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認知障礙老年人語用補償研究

2021-10-30 02:30黃立鶴楊晶晶劉卓婭
語言戰(zhàn)略研究 2021年6期
關鍵詞:言語行為阿爾茨海默病認知障礙

黃立鶴 楊晶晶 劉卓婭

提 要 老年個體的認知障礙與其在語用交際時的表現(xiàn)特征密切相關。言語行為是評估語用能力、判定語用障礙的重要范疇與核心指標。我們以言語行為為基本單位,構(gòu)建了認知障礙老年人語用障礙的多模態(tài)分析框架,將個體的“言、思、情、貌”及語境因素納入統(tǒng)一考察范疇。通過個案分析及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阿爾茨海默病老年人因認知功能受損,其言語行為會在依存性、核心內(nèi)容、情感狀態(tài)等維度出現(xiàn)問題;在實施言語行為時存在人際層面的話語補償以及個體內(nèi)部的多模態(tài)資源補償?shù)痊F(xiàn)象。

關鍵詞 認知障礙;阿爾茨海默病;言語行為;多模態(tài);語用補償

中圖分類號 H00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1014(2021)06-0033-12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10603

Pragmatic Compensation for the Elder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A Speech Act Perspective

Huang Lihe, Yang Jingjing and Liu Zhuoya

Abstract With the emergence of many aging societ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past decades have witnessed an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gerontolinguistics. This study focuses on pragmatic compensation for the elder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Much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an individuals cognitive impairment is reflected in speech act performance in ones pragmatic communication. In this sense, the speech act can serve as an essential 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ones pragmatic competence and judging ones pragmatic disorders. Taking speech act as the basic unit and integrating both interlocutors and contextual factors, 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multimodal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ve health and speech acts of the elders. Through a case analysis, this study finds that pragmatic disorders for the elder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D) are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when performing speech acts: interdependence, essential content, emotional state, etc. More repetition, inconsistency, and hand movements indicate a damage to the language system of this group. Therefore, both interpersonal and intrapersonal compensatory adaptation operates i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lders with AD. With Chinas rapid expansion of aging population, 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can draw more scholars attention to gerontolinguistics and more efforts can be devoted to the study and care of the elderly people in China.

Keywords cognitive impairment; Alzheimers disease (AD); speech act; multimodal; pragmatic compensation

一、認知障礙老年人的語用障礙問題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認知健康愈加受到重視。我國認知障礙患病人數(shù)總量大,60歲以上老年人的各類認知障礙患病率為6%,其中阿爾茨海默?。ˋ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約983萬(Jia et al. 2020)。國際上已加緊開展了各類癡呆癥老年人語言障礙問題的研究。

除語音、詞匯、句法、語義等層面的障礙外,認知障礙老年人的語用能力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損傷。語用特征分析可進一步提升癡呆癥早期診斷的敏感性(Szatloczki et al. 2015),因此認知障礙人群的語用障礙研究逐漸受到重視,考察維度包括語用標記、銜接與連貫、話題維護、言語行為、身份意識等。以AD為例,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使用的話輪數(shù)量是正常人群的4倍,但話輪長度普遍小于正常群體(Ripich & Terrell 1988);在話輪結(jié)束之后,患者很難繼續(xù)剛才的話題,表現(xiàn)出對合作原則的違反(Hutchinson & Jensen 1980);有學者發(fā)現(xiàn),患者的言語行為理解與實施能力損害程度均隨病程的發(fā)展而增大。例如,在描述圖片時,患者總是不由自主地重復某種言語行為(Bayles et al. 1985),言語行為也會發(fā)生時空指向錯位、場景意識模糊等(Bayles et al. 1985;Ripich,Vertes & Whitehouse 1991)。同時,由于語用交際是多模態(tài)行為,認知障礙患者交際經(jīng)常伴有多模態(tài)資源的使用(Asplund,Jansson & Norberg 1995;Magai,Cohen & Gomberg 1996),包括身體姿勢、面部表情、接觸、談話者間距以及音高、聲調(diào)、語速等。這些資源在患者的日常交際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患者進行語力(illocutionary force)表達(Hubbard,Cook & Tester 2002),出現(xiàn)多模態(tài)語用補償現(xiàn)象(Perkins 2007:175)。雖然已有學者從多模態(tài)視角考察了認知障礙患者的語用互動問題(Kontos 2006;Hamilton 2008;Mikesell 2016),但認知障礙老年人在語用交際中的多模態(tài)補償特征和機制究竟如何,尚未開展深入研究。

