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金城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6)
美國小說家約翰·斯坦貝克在1962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人鼠之間》是其代表作,主要講述的是兩個流動農(nóng)業(yè)工人喬治和列尼之間相依為命的友誼,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夢想和這種夢想的最終破碎。 這部小說“盡管簡短,卻是一部不可小覷的作品”[1](362)。 斯坦貝克將寫實風格和幻想風格在其作品中完美結(jié)合,突出表現(xiàn)底層人們的善良和質(zhì)樸,“《人鼠之間》不僅藝術(shù)地展示了田園牧歌式的農(nóng)莊生活與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之間的沖突, 而且反映了人對生存條件的真切感受,人與鼠的最佳設(shè)計往往落空,正是人類生存處境的形象寫照”[2](23)。 《人鼠之間》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但是卻蘊含了深刻的寓意,作者將小說的故事結(jié)構(gòu)建立在神話故事模式的基礎(chǔ)之上, 小說的人物也與神話人物完美吻合, 是遠古神話在現(xiàn)代文學作品中的再現(xiàn)。 這部小說是一個關(guān)于追求人間真情的現(xiàn)代神話, 折射了作家對人類生存和精神狀態(tài)的擔憂。
《人鼠之間》的成功基于許多因素,作者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準確敏銳的感受, 使他能夠通過對下層小人物具體命運的描寫, 再加上在情節(jié)處理和藝術(shù)構(gòu)思方面獨具匠心的安排, 揭示了個人在社會大環(huán)境下受約束的從屬地位, 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作家所處時代的特征和氣息。 斯坦貝克不是完全的樂觀主義者,但他同樣不是徹底的悲觀主義者。雖然他筆下的人物大多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現(xiàn)有的生活,但他依然賦予他們各種各樣看似真切實則虛幻的夢想來裝點和充實他們貧乏的精神生活, 正如歸家心切的奧德修斯, 在沒有回到家鄉(xiāng)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意愿之前,不管面對著怎樣的兇險,都不放棄自己堅持的信念。 真正重要的是生命的過程而不是生命的結(jié)果,夢想可以破滅,人格可以蛻變,甚至生命也可以消失,但面對苦難繼續(xù)生活的勇氣卻不能沒有。列奈和喬治所追求的安寧祥和的田園生活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還是沒有能夠?qū)崿F(xiàn),他們的夢想也代表了一代下層貧民的共同心愿, 這部小說的現(xiàn)實意義和社會價值就在于關(guān)注像喬治和列奈一樣曾心懷夢想但最終眼睜睜地看著夢想破滅的貧苦農(nóng)業(yè)工人的命運。作者用列奈的死表明了人類的無奈和無助,只有在另一個世界里列奈才能免遭迫害,不受威脅,才能擁有自己夢想中的家園。
