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冬芳
教學活動,雖然教師是主導,但是學生是主體,這兩者之間其實并不是單向的。要想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師生之間必須互動,這樣才能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隨時調整教學計劃和節(jié)奏。而且傳統(tǒng)的一言堂的模式,讓學生感到極端壓抑,他們的活力受到了壓制,無從表達自己的內心需求,一味地迎合與順應教師,興趣被抵制,能力也得不到釋放。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是學好其他學科的重要前提,其所包含的識字、閱讀、寫作等內容,對于學好其他學科來說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1]。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起師生互動,用教師的用心教來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用學生如饑似渴的學來激勵教師更努力的教,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
所謂師生互動,其實是師生間圍繞教學目標而進行的雙向溝通,這個溝通內容包括知識的交流、情感的傳遞、思維的互動、氛圍的營造等。簡單來說,師生互動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溝通與促進[2]。在互動的過程中,師生的交流必須是雙向的,不存在教師絕對單方面的知識傳授、情感宣達、思維調整,教師要想盡一切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圍繞某個知識點進行主動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實現(xiàn)他們興趣的提高、能力的提升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一)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氛圍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多是教師機械而死板的講解,學生面無表情無動于衷的聽,看似課堂紀律良好,實則是課堂死寂一片。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是低效的,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良好形成,也不利于他們能力的鍛煉。而師生積極互動的課堂,師生之間可以圍繞某個知識點進行討論交流,學生的意見不會無視,課堂氛圍比較濃厚,學生置身于這樣的氛圍中學習積極性比較高,更能夠在短暫的時間內掌握更多量的知識。
(二)有利于學生學習自主意識的有效形成 經過大量研究證明,封閉、死寂的課堂,對學生學習自主意識的形成有阻礙作用。教師單向的知識輸出,雖然也能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沖擊,但是這種作用并不是持久的,甚至于導致學生封閉他們的心靈,長期以往,他們就對語文的學習喪失了興趣,自主學習的意識也會由此而休眠。而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對他們的思維堵塞點進行疏通和引導,使他們進而明白遇到類似的問題應該如何思考,這樣他們學習起來勁頭比較好,學習自主性也比較強,時間長了,他們就會為自己的能力比較自信,而自信的孩子能力提高比較快,他們的自主意識也會不自覺地形成。
(三)有利于師生關系的融洽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的交往多是單方向的,學生的質疑非常鮮見,而且絲毫引不起教師的注意與重視,學生對教師十分敬畏。而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他們對學生的疑問可以積極解答,對他們提出的質疑能夠認真思考。為了應對學生各種問題,教師會有意識地提前備好課,并備好學生。這樣的師生關系,是比較理想的,學生對教師的敬愛是發(fā)自內心的。
師生互動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對學生都大有裨益,但是在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中,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吃透師生互動的真正內涵,以致于犯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錯誤。
(一)對師生互動的功利性運用 有些教師在教學上比較趕時髦,新課改提倡什么模式,就馬上采用什么模式,完全不顧班情、學情,只要是上級號召的,就立刻照搬照用。這樣的師生互動,沒有經歷教師自身的思考,無法在實際運用中得心應手,很多都是流于形式。比如,有的教師喜歡讓學生角色表演,看似這樣的課堂比較熱鬧,學生也勁頭十足,參與度比較高,但是最終學生并沒有學到多少有益的知識。
(二)師生互動的地位失衡 在師生互動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應該是相對平等的,而在實際教學中,師生的互動完全由教師說了算,學生只是配合教師來完成所謂的師生互動。這樣師生互動是不真實的,學生從中沒有得到有益的收獲,能力成長也十分有限。師生間的互動必須是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要在交流與合作中,就某個學習點達成默認的學習聯(lián)盟,共同解決問題。
小學語文由師生共建,師生關系融洽,才能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性,這樣的課堂才是成功的課堂[3]。教師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因為所有的師生互動,要建立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而不是被動地讓學生接受互動。
(一)教師要努力營造和諧的氛圍 教師要打破“嚴師”的形象,做一個富有親和力的教師,讓學生敢接近自己。教師要對任何學生一視同仁,而不會因為個別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差而對他有所偏見。教師要有仁愛之心,讓每個學生都接受自己的關愛,讓他們在愛的關懷下去努力成長。和諧的氛圍,需要多變的教學風格,而不是固定某種教學模式,久而久之會讓學生失去新鮮感,而預知教師會做出哪些行為,這樣的課堂會是失敗而低效的。教師要在保持威信的同時,努力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做一名“善變”的教師,讓學生每天都有新鮮感。
老師的一句夸贊、同學的一次掌聲都會變成學生成長的動力,語文課堂上教師可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表揚:這位同學,你說得可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的想象力好豐富!不單單是話語,一個簡單的動作也是對學生表現(xiàn)的一種認可,可以是一個微笑,一個點頭,一個贊許的目光。老師和藹可親,同學們自然愿意聽取老師的指導和建議,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和諧,學生們學習起來也愈加有沖勁兒。
