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健
(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和思維方式都會通過其所說的語言得以體現(xiàn),也就是說,為掌握英語,學生不但需要有一定的英語語言知識儲備,還需要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熟悉他們的思維方式。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要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tài)度,策略和方法。因此,修訂中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了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大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使廣大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面臨著新一輪的挑戰(zhàn)。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怎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呢?
一直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了單詞、語法和知識點的講解上,很少考慮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學生處于為應付考試而機械記憶單詞、語法和知識點的被動學習狀態(tài)。新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材一般不宜直接講解語法規(guī)則,而是應提供一些語言素材和例子,引導學生觀察語言形式和意義的區(qū)別,發(fā)現(xiàn)語言的規(guī)則,并鼓勵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下嘗試使用?!?這就要求教師要帶領學生認真閱讀教材中的語段和文段,因為語段和文段使語境更為充分,意義更為完整圓滿,通過閱讀,學生對于詞語的學習也更加意義化。比如,在外研版(2019)高中英語教材必修二,第一單元的課文A child of two cuisines中,有這樣一句話,“I came across stinky tofu, a horrible grey thing that looked and smelt like a burnt sports shoe.”教師沒有必要解釋詞語“stinky”的意義,學生完全可以通過本句話的閱讀,猜到它的意思為“having an extremely bad smell”,從而理解本句的內容。教師要在語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詞塊意識,英語的詞塊是英語意義建構的重要單位。很多詞塊都有獨特的英語文化背景,需要在語篇閱讀中理解和掌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文本意義的同時,品味詞塊,短語的靈活和地道的表達,了解英語文化和語言發(fā)展的密切關系,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和語言能力。又如,在外研版(2019)高中英語教材必修一,第一單元的課文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中,“With butterflies in my stomach, I breathed deeply.”本句話中,學生通過閱讀上下文,可以揣摩出,開學第一天,作者在作自我介紹時,情緒非常緊張,自然也就了解到with 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這個短語的大意為a feeling of being very nervous before doing something. 再如,在外研版(2019)高中英語教材必修一,第三單元的課文Just a brother中,有這樣一句話“Mum wouldn’t have been happy if I’d left Jonny behind.”本句話表達了與過去事實相反的含義,運用了if條件句虛擬語氣的表達方式。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該語境下體會該句表達的意義,總結此結構中的具體時態(tài)變化,之后,教師可設置類似虛擬的情境,鼓勵學生嘗試表達,從而使所學語法知識得以內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應首先獲取文章內容的基本大意。然后,教師應帶領學生深度挖掘詞與詞之間,句與句之間及段與段之間的內在含義及邏輯關系,體會詞的選用,句子的構建,段落的過渡及作者的寫作目的。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未實現(xiàn)“學生是主角,教師是導演”的教學原則。而在此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和點撥者,學生是探索者和思考者,只有這樣,學生獨立自主獲取語言知識的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教師應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授英語文化知識,豐富的文化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健全學生的人格,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閱讀經典的文學作品中,提升審美情趣和鑒賞力,喚起學生的同理心和情感共鳴。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品質,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使學生對各國文化進行對比,擴大視野,求同存異,使學生更加熱愛本土文化,提高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增強自身文化意識。在外研版(2019)高中英語教材必修二,第一單元的課文A child of two cuisines中,講述了一個雙文化背景的孩子,從英語飲食文化角度以開放心態(tài)看待和嘗試中國飲食的故事。文中體現(xiàn)了兩種飲食文化的部分特點,文段閱讀中,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兩種飲食文化的差異,反觀本土文化,形成接納,理解和勇于體驗不同文化的心態(tài)。文中有這樣一段話,Last week, I went to the butcher’s and asked. “Do you have pigs’ ears?” “No,” the butcher said, pulling at his own ears, “just these ordinary ones.” He must have thought I was joking. 通過閱讀,學生可以體會出作者字里行間的幽默感,同時,能夠得知在英國人們不習慣于吃動物的部位??梢?,語段和段落提供了更為完整的語境,表達出了更完整的意思。語段閱讀更有利于學生獲取文化信息和更好地理解文段意義,品味語言和文化內涵。