20 世紀是神話復(fù)興的世紀,神話原型批評是20世紀30 年代興起的一種重要的文學批評方法,主要源于弗雷澤的人類學說和榮格的心理分析學說,到了50 年代后期,弗萊《批評的解剖》一書問世,使神話原型批評為眾多文學批評家所接受,成為20 世紀最為重要的西方批評流派之一。 弗萊文學批評理論的卓越之處在于他以神話原型對文學作品進行分析,解構(gòu)文學作品中的神話意象、原型、敘事結(jié)構(gòu)和人物類型的對應(yīng),弗萊認為,神話是“文學的機構(gòu)因素,因為文學總的說來是‘移位的神話’”[3](60)。文學形式來源于文學傳統(tǒng),在本質(zhì)上源于神話,神話是文學產(chǎn)生的主要靈感源泉。文學批評家善于從儀式、神話原型的視角研究文學作品中的文學現(xiàn)象, 將文學的創(chuàng)作淵源、敘事形式與神話、原型、儀式關(guān)聯(lián)起來?!度耸笾g》是神話“位移”之后產(chǎn)生的文學成果,奧德修斯、 替罪羊等神話原型在小說中的置入升華了小說的價值寓意, 本文擬從神話原型批評的角度來深入挖掘《人鼠之間》的神話原型及其神話象征意義。
《人鼠之間》是一部關(guān)于人類生存的寓言式小說,主人公是一對患難與共的兄弟:列奈和喬治,他們無家可歸,四處流浪打散工,但是卻情同手足、相依為命。 喬治個頭矮小,做人卻機智靈活,列奈身材高大但智力低下,經(jīng)常因無知而闖下大禍,逼得喬治不得不為他收拾殘局, 不停地更換工作。 喬治時常抱怨說:“列奈使他得不到一天的平安,沒有列奈,他的生活會過得多利索!”[4](39)但是他一直沒有拋棄他,盡一切努力包容他保護他, 因為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美好夢想:有朝一日,他們攢夠了錢,便可以弄到一間小屋,兩畝地,還有一頭母牛,在自己的土地上養(yǎng)兔子,他們心里總是裝著“奔頭”。列奈最喜歡聽喬治講他們對未來的構(gòu)想, 閑暇的時候總是纏著喬治講他們的土地還有他要看管的兔子,盡管列奈闖出的禍事不斷,盡管他們生活艱難、地位卑微,他們一直編織著這個夢想努力地生活著,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希望。
列奈和喬治的經(jīng)歷是希臘神話中奧德修斯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移位”,奧德修斯是傳說中希臘西部伊塔卡島之王,曾參加特洛伊戰(zhàn)爭。特洛伊戰(zhàn)爭開始之前, 奧德修斯和希臘和平使團去拜見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 希望能夠以和平的方式化解兩國之間的沖突,但是沒有達成共識,最終戰(zhàn)爭爆發(fā)。 兩國戰(zhàn)爭持續(xù)十年之久, 這期間奧德修斯不畏險阻、 屢建戰(zhàn)功。 攻破特洛伊后,在回國途中,奧德修斯因刺瞎獨目巨人波呂斐摩斯,與海神波塞冬結(jié)下了仇怨,回國路途遭到波塞冬的百般阻撓,歷盡千種艱辛、萬般苦難,遭受魔女基爾克、海妖塞伍的種種刁難,最終在第十年孤身一人回到故土伊塔卡, 同兒子特勒馬科斯一起,殺死那些在他離家期間糾纏他的妻子、揮霍他的財產(chǎn)的惡人,全家團圓。列奈和喬治追求夢想中家園的過程也如同奧德修斯重返家園一樣經(jīng)歷了百般波折、千難萬險,他們從一個農(nóng)場流浪到另一個農(nóng)場,遭受農(nóng)場主兒子顧利的冷眼刁難,顧利因為自己的妻子不守本分的事與其他伙計發(fā)生口角并且將怨氣發(fā)泄到列奈身上,列奈反抗誤傷了顧利的一只手,從而結(jié)下怨仇。盡管這樣,他們還是沒有放棄他們的夢想,一天天計劃著如何利用自己的土地,如何幸福而充實地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 直到有一天列奈失手擰斷了顧利老婆的脖子而闖下大禍時, 喬治終于無法忍耐也不愿再被列奈拖累, 他覺得他一個人做工一個人逍遙,會比跟列奈在一起輕松得多,同時也為了不讓他這個傻弟兄再做出傻事來, 為了不讓列奈再承受凡世對他的折磨, 他選擇自己親手殺死列奈,喬治一邊講著他們一直沉浸其中的夢想,一邊讓列奈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離開了。
