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古淡”范疇的詩學(xué)內(nèi)涵及其嬗變

2021-11-29 12:19邵康慧
關(guān)鍵詞:梅堯臣

邵康慧

(武漢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072)

在中國詩學(xué)批評史上,“古淡”最早出現(xiàn)在韓愈的《醉贈張秘書》一詩中:“東野動驚俗,天葩吐奇芬。張籍學(xué)古淡,軒鶴避雞群?!盵1]215但在其流傳過程中,真正使它得到充分闡釋并進入更寬廣的批評視野,是在有宋一代才逐漸完成。先由北宋前期的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在論梅堯臣詩時指明,開啟了其后綿延不斷的討論。然而,在學(xué)界對宋代尚“淡”的審美取向有所共識的背景之下,“古淡”的涵義往往被“平淡”“淡泊”等習(xí)語所模糊和掩蓋。本文擬將此作為論述起點,探討“古淡”范疇的詩學(xué)內(nèi)涵。

1 從“平淡”到“古淡”:梅堯臣的個人詩學(xué)

元人龔嘯謂梅堯臣詩“去浮靡之習(xí),超然于昆體極弊之際; 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諸大家未起之先”[2],對梅堯臣詩歌的藝術(shù)特點與文學(xué)史地位都作了較為客觀的界定。劉克莊《后村詩話》亦云:“本朝詩,惟宛陵為開山祖師。宛陵出,然后桑濮之淫哇稍息,風(fēng)雅之氣脈復(fù)續(xù),其功不在歐、 尹之下?!盵3]22梅堯臣與歐陽修、 尹洙等人對矯正五代詩風(fēng)、 復(fù)古明道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創(chuàng)作方面,他受到歐陽修的推重,二人唱和不斷; 而對梅詩最為精準(zhǔn)的評語,也正來自于歐陽修。

梅早年學(xué)韋,南宋朱弁《風(fēng)月堂詩話》云:“圣俞少時專學(xué)韋蘇州,世人咀嚼不入,唯歐公獨愛玩之?!盵4]2951及至晚年,仍有肖似之作。其詩底色清淡,取道便與昆體區(qū)別開來。嚴(yán)羽《滄浪詩話》云:“國初之詩尚沿襲唐人……歐陽公學(xué)韓退之古詩,梅圣俞學(xué)唐人平澹處,至東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為詩。唐人之風(fēng)變矣。”[5]8這是看到了梅詩蕭散閑遠(yuǎn)的一面。但梅堯臣若僅止于“學(xué)唐人平澹處”,未免不足以稱其為宋調(diào)的“開山祖師”。

自景祐元年(1034年),梅堯臣開始在詩中更多地表現(xiàn)日常題材,學(xué)古的范圍也變得相當(dāng)廣泛。[6]250-251《答裴送序意》:“我于詩言豈徒爾,因事激風(fēng)成小篇。辭雖淺陋頗克苦,未到《二雅》未忍捐。安取唐季二三子,曲曲物象磨窮年。”[7]300梅堯臣承認(rèn)作詩的過程艱苦,語辭簡陋,但是自己學(xué)古的眼光要深遠(yuǎn)得多。他在多首詩中表達(dá)過這樣的意思,如《答韓三子華韓五持國韓六玉汝見贈述詩》,梅堯臣對近世空摹物象的纖巧經(jīng)營持否定態(tài)度,并上溯詩騷傳統(tǒng),欲以此振興詩道,用心可謂專深。

在梅堯臣逝世后的第二年,歐陽修作《梅圣俞墓志銘》,對其詩風(fēng)的嬗變過程作了相當(dāng)準(zhǔn)確的概括:“其初喜為清麗,閑肆平淡,久則涵演深遠(yuǎn),間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氣完力余,益老以勁?!盵7]1157《宋史·文苑傳》評梅“工為詩,以深遠(yuǎn)古淡為意,間出奇巧,初未為人所知”[7]1159,亦本歐說。到了晚期的成熟階段,梅堯臣詩歌臻于老境,變“平淡”為“古淡”,向藝境高處更邁進了一步。從其個人詩學(xué)的歷時角度來看,變化相當(dāng)明顯,“古淡”范疇的內(nèi)涵較“平淡”更具深意,單純地將二者混為一談,顯然不妥。朱東潤先生認(rèn)為“把堯臣的作品歸結(jié)為平淡,不但不符合梅詩的實際情況,也是違反堯臣的主觀要求的”[7]29,當(dāng)包含這方面的思考。

