通過修改前后的文章對比,都由衷地點頭稱是。平時,我常在課堂穿插講一兩個與講課內(nèi)容有一點點關聯(lián)的小故事。學生平時較少關注新聞,我也會在語文課、班會課時穿插與之相關的時政熱點、安全事件甚至是奇聞趣事,實際上這也是課堂的拓展延伸,讓課堂不局限于書本,使學生得以擴大知識面。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關愛學生是教師重要的道德素養(yǎng)。我除了在課堂上傳授知識,課余時間也經(jīng)常與學生聊天、游戲,融入學生當中,為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學生就會感覺到這個老師不但能力超強,見多識廣,而且會對自己關愛有加,那樣就會產(chǎn)生一種敬佩之情、對教師所講內(nèi)容更加關注,學習效果當然隨之提高。
三、強化加大學生的識字量
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語文成績上不去的最主要原因是識字量少,認字不多,那么接下來的閱讀、理解、作文等一系列的語文訓練都進行不下去,強化學生的識字是最有必要的。小學階段要求的識字量是3000個左右,會寫字達到2500個左右,但我的班級80%以上的學生都達不到這個量。只有讓學生達到認字識字的要求,才有可能讓他們繼續(xù)深入學習下去。
我把小學階段各年級會認字和會寫字編印好發(fā)給每個學生,花一兩周的時間讓學生重新認識一到五年級的生字,期間采用對生字的認讀、書寫、理解、組詞、造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復習這些字,再選取一些合適的文章,讓學生朗讀,遇到不懂的字就通過在生字表里查找,找不到的就用新華字典查字。還開展一些相應的識字比賽活動,如一字組多詞,詞語接龍、形近字組詞等加深學生對漢字的印象。雖然這些字都是以往的知識,但花時間讓學生復習鞏固了,他們的基礎牢固了才能更好地往下學習,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此后六年級的生字學習就可以隨文識字了。
四、經(jīng)常性開展語文活動
前文說過,教師要有自身過硬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吸引學生愛學習,同樣,語文課堂花樣百出,生動有趣也是讓學生愛學習的關鍵。
我在語文課堂經(jīng)常組織一些跟語文相關的活動,如成語接龍、猜謎語、書寫比賽、講故事比賽、課本劇表演等。這些活動有時穿插在課前、課中,有時專門用一兩節(jié)課的時間進行,表現(xiàn)好的學生會獲得相應的獎勵,這樣就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會更期待上語文課。
五、讓學生愛上閱讀和寫作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不愛閱讀的孩子,就是潛在的差生。但讓學生愛上閱讀也需要動一番腦筋。平時我經(jīng)常在課堂講一些小故事,我告訴學生,老師肚子里的故事都來源于閱讀,閱讀可以讓我們的視野開闊、知識豐富,語文能力也會隨著閱讀量的增加而提高。我在班級里設立一個圖書角,上面有指定閱讀的書,如《童年》《魯濱遜漂流記》《湯姆蘇亞歷險記》《一只小雞去天國》《城南舊事》等,每周都設有專門的閱讀時間。我上整本書閱讀課,指導學生如何閱讀,并和學生共閱讀某一本指定的書,讀后一起談感受,再設計一些來自閱讀書目的問題讓學生搶答,或者學生間進行“你問我答”,參與者都給予獎勵。
作文方面,我除了常用范文引路的方法,還采用了生活化的作文訓練,即口頭作文。我們的學生平時講起閑話來沒完沒了,一到寫作文就蔫了。實際上他們有表達的能力,只是不會用書面語言表達。我鼓勵學生先說后寫,首先在小組內(nèi)進行口頭作文,圍繞一個主題,每人自己說一遍,同學再為其補充,然后再動筆寫,不懂表達的地方組員間再互相幫助組織語言,寫完后再互相交換修改。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我不要求他們寫出多么優(yōu)美的語句,只要能讓他們會審題、能抓中心,把事情講清楚即給予表揚,學生得到肯定才會愿意寫,寫得多了,自然會越寫越好。
在一年時間里,要想學生的語文成績達到質(zhì)的飛躍會有一定的困難,但通過以上的各種方法措施,學生大多數(shù)會愛上學習語文,總體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能力會有大幅的提升,學生也會以更堅實的基礎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走更遠的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近代史綱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