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就是要使學生的思維在橫向和縱向上均有發(fā)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問題為引領,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引發(fā)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在閱讀外研版(2019)高中英語教材必修一,第三單元的課文Like father, like son時, 可設置這樣的問題,如:“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italics in the conversation?”Why does the grandfaher get involved in the argument? And why does the father want his son to be a laywer instead of any other professions?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預見性。思維預見性的培養(yǎng)對于提高學生的認知效率起到了積極作用,有助于加快學生的認知過程,而思維系統(tǒng)性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具有條理性。在實際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首先認真揣摩文章標題,細心觀察插圖,然后了解文章結構及主題。指導學生在閱讀前運用分析、整理、比較、總結等思維活動推斷文章內容,使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文章大意以及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具有系統(tǒng)性。這一過程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元認知學習策略。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充分運用思維導圖也是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教師可引導學生提煉文章基礎信息,細節(jié)信息和主旨信息,厘清文章表層信息和深層信息,概況作者的觀點,歸納作者的價值取向,從而來理順文章發(fā)展脈絡,構建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構建是學生與語篇互動的活動之一,有利于學生遷移所學語言,用于更為豐富和自我話題表述。
在解決閱讀任務時,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批判性。教師應避免在課堂上出現(xiàn)個人演講的授課模式,應多與學生互動交流,并對學生的反饋做出積極的回應。倡導學生互助合作,自主探究,盡可能多地提供學生闡述個人觀點和想法的機會,教師應盡量設置開放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精神。
在外研版(2019)高中英語教材必修一中,Unit3主課文的題目是Like father, like son, 在閱讀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閱讀文章前判斷題目內涵,閱讀過程中,小組討論其含義,討論中小組成員各抒己見,形成思維的碰撞,學生可對多方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形成自己的想法。閱讀后,再次組織學生交流心得,表達個人觀點,只要學生的闡述言之有理、有據,教師都應給予積極評價。
主動學習的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主動學習能力,即自主學習能力,它是指在課堂內外的學習中,學生為學習主體,能夠在教師指導下規(guī)劃學習目標,監(jiān)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效果,達成學習目標的過程和結果。自主學習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即學生愛學習,會學習,能學習。
學生有效的學習是建立在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基礎之上的,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得到學生的信任、理解和愛戴,就要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建立平等相待、真誠友愛關系,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能形成深厚親密的情誼。當今學生思想活躍,獨立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極強,他們不滿足于老師對他們學習、生活等方面關愛,更希望老師能“ 蹲下身來“,重視他們的感受,傾聽他們的意見,真心地與他們交往,做他們思想上志趣上的朋友,比如在閱讀外研版(2019)高中英語教材必修一,第四單元的課文時,對于Do you prefer to make friends online?Why?這兩個問題時,學生們各抒已見,討論熱烈,此時,教師應設法融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推心置腹,誠懇相待,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們的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這樣學生才會敢于接近老師,有思想,有見解,敢于表達,不怕犯錯誤,敢于改正錯誤,樂于從錯誤中學習。
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拓展學習能力,即教師應鼓勵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圖書館等資源拓展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比如在閱讀外研版(2019)高中英語教材必修一Unit4 After twenty years一文后,教師可建議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搜索到小說原著,體會原著風采,細品歐亨利小說的特點。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力和鑒賞力,回悟本體文化,體會文學的獨特魅力。
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秉性,即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日常閱讀習慣:個性化自由讀,有引導和指導地讀,有陪伴和交流的讀,培養(yǎng)學生潛心、專心和開心的閱讀秉性,在閱讀中進入英語語境,體驗英語文化,提升英語語感。
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教師要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并運用多種策略將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理念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高效英語課堂,才能充分實現(xiàn)高中英語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