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小梅
(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鼎屏鎮(zhèn)第二小學 四川 廣安 638500)
學習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在很長時間中不斷摸索前進,家長要教導孩子養(yǎng)成堅持不懈的習慣,學校則要求學生把堅持的動力落實到學習上,不要因為學不會、成績不好而放棄,成長是學習和思想行為循環(huán)漸進的過程,再糟糕的堅持也好過放棄。學校教育應與時俱進,改變部分家長的封建思想和教育觀念,要通過家校共育幫助學生建造良好的人生平臺,告誡孩子不能只為了考第一而沒有良好的人格修養(yǎng)。
小學教育以培養(yǎng)素質(zhì)、完善人格的道德教育為主,在學習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所以學校是學生受教育的主要場地。學校要向家長傳輸共育的理念,更新家長的思想觀,時刻與家長保持聯(lián)系。與此同時班主任需要做到良好的管理制度,沒有規(guī)矩,便不成方圓,若是沒有合理的管理制度,班級將會成為一盤散沙,在部編版五年級課本中,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便是制定班級公約,目標是對學生的紀律和衛(wèi)生方面進行合理分配,對學習有明確規(guī)劃,引導學生自覺遵守班級公約[1]。
班級公約是班級體師生的共同商討下定制的,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將自我想法與班級的問題陳列出來,每組確定好比較重要的公約內(nèi)容,再向班主任表達意見,最后形成班級公約,班主任要督促學生落實到位,比如在教室衛(wèi)生這一塊要時刻保持學習環(huán)境的舒適度。有的學生在家里沒做過家務(wù),吃過苦,在學校不愿意打掃衛(wèi)生,老師應該與家長及時匯報情況,并建議家長讓孩子在家里適當做家務(wù)、學習打掃衛(wèi)生,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
課堂是遠離生活的學習主場,但實際也與生活教育息息相關(guān),在第六單元提及到了父母之愛和對教育孩子的不同觀點,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情,做到與家長和睦相處,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表達了父愛與母愛的不同之處,老師需要教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家長,學會換位思考,做到正確對待家庭的思想看法。
家庭是學生最早接受學習、品德與素質(zhì)教育的地方,對著學生的成長奠定了基礎(chǔ),但現(xiàn)如今許多家長重視孩子的分數(shù)、以成績好壞為主,忽略了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在教育這條路上,教育不僅是學校老師的任務(wù),也是家庭需要重視的職責。很多家長在孩子放學后第一句就是讓孩子趕緊做作業(yè)、看看書,其實,孩子在學校上了一天的課,回到家難免有些疲憊,正是想放松休息的時候,家長在這時候讓孩子繼續(xù)學習會減少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孩子不想學了,家長就會訓斥孩子不好好讀書、寫作業(yè),這樣更加重了孩子的厭學心理。
家長可以問孩子今天在學校學習了什么、過得開心與否,關(guān)注孩子的心態(tài),若發(fā)現(xiàn)孩子不好的情緒問題要及時向班主任詢問情況,不強迫孩子寫作業(yè),適當與孩子交流學習情況,目的是引導孩子主動學習。很多家長在孩子的家長會上因為孩子不好的成績面色難堪,受到班主任對自己孩子的表揚則大肆宣揚,家長應該放下焦慮、心平氣和的與孩子進行溝通,萬不可訓斥、辱罵孩子,不拿孩子的成績與其他家長攀比,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應讓學生在鼓勵與自信中成長。
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老師要與家長長期保持溝通,了解學生家里的情況,家長也要清楚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關(guān)注孩子在學校的成長與情感變化,學校與家庭合理分工、做好本職,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與家庭環(huán)境?,F(xiàn)在很多班主任都建立了家長群,以便各類通知能更好傳達給家長,而家長也通過班主任老師的消息得知孩子在學校學習的情況,但出現(xiàn)的不好情況是有的班主任在群里直接批評哪位孩子學習不好、上課搗亂,讓家長顏面難堪,因此與班主任發(fā)生沖突,這類情況應該私下與家長溝通聯(lián)系,要與家長保持良好的交流,互相理解與尊重[2]。
家校共育的關(guān)鍵點在于老師和家長的互相配合,不去計較誰對孩子的教育付出更多,在孩子面前說“我對你的付出不比老師少”、“你家里人不管你”這之類的話語,從而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家校共育在于一個“共”字,即共同、合作的意思,家庭教育是基礎(chǔ),那么學校教育就是對家庭教育的補充和拓展,家長始終牢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能將所有事情推給學校,而學校則是以“教書育人”為本職工作,兩者相互尊重與包容,時時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心理,達到共育的效果。
家校共育要老師與家長互相理解、彼此信任,攜手促進學生的成長,對于家長不好的一面,班主任應提出合理的建議,家長需做到耐心傾聽,與班主任及時溝通,積極配合班主任的教育教學工作,在良好的學校與家庭教育下帶領(lǐng)學生走向積極樂觀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