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偉
【摘 要】小學低年級時期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萌芽時期,針對小學低年級美術課堂現(xiàn)狀,本文著重分析了增強低年段趣味課堂的具體策略,采用了趣味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具體方法,延伸了鼓勵學生趣味創(chuàng)作的教學模式,營造了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建立了和諧親密的師生關系,為美術課堂增添了一味“甜”。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美術;課堂;趣味性;教學實踐
當下的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樹立科學的學生觀,采取正確的教學模式是值得教師關注的問題,我們應始終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完成美術教學目標。
一、小學低年級美術課堂的現(xiàn)狀
(一)學情
教學是將教師的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學生能接受的知識與技能,但是在教學之前,了解學生的繪畫水平差異,文化背影差異和生活經(jīng)歷差異,是每位教師課堂教學的前提。學生是具有主動性的人,這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本質體現(xiàn),美術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安排,都要建立在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自覺的、主動的、自我追求的基礎上。學生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教師特別要允許、珍惜并鼓勵學生在完成美術教學任務的方式、方法、思路以及對問題的認識等方面,都表現(xiàn)出一定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是處于發(fā)展中的人,有其身心發(fā)展特點,教師不能把他們當作“小大人”看待。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由于低年級小學生心靈的脆弱性,一次不適當?shù)拇驌粢苍S會導致其終身的心理創(chuàng)傷,而一次充滿愛心的關懷或尊重也許會使“差生”幡然醒悟。
(二)教學模式
新課程改革的一項核心任務就是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教學質量,這在客觀上要求加強教學理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當前的低年級美術課堂的確融入了現(xiàn)代教學模式,美術課堂中最常用的范例教學模式,教給學生的內容是經(jīng)過精選的、能起到示范作用的基本知識。范例教學對學生認識事物具有啟發(fā)性,能夠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有助于知識的實際應用。當然這是應對創(chuàng)造性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能達到的理想效果。然而對于相對薄弱一些的學生而言,他們具有一定的向師性和模仿能力,往往畫面內容會與教師的范畫內容完全一致,缺乏自主想象,長此以往,創(chuàng)造能力會被大大抑制。
二、增強課堂趣味性的有效途徑
(一)發(fā)現(xiàn)趣味性
教師的教學風格應該是歡快自然的,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同時,幽默的語言表達也會讓教師的課堂效果事半功倍。首先老師的話一定要精簡,但是也要帶給學生啟發(fā)和引導,老師的言語也要充滿情感與節(jié)奏,言辭中透露著智慧,話語中體現(xiàn)著幽默風趣,語調中包含著抑揚頓挫。老師用語言營造出的寬松氛圍,使學生輕松展示自我,那么學生對教師的喜愛就會遷移為對學科的喜愛,自然課堂會變得充滿樂趣。
比如在二年級上冊《機器人伙伴》一課導入時,老師用富有童趣的語言說:小明友們,老師今天給你們請來一個好朋友,你們想認識他嗎?下面孩子們齊聲并響亮地回答我:想!一句簡單的兒童語言就能立馬激發(fā)孩子們的好奇心,也調動了小朋友們的積極性,讓孩子們進入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當中。然后我出示了機器人總動員中的瓦力玩具,并模仿了瓦力的聲音說:“小明友們你們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瓦力,今天想邀請小朋友們和我一起去尋找我的機器人伙伴,你們愿意嗎?”話音未落,就聽到了整齊的回答聲:愿意!再一次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后面整節(jié)課都輕松愉快。還有一次是在上二年級下冊《花兒朵朵》這節(jié)課,老師用了一句簡單的詩去贊美荷花: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喚起了學生們的表現(xiàn)激情,紛紛舉手用自己學過的詩句去贊美花朵,最后也將詩中一朵朵桀驁不馴的花朵描繪在自己的畫紙上。我想這就是兒童語言的魅力吧!
(二)尋找趣味性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動力莫過于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內在興趣,而最能激發(fā)學生這種內在興趣的莫過于游戲。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游戲是兒童快樂的天堂,游戲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是一個有趣的過程。
在上二年級下冊《三原色 三間色》一課時,我?guī)Я巳ь伭先グ嗌?,告訴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請他們做小小調色師,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三原色和三間色。首先我向同學展示了帶來的紅、黃、藍三種顏色,并且告訴他們這三種顏色是顏色王國里的老祖先,是最原始的三種顏色,而且是任何顏色相加都調不出來的顏色,他們叫做三原色。那有了三原色,我想請小朋友在座位上將老師為你們準備好的這三種顏色兩兩相混合,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新的顏色。不一會,就有小朋友舉手示意我調好了,并且他們也通過了自己的搭配得到了三間色——橙、綠、紫,也能快速反映出紅+黃=橙,黃+藍=綠,紅+藍=紫,瞬間枯燥的理論知識在游戲中也變得生動有趣了。在作業(yè)的創(chuàng)作中,也激勵著小朋友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用簡單的三原色和三間色結合一些點線面的裝飾元素繪出了一幅幅精彩的畫面。
(三)延伸趣味性
兒童的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知識是有限的,而孩子的想象力是無限的。現(xiàn)在低年級美術課堂中,大多數(shù)學生的作品都是臨摹完成的,每當遇到設題創(chuàng)作和動手制作時,老師總會聽到:“我不會畫,我做不出來”,這樣的學生正是缺乏想象力的訓練。美術課的創(chuàng)造是一種追求自由的活動,需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需要教師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美術作業(yè)的要求上,我鼓勵學生敢想敢畫,我常告訴他們:“不要怕畫錯,能將錯就錯就證明你在動腦筋去想了,也是發(fā)揮想象力的一種表現(xiàn)?!?/p>
在每一次手工課時我也會以小組賽一賽的形式,看看他們哪組的想法最多又與眾不同。如在上二年級上冊《瓜果的想象》時,我規(guī)定了3分鐘時間討論你想用這些瓜果做什么?想法最多、最與眾不同的一組可以贏得小組勝利并獲得小印章。時間一到,每一小組的學生都在積極舉手,迫不及待想要和我們分享,有的小組說想做小人、船只,汽車……每一組都熱情地跟大家分享了他們的想法,還為他們的方案繪制了設計草圖,最后一個個生動的作品展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