作為一部現(xiàn)代悲劇,《人鼠之間》暗示出了人類命運的最終悲劇結(jié)局和可望而不可及的無奈, 現(xiàn)實的殘酷使列奈和喬治的愿望一再化為泡影, 列奈和喬治像奧德修斯一樣為著自己心中的家園歷盡磨難,不斷地追求,但是現(xiàn)代社會中的他們卻沒有像奧德修斯一樣如償所愿, 他們懷抱著希望卻眼睜睜地看著希望落空, 他們所追求的擁有自己的土地的美好生活只能是一個永遠達不到的伊甸園。 這部小說以深沉的神話意識對現(xiàn)代人所面臨的困境進行深度審視,并且在揭示人類沉淪與異化處境的同時,尋求人類思想和情感、理智和信仰的結(jié)合,展示了人類永恒的理想和獲救的希望。 “置換變形”后的神話原型在小說中的使用深化了小說的哲理寓意, 使讀者更能夠理解作者的情感與思想,正如榮格所說,我們可以通過直接體驗或者是語言轉(zhuǎn)述表達的形式感受原型的影響力,因為它光芒四射,猶如天籟之音引發(fā)著我們的共鳴,讓人沉醉。原型所要追求和表達的思想都是永恒性,折射出的是人類共同的命運,極易喚醒我們身上那種克服重重險阻、重拾信心的力量[5](817)。
“替罪羊”這一風俗最早開始于古猶太教,最初是用羊來代人受過、替人贖罪,把人的罪惡轉(zhuǎn)嫁到羊的身上, 燒死了替罪羊就等于去除了人的罪惡。 據(jù)《圣經(jīng)》記載,亞伯拉罕也是用一頭公羊作為“替罪羊”換得了他的兒子的命,躲過了上帝的考驗。 但是因為世人的罪惡日益加深, 羊已經(jīng)無法負載如此深重的罪惡,上帝只好派他的兒子耶穌基督來到人間,負載著世人的罪惡,作為拯救民眾的“替罪羊”被釘在了十字架上,最終形成了《圣經(jīng)》中的“基督——替罪羊”原型。 這一“替罪羊”儀式的目的在于“以一人之死來換得大家性命”[6](143),當群體面臨危機時,“替罪羊”就會以各種莫須有的罪名被選用來承載災(zāi)難,被獻祭,來消除危機,他們充當了“將無形的罪惡移走的有形媒介”[7](506)。
法國人類學家勒內(nèi)·吉拉爾認為, 人們在選擇“替罪羊”形象時,傾向于選擇那些極端富?;驑O端貧窮,極端漂亮或者極端丑陋的女人、老人和兒童等弱者。 《人鼠之間》的列奈正是作者精心勾畫的替罪羊形象,他智力極端低下,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又力大無窮, 很容易就會把小動物弄死自己卻渾然不知而闖下大禍。 他如同基督耶穌一樣友好地對待所有的人和事物甚至小動物,在他心中不存在恨和仇,在殘酷的社會環(huán)境下, 列奈這樣的人雖然在眾人的眼中“無疑是一個好人”[4](67),但是卻依然擺脫不了替罪羊的悲慘命運,當罪惡和災(zāi)難出現(xiàn)時,他卻化身為“替罪羊”倒轉(zhuǎn)了迫害者和受迫害者的關(guān)系。 這部小說中的唯一的一個女性形象是農(nóng)場主的兒媳婦,也是災(zāi)難的來源,她生活衣食無憂,但是內(nèi)心卻極不安分、不甘寂寞,她常常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去勾搭工人,被工人們視為會帶來災(zāi)難的禍水。農(nóng)場主的兒子顧利因為無法駕馭自己招搖的妻子而時常將憤怨向工人發(fā)泄,而工人都對這個“紅顏禍水”心懷不滿,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小心躲避,盡量不生事端。 她對庫魯克斯和甘德挑釁,出言嘲諷威脅,他們對她恨之切切,但是卻只能忍氣吞聲、不加言語。故事的最后,她死在了列奈的手里,結(jié)束了一切的禍害和騷動,列奈是作者特意塑造的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形象, 他是唯一的心中無惡、善待眾生的精靈,他是拯救人類、為人類贖罪的基督——替罪羊原型, 他的死消除了人們心中的恐懼、邪惡和無奈,為了化解人們身邊的災(zāi)難,他作為替罪羊獻給了魔鬼。