二、多模態(tài)視角下AD老年人言語行為研究的思路

在臨床語用研究中,多數(shù)學者認為言語行為的理解與實施是評估語用能力、判定語用障礙的重要范疇與核心指標(Fouly,Bachman & Cziko 1990;Guendouzi,Davis & Maclagan 2015;陳新仁2009;冉永平,李欣芳2017),因此本研究的分析單位確定為言語行為;同時,語用交際是多模態(tài)行為,語用障礙存在多模態(tài)補償現(xiàn)象,故本研究秉持多模態(tài)分析視角。為研究認知障礙老年人語用補償現(xiàn)象,本研究主要采用顧曰國(2013)提出的言思情貌整一原則和Perkins(2007)的語用浮現(xiàn)模型(emergentist model of pragmatics)。

言思情貌整一原則認為,在實際人際交往過程中,交際主體是一個個聲情并茂、體貌豐富的鮮活完整個體,而不是經(jīng)過理想化處理的“說話人”。因此,言語行為的實施主體也是獨立、完整的個體,其語言、思想、體貌以及情感都參與語力的形成與傳遞。其中,“言”包含說話人的話語內(nèi)容、韻律特征以及各種鮮活的語力;“思”主要指說話人的思想,對某人或某物的態(tài)度與信念;“情”指說話人的情感;“貌”指代說話時的身體姿勢、面部表情等特征。這是本研究對認知障礙老年人進行研究的4個大的視角,可用言己{…}、思己{…}、情己{…}、貌己{…}的集合形式來表示概念。若外顯性的韻律、表情、動作等特征能夠真實反映說話人的內(nèi)心想法和情感,就符合言思情貌整一原則,否則就與之相違背。根據(jù)日常即席話語的實際情景,可總結(jié)出7種違背整一原則的情況(詳見顧曰國2013),其中與AD患者相關的通常為言思不和、言情不和等情況,即說話人表達出的語言與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產(chǎn)生矛盾或所說語言無法充分表達說話人的真實意圖,并通常會表現(xiàn)出不同于健康老年人的多模態(tài)特征。本研究在這4個角度下,再進行細化的概念建模、數(shù)據(jù)建模和操作分析。

針對語用障礙中的補償機制,語用浮現(xiàn)模型提供了分析的理論基礎。該模型將語用視為語言系統(tǒng)、認知系統(tǒng)以及感覺運動系統(tǒng)三者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信息的傳入主要依靠視覺系統(tǒng)與聽覺系統(tǒng),信息的輸出可以依賴語音、眼神、面部表情、身體姿態(tài)等行為動作。人們的語用表達就是在這3個系統(tǒng)之間進行選擇的結(jié)果。當其中一個或多個系統(tǒng)受到損傷時,個體在交際過程中對意義進行加工與傳輸?shù)摹斑x擇”就會受到制約,導致系統(tǒng)間相互作用的失衡,語用障礙隨之浮現(xiàn)。當障礙出現(xiàn)時,大腦就會根據(jù)交際需要進行“補償性調(diào)整”,即3個系統(tǒng)之間相互協(xié)調(diào),并對受損部位的功能進行補償。這種補償分為個體內(nèi)部和人際之間兩個層面,兩者往往相互配合與協(xié)作。個體內(nèi)部補償指說話者自身某一系統(tǒng)功能出現(xiàn)故障而無法用于語言表達時,其他系統(tǒng)會針對這一損傷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當個體內(nèi)部不足以完成語用補償時,則需要人際層面的補充,以順利推進交際活動。

言思情貌整一原則和語用浮現(xiàn)模型在本研究中的關系是:前者為AD患者現(xiàn)場即席語力的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證明言語行為的表達是多模態(tài)交互過程;后者則提出語用補償?shù)膬?nèi)在機制,說明了身體姿勢、眼神、面部表情、身體動作等非言語要素在言語行為表達中的重要性。上述兩個理論為本研究以言語行為為單位、采用多模態(tài)視角分析AD患者語用障礙及其補償機制提供了理論支持。

在具體操作方法上,本研究依托自建的老年多模態(tài)語料庫(Multimodal Corpus of Gerontic Discourse,MCGD),運用多模態(tài)語料分析軟件,基于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jié)合的方法,分析該人群如何實現(xiàn)語用交際,判斷其語用能力是否受損。

