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何飛 黃琳嵐
摘要:在“課程思政”深化推進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體育社團建設融合發(fā)展的現(xiàn)狀、必要性以及路徑。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體育社團融合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聯(lián)系不緊密,頂層設計不充分,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升級,教育環(huán)境有待優(yōu)化的問題。在發(fā)展路徑上,應該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突出以體育人、興趣引領的特色,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體育社團建設;融合發(fā)展;路徑
1?前言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需貫穿教育教學的各個階段,清楚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是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堅持立德樹人,以落實“全方位教育”[1]。新時期對高校堅持“全方位教育”明確了新的規(guī)定和目標,也為高校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指明了方向。高校體育社團[2],作為高校常規(guī)體育教學活動的一種補充方式,同時也是高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一種新的質效載體。在健康中國的背景下,推動高校體育社團思政建設,凝聚高校體育社團“以體育人”合力,為高校體育社團建設增加了新的平臺和活力。因此,加強高校體育社團建設既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路徑,又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
2?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體育社團建設融合發(fā)展的必要性
2.1?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
總的來說,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體育社團都具備德育的功能,即兩者在不斷強化學生思想意識、政治憬悟、品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促進學生又紅又專、全面成長方面具有一致性。
高校體育社團本身初衷則是推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培育終身體育訓練意識,進而塑造主動、樂觀的人生觀。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體育社團教育,可奠定參與者正確的思想理論基礎,同時引導其建立為共產(chǎn)主義崇高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確領會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義務,自發(fā)把個人的抱負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目標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辟者。兩者具有內(nèi)在一致的目的指向。
2.2?教育內(nèi)容具有相關性
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體育社團兩者在內(nèi)容上是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決定了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從“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過程,它涉及到觀念、能力等諸方面。高校體育社團組織的體育活動,培育學生公正與競爭同在、關愛與尊重同享的體育精神,既體驗樂趣,又升華思想,體育活動亦可使學生懂得社會活動并不是肆意渙散的,而是有拘束的,社會的活動不能凌駕于社會規(guī)范的束縛,兩者均有思想引領與價值塑造作用,在教育內(nèi)容上具有相關性。
2.3?實施路徑具有互補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高等教育的責任是培養(yǎng)五育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1]。德育與體育二者之間存在相互聯(lián)系且互相補充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xiàn)德育的重要途徑,高校體育社團則是實現(xiàn)體育的補充載體。
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保證了知識的系統(tǒng)性、全面性。但從“全方位育人”的角度出發(fā),思想政治教育不應僅限定在思政理論課程中。高校體育社團體育活動倡導走出室外,以實踐的模式對學習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主張親身經(jīng)歷加深思政理論理解,有助于形成不局限于時間和空間的,多層次、多方面、多維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好的推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
3?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體育社團建設融合發(fā)展現(xiàn)狀
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體育社團建設高度融合發(fā)展的相關研究中,部分學者主要從二者之間的關系以及思政教育實現(xiàn)的途徑等方面進行研究。
屈彩霞[3]等學者認為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高校社團不僅僅是思政教育的主陣地,還是實現(xiàn)思政教育的有效載體,而思政教育為高校社團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保障。沈道波[4]則認為思政教育在高校體育社團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主要包括強化凝聚力,推動社團健康發(fā)展以及提高社團自身發(fā)展。
劉林[5]認為實現(xiàn)思政教育與高校體育社團融合發(fā)展主要從完善社團組織結構、創(chuàng)新社團發(fā)展模式、建立品牌社團、加強體育道德建設等方面著手。鄧碩[6]則認為首先要堅持思政教育在社團中的指導作用,始終圍繞著思政教育為中心地位;其次,要加強“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有機融合,真真正正做到全程、全方位育人;最后,要健全社團活動保障制度,充分發(fā)揮思政教育的功能,保障社團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4?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體育社團融合發(fā)展的難題
4.1?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體育社團建設聯(lián)系不緊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注意把我們所倡導的與日常生活取得緊密地關聯(lián),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大功夫”[7]。高校體育社團作為“以體育人”的特殊模式,一般會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當前,“高校體育社團”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不夠緊密,“體育健身”與“靈魂修養(yǎng)”聯(lián)系不夠密切,沒有更深層次發(fā)揚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體育社團建設的價值引導作用。高校體育社團本身具備自治性、組織性和自愿性[8]的特性給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帶來困難。高校體育社團的日常活動,只注重形式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圍繞聚焦點、發(fā)力點、思政點以及檢驗點等四方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所欠缺,導致價值造就、能力培養(yǎng)、知識相傳三者之間相互融合的效果欠佳。
