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要求,高職英語課程不僅僅是講授基本語言知識,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載體,因此推進英語教學與思政教育相融合,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E時代高職英語——綜合教程2》中的一課為例,探究如何系統(tǒng)深入地挖掘英語教學設計中所蘊藏的思政元素,在提高學生基礎語言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關鍵詞】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梁瑛(1987-),女,漢族,河南南陽人,南陽職業(yè)學院,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一、引言
大學英語是高職院校的一門公共基礎課,面向全校各個專業(yè)的所有學生,具有課時多、周期長的特點。語言作為一種載體,不僅僅起到溝通交流的目的,更承載著文化傳播、精神傳遞的重要作用。大學英語教學不可避免會涉及中西方文化、價值觀等的比較分析。按照《高等職業(yè)教育專科英語課程標準(2021年版)》要求,學生應“通過英語學習獲得多元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汲取文化精華,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文化比較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繼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堅持中國立場,具有國際視野,能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掌握必要的跨文化知識,具備跨文化技能,秉持平等、包容、開放的態(tài)度,能夠有效完成跨文化溝通任務”。因此,大學英語教學與課程思政的融入顯得尤為重要。
二、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教育部印發(fā)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yè)全面推進,系統(tǒng)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等。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大學英語課程在這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
1. 教師德育意識淡薄,缺乏育德能力。教育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堅定理想信念,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其關鍵在于教師。當前一部分教師政治素養(yǎng)不健全,理論功底不夠深厚,面對外來文化的入侵,不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大部分教師在之前的學習中,沒有學過學科相關的德育知識,認為學生德育工作是思政教師的事情,在課堂中加入思政元素的教學會影響授課進度,增加教學負擔。
2.教學內容和思政元素缺少系統(tǒng)性結合。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影響,很多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只重視英語基礎知識的教授,忽視甚至沒有思政元素的有機結合,教學活動中沒有結合中西文化差異進行對比講授,也沒有根據具體授課內容補充與之相對應的中國文化,未能達成培養(yǎng)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待中西文化,提升學生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的目標。
3.教學評價體系缺乏完整性。教師考核評價機制單一,未能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來衡量學生的價值觀正確與否、道德品質是否達到育人目標;終結性考核評價時,只考核英語基礎語言知識,比如單詞、語法、翻譯和寫作的掌握情況,忽視了對中西方文化的理解水平和正確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考核。
三、教學設計實例
本教學設計以《E時代高職英語——綜合教程2》第一單元“True Love”的閱讀課文“Met the Love of My Life in 10th-Grade”作為素材。
我校大學英語教授對象是全院一年級新生。大部分新生是通過高考進入我校,也有少部分是通過單招考試就讀我校。學生已經具備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但缺乏相關技巧;部分學生學習動機不強,目標不明確,缺乏自主學習意識;但他們思維活躍,充滿想象力,能夠快速接受新事物。受專升本考試的驅動,絕大多數學生能夠重拾英語學習信心,有勁頭,愿意學。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教師課前讓學生先體會《詩經·邶風·擊鼓》這首詩所蘊含的情感,學會品味詩的含義,感受中國詩詞的魅力。再觀看視頻《中國加油!武漢加油!抗擊疫情剪輯2020我們同舟共濟》,很好地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愛國、愛人民的大愛和民族自豪感。通過線上與線下混合教學,依據“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采用情境導入法、自主學習法、任務驅動法、小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結合過程性評價考核法和正面表揚評價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完成學習任務;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通過云課堂智慧職教App搭建課前預習平臺,中國大學生慕課、微課視頻作為補充平臺,QQ學習群、微信答疑群實時答疑,作為課前課后師生學習交流平臺,實現信息化、多元化教學。教學內容實施過程如表1所示。
四、結語
英語教學與思政元素的融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播放一個視頻、展示幾張PPT那么簡單,而是需要教研團隊認真鉆研、相互配合,深入挖掘和整合教材中的德育資源,有意識地結合時政熱點、國內外形勢和國家方針政策,收集整理相關素材,從教學內容、方法、評價等要素入手,將思政教育融入課上課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結合翻轉課堂、任務驅動、小組合作等教學法,提高教學設計能力,打造具有思政特色的大學英語課程。
參考文獻:
[1]張博.“課程思政”建設在高校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實踐研究[J].才智,2019(2):81.
[2]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 (7):10-14.
[3]孫曙光.“師生合作評價”的辯證研究[J].現代外語,2019(3): 419-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