三、分析的具體步驟與方法

本研究在構(gòu)建MCGD時采用了貼真建模(Simulative Modeling)的思想方法。貼真建模是指研究者盡可能地貼近研究對象的真實情況進行信息采集,在此基礎上選取一定的研究視角,挖掘數(shù)據(jù),開展研究,盡可能地還原多模態(tài)交互的充盈意義狀態(tài)。建模過程分為概念建模、數(shù)據(jù)建模和實際操作與評估3個階段(詳見顧曰國2013;黃立鶴2018)。

概念建模就是從一些觀察視角出發(fā),對現(xiàn)場即席話語中的語力實例進行抽象,按照不同角度歸納,形成若干個子集,彰顯語力實例對應語力類型的一些屬性、特征(黃立鶴2018)。顧曰國(2013:6)借用“化整為零”這一成語解釋對AD患者語力進行貼真建模的過程:“整”即是“鮮活整人”,此處指AD老年人;“零”是指建模的各個角度,具體指代AD人群的“言、思、情、貌”4個視角。概念建模的具體形式沿用Gu(2013)提出的“八位集組”形式化方法(octet scheme)。本研究對語力構(gòu)建的概念模型如圖1所示。

數(shù)據(jù)建模則是按照概念建模時確定的研究視角,形成多模態(tài)語料的切分和標注方案,進行語料加工,挖掘相應數(shù)據(jù)。在本研究中,是指根據(jù)概念模型從“言、思、情、貌”4個視角確定AD老年人語力的數(shù)據(jù)類型。具體來說,就是基于AntConc、Praat、Elan軟件構(gòu)建文本層、音頻層、視頻層等的數(shù)據(jù)合集。實際操作與評估體現(xiàn)在標注者運用上述相應軟件、按照概念建模的維度標注并呈現(xiàn)多個層級的數(shù)據(jù),檢驗結(jié)果數(shù)據(jù)是否符合概念模型,從而為之后的言語行為描寫性分析奠定數(shù)據(jù)基礎。

圖2展示了本研究中“言、思、情、貌”4個視角與語力概念建模、數(shù)據(jù)建模、實際操作的對應關系。

在此框架下,本研究對MCGD中的多模態(tài)語料進行標注,實例演示如圖3所示。

建立概念模型及數(shù)據(jù)模型的根本目的在于描寫和揭示AD老年人語用障礙特征及補償機制。這里簡要列舉概念模型、數(shù)據(jù)類型與AD老年人各類語用障礙的對應關系(見表1)。

四、基于建模結(jié)果的AD老年人語用障礙及補償機制分析

上述討論為分析AD老年人的語用障礙提供了新的可操作性框架,研究者可基于該數(shù)據(jù)模型進行大規(guī)模的多模態(tài)語料庫標注與統(tǒng)計,在此基礎上對AD老年人語用障礙及其補償現(xiàn)象進行定量分析。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僅從MCGD中選取3個案例,分析AD老年人實施言語行為時的障礙特征及其中的補償策略,包括言語行為重復、人際層面的話語補償、個體層面的多模態(tài)資源補償?shù)痊F(xiàn)象。本節(jié)考慮語用補償?shù)湫托?、言語行為類型差異性、說話人年齡性別等問題,同時涉及言語行為重復這一常見的由記憶受損導致的語用障礙,并囊括Perkins(2007)兩大類補償現(xiàn)象,從語料庫中選擇以下3個案例加以分析。

(一)個案1:“詢問”言語行為——張某(76歲,AD患者)

張 某:h.你摔跟頭了沒有?

錄音人:沒有(1.6s)

張 某:也沒有

錄音人:嗯

張 某:誒-那為什么xxxx

錄音人:嗯(3.6s)就不知道[怎么

張 某:[你還是找高醫(yī)看看吧

錄音人:不,我聽聽您的意見,有沒有可能是什么毛病

張 某:什么?

錄音人:有沒有可能出了什么毛病了

張 某:((從床上取下毛巾))可能受寒了是-是-你摔跟頭了沒有?

錄音人:沒有

張 某:哦,碰了也沒碰?

