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酒泉市實驗小學 黃薇華
“合唱”常常與“集體意識”聯(lián)系在一起,常常直奔“團結協(xié)調”這個中心,常常與“大局觀”這個沉甸甸的詞掛鉤,而這恰恰與核心素養(yǎng)的諸多提法一脈相承。的確,就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生根而言,“合”比“分”好,通力協(xié)作比孤軍深入好,“一塊走”比“單獨走”好,而合唱分明是一項講究“合、協(xié)作和集體”的工程。
曾有專家言:“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毙W音樂中的合唱亦然——合唱背景下情感之水能夠更自然、更真摯、更急切地汩汩而出。缺乏真情流露,何談高質量合唱?缺乏情感熏陶,何談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生根?的確,合唱中的“感情誦唱”“情感飽滿”“激情投入”,與核心素養(yǎng)中提到的“人文底蘊”不謀而合。聲部的“合”也罷,器樂與聲音的“合”也罷,離開了情感的強力滲透,有可能就是“假合唱”,有可能就是蒼白的沒有意義的聲音標簽,有可能就是一堆毫無感情色彩的音符。因此,厚實學生人文底蘊,應該從加深理解曲譜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開始。
情感的滲透和滋生不能空穴來風,而是在一定的鋪墊、醞釀和迂回后悄然打開的。例如《大海啊,故鄉(xiāng)》中愛家鄉(xiāng)、愛祖國之情是否與學生的內心對接?如果沒有,合唱的空洞與無效就是必然的。于是合唱之前,引領學生對曲譜思想和情感的飽滿理解顯得不可或缺。僅僅一句“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就意蘊十足,其中的“親切感、樸實感和深情感”讓學生意猶未盡。結合十年動亂后人們向往新生活的樸素情感,引領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深意長、流暢舒展和質樸深情,應該成為合唱前的必要鋪墊。同樣的,《讓我們蕩起雙槳》中,學生是否能夠體會到“人美、景美、曲美”,是否能夠體會到歡快的情緒?而這一定會影響到其中“二聲部童聲合唱”的質量。鑒于此,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從兒童視角出發(fā)感受美,感受詩一般的畫面,體會純真的快樂,觸摸高尚的靈魂,以此為深情合唱奠定堅實的基礎。
1.注重音色不可或缺。當學生盡可能克服“空聲”“虛聲”和“喊唱”時,實際上就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責任擔當。一方面,教師應有意識告訴學生:“空”即“假”,即“虛”,即“空洞”,意味著本真的丟失,而這夾雜到合唱中就會成為敗筆。進一步地,學生要意識到“空”也意味著腰腹肌體過于松弛,意味著聲帶缺乏韌性。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引領學生盡可能地杜絕“喊唱”,真正意識到好的合唱不是大聲,不是聲嘶力竭,而是自然、飽滿、真實,“喊唱”的反面是“輕聲”。當學生用“輕聲”都能表達出完美的音色時,合唱是迷人的,學生是迷人的,而責任擔當意識的濃厚也就在瓜熟蒂落之中。
2.突破難點不可或缺。比如,合唱《我們的田野》時,部分學生碰到了難點,即“0 3 5 3”和“0 5 1 2”唱得不準,而且容易混淆。此時此刻,教師不妨引領學生將“0”唱作“嗯”,以“嗯”做鋪墊,進而突破難點。而一旦突破,合唱的順暢與悅耳也就在情理之中。更多曲目的合唱中,都有這樣那樣的重難點。面對合唱中的“攔路虎”,千萬不能抱著“有人會唱而少我一個不要緊”的念頭,而是勇于克服、敢于嘗試、善于解決,真正大面積地提高每一個學生的合唱水平,真正將責任擔當意識培養(yǎng)高效落地。
3.分層訓練不可或缺??梢允欠帜甓蔚姆謱佑柧?,如低年級齊唱,中年級二聲部演唱,高年級二聲部合唱,或者先學習五度音試唱,然后進行三度音演唱,在親力親為中體驗“聲部的立體感”;也可以是進度、難度和內容上的分層訓練,如一年級學生不妨掌握好“二分、四分、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二年級拓展到“八分休止符”等等,三年級增加到八分休止符和全音符等等。實踐證明,分層訓練也正是以培養(yǎng)責任擔當意識為內容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不可或缺的。
合唱中的“合”講究一個“合”字,包括節(jié)奏的“合”、動作的“合”、音符的“合”、歌詞的“合”、兩個聲部的“合”、人聲與器樂的“合”……離開了貨真價實的“合”,其音樂實踐過程就是兩張皮甚至三張皮,怎一個“亂”字了得?于是,調整情緒成為合唱中的大功夫,講究合作成為合唱中的主旋律。既要注意隨時跟得上曲子本身的節(jié)奏,還要注意跟得上身邊最近之人口型的節(jié)奏,以免成為聲帶遲緩振動的那一個“典型”。當然,“同桌”搶拍子時也應該及時提醒,不能因為沒有自信反而認為自己遲緩了——好的合作關系不是一味地服從、依附和跟風,而是該跟的跟,該制止的制止,而這恰恰是健全學生人格品質的應有之義。
調節(jié)合唱情緒還在于多種藝術手法的糅合運用。試想:一味地苦練、一味地背記、一味地模仿,必將造成學生在心生厭煩的同時頻頻出錯的不良后果,基于此,與其單項灌輸,不如輔助情境法、音畫結合法等等。還可以把歌唱改編成情景劇、團體操等,只有有利于促學生合唱深入、促學生正向情緒的法子,教師都可以大膽一試。在《讓我們蕩起雙槳》的合唱中,教師完全可以制作關于湖面、關于小船、關于童真的微課或微視頻,讓學生面對聲光色的美好進行訓練。也可以將更多音樂家勵志的故事、合唱團成長的故事、演唱家刻苦訓練的故事,引入學生合唱情緒的調節(jié)中,進而催發(fā)其積極向上、堅持不懈的心理,健全學生人格。
如何評價合唱,或者如何拓寬合唱評價的渠道與路徑,成為促進學生激情合唱的重要手段之一。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那種“這個絕對不行”等口頭批評的方式應該予以擯棄了。音樂教師應多渠道、多方法、多側向采用靈活的方式評價合唱。比如與他人對試唱,也是評價學生歌唱功底的有效方法之一。一個階段的合唱訓練小有成就之后,可以一對一,或一組對一組,或一半對一半進行對比合唱。另外,錄制成美篇或音頻或微視頻進行對照評價,也是進一步促進合唱高效的渠道之一。新技術支撐下,我們完全可以將精彩的合唱視頻發(fā)布在QQ群、釘釘群或微信群,收獲或正面或反面的評論,進而一步步促進學生合唱的激情,而這,也正是提升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有力舉措。
從曲譜理解的到位,到合唱策略的靈活,再到合唱情緒的調整,彰顯著我們對于合唱這一人文性奠基工程的正確理解,彰顯著我們對于合唱實施過程中的正確把握,也彰顯著對于學生執(zhí)著的信心和完全的信任?;蛟S,演繹出什么經典的合唱曲目并不是最重要的,在此過程中,學生人文底蘊的厚實、擔當意識的提高、人格品質的健全,才是合唱中更重要的目標和更靚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