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虹
摘要:教師對教學文本的體驗、感悟和解讀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堂課的質(zhì)量。一堂成功的課,往往來自教師對文本獨特而深刻的解讀,在深入解讀中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挖掘和豐富文本的內(nèi)涵。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應發(fā)揮教學細節(jié)的優(yōu)勢作用,把細節(jié)做“大”,賦予細節(jié)更多的教學價值和功能。
關(guān)鍵詞:細節(jié);文本;解讀;人文情懷;構(gòu)思
深入解讀文本,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所在。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提出:“語文教師首先要學會把書讀厚。”教師對教學文本的體驗、感悟和解讀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堂課的質(zhì)量。一堂成功的課,往往來自教師對文本獨特而深刻的解讀,在深入解讀中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挖掘和豐富文本的內(nèi)涵。而我對此深有感觸的是,教師對文本中細節(jié)的把握,可以將文本解讀引向深入。
一、抓住細節(jié),把握關(guān)鍵字、詞,突出教學重點
葉圣陶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中指出:“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意思是細讀文本的時候,不要輕易地放過每一個字,要思考作者為什么用這個字、這個詞、這種句式而不用別的,要細細地體會它的神韻所在。簡言之,教師應在咬文嚼字中揣摩作者的語言,把握作者的思路,感悟作者的情感。
例如,《鳥的天堂》中有這么一句話:“真是一株大樹?!苯處熢诖颂幍慕虒W設(shè)計為“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但在檢查朗讀時發(fā)現(xiàn)學生對此句中的重音應落在何處產(chǎn)生分歧,有的把重音落在“真是”上;有的一見“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顯然,學生對上下文的理解還不到位。教師只好暫停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再讀上下文中有關(guān)的句子,弄清楚這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經(jīng)過比較,學生才恍然大悟,應重讀“一株”,從而強調(diào)上文說的“許多株”“兩株”都是錯誤的。學生朗讀到位了,對榕樹之大的體會也就更深了。
二、深挖細節(jié),抽絲剝繭,體味文本的人文情懷
成功的細節(jié)設(shè)置源于對文本的個性解讀,而我們中的許多老師長期只看教參,形成了一種思維惰性,缺乏對文本深度的、獨立的思考。這也正是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參是鴉片”。很多時候,教學輔助用書會成為教師止步不前的雷池,屏蔽了視野,束縛了個性。這樣一來,教學也就只是機械地生搬硬套名師經(jīng)典。沒有了自己的風格,教學課堂顯得僵硬而又不具張力。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于永正老師執(zhí)教的《秋天的懷念》的精彩片段。
師:同學們,我們再來聚焦一個不起眼的問號。誰和我一起來讀這一段對話?通過這個問號,你讀懂了什么?
(師生配合朗讀母子對話)
師:“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后面為什么是問號而不用句號?
生:母親想讓兒子同意。
生:因為她不太相信。
生:因為她想征求兒子的意見,不讓兒子感到自己是在命令他。
師:好的。你覺得母親是用什么樣的語氣和兒子說話?
生:疑問的。
師:還有沒有比這更好的詞語?
生紛紛回答:尊重的語氣、婉轉(zhuǎn)的語氣、要求的語氣。
師:還有嗎?
生:征得她兒子同意的語氣。
師:征得同意是怎樣的語氣?還有沒有更準確的詞語?
生:是商量的語氣。
師:掌聲送給他。是啊,是商量的語氣,是平等地對待兒子、尊重兒子,因為那個時候母親生怕一句話說不好,就會引起“我”的生氣、憤怒,所以格外小心翼翼啊!