正如他所言,梅的性格其實頗具斗爭性。梅堯臣《讀邵不疑學(xué)士詩卷杜挺之忽來因出示之且伏高致輒書一時之語以奉呈》云:“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盵7]845論者多引此句為其創(chuàng)作主張,卻忽視了這句詩首先是對邵不疑詩作的評價,詩末的落點則是在“既觀坐長嘆,復(fù)想李杜韓。愿執(zhí)戈與戟,生死事將壇”[7]845。《正仲見贈依韻和答》云:“我愚希六義,將使鬼神感。譬彼捕長鯨,區(qū)區(qū)只持罯。青天掛虹霓,踴跂不可攬。太華五千仞,妄學(xué)巨靈撼。”[7]717這使我們聯(lián)想到韓愈的“險語破鬼膽,髙詞嫓皇墳。至寶不雕琢,神功謝鋤耘”[1]517?!拔以干鷥沙?,捕逐出八荒。精誠忽交通,百怪入我腸。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顧語地上友,經(jīng)營無太忙。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盵1]517梅堯臣輾轉(zhuǎn)多師,在崇古、 學(xué)古的過程中所樹立的典范,助其在閑肆平淡的基調(diào)上,從深沉古意中更翻新聲。后來,著力仿梅的陸游就曾說“歌詩復(fù)古,梅宛陵獨擅其宗”[8]2113,更獨具只眼地標(biāo)舉梅詩律“雄渾”[8]545。其《讀宛陵先生詩》云:“李杜不復(fù)作,梅公真壯哉。豈惟凡骨換,要是頂門開。鍛煉無余力,淵源有自來。平生解牛手,余刃獨恢恢。”[8]1452可以說是把握住了梅堯臣在學(xué)習(xí)前人時的一部分自我期許。

總之,要想準(zhǔn)確理解“古淡”的內(nèi)涵,首先需要意識到:它是在變動不居的過程中獲得其自身闡釋力的,在平和淡遠(yuǎn)之上,還有著對雄奇詩風(fēng)的復(fù)古與學(xué)習(xí)。

2 融入“平淡”的“古淡”:詩學(xué)范疇的歷時演進

最早使用“古淡”一詞來評價梅堯臣詩歌的人即歐陽修。慶歷四年(1044年),他在《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中并舉蘇梅:“近詩尤古硬(淡)(1)“硬”,宋慶元二年周必大刻本、 《四部叢刊》影印元代刻本校:“一作‘淡’”。此處宜作淡。一來,如李逸安先生在《歐陽修全集》前言中所說:“歐陽修著作中的異文較多,主要是他對自己的作品常反覆修改的結(jié)果。對這些異文,尤其是歐陽修親手編定的《居士集》中的大量異文,周必大采取了十分審慎的態(tài)度,基本上予以保留?!倍恚缦挛摹对俸褪ビ嵋姶稹?,唯“古淡”而未見異文,可與此處互見。,咀嚼苦難嘬,初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蘇豪以氣轢,舉世徒驚駭。梅窮獨我知,古貨今難賣?!盵9]29他以橄欖回甘作喻,“古淡”起到橋梁的作用,連接詩歌的閱讀體驗與感官上的味覺經(jīng)驗,形成生動的印象,揄揚梅翁詩藝精進,傳情達(dá)意越發(fā)老到。皇祐二年(1050年)《再和圣俞見答》:“嗟哉我豈敢知子,論詩賴子初指迷。子言古淡有真味,大羹豈須調(diào)以虀。”[9]82可見,歐陽修使用“古淡”一詞論梅詩,不一定直接來源于韓愈,很可能也受到梅堯臣觀點的影響。此時的梅堯臣年近半百,詩名早已遍傳,“古淡”在詩學(xué)上的審美價值是他所褒揚的,在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也得以較好地呈現(xiàn)。