4.2?高校體育社團思想政治教育頂層設計不充分
目前,高校體育社團頂層設計中思想政治教育立足點尚不明確,教師在教學中無法從參與者的思想特點,開展針對性教育引導。在管理體系方面,社團對缺乏掌握成員的新思想、新動態(tài)、關注點的抓手,缺乏延續(xù)性,無法保證春風細雨、潤物細無聲的融合育人作用。實現(xiàn)推動高校體育社團思政建設,凝聚高校體育社團“以體育人”合力,需要做好“全方位育人”的頂層設計:聯(lián)合共青團委、高校學生體育總會等加強組織和領導,構成協(xié)調統(tǒng)一領導、各部門多方面齊抓共管的建設格局。
4.3高校體育社團思政師資隊伍建設有待提升
目前高校已大力發(fā)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高校體育社團師資隊伍作為體育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牽頭人,對思想政治理論認識還不夠深刻,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方法等方面處于初步探究實施時期。同時在評價機制方面,尚未建立起科學的體育社團教師思政教育評價機制。
4.4?高校體育社團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待優(yōu)化
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體育鍛煉是強化高校體育社團思政建設的重要途徑。但此類活動大多呈現(xiàn)出流程固定化、形式單一化和娛樂化等特點,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深層次滲透,社團參與者顯性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不足。同時,也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對高校體育社團后續(xù)健康開展的主要含義。
5?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體育社團建設融合發(fā)展路徑
5.1?聚焦以學生為本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本質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需環(huán)繞學生、關心學生、便利學生,不斷強化學生思想意識、政治省悟、品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成為新時代需要的人才[1]。高校體育社團思想政治教育要緊緊圍繞以學生為本這個目標,構建目標體系,將?“以體育人”[9][10]作為聚焦點和發(fā)力點,將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作為思政點。一方面,注重高校體育社團師資隊伍自身立德樹人能力的提升,針對學生特點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探索出適合體育社團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體系;另一方面,注重發(fā)掘并融合高校體育社團所蘊含的顯性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強素質、正人格,進而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價值造就、能力培養(yǎng)、知識相傳三者當中。
5.2?立足于建設高水平德育師資隊伍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作為高校體育社團開展思政教育的主體,建設一支高水平德育師資隊伍,首先要提升思想認識,系統(tǒng)提升自身政治覺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要搭建高校體育社團師資隊伍學習新的平臺,拓寬教育渠道,使學習形式活起來。同時要增強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學習,強化時代感和吸引力。
5.3?突出以體育人、興趣引領教育的特色
高校體育社團要把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教育與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形成以體育人的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方式[11]。要堅持以興趣為引領,把思想政治教育與體育教育相融合,才可以取得更好地教育效果:主張以體育活動培育頑強意志、拼搏精神、團結合作意識;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增強愛國情懷、民族意識;從而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奮斗目標,真正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體育社團的有效融合發(fā)展。
6?結語
隨著課程思政的發(fā)展,高校體育社團以體育人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存在良性互動,在同向同行的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本,立足于建設高水平德育師資隊伍,突出以體育人、興趣引領教育特色,為當今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給予良好的客觀條件。面對新時期的高校體育社團建設發(fā)展的挑戰(zhàn),積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探索搭建基于文化自信為背景的高校體育社團思政教育體系,對提升大學生個人素質以及高校體育社團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等方面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林崇德等.中國成人教育百科全書·心理·教育[M].??冢耗虾3霭婀荆?994
[3]屈彩霞,王海豐.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學生社團的關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06):87-89.
[4]沈道波.高校體育社團思政教育功能及其實現(xiàn)路徑探討[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24):141-142.
[5]劉林.高校體育社團思政教育功能及其實現(xiàn)路徑[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31):162-164.
[6]鄧碩.高校學生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現(xiàn)途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0):68-70.
[7]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1)
[8]Salamon,Lester?M.The?Emerging?Sector?Revisited,A?Summary?of?The?Johns?Hopkins?Comparative?Nonprofit?Sector?Project[M].1999
[9]趙富學,黃桂昇,李程示英,杜紅偉.“立德樹人”視域下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學理釋析及踐行訴求[J].體育學研究,2020,34(05):48-54.
[10]趙富學,李壯壯.習近平總書記體育重要論述融入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1,55(03):12-19.
[11]歐麗婭,張少生.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體育課教學設計與實施探析[J/OL].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1(04):99-103[2021-09-22].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1.04.025.
項目來源:西北工業(yè)大學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心2020年度課題
項目名稱:高校體育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優(yōu)化策略。
項目編號:G2017KY0202
作者簡介;王成,1970,7,男,漢族,山東省榮成市,碩士,教授,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學與訓練,大學生體質與動商水平研究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