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斌
摘 要 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學生的作文水平也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最重要體現,因此,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極其重視作文教學。但由于許多高中生在小學、初中階段養(yǎng)成了不良的寫作習慣,導致學生進入高中以后無法適應作文教學的新目標任務,學生作文中暴露出雜亂無章、文不對題、辭不達意等問題。筆者以為,這些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學生缺乏思維能力所致。因此,本文針對高中作文教學中如何進行高階思維訓練進行了初步的探究。
關鍵詞 高中作文教學;高階思維訓練;訓練方式
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我們往往能從一個學生寫作水平的高低看出這個學生是否具備了較為發(fā)達的高階思維水平。因此,要讓學生改變寫作中雜亂無章、文不對題、辭不達意的問題,我們必須在作文教學中貫穿高階思維訓練,只有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與發(fā)展,才能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取得較大的進步。對此,筆者從高階思維的訓練方式進行了細致的分析與探討。
一、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
教師在作文教學時應時刻提醒學生要注意作文素材的積累,許多學生在寫作時束手無策往往跟寫作素材的缺乏有直接關系,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開展廣泛閱讀,每個學期、每個星期給學生規(guī)定一定量的閱讀內容,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好詞好句。語文教師可以按照一定的專題給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書目,讓學生對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進行廣泛的涉獵,讓學生能對中外文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養(yǎng)成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的良好習慣。同時,教師對于學生的閱讀積累還要定期進行檢查,因為學生總是會有惰性的。比如教師可以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將自己在閱讀中比較感興趣的語句抄錄下來,或者記錄自己的一些閱讀感受。然后定期進行回顧整理,讓這些寫作素材成為學生耳熟能詳的內容,有了這些素材的積累,學生寫作時就能得心應手地將這些內容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以此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在高中生的語文學習中,由于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思想,導致學生往往不愿意深入思考,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是淺嘗輒止,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在寫作理清作文的思路。
二、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認知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選材能力,當學生看到作文題目時要清楚地知道如何立意,然后針對這個立意展開多角度的思考,從不同側面進行選材,使這些材料能用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以此保證作文內容能符合題意。例如教師在平時授課時,可以設置一些小練筆,給學生提供一個作文命題,然后讓學生圍繞這個命題尋找素材,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主題意識,保證學生的作文能緊扣題目進行寫作。一些學生在寫作時由于沒有自己獨立的寫作思路,往往習慣于借鑒一些課外輔導材料來完成寫作,所以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我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多播放一些與寫作素材相關的電影、視頻等,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并及時進行更新。
許多高中語文教師在上課時喜歡將作文劃分成開頭、中間和結尾三個部分,并且針對每個部分的寫作對學生進行不同的訓練,但這樣的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因此,要徹底改變這種現象,語文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第一,教師要訓練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引導學生在看到題目以后,首先要在頭腦中搜尋可以運用的材料,隨后寫下作文的大致思路,然后根據擬好的思路進行寫作,以此保證作文的質量。第二,教師要向學生重點強調“開頭點題,結尾扣題”的寫作意識,使學生明白作文開頭結尾的重要性,使文章能快速地吸引讀者、打動讀者。
三、高階思維的訓練方法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作文題目展開多方位的分析,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思考的高階思維能力。例如,我們可以從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角度進行教學,刺激學生對寫作知識的需求,利用學生獨特的思維習慣引導他們分析作文題目,從而使學生獨立選擇作文的立意方向。教師設置的作文訓練題應該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在寫作時能有話可說,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中,大多數的作文命題都是半命題的形式,這樣就給了學生很大的選擇空間。例如“我最喜歡的……”學生可以寫“我最喜歡的職業(yè)”“我最喜歡的人”“我最喜歡的學科”等等內容,而這種半命題形式的作文,只要學生不跑題都會得到較高的分數。但學生在面對命題作文時,寫作要求往往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將學生的思考限制在了一些條條框框當中。對于這種作文訓練形式,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相應的真實生活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豐富學生的認知,幫助學生快速地尋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寫作素材。
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盡可能多地融入生活中的知識,許多高中生寫出來的作文大同小異,導致學生的作文成績一直徘徊不前。所以,教師要針對這種情況盡量豐富學生的生活認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社會,形成對一些社會熱點事件的豐富認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認識能力,在長期的思考中,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有效鍛煉,再讓他們進行寫作,他們自然也能夠自如地表達自己對社會生活的某種理解。
綜上所述,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通過平時的課內外閱讀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學會觀察社會、思考生活,培養(yǎng)獨立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寫作的高階思維能力,從而有效保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有一個較大的提升。
[本文系2019年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高中作文教學中高階思維培養(yǎng)探究與實踐”(課題立項編號:2019YQJK215)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通聯:廣東佛山市第一中學]
智能答題器能促進個性化即時評價。智能答題器類似于帶數字和字母按鈕的遙控器,當學生按動按鈕,可通過無線技術將答案傳送至教師端,教師即可迅速對全體學生的答案進行判分,并給予即時的修正與評價,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智能筆能助力個性化學習的實時追蹤。智能筆能夠實時記錄學生的書寫痕跡,幫助教師更加全面、精準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并由此成為個性化教學中過程性數據采集的理想工具。
智能筆分為電磁板式和點陣式兩大類。點陣式智能筆在使用時,需要印刷有識別碼的特殊紙張,其應用受到一定的局限。使用電磁板式智能筆時,對紙張并無特殊要求,直接將普通紙張放到高靈敏度的手寫板上即可書寫。在外觀上,智能筆與普通圓珠筆并無兩樣。其功能實現源于內置的高靈敏度傳感器和芯片。前者可以實現類似于實際筆尖粗細的書寫效果,使智能筆能感知用戶書寫力度的變化,從而達到與普通筆完全一致的書寫體驗;后者能夠實時采集并記錄學生的筆跡,然后通過無線技術傳輸至教師端。
綜上,為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我們必須把握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在整合過程中的主從關系,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指導,引入新興智能技術支持下的個性化教學方式,實現因材施教。與此同時,由于信息技術具有兩面性,其在教育教學中給學生帶來的生理健康威脅亦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關注與探討。
(李松濤,《中國教育報》2021年10月20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