(二)教師要與學生多進行靈魂的溝通 師生的互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師生間的對話。而有效的對話,不是簡單的你問我答,而是靈魂與心靈的溝通。教師要多做這方面的活動,讓學生的內心有所觸動,使他們從中有所收獲和成長。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地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而不是封閉自己的內心,將自己在“龜殼”縮成一團保護起來。為此,教師不能只顧按照教材進行講解,而要有所見解,形成自己的主見,而不是教材的傳聲筒。教師有了自己的見解,就會讓自己的講解有了靈魂,這樣教師才能有效地駕馭教材,讓教材為我所用,而不是被其用。這樣學生才能收獲到更多的知識,他們的能力才會提升較快。
(三)教師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 師生互動切忌作表面文章,流于形式。教師要多觀察學生的不同方面,照顧他們的情緒,激勵他們努力成長,而不是遇到困難就抱怨甚至于放棄。教師要稟持以生為本的理念,要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目的,而不單單是僅做一名教書匠。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要如饑似渴地汲取不同方面的知識,并著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勇于向優(yōu)秀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利用一切方式進行充電,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師生互動,否則學生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從心理上輕視教師,更談不上與教師溝通交流了。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提高了,才會得到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敬重,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愿意和教師互動從中獲益。
傳道授業(yè)解惑是教師天職,為人師首先要有良好的素養(yǎng),如此才能更好的去教導學生。教師要多一些教育心理學的書籍,在課內外和同學融洽交流和溝通,走進他們的內心,深入了解他們并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難題。另外,要多參加校外培訓活動,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去正向引導學生,促進他們未來不斷發(fā)展和進步。
(四)教師要學會降低姿態(tài)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多是高高在上的,他們從不注意學生的內心需求,甚至認為是不必要的。他們只是按照教學大綱來完成教學任務,而疏忽了學生的成長。因此,在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學會降低姿態(tài),低下頭來,走近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聲音,讓他們學會表達、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教師才會得到學生的禮敬,他們認為教師非??粗刈约?、關心自己,封閉的內心也會敞開。哪怕是學生幼稚的不太成熟的想法,也要得到認真的傾聽,否則他們的心理很容易產生自卑感,這非常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對這樣的學生,要多鼓勵他們,讓他們學會交流,大膽地與身邊的同學、與教師進行交往。
在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充當引領者的角色,對孩子們進行積極的引導,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進行及時點撥。當教師察覺到某一小組“沉悶”的時候,就要上前詢問:同學們,你們討論得怎么樣了?這時學生會回答:還沒有。教師就要繼續(xù)說:那你們肯定遇到難題了,跟我說說,看看我能否幫得上忙。就這樣,教師以朋友的身份和同學相處,課堂氣氛愈加融洽,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新師生互動的方式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不能夠保守,要在課堂教學模式上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師生問答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多樣化的溝通需求,而且有的學生在課堂上不擅于表達。素質教育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但是教師的思想比較古板僵化,學生的思維也必然是僵硬的。因此,教師不僅要實現(xiàn)對自我的創(chuàng)新,更要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師生都在互動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這樣的課堂必然是生本課堂。
可以編課本和話劇的形式進行教學,發(fā)揮孩子們的想象力,按照課文內容將文章改編成劇本的形式,之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情節(jié)重建,讓劇本貼合實際?!秾⑾嗪汀方虒W中,老師就可讓同學們去分別飾演三個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讓他們去揣摩人物特點,然后投入演出,如此便可發(fā)揮出他們的想象力,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并且對知識記憶也愈發(fā)深刻。
綜上所述,教師要順應新課改對課堂教學的要求,主動變革自己的教學模式,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打造積極和諧的課堂氛圍,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融洽師生關系,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得到積累和豐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得到有效提高,使學生的人格修養(yǎng)得以順利塑造,并使他們擁有健康的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