錄音人:沒有

張 某:哦,那你還得找大夫看看

錄音人:啊::

張 某:嗯((跪在床上掛毛巾))

錄音人:您覺得是:怎么回事兒

張 某:(4.8s)還要找大夫看看

這里主要討論張某的“詢問”言語行為。按照“詢問”語力概念模型的建模視角及該語力實例所在情境,對這一“詢問”言語行為進行詳細分析,同時結(jié)合說話人認知受損的情況,分析其詢問言語行為的障礙特征。

在本案例中“詢問”語力的說話人角色是AD患者張某,聽話人角色是這段音像材料的錄音人,即張某實施“詢問”言語行為的說話對象,是本人作者所在研究團隊成員。

該“詢問”言語行為有明顯的詢問形式結(jié)構(gòu),同時經(jīng)過Praat分析,其語調(diào)符合疑問句的韻律特征,因此施事性是顯性的。

說話人詢問的具體問題是該類語力的核心內(nèi)容。本案例中,“詢問”言語行為的核心內(nèi)容是聽話人張某問錄音人是否摔過跟頭,屬于顯性話語內(nèi)容。

說話人在實施施事行為時的意圖狀態(tài)是復雜的,包括了核心的基本意圖以及依照特定情境等其他因素產(chǎn)生的意圖。表達“詢問”語力時,說話人出于對聽話人的關心,詢問聽話人是否摔跟頭,是否看醫(yī)生,其意圖是關心聽話人,其態(tài)度是相信聽話人知道真實情況。

理解和表達意圖、情感等是語用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分析能夠評估AD老年人是否有情感障礙等問題。在本案例中,“詢問”行為背后的情感狀態(tài)總體上是正面積極的。其中,背景情感取決于說話人的身體狀態(tài)、精神狀況等。在案例中,說話人張某精神尚可,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基本情感是人類情緒的基礎,張某在實施此行為時是高興情感(錄音人時常去看望她);社會情感可以分為兩層,一層對己,一層對人。從視頻中可以看出,說話人在談話過程中較為放松,而對聽話人又表露出關心的神情。因此,此語力實例中張某的社會情感是“對己-正面-放松”“對人-正面-關心”。

該言語行為實施時所在的情境是在說話人張某的養(yǎng)老院住所。

依存性包括3個方面:前后關系、現(xiàn)實關系、言行關系?!霸儐枴闭Z力的前后關系是:在對話中,說話人反復詢問聽話人“是否摔跟頭”。在聽話人回答其問題后,張某重復了3個“建議”言語行為——“找大夫看看”。說話人“詢問-建議”言語行為前后依存搭配反復出現(xiàn)。這一點與健康人群會話特征存在差異,說明AD患者的語力前后關系依存性存在問題。“詢問”語力的現(xiàn)實關系是:說話人想知道的事是客觀存在的,其時間指向性既可基于現(xiàn)實的當下,也可基于過去或未來。本案例中,客觀存在聽話人腳疼痛的事實,說話人出于對聽話人的關心對其“是否摔跟頭”進行詢問,時間指向過去。從對話內(nèi)容看,該言語行為的現(xiàn)實關系依存性并沒有出現(xiàn)問題?!霸儐枴闭Z力的言行關系是:說話人在進行詢問時,只是通過言語行為進行說明,雖然在交談中有“拿毛巾”“放毛巾”的行動,但這一動作與詢問并非同時發(fā)生,也沒有明顯內(nèi)在關系。之所以要分析依存性,是因為AD患者存在包括自傳體記憶在內(nèi)的記憶能力受損,可能影響實施言語行為時的依存性特征,例如臨床上存在認知障礙患者談論了以前沒有發(fā)生的事件,甚至出現(xiàn)了妄想等現(xiàn)象,此時言語行為的現(xiàn)實關系則存在問題。

下面再分析說話人在表達該語力時的多模態(tài)線索,重點分析表達語力時的韻律特征、體貌表現(xiàn)等。

韻律特征:基于Praat語圖分析,發(fā)現(xiàn)說話人張某整體語階處于正常范圍,音質(zhì)正常,說明說話人身體狀態(tài)良好。在進行詢問時,末尾語調(diào)上升,符合一般“詢問”語力表達特征。

體貌表現(xiàn):說話人在整個交談過程中動作十分豐富。手部動作包含拿放毛巾、用毛巾擦臉等。這些動作與“詢問”言語行為關系不大,但能說明說話人當時出于放松的狀態(tài)。另外,由于說話人對聽話人存在正面-關心的社會情感,因此說話人在整個過程中流露著關切的神情。

該AD患者的“詢問”言語行為基本符合言思情貌整一原則,因此語力傳遞較為順利,取得了相應的取效行為(聽話人對提問進行了回答)。但由于AD的影響,其工作記憶出現(xiàn)障礙,導致前后關系依存性出現(xiàn)問題,在交談過程中出現(xiàn)同一問題的反復詢問。從MCGD中發(fā)現(xiàn),這種言語行為重復現(xiàn)象在AD患者中十分常見。

