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少玲
【摘要】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道德素養(yǎng)素質的養(yǎng)成是關鍵,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十分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這也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不斷抓住契機,進行德育滲透,促使學生英語知識與良好品德和諧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滲透? ?德育教育? ?挖掘? ?激發(fā)
《中小學德育大綱》規(guī)定“寓德育于各科教學的內容和過程之中,是每一個教師的職責?!苯虒W,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應當以德育為重,在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人生觀和世界觀等各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語言之際能汲取到情感素養(yǎng)的精華,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形成美好的心靈品格打下良好的基礎。對此,我根據自己這幾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提出幾點看法。
一、利用“榜樣”教育,滲透德育教育
榜樣即為人師表,所謂言教不如身教,所以教師應通過自身模范行為引導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學生的引導者,還充當著自身的德育魅力展現和示范最具感染力的角色。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教師的行為舉止對學生的影響也是無形的。所以,只有教師自身擁有良好的德育素質,才能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正確的德育教育,才能真正起到道德表率作用。
我認為,首先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注意自身著裝,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其次,教師在與學生溝通表達中,應以溫和的態(tài)度和飽滿的教學熱情多多鼓勵學生,表揚學生,燃起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并且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此外,我認為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實踐中,要善于學習、學會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化水平,更新教育理念,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利用信息技術等多媒體運用,讓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輕松。
二、充分利用教材,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教材是寓德育的重要載體,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是進行課堂德育的重要前提,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有著特殊的作用。這也要求老師在備課中,深入鉆研大綱和教材,充分挖掘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內容的德育素材,實施德育滲透。因此,在教學中應要深刻激活教材,使之成為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共同創(chuàng)造的絕佳的媒介。
當然,在創(chuàng)造性地挖掘使用教材時,不管是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還是知識點的缺失狀況,教師都應充分考慮到,所有的設想與實施都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準線。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用好,用活教材,讓教材為教師與學生所用,才能成功實施德育教育。
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活化教材,但同時也切忌不可脫離教材,漫無邊際地高談闊論,卻忘記要將教材與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有機協(xié)調起來。因此,教師在組織英語聽、說、讀、寫的過程中,善于找到教材中訓練的內容和思想教育內容的契合點,以防止德育空泛化。教師也可以利用每課的會話部分,在讓學生在用英語交流中也能學習與他人的合作和交際,學習如何關心他人,互助友愛,文明禮貌等品德和行為規(guī)范。如果能在教材教學中不斷抓住各種機會,有意識強化德育教育,相信效果會十分顯著。
所以,教材教學與德育教育不是孤立脫離的, 它必然與德育有著互相促進或互相妨礙的影響。我們充分挖掘教材的同時,也應加強德育, 才能收到兩者互相促進的良好效果。
三、組織課外活動,滲透德育教育
多數中學生興趣愛好廣泛,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一年齡心理特點,多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將課堂教學中所學得的知識、道理、所激發(fā)的情緒轉換成道德行為,進行德育滲透。這不僅能讓學生得以淋漓盡致地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豐富他們的校園生活,也能增強他們對德育的親身體驗,激發(fā)學習興趣,滿足他們積極學習的心理需要。
所以,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學生的課外時間,對學生開展課外活動進行德育教育。我們完全可以結合班級實際和以學校為中心來展開活動。活動主題可以結合學生在家庭、學校、社會生活中的行為規(guī)范來設置,同時也可以與課內活動相結合方式進行。課外活動可以通過舉行英語朗讀比賽、英語角、觀看英語電影等,讓學生在各種氣氛和多種情景下接受教育與熏陶。課內活動可以通過游戲、唱歌、會話表演等形式,抓住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極好機會。課內課外活動有機結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學生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受到教育,規(guī)范行為,形成良好習慣。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積極組織有意義的課內課外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懂得學好英語是每個求學者適應未來的需要,喚起他們從心靈深處學會英語的愿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隊成果意識,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發(fā)展他們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
結語:
德育如細雨,潤物細無聲。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滲透德育教育,才能無時無處用細雨之水滋潤正在沙土吮吸著水分的學生。所以,我們在平時英語教學中,應當充分挖掘教學資源的德育因素,并根據新課改理念,提高教學的“德育含量”,把握學生學習的脈搏,陶冶學生的心靈。百年育人,德育為先,這是每個教師的神圣使命,也是我們教師的終身職責。
參考文獻:
[1]魏賢超,《培養(yǎng)主體性道德素質:現代德育理論的重要命題》[J],《教育研究》,1996年第3期
[2]曾蒲舒,《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研究》[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1999
[3]孫蕾,《論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A],蘭呈輝主編《當代優(yōu)秀教師論文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