歐梅之后,蘇軾留下大量理論文字,進一步深入闡釋了“古淡”的詩學(xué)內(nèi)涵,以其形象、 精當(dāng)?shù)忍卣?,造成了極其深遠(yuǎn)的影響。在《書黃子思詩集后》中,蘇軾先以書喻詩,“予嘗論書,以謂鐘、 王之跡蕭散簡遠(yuǎn),妙在筆畫之外……至于詩亦然……李、 杜之后,詩人雖有遠(yuǎn)韻,而才不逮意。獨韋應(yīng)物、 柳宗元發(fā)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10]2133。又引司空圖詩論“梅止于酸,鹽止于咸,飲食不可無鹽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10]2133。這與“子言古淡有真味,大羹豈須調(diào)以虀”的意思有相通之處,真味不在味中,而在味外,在“無味”——即“淡”之中。后人承蘇軾之語,多有闡發(fā)。但在這過程中,逐漸偏離了“古淡”之“古”,多談“淡”之一味。追溯其源,較有代表性的兩則分別是“平淡”與“枯淡”。

作詩到平淡處,要似非力所能。東坡嘗有書與其侄云:“大凡為文,當(dāng)使氣象崢嶸,五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庇嘁圆坏珵槲模髟娬哂犬?dāng)取法于此。[11]348

——周紫芝《竹坡詩話》

中國的文論傳統(tǒng)對“味”的引入始見于六朝。從生理層面的經(jīng)驗到心理層面的認(rèn)知,逐漸成為一個囊括深廣的批評范疇。鐘嶸《詩品》稱郭璞“始變永嘉平淡之體,故稱中興第一”。聯(lián)系他在《詩品序》中所說“永嘉時貴黃老,稍尚虛談,于是篇什,理過其辭,淡乎寡味”,這里的“平淡”實含貶義。[12]115而到蘇軾,則指向臻于老境后的渾成。過盡千帆,方自絢爛歸于平淡。梅堯臣《依韻和晏相公》云“因吟適情性,稍欲到平淡??噢o未圓熟,刺口劇菱芡”[7]368,便描述了欲達(dá)于此境的艱難不易。宋人李綱有詩:“秋髙氣倍清,夜靜舟初泛。露華浩如洗,月色寒可鑒。林巒與邑屋,左右入軒檻。晶熒星影揺,崷崒山光蘸。風(fēng)微煙羃羃,溪遠(yuǎn)波湛湛。端疑客乘槎,坐使云河犯。觀梁且停橈,戀月愁系纜。景幽費摹寫,思妙造古淡。吾方久于此,勝賞豈云蹔。愿同二三子,險韻時得探?!盵13]147系與友秋夜泛舟,即目所感,分題得一泛韻。用語素樸,“景幽費摹寫”說得老實,直到最后三聯(lián)無景可寫,以“思妙造古淡”自白,并表達(dá)了時與諸人切磋詩藝的愿望。明人姚廣孝讀韋應(yīng)物詩,云:“交游泉石間,感物自成詩。古淡豈易學(xué),五字真吾師?!盵14]618同是感物成詩,然而“古淡”難成。稍不出于自然,不可謂古淡,若露一毫牽強,便落了下乘。不過換一個角度,我們站在接受者的立場來看,若詩耐咀嚼,可以含玩不盡,那么,讀者亦能收知言之樂。

所貴乎枯淡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 子厚之流是也。若中邊皆枯淡,亦何足道。佛云:“如人食蜜,中邊皆甜。”人食五味,知其乾枯者皆是,能分別其中邊者,百無一二也。[10]2124

——蘇軾《評韓柳詩》

蘇軾稱道的“枯淡”,外枯中膏,需分中、 邊。清初賀貽孫更進一步品評陶詩“真而不厭”?!昂我圆粎?,厚為之也。詩固有濃而薄,淡而厚者”別出心裁地點出“濃而薄”與“淡而厚”這兩種“似濃” “似淡”之詩的深層不同,很是恰切。值得注意的是,蘇軾的這段文字更大程度上是站在了“食客”的角度,或者說對鑒詩者提出了區(qū)分“中邊”的要求,更直言有此品味者的數(shù)量之稀少。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八記東坡語云:“凡詩須做到眾人不愛可惡處,方為工。”[15]71俗人不愛,而對于有能力的讀者,自放于其余味和遠(yuǎn)韻,不失為適心娛性的快事,所謂“借得新詩連夜讀”是也。錢鍾書指出,《邵氏聞見后錄》所云“圣俞詩到人不愛處” 即用此語。[16]116