(二)個案2:“稱贊”言語行為——陳某(79歲,AD患者)

陳 某:后來都會唱啊,弄啊。嗯。還培養(yǎng)小孩唱歌,什么的都有。后來那里是真的,都蠻好的。

錄音人:現(xiàn)在小孩培養(yǎng)得全面的

陳 某:唉::

錄音人:唱歌咯,跳舞咯=

陳 某:=唉唉唉,對,

錄音人:寫書法咯,

陳 某:嗯

錄音人:學英語咯

陳 某:唉:對

本案例中,“稱贊”語力的說話人角色是AD患者陳某,聽話人角色是錄音人(本文作者之一),但不是陳某實施“稱贊”言語行為的對象。

該言語行為存在體現(xiàn)“稱贊”語力的形式結(jié)構(gòu),即“都蠻好的”,因此施事性屬于顯性形式的表現(xiàn)。

“稱贊”的核心內(nèi)容是現(xiàn)在小孩值得稱贊的具體方面。結(jié)合本案例來看,是指小孩全面發(fā)展。但這一點是錄音人總結(jié)提示陳某并獲得其認同的,并非陳某自發(fā)闡述。陳某只是列舉了現(xiàn)在小孩會唱會跳的興趣,但沒有明確總結(jié)為“興趣廣泛、全面發(fā)展”。因此,這里體現(xiàn)了錄音人提供的話語補償,從而幫助陳某凸顯了“稱贊”語力的核心內(nèi)容。

說話人的意圖狀態(tài)是相信現(xiàn)在的小孩“會唱會跳”,和以前小孩相比發(fā)展更加全面。

說話人的情感狀態(tài)總體上是正面積極的。從韻律特征和體貌表現(xiàn)可以判斷,陳某的背景情感屬于康健,基本情感是高興,社會情感是“對人-正面-欣賞”。

該言語行為所在的情境是陳某家中的客廳。

依存性的前后關系:該語力之前是陳某介紹家鄉(xiāng)的重點中學,其后是有關教育小孩的事;現(xiàn)實關系是現(xiàn)在的小孩確實培養(yǎng)全面,有其他興趣愛好;言語關系表現(xiàn)為陳某的話語和動作并行且相關。

韻律特征:重音多次出現(xiàn)在“唱”“弄”等體現(xiàn)小孩興趣能力的詞語上,并且在聽到錄音人補償說“培養(yǎng)全面”后,表示肯定的“唉”音階較高、拖音較長。

體貌表現(xiàn):陳某的手部動作強調(diào)“唱”“弄”,與其重音同步出現(xiàn);臉部表情微笑;目光注視錄音人。

經(jīng)上述分析可見,因認知能力下降,陳某無法準確表達“稱贊”語力的核心內(nèi)容,只是表述“跳”“弄”“蠻好的”等詞語。經(jīng)過錄音人的話語補償后,陳某表示認同。這種人際層面的語用補償經(jīng)常發(fā)生在語用障礙人士與正常人之間。Perkins(2007:172)在論述人際層面補償時列舉了下例發(fā)生在Peter(語用障礙人士)與Sara(正常人)之間的對話。

Peter: (1.4) they was do you know (.) erm (.) when you (.)do you know when

+---+++++++++++

(1.6) its a servant (0.5) [and]

++++---

Sara: [right] (0.8) yeah

----------+++++++++++++

Peter: and (.) and they bring the dinner in for you

++++

Sara: a waiter?

------+++

Peter: waiter (.) yeah

Peter無法準確說出“為顧客送菜的人”的社會角色,存在較多停延,使用“仆人”(servant)一詞來指代該角色。此后Peter做了進一步闡釋,以確保聽話人Sara明白自己所指代的這個角色,Sara為幫助Peter表達指稱角色,主動進行了人際層面的語用補償,說了“服務員”(waiter)這一準確社會角色,并得到了Peter的認同。除了上述兩例話語補償外,個體還可利用動作等資源對語用損傷進行補償。這些多模態(tài)資源的語用補償對說話人語力表達及聽話人話語理解都起到了關鍵作用,見個案3。

(三)個案3:“回答”言語行為——葉某(60歲,AD患者)