師小結(jié):同學們,母愛是什么?母愛是商量,母愛是小心翼翼,母愛是尊重,母愛更是不著痕跡的關(guān)愛。
于老師指導學生對母愛的解讀真可謂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精選的細節(jié)都能由小見大,從不同側(cè)面映射出母愛這片大海的動人光彩,而且善于緊扣語言文字重錘擊鑿地去詮釋母愛的無私偉大。母愛在絲絲入扣的品味中,不再是空洞的、浮泛的,而是具體的、清晰的,更是令人動容的。
三、品味細節(jié),學習文豪構(gòu)思之巧妙
先圣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這“憤”“悱” 實為思維沖突,它能促使學生思維活躍,使思考更加深入、有效。圍繞教學重點、難點,巧妙地構(gòu)建起思維上的沖突,能使課堂增效,能使學生在思維和情感的碰撞中獲得思想啟迪。
例如,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我抓住課題中的“借”字讓學生談看法。大多數(shù)學生的回答都局限于淺層的故事內(nèi)容。于是,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思維沖突:我倒覺得“借”是經(jīng)同意暫時使用,用過還要歸還。諸葛亮是用計謀取得了曹操的箭,更沒有歸還的意思,怎么能用“借”字呢?應用“騙”!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的思維立即活躍了起來,他們從新的角度思考“借”的含義。有的說:“課題中的‘借字更突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庇械恼f:“作者用‘借一點也不為過。因為日后兩軍交戰(zhàn),這些箭自然要‘還給曹軍的?!庇械恼f:“用‘借字很風趣、幽默,諷刺了曹操的自以為是,凸顯了諸葛亮的料事如神?!贝颂幍募毠?jié)品味,運用了明辨字義、換詞對比的方法,使運籌帷幄的諸葛亮這一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課堂也隨著這個問題漸漸走向深入。
四、細節(jié)特寫,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文字嗅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闭Z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礎(chǔ),是讀者的思想認識通向作者內(nèi)心的橋梁,是訓練學生掌握語言之精妙、洞察語言之精髓、把握語言之旨趣的秘鑰。文本的意韻、情感往往是通過具體的詞語、句子或明或暗地表達出來的,教師所要做的就是給這些隱藏的文眼來個特寫,并引領(lǐng)學生通過解讀文眼豐富自己的表達能力。
例如,蘇教版十一冊中的《愛之鏈》一課,是一篇極好的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的范文。在備課時,我反復問自己:此文較以往的以愛為主題的課文有何不同?文中最感人的是什么?細讀文章之后,我發(fā)現(xiàn)文中有多處描寫主人公喬依家境窘困的句子。作者這樣的布局謀篇有何良苦用心?再讀文本時,我確立了“善”這一文眼。為此,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問題:(1)喬依有沒有理由接受老婦人的酬金?(2)理由充分,他又為何拒絕?(3)文中的“天經(jīng)地義”是什么意思?并造句。(4)既然幫老婦人修車不是喬依的義務,他又為什么要幫她?由此看出他是個什么樣的人?這樣一線串珠式的幾個細節(jié),前一個細節(jié)是后一個細節(jié)的鋪墊,后一個細節(jié)是前一個細節(jié)的升華,追求的目標是層層遞進的。學生就在教學細節(jié)的琢磨中,品位文本語言,并憑借語言深入主人公喬依的內(nèi)心,對“善”的感受不言自明。
五、創(chuàng)造細節(jié),以文本為依托適當練筆
朱熹說過:“隨語可生節(jié),節(jié)上生枝,更讀萬卷書,亦無用處也。”文本便是“節(jié)”,“枝”就是在充分學習文本的基礎(chǔ)上,最大限度地開發(fā)教學資源。延伸、拓展是最常見的“節(jié)外生枝”形式。比如,針對文本中的留白,讓學生借助想象進行寫作訓練。這樣的教學設(shè)計使學生跨越了時空,進入了主人公的生活世界,近距離地貼近人物內(nèi)心,觸摸人物人性光輝的溫度。例如,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船長》一文時,我安排了續(xù)寫結(jié)尾的延伸環(huán)節(jié)?!按L哈爾威遙望已登上‘瑪麗號的乘客和船員。冷峻的臉龐浮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弧度,轉(zhuǎn)身匍匐在船身上,喃喃地說……”通過學習,學生已經(jīng)明白哈爾威是個“忠于職守”的老船長,他與船共亡并不是來不及逃生或是無法逃生,而是一種強大的責任感、歸屬感和與船朝夕相處的深情厚義驅(qū)使他選擇了這樣悲壯的告別方式。學生這樣寫道:“朋友,這么多年的風雨,我們一起捱過來了。今天,我們也一起走。”“戰(zhàn)友,看來今天這場仗,我們是贏不了了。不過你別怕,接下來的路,我們還是一起走?!薄按瑑貉?,我和你的任務都完成了,就算是死去,我們也問心無愧了?!薄?/p>
老子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睂ξ谋尽凹氈δ┕?jié)”的處置,蘊含、折射著教師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蘊、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它不是淺嘗轍止的“作秀”,也不是刻意追求“亮點”而設(shè)的“應景之作”。教師應發(fā)揮教學細節(jié)的優(yōu)勢作用,把細節(jié)做“大”,賦予細節(jié)更多的教學價值和功能。
參考文獻:
[1]董蓓菲.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