反面言說,難知難造,淡而有味——就上述的幾個特點而言,“古淡”自然與“淡”這一批評序列的其他術(shù)語共享類似的感官體驗。但“古淡”的“古”逐漸淡出人們視野,其中一個關(guān)鍵原因在于批評對象的替換:“淡”開始更多地偏向?qū)μ赵姷脑u價。一來陶淵明之“古”不必強說,二來宋初文壇的復(fù)古反撥也為本朝詩歌的進一步發(fā)展打下基礎(chǔ)。朱自清先生認(rèn)為:“平淡有二,韓詩云‘艱宕怪變得,往往造平淡’,梅平淡是此種。朱子謂‘陶淵明詩平淡出以自然’,此又是一種?!盵16]167歐陽修曾記梅堯臣即席賦河豚,云:“圣俞平生苦于吟詠,以閑遠(yuǎn)古淡為意。故其構(gòu)思極艱難。此詩作于樽俎之間,筆力雄贍,頃刻而成,遂為絕唱?!盵9]265對梅詩古淡詩風(fēng)的界定顯然屬人為一類,而與天然之作拉開距離。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后》云:“蘇、 李之天成,曹、 劉之自得,陶、 謝之超然,蓋亦至矣。而李太白、 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高風(fēng)絕塵,亦少衰矣。”[10]2133這與他所說的“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 劉、 鮑、 謝、 李、 杜諸人,皆莫及也”[17]1402,若合符節(jié)。問題是,當(dāng)自然神奇作為一種風(fēng)格特點被置于歷史中考量時,其往而不返的走向從一開始就已注定。盡管蘇軾的銓論背后有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理論依托,人們對“平淡天成”這樣的結(jié)論,其接受度之高,在某種程度上蓋過了推究其所以然的興致。南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引《西清詩話》云:“淵明意趣真古,清淡之宗,詩家視淵明,猶孔門視伯夷也?!盵18]403崇陶已極。此后“古淡”除了不時以梅詩定評的面貌出現(xiàn),主要便被用來形容陶詩。北宋黃裳《書子虛詩集后》云:“趣古淡則為陶潛,趣飄逸則為李白、 杜牧。”[19]272南宋趙善括《趙清獻(xiàn)帖跋》云:“陶彭澤之詩,發(fā)言古淡,誦其言,則知其忘機械,脫風(fēng)塵,邈乎其遠(yuǎn)矣?!盵20]9元人鄧雅《讀姚子深寄婁良器詩因述古作者之意次韻》云:“坡翁學(xué)陶得三尺,古澹中含溫潤色。”[21]元好問《閑閑公墓銘》云:“至趙秉文之五言,則沉郁頓挫似阮嗣宗,真淳古淡似陶淵明?!盵22]269劉仁本《送物元阜上人序》云:“其所作五言詩多清適古淡,得陶靖節(jié)體?!盵23]316清人紀(jì)昀在《瀛奎律髓刊誤序》中指出:方回“選詩之大弊有三:一曰矯語古淡……夫古質(zhì)無如漢氏,沖淡莫過陶公。然而抒寫性情,取裁風(fēng)雅,樸而實綺,清而實腴。下逮王、 孟、 儲、 韋,典型具在。虛谷乃以生硬為高格,以枯槁為老境,以鄙俚粗率為牙齦,名為尊奉工部,而工部之精神面目,迥相左也。是可以為古淡乎”[24]1826,其實取義仍近于“平淡” “沖淡”。

至此,再回頭看發(fā)端于韓、 梅的“古淡”。一方面,江西詩派將苦心錘煉發(fā)揮到了極致,并以杜甫為尊,梅堯臣已經(jīng)不顯。另一方面,梅堯臣的“古淡”風(fēng)格,尤其是在他對創(chuàng)作進行實驗與過渡的時期中寫就的一些苦硬澀重之作,后人并非一片叫好。朱熹就認(rèn)為:“圣俞詩亦不得謂之好……他不是平淡,乃是枯槁。”[25]3113從《與程允夫書》中拈出的可法典范來看,朱熹也只推重“沖淡”:“某聞先師屏翁及諸大人先生皆言:作詩須從陶柳門庭中來,乃佳耳。蓋不如是,不足以發(fā)沖澹蕭散之趣,不免于塵埃局促,無由到古人佳處也。如《選》詩及韋蘇州詩,亦不可以不熟讀。近世詩人,如陳簡齋,絕佳,吳興有本可致也。張巨山愈沖澹,但世不甚喜耳,后旬當(dāng)錄寄一讀?!盵26]4878就這樣,“古淡”隨著代際推移,被賦予著新的外延,其涵義側(cè)重也由之發(fā)生偏轉(zhuǎn)。