照護機構(gòu)負責人:早上幾點起床

葉 某:6點鐘

照護機構(gòu)負責人:幾點鐘啊

葉 某:6點鐘

照護機構(gòu)負責人:6點鐘啊,起床后做哪幾件事情

葉 某:吃飯

照護機構(gòu)負責人:怎么起床吃飯呢,洗臉

葉 某:嗯,洗臉

照護機構(gòu)負責人:刷牙齒

葉 某:刷牙齒

照護機構(gòu)負責人:那毛巾呢

葉 某:洗臉

照護機構(gòu)負責人:放哪里

葉 某:((用手抹了一把臉))這里洗洗

照護機構(gòu)負責人:洗好放哪里

葉 某:((指了指外面衛(wèi)生間))擺在這里

照護機構(gòu)負責人:這里叫什么

葉 某:(1.5s)((指向其他地方))毛巾

照護機構(gòu)負責人:浴室間,叫浴室間

葉 某:浴室間

照護機構(gòu)負責人:碗拿去,拿去吃飯

葉 某:是

該案例中,說話人角色是AD患者葉某,聽話人角色是葉某的說話對象——某照護機構(gòu)負責人。

說話人沒有使用施事動詞或其他顯性形式結(jié)構(gòu),但從話輪結(jié)構(gòu)、韻律特征等角度分析,該言語行為類型是“回答”,因此施事性是隱性的。

分析說話人葉某“回答”言語行為的核心內(nèi)容發(fā)現(xiàn),回答內(nèi)容出現(xiàn)答非所問現(xiàn)象。

說話人的意圖狀態(tài)是回答自己所在照護機構(gòu)負責人的詢問,并相信自己的回答能夠獲得肯定(這一點可從說話人目光分析得出結(jié)論)。

情感狀態(tài):通過多模態(tài)特征分析發(fā)現(xiàn),說話人精神狀態(tài)不是很好,背景情感有些萎靡;基本情感屬于中性,因為說話人問答內(nèi)容屬于日常生活范疇,不涉及明顯的利益;說話人沒有明顯的情感波動,其社會情感較為冷漠,只有在通過用手抹臉等動作表達語力時,才出現(xiàn)了微笑,但此時微笑與言語行為的核心內(nèi)容并不匹配。

該言語行為所在的情境是浙江某養(yǎng)老照護機構(gòu),機構(gòu)負責人與葉某進行聊天。

依存性:通過前后關系的分析,葉某在該對話(一系列回答行為)前后均實施回答言語行為(核心內(nèi)容不同)。該對話之前是機構(gòu)負責人問葉某是否會開電視、空調(diào)等電器,葉某回答“會”,之后是機構(gòu)負責人問葉某身上有何疾病。從該對話內(nèi)部一系列的“回答”言語行為來看,葉某在前后關系(對毛巾放哪里的詢問回答)上存在問題,即無法準確回答聽話人問題。另外,話輪推進主要靠聽話人提問進行,說話人沒有自主推進話輪。現(xiàn)實關系是“回答”言語行為的核心內(nèi)容應客觀存在或事實如此,否則“回答”的核心內(nèi)容就與事實不符,則成為“撒謊”言語行為。從對話內(nèi)容看,葉某“回答”言語行為的現(xiàn)實關系出現(xiàn)問題(葉某認為起床后直接吃飯)。言行關系屬于“并行且相關”,即說話人在回答時的手抹臉、指向衛(wèi)生間等動作都是重要的語力顯示項,與話語共同組成“回答”言語行為的核心內(nèi)容,如用抹臉動作指代臉,與話語“這里洗洗”共同組成核心內(nèi)容“洗臉”,指向衛(wèi)生間與話語內(nèi)容“擺在這里”共同組成核心內(nèi)容“將毛巾放在所指的地方”。

韻律特征:葉某的語階處于較低水平,興奮度較低,并在回答時伴有長時間的停頓,整體語速較慢。

體貌表現(xiàn):葉某在回答過程中動作等多模態(tài)資源較為豐富。如在回答錄音人有關具體方位的提問中,葉某無法準確說出目標物的具體位置,只能用一些較為模糊的方位詞如“這里”“那里”進行指代。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大腦激活語用補償機制,用感覺運動系統(tǒng)來彌補語言系統(tǒng)中的不足,因而出現(xiàn)用手指代具體方位、代替口頭表達的現(xiàn)象。雖然健康老年人在交談時,也會伴有肢體動作,但一般而言,健康人群的肢體動作是輔助行為,即使沒有這些動作,說話人仍可正常表達相應言語行為,這種情況不屬于補償行為。AD患者的肢體動作在語力表達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是大腦機制對“取詞困難”等語言障礙進行的補償性調(diào)整,如果沒有這些肢體動作,聽話人就無法準確理解說話人的言語行為,有效的取效行為就無從談起。當然,當健康人群出現(xiàn)“舌尖現(xiàn)象”,也會通過肢體動作實現(xiàn)指稱、完成語用交際??梢姡Z用補償是具有語用交際問題的人們因某一類交際資源在當下無法實現(xiàn)語用目的時,對其他資源的調(diào)用。肢體動作在不同人群的言語行為表達中發(fā)揮著截然不同的作用,這些資源在協(xié)助說話人表達言語行為中的地位和貢獻是不盡相同的,存在多種可能性(黃立鶴2018:271~273)。類似現(xiàn)象在MCGD的語料中還有很多,由于篇幅限制,不在此一一列舉。

