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光
(福建省福州市屏山小學 福建 福州 350001)
統(tǒng)編版教材在小學階段共安排了“預測”“提問”“速度”“目的”這四個閱讀策略單元。統(tǒng)整前三個策略單元,筆者發(fā)現(xiàn)閱讀策略最終的落腳點都落實在了具體的閱讀方法上。如:預測,邊讀邊預測,學著猜想故事情節(jié),學習預測的基本方法;提問,閱讀時動腦思考,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提出問題;速度,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梢钥闯觯斀處煱验喿x策略作為具體的教學內容時,策略必定要依托一個個具體的閱讀方法來呈現(xiàn)。而“有目的閱讀”作為小學階段最后一個策略單元,它的單元編排有何意圖?教學目標如何擬定?它承載著怎樣的閱讀任務?我們該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用好“范本”,既體現(xiàn)單元目的閱讀的策略意識,又體現(xiàn)單篇課文選擇閱讀方法的特色?現(xiàn)結合《竹節(jié)人》一文,從實踐角度去多維度解讀。
六上的“策略”單元,從單元導語、課前導讀、課后習題及交流閱讀平臺都緊扣“有目的的閱讀”這一閱讀策略進行整體編排。從課型上看,以“目的閱讀”為線索,安排了“閱讀群”兩篇精讀課文《竹節(jié)人》《宇宙生命之謎》和一篇略讀課文《故宮博物院》。[1]從閱讀目的上看,每篇課文的側重點是不同的,都對目的閱讀提出不同的個性化的要求:“基于不同目的的閱讀——基于問題的閱讀——基于選擇性的閱讀?!盵2]從教學任務上看,前一篇課文重在實踐中學法、悟法,后兩篇課文則是在學練中提升,這樣安排主體聚焦,目的明確,層次清楚,也體現(xiàn)訓練的遞進與發(fā)展。三篇課文,從學法、悟法——學中練——能力提升,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完成了目的策略單元閱讀訓練要素的學習實踐活動。由此可見,《竹節(jié)人》作為目的閱讀策略學習單元的首篇文章,不僅承載著“教學”新策略的任務,還是前面所學相關閱讀策略的一個綜合運用。[1]
學生初次接觸新的策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了解所在班級的真實學情,有意識地幫助他們啟動先備知識,對于已學或已涉及的閱讀策略,應充分挖掘,喚醒他們已有的閱讀經(jīng)驗,并積極創(chuàng)設交流、分享的契機,讓同伴之間相互借鑒啟發(fā),以提高策略習得的有效性。而對于新的策略學習,如,六上目的閱讀策略單元,筆者認為在擬定教學目標時就要統(tǒng)整本單元的單元導語、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和交流平臺進行梳理、歸納:與閱讀目的關聯(lián)不強的內容,可以提高閱讀速度;不同的閱讀目的,所選擇的閱讀方法也有所不同;要有意識地在閱讀前想好閱讀目的,再有針對性地選擇恰當?shù)拈喿x方法。
而落實到具體的單元篇目教材中,以《竹節(jié)人》為例,那么可以根據(jù)這篇文章的文前閱讀提示和課后練習中的情境對話,制定出本課的教學目標:①明確有目的的閱讀,聚焦與目的相關聯(lián)的內容,采用恰當?shù)拈喿x方法。②采用瀏覽或速讀全文、提取關鍵信息、整合梳理、精讀、品味語言等閱讀方法完成“能寫竹節(jié)人制作指南,并教會別人玩這種玩具”及“感受作者對竹節(jié)人游戲的喜愛,體會傳統(tǒng)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③能講述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做到條理清晰,融入感情,表達看法。[3]
在目標制定的基礎上,教學《竹節(jié)人》一課時,筆者認為可以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聚焦目的閱讀策略,精心創(chuàng)設不同的閱讀情境,讓學生經(jīng)歷不同閱讀目的的閱讀實踐。同時,教師要加強巡視與個體指導,重視執(zhí)教過程中的交流反饋,善于啟發(fā)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進行對比分析、梳理歸納、反思總結。在實踐中梳理,在交流后再實踐,讓“有目的的閱讀”不只是一個概念,而是真真切切的閱讀策略。
3.1 初讀,明確閱讀任務。從四上開始,統(tǒng)編版教材在策略單元中的每篇課文前都編有“閱讀提示”,用以提示本課的閱讀任務。[4]