3 元明清三代的“古淡”批評

前文已經(jīng)談到,“古淡”在有宋一代基本完成了它在內(nèi)涵上的變遷。宋末文人姚勉在《汪古淡詩集序》中就較為集中地論述了“古淡”的所指。

“張籍學(xué)古淡,軒昂避雞群?!蓖酥Z也。武寧汪子載善詩,鄉(xiāng)之邢吏部,以古淡名之。蓋以其似張籍,雖然詩而已哉。有道味,有世味,世味今而甘,道味古而淡。今而甘,不若古而淡者之味之悠長也。食大羮,飲玄酒,端冕而聽琴瑟,雖不如烹龍炰鳳之可口、 俳優(yōu)鄭衛(wèi)之適耳而飫則厭,久則倦矣。淡之味則有余而無窮也。為今之人甘可也,欲為古之人,其淡乎。惟古則淡,惟淡則古。周子曰:“淡則欲心平?!弊佑饭湃酥?,夫茍無欲,則于道庶幾矣,詩安足論哉?張籍豈足為哉?[27]430

汪子載以古淡自推,姚勉便針對“古淡”談?wù)摿俗约旱挠^點。這段文字一是突出了世味、 道味有別,古與今有別:“世味今而甘,道味古而淡”“為今之人甘可也,欲為古之人,其淡乎”。二是指出甘、 淡給人帶來的審美感受不同,淡者余味無窮,而珍饈美饌、 鄭衛(wèi)之音,美則美矣,日久易生厭倦。三是強調(diào)了“古”與“淡”的關(guān)系,“惟古則淡,惟淡則古”,二者間是充分且必要的關(guān)系。最后姚勉引周敦頤“淡則欲心平”之說,發(fā)揮其理學(xué)思想,復(fù)將“道”鄭重提出。老子有云:“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莊子主張:“游心于淡,合氣于漠?!?姚勉說:“子欲追古人之淡,夫茍無欲,則于道庶幾矣,詩安足論哉?張籍豈足為哉?”[27]430與韓愈所謂“學(xué)古道則欲兼通其辭, 通其辭者, 本志乎古道者也”[28]305含義相近,體現(xiàn)的都是對道統(tǒng)的追求。因此,可以說這段話實際上只是以談詩為引,但他提出的幾個觀點都值得注意。首先,是對現(xiàn)時所處環(huán)境的不滿,“世好競咸辛,古味殊淡泊”。道喪文弊,浮靡不振。其次,是對淡而有味的辨析,前文已作討論,在此不贅。最后,對“古”與“淡”的關(guān)系有充分關(guān)切。姚勉言此二者同時并存,相互對應(yīng)。很少有其他人作如此直接明了的判斷,可備一說。

宋代之后,“古淡”開始受到廣泛運用。作為一個風(fēng)格論的范疇,它不再停留于對具體某一位或極個別詩人的指認(rèn)。

首先,在進行古淡批評時,于詩體層面自然顯現(xiàn)出上溯古體的傾向,多與五言并提。如元人鄧雅以“五言推古淡”論陳尚泰詩。[21]且“古淡”一詞本身即非常直觀地體現(xiàn)出復(fù)古、 崇古的傾向,有時評論者基于其所處時代或流派,對此“古”所論范圍有更進一步的規(guī)定。如仇注杜詩《寄高三十五書記》:“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一聯(lián)云:“三百篇為詩法之祖,嗣后作者繼起,文以代新。而諸體各出,莫不有法存焉。” 隨后,又引徐禎卿所言詩之各體:“吟詠情性,總而言志,謂之詩。蘇李而上,髙簡古澹,謂之古。沈宋而下,法律精切,謂之律?!盵29]194以“高簡古澹”為古詩之法,對詩歌時代及體裁有明確的指向。清人王士禎編《古詩選》,其中漢魏六朝的五古入選作者達(dá)百位以上,而唐代入選的僅五人,他在“凡例”中說:“唐五言古詩凡數(shù)變,約而舉之:奪魏、 晉之風(fēng)骨,變梁、 陳之俳優(yōu),陳伯玉之力最大。曲江公繼之,太白又繼之……貞元、 元和間,韋蘇州古淡,柳柳州峻潔。今輒取五家之作,附于漢魏六代作者之后。”[30]93盛極之后,五古逐漸顯現(xiàn)出衰微之態(tài),而批評者對“古淡”的使用也趨向這狹隘的一條道路。清人朱庭珍云:“五古以神骨氣味為主,愈古淡則愈高渾?!盵31]2334較之五言,七言一般更為曲折多姿,要求氣力貫之,便較少用到“古淡”作批評。胡應(yīng)麟就屢以“壯”“麗”評論七言律,且明確提出“淡”與之不相諧合。其言:“七言律,壯者必麗,淡者必弱。唐孟襄陽、 張曲江,明徐迪功、 高觀察,詩皆以淡為宗,故力皆屈于七言。古今七言律,淡而不弱者,惟陳無己一家。然老硬枯瘦,全乏風(fēng)神,亦何取也?!盵32]218謂陳師道用力過度,滑向硬語枯淡的極端,反失豐采。又云:“宋之為律者,吾得二人。梅堯臣之五言,淡而濃、 平而遠(yuǎn); 陳去非之七言,渾而麗、 壯而和。梅多得右丞意,陳多得工部句?!盵32]206