(四)個案分析對比

表2列舉了上述3個案例中涉及語用障礙的內(nèi)容。

在本文所選的3個案例中,說話人因受AD影響,言語行為障礙主要出現(xiàn)在依存性、核心內(nèi)容、情感狀態(tài)及體貌表現(xiàn)等方面。工作記憶出現(xiàn)障礙導致言語依存性出現(xiàn)問題,因此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內(nèi)容重復、前言不搭后語的特征;在語力表達時出現(xiàn)較多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等,說明其語言資源系統(tǒng)存在損傷,需要非言語資源進行補償,也進一步說明了非言語資源在實施言語行為時的重要性。對于語言功能下降的患者來說,韻律、表情或動作等都成為重要的補償性資源。以手勢為例,該補償方式普遍存在于具有語言障礙的兒童和成人語用互動中,且通常有一些共同特征(Perkins 2007:59)。Perkins的語用浮現(xiàn)模型顯示了非言語因素在語力表達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較為充分地解釋AD患者使用其他符號資源的補償現(xiàn)象(黃立鶴,朱琦2019)。

認知健康受損人群的言語表現(xiàn)障礙與非言語表現(xiàn)障礙之間的關聯(lián)性,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但尚未被充分研究的議題。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癡呆癥老年人自然話語中的模糊指稱數(shù)量比認知健康老年人多;在指稱交際任務中,癡呆癥老年人的模糊手勢數(shù)量有所增加,復雜概念指稱和象征性手勢都有所減少(Glosser,Wiley & Barnoskir 1998;Carlomagno et al. 2005);指稱內(nèi)涵的清晰程度與語言能力及語義概念受損的程度密切相關。本文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和分析框架。

五、結(jié) 語

本文以言語行為為基本分析單位,構(gòu)建了認知障礙老年人語用障礙的分析框架,從多模態(tài)視角闡釋了其中的補償現(xiàn)象。研究發(fā)現(xiàn),AD患者的語力表達過程與健康群體間存在一定差異,說明其語用能力有所損傷,但通過非言語模態(tài)實現(xiàn)了一定程度上的補償。本文闡釋的分析框架將個體的“言、思、情、貌”及語境因素納入統(tǒng)一考察范疇,彌補了Perkins語用補償理論強調(diào)言語與非言語間的補償,而沒有將其他因素(如意圖、情感、活動類型、依存性等)納入考量的不足。

上述分析也可給語言能力評估帶來新的啟示。雖然目前常用的認知量表,如簡明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基礎版(MoCA-B)、Mattis癡呆評定量表等,均包括語言層面,但其關注重點仍然是底層語義系統(tǒng)的損傷,并未上升到語用層面。研究對象也停留在患者的語言信息方面,而忽略了身體姿勢、面部表情等其他模態(tài)在語言表達中的作用。因此,僅憑目前認知量表中的語言測試條目無法對上述討論的語用障礙進行有效評估。

有學者早已提出臨床語用能力評估應包括非言語特征(Prutting & Kirchner 1987)等多模態(tài)維度。雖有學者關注了AD人群語用交際的多模態(tài)異常表現(xiàn),但從哪些具體分析單位入手,目前仍未取得一致。言語行為作為一個上接語篇、下接詞匯的功能單位,是評估語用能力的重要范疇與核心指標。未來是否可以將言語行為納入多模態(tài)資源,開發(fā)臨床語用障礙量表,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陳新仁 2009 《語用學研究的社會心理維度》,《中國外語》第5期。

顧曰國 2013 《論言思情貌整一原則與鮮活話語研究——多模態(tài)語料庫語言學方法》,《當代修辭學》第6期。

黃立鶴 2018 《基于多模態(tài)語料庫的語力研究:多模態(tài)語用學新探索》,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黃立鶴,朱 琦 2019 《老年語言學研究的語用維度:視角、方法與議題》,《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

冉永平,李欣芳 2017 《臨床語用學視角下語用障礙的交叉研究》,《外國語》第2期。

Asplund, K., L. Jansson & A. Norberg. 1995. Facial expressions of patients with dementia: A 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of interpretation.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7(4), 527?534.