列奈這樣一個“替罪羊”的原型人物,也是一個極具悲劇性的人物, 寄托了作者對于弱小者的同情和關(guān)懷,同時他也充當了人類罪惡的替罪羊,獻祭給了眾人內(nèi)心的愧疚和不安。 列奈是一個極有愛心的人,他愛小動物,甚至是老鼠,作者取《人鼠之間》為名也是為了諷刺夢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殘酷差距, 列奈連老鼠都愛,但是卻被自己的同類遺棄,被自己的親人帶著無奈帶著悲慟槍殺。 列奈和喬治的夢想破滅了, 他們所代表的整個下層貧民的愿望和夢想也破滅了,暗示著他們擺脫不掉的命運。
希臘神話中的潘多拉是宙斯送給普羅米修斯的女人, 宙斯命令把潘多拉帶給了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埃庇米修斯為人比較單純善良,盡管普羅米修斯警告她不要接受宙斯的任何東西, 但是埃庇米修斯還是被潘多拉的美色所誘惑, 至于潘多拉最終是如何讓埃庇米修斯吃盡苦頭的說法有多種,但是最終的結(jié)果都是潘多拉把災(zāi)難、疾病、瘟疫等帶到了人間,使人類從此飽受種種折磨。不管潘多拉是有意還是無意,她都是災(zāi)難的始作俑者,她的到來徹底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和和平。
在作者的筆下, 顧利的老婆還沒有出場前就已經(jīng)被冠上了“蕩婦”的罵名,工人們在背后議論她謾罵她:“哼,你打量打量她吧,先生。 你瞧她是個爛貨不是?!盵4](95)工人們都躲著她,她的每一次出現(xiàn)都會引起工人們的警覺,工人們不愿意跟她交談,怕會惹上麻煩,每每總是對她畢恭畢敬或者客氣地躲開。但是列奈這個“白癡”卻渾然不知這其中的厲害,喬治也曾經(jīng)嚴肅地警告過他, 就像普羅米修斯警告埃庇米修斯那樣,“‘你這個白癡的雜種聽著’,他慍怒地說:‘那狗養(yǎng)的你連望也不許望一眼。我不管她打扮得多漂亮,說些什么。 害人精我從前見過許多,可是比她更壞的一塊陷阱里頭的臭肉我還沒見到過。 你不許靠近她’”[4](95)。但是對于喬治的警告列奈顯然只是當時能記住而已,就像他記所有的事情那樣。每次顧利的老婆出現(xiàn)時,列奈只是著迷地看著她,他其實沒有別的想法,只是喜歡漂亮的東西而已,他喜歡看科利老婆跟他喜歡摸兔子和老鼠是一樣的, 他只是個心地單純的傻子。 最終顧利老婆如神話中的潘多拉一樣,給淳樸的列奈帶來了毀滅性的災(zāi)難,在一個眾人都已經(jīng)出去玩了的晚上,顧利老婆找到了列奈,她把列奈當做傾訴的對象,讓列奈摸她柔軟的頭發(fā),但是力大的列奈像捏死他所喜歡的老鼠、 小狗一樣把顧利老婆捏死了。 喬治得知后最終無法忍受列奈給他帶來的重重禍事,又怕列奈被農(nóng)場主抓到后受苦,決定自己把他殺死, 喬治一邊還為列奈勾畫他們勾畫了無數(shù)次的美好家園,一邊開槍將他打死,列奈在快樂中死去,他們的夢想也最終破滅,一向節(jié)儉愛攢錢的喬治終于響應(yīng)其他人去喝一杯的提議,走向墮落。
《人鼠之間》這部小說是建立在深層的神話模式基礎(chǔ)之上的,作者使用神話原型的模式,諷刺了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漠, 通過悲劇的形式——將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描述了現(xiàn)代人由希望到失望到絕望的悲慘境地, 表達了作者對處于社會邊緣的弱小者的同情與關(guān)懷以及對于人間溫情的呼吁。斯坦貝克把神話原型作為參照物,將神話原型的故事線索貫穿于小說情節(jié)之中, 使作品在與神話故事相平行的結(jié)構(gòu)下顯示出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 但是神話的模式在小說的情節(jié)中又不是完全“移位”的,作者在小說中逆向地使用神話故事的結(jié)局, 給人一種從希望到失望的失落感,引發(fā)讀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