其次,“古淡”開始被用來品鑒詩歌中具體的某一句或一聯(lián)。元人方回在《瀛奎律髓》中便屢屢使用,如評陸游云:“草煙漠漠柴門里,牛跡重重野水濱”云:“三四古淡?!盵24]496胡應(yīng)麟評張耒“更老心猶在”云:“第五句最古淡。”[24]507明人胡應(yīng)麟所編《詩藪》中多處以“古淡”評儲孟、 老杜,如評老杜云:“杜七言句……壯而古淡者,‘百年地僻柴門回,五月江深草閣寒’。”[32]93清人浦起龍《讀杜心解》評《自閬州領(lǐng)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物役水虛照,魂傷山寂然”云:“五六古澹有味?!盵33]473

胡應(yīng)麟評王維云:“右丞五言工淡、 麗閑,自有二派。‘楚塞三江接’ ‘風(fēng)勁角弓鳴’ ‘楊子談經(jīng)處’等篇,綺麗精工,沈宋合調(diào)者也?!睫D(zhuǎn)蒼翠’ ‘寂寞掩柴扉’ ‘晚年惟好靜’等篇,幽閑古淡,儲孟同聲者也。”[32]66先言“工淡”“麗閑”為王維五言之“二派”,隨后各舉三篇來充實論點。但此時他使用的形容詞“綺麗精工”和“幽閑古淡”,分明是將“工淡”“麗閑”拆散后重新糅合,“工”與“麗” “淡”與“閑”組成了新的范疇,體現(xiàn)了論詩的含混之處。不過工者可以麗,亦可以淡; 麗者亦閑淡皆可。本出于一,未嘗不能自圓其說。古淡批評的操作顯得愈加靈活、 自如。

清代佚名所著《杜詩言志》注《苦雨奉寄隴西公兼呈王征士》一詩云:“此詩無寓意,只質(zhì)言其事。然簡潔古淡,求之漢魏,惟靖節(jié)能之。學(xué)者當(dāng)觀其情致之綿邈、 描寫之靈秀、 用筆之駘宕、 琢句之整潔、 煉字之工穩(wěn)。如入武夷九曲,纖塵不到,應(yīng)接不暇?!盵34]31詩歌直指陶靖節(jié),淵源有自。原詩通篇言事,意象串聯(lián)。注者將其風(fēng)格概括為“簡潔古淡”,隨后一一點出后生可學(xué)之處,從情致、 寫意到筆法、 字句,實指頗多。至此,“古淡”作為詩學(xué)批評中的常見范疇,其內(nèi)涵之豐富,已不待明言而呼之欲出。此外,“古淡”在被用以進行詩學(xué)批評而逐漸上升為固定短語的同時,有意無意間也被賦予了體現(xiàn)詩人人格氣質(zhì)的作用。明末吳嘉紀(jì)詩效孟郊、 賈島幽峭冷逸,王士禎稱其“苦吟不交當(dāng)世。予見其為五言詩,清冷古淡”[14]2865。實際上,唐初已用“淡”或“平淡”論人,如《晉書·杜夷傳》之“夷清虛沖淡”,《周書·王褒庾信傳論》之“袁翻才稱淡雅,常景思標(biāo)沉郁,彬彬焉,蓋一時之俊秀也”[13]116。而“古淡”則要到中唐乃至有宋一代后才加入以“淡”為核心的系列范疇之中,直接用以論人的用法也不多見。例如《唐闕史》中“路舍人友盧給事”一則,云:“路舍人群,與盧給事弘正,性相異,情相善。紫微清瘦古淡,未嘗言朝市; 夕拜魁梧富貴,未嘗言山水?!盵35]241又如《北夢瑣言》云:“隴西李涪常侍福相之子,質(zhì)氣古淡?!盵36]48