Bayles, K. A., C. K. Tomoeda, A. W. Kaszniak, et al. 1985. Verbal perseveration of dementia patients. Brain and Language 25(1), 102?116.

Carlomagno, S., A. Santoro, A. Menditti, et al. 2005. Referential communication in Alzheimers type dementia. Cortex 41, 520?534.

Fouly, K. A., L. F. Bachman & G. A. Cziko. 1990. The divisibility of language competence-A comfirmatory approach. Language Learning 40(1), 1?21.

Glosser, G., M. J. Wiley & E. J. Barnoskir. 1998. Gestural communic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uropsychology 20(1), 1?13.

Gu, Y. G. 2013. A conceptual model of Chinese illocution, emotion and prosody. In C. Y. Tseng (Ed.), Human Language Resource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 309?362. Taipei: Academia Sinica.

Guendouzi, J., B. H. Davis & M. Maclagan. 2015. Expanding expectations for narrative styles in the context of dementia. Topics in Language Disorders 35(5), 237?257.

Hamilton, H. E. 2008. Language and dementia: Sociolinguistic aspects.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8), 91?110.

Hubbard, G., A. Cook & S. Tester. 2002. Beyond words: Older people with dementia using and interpreting nonverbal behavior. Journal of Aging Studies 16(2),155?167.

Hutchinson, J. M & M. Jensen. 1980. A pragmatic evaluation of discourse communication in normal and senile elderly in a nursing home. In L. K. Obler & M. L. Albert (Eds.),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Elderly, 59?73. Lexington, MA: Lexington Books.

Jia, L. F., Y. F. Du, L. Chu, et al. 2020.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dementia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dults aged 60 years or older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5(12), e661?e671.

Kontos, P . C. 2006. Embodied selfhood: An ethnographic explora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A. Leibing & L. Cohen (Eds.), Thinking about Dementia: Culture, Loss, and the Anthropology of Senility, 195–217. New Brunswick, N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Magai, C., C. Cohen & D. Gomberg. 1996. Emotional expression during mid- to late-stage dementia.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8(3), 383?395.

Mikesell, L. 2016. Opposing orientations in interactions with individuals with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Blurring the boundaries between conflict and collaboration. Journal of Language Aggression and Conflict 4(1), 62?89.

Perkins, M. 2007. Pragmatic Impair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rutting, C. A. & D. M. Kirchner. 1987. A clinical appraisal of the pragmatic aspects of language. Journal of Speech & Hearing Disorders 52(2), 105?119.

Ripich, D. N. & B. Y. Terrell. 1988. Patterns of discours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Alzheimers disease. 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Disorders 53, 8–15.

Ripich, D. N., D. Vertes & P. Whitehouse. 1991. Turn-taking and speech act patterns in the discourse of senile dementia of the Alzheimers type patients. Brain and Language 40(3), 330?343.

Szatloczki, G., I. Hoffmann, V. Vincze, et al. 2015. Speaking in Alzheimers disease, is that an early sign? Importance of changes in language abiliti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7), 195?202.

責任編輯:韓 暢

猜你喜歡
言語行為阿爾茨海默病認知障礙
日本認知障礙癥對策新大綱敲定 將著重預防
因認知障礙,日本去年走丟1.6萬人
六問“輕度認知障礙”——癡呆的前生前世
基于內(nèi)容分析法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居家照護概念的解析
瑣瑣葡萄多糖對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行為學和形態(tài)學的影響
HSP70敲低對AD轉(zhuǎn)基因果蠅的神經(jīng)保護作用
淺談文化對言語行為的影響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輕度認知障礙患者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道歉言語行為的功能
淺議喬姆斯基評斯金納的《言語行為》
阜平县| 长岭县| 江山市| 凌海市| 大关县| 和平区| 枣庄市| 错那县| 东乌珠穆沁旗| 江川县| 屏东市| 胶南市| 遂宁市| 连平县| 江安县| 百色市| 怀远县| 洪湖市| 常州市| 安平县| 延长县| 城固县| 平度市| 黔南| 武宁县| 巫山县| 外汇| 泰宁县| 越西县| 苍南县| 佛山市| 游戏| 固安县| 昆明市| 玉屏| 高碑店市| 桂阳县| 白城市| 永安市| 四子王旗| 莱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