有的課文還在課后的練習題中編排情境對話,提出閱讀建議、具體學法和操作過程。這些內容屬于目的、目標范疇,在初讀階段就要喚醒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讓學生在本課的“閱讀提示”和課后的情境對話中圈畫批注,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共有三個,即:寫玩具制作指南,并教人別玩這種玩具;體會傳統(tǒng)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3.2 有目的的閱讀,完成閱讀任務。《竹節(jié)人》一文中第一個任務中又包含兩個小任務,每個任務都有相應的閱讀內容和閱讀方法。在學生開展有目的的閱讀中,可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選擇恰當?shù)拈喿x方法,開展學習過程,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
任務一:寫玩具制作指南,并教人別玩這種玩具。[5]
第一步,明確課時閱讀任務,帶著閱讀目的細讀文本。首先聯(lián)結五上的閱讀策略——提高閱讀速度,快速瀏覽全文,檢索是或非重要信息,檢索后直接鎖定關鍵段落,然后細讀,提取關鍵段落中的關鍵信息。整個過程可用圖表示意如下:快速瀏覽全文→檢索重要信息→鎖定關鍵段落→細讀→圈畫關鍵信息→形成表格、思維導圖或文本。
由于學生初次接觸新的閱讀策略,因此,此環(huán)節(jié)教學,要示范學法,要舍得把時間讓給學生進行充分閱讀,還要創(chuàng)設實踐交流的情境,讓學生真真切切地去親歷閱讀過程,在真實的閱讀實踐中運用恰當?shù)拈喿x方法,并習得策略。
第二步,記錄閱讀過程,展示閱讀成果。在有目的的閱讀過程中,學生通過檢索內容、圈畫關鍵詞句、歸納梳理后呈現(xiàn)的閱讀成果通常以下面三種形式呈現(xiàn)。
圖表式
思維導圖式
圖2
非連續(xù)性文本
圖3
第三步,分享、交流閱讀成果。讓他們看圖表,同桌間互相介紹竹節(jié)人“制作指南”和“怎么玩”,先在小組間交流反饋,然后推選代表發(fā)言,最后從中提煉閱讀方法:檢索內容、圈畫關鍵詞句、歸納梳理。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插入視頻,讓學生欣賞竹節(jié)人“怎么玩”,變文本的無聲為有聲、有形。避免把有目的的閱讀停留在寬泛的、概念性的理解層面,真正植根于學生的心中,也為下面其他任務的學習起到遷移作用。
任務二:體會傳統(tǒng)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5]
聚焦8-19自然段,緊緊扣住文中裝飾竹節(jié)人,斗竹節(jié)人時有趣、投入、歡樂的關鍵詞句,深入品味,朗讀想象,感受熱鬧和激烈的場面。此環(huán)節(jié)教學,共安排兩個回讀,第一回讀,精讀+批注,讓學生靜心自讀自悟;第二回讀,抓住關鍵詞句交流體會,深入品味,再借助朗讀展開想象,感受樂趣。
任務三: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5]
(1)快速瀏覽,鎖定與這個閱讀任務有關的段落。
(2)梳理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
(3)整合信息,發(fā)揮想象,加入細節(jié),講述故事。
3.3 整合閱讀任務 梳理閱讀方法。
圖4
引導學生觀察圖表,進行歸納匯總:同一篇文章中,閱讀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和采用的閱讀方法也會有所差異。就是出現(xiàn)閱讀內容相同的情況下,如任務一中的“教別人玩這種玩具”和任務三,鎖定的閱讀內容相同,可是采用的閱讀方法也不盡相同。
綜上所述,教材中安排的“目的閱讀”單元策略學習,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策略運用轉化為習慣和能力,讓學生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提高閱讀效率,提升閱讀品質。但在具體的文本閱讀中,每一篇課文的文體、內容和要求都是不同的,因此閱讀目的也有其個性化的目標要求,這就要求執(zhí)教者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處理好閱讀目的和閱讀方法的關系,做到明目的,擇方法,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