4 馀 論

由于淡味難以言表,古人欲表現(xiàn)味之淡薄時,常援用味之濃重,以其反面辯證言之。蘇軾“發(fā)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的議論看似對立,本質(zhì)上卻含著由此及彼的可能?!睹髟妱e裁》選皇甫沖詩,稱其“以造詣古淡,無一點秾纖之習(xí)”[37]169,則通過否定更易辨認(rèn)的濃艷纖麗,來襯出對古質(zhì)淡泊的體悟。南宋吳子良在《石屏集后序》中評戴復(fù)古:“詩清苦而不困于瘦,豐融而不豢于俗,豪杰而不役于粗,閎放而不流于漫,古澹而不死于枯,工巧而不露于斫。”[38]其中“古澹而不死于枯”雖亦語本蘇軾“枯淡”之論,但也點出了古淡的另一個對立項,即枯槁。

追摹“古淡”絕不靠亦步亦趨,而在于學(xué)習(xí),然后出新,所謂“淡薄雖師古,縱橫得意新”。在這樣的用心下,有出塵之姿,但過猶不及,又易陷入苦澀乏韻的一端?!短撇抛觽鳌吩疲骸皶r韋應(yīng)物以古淡矯俗,公嘗擬其格,得數(shù)解為贄。韋心疑之,明日,又錄舊制以見,始被領(lǐng)略曰:‘人各有長,蓋自天分,子而為我,失故步矣,但以所諧,自名可也。’公心服之。”[39]68這是比較正面的例子,但比較少見。相較而言,反面的例子則更多。錢鍾書先生評論梅堯臣詩時說:“都官力避昆體之艷俗,而不免于村俗。”[16]170“圣俞詩力避巧麗輕快,淪為庸鈍村鄙?!盵16]507“力避”二字見其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用功,但難免矯枉過正。李東陽《懷麓堂詩話》云:“唐詩,李、 杜之外,孟浩然、 王摩詰,足稱大家。王詩豐縟而不華靡,孟卻專心古澹而悠遠(yuǎn)深厚,自無寒儉枯瘠之病。由此言之,則孟為尤勝。儲光羲有孟之古,而深遠(yuǎn)不及?!盵40]38它指出儲詩有古意,但殊少遠(yuǎn)韻,不能稱大家。宋人黃徹《鞏溪詩話》云:“孟郊詩最淡且古,坡謂‘有如食彭越,竟日嚼空螯?!盵41]1862后來費袞在《梁溪漫志》中說得更清楚:“自六朝詩人以來,古淡之風(fēng)衰,流為綺靡,至唐為尤甚。退之一世豪杰,而亦不能自脫于習(xí)俗。東野獨一洗眾陋,其詩高妙簡古,力追漢魏。作者政如倡優(yōu),雜沓前陳,眾所趨奔,而有大人君子,垂紳正笏,屹然中立。此退之所以深嘉,屢嘆而謂其不可及也。然亦恨其太過,蓋矯世不得不爾。”[42]215論者的贊賞、 惋惜之情俱形于言。

猜你喜歡
梅堯臣
神秘的布袋
以《東溪》為例說梅堯臣詩之“平淡”意趣
喻良能《香山集》誤收梅堯臣詩考證
浮生若夢,無你何歡
浮生若夢,無你何歡
論梅堯臣詩歌的體裁選擇
淺析梅堯臣與《孫子兵法注》
此恨不可窮 悲淚空流枕
東溪
南平市| 禹城市| 临清市| 申扎县| 阳原县| 普定县| 石屏县| 上犹县| 花莲市| 金塔县| 望谟县| 平山县| 从化市| 织金县| 黔西县| 南华县| 吐鲁番市| 平阳县| 江都市| 瑞安市| 无棣县| 嘉兴市| 肇州县| 东乡族自治县| 石林| 鲁甸县| 九江市| 称多县| 井冈山市| 焉耆| 新兴县| 沈阳市| 安国市| 称多县| 安远县| 都匀市| 闽清县| 澄迈县| 祁东县| 静安区| 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