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鳳平 劉艷春
湖北省武漢市某中學生因在課室玩撲克,教師讓其母親到學校配合教育。沒有想到母親見到兒子后,不由孩子解釋,先是連扇孩子兩耳光,接著掐住他脖子、直戳他腦門,隨后憤然離去,留下孩子孤獨悲傷的身影。孩子在教室外走廊上停留了兩分鐘左右,決絕地跳樓了。在上海盧浦大橋上,一輛白色轎車打雙閃突然停在車流中,一位女子下車后,向后排說了些話,隨即上車,五秒鐘后,一男孩突然下車后迅速跳橋。事后,這位母親稱,因為兒子在學校和同學發(fā)生了矛盾,當時她在車上對兒子進行批評。
憤怒之下,成人容易降低理性思考能力,出現一些“暴力”或“不理智”行為,進而堵住了留給孩子的后路。部分父母很容易對子女動怒。首先,面臨著諸多壓力。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父母可能會遭遇種種不如意的情況,產生憤怒的情緒。如果父母沒有學會合理釋放憤怒的情緒,極容易將其轉移發(fā)泄到孩子身上。其次,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正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作用下,尤其是那些對自己生活或工作極不滿意的父母,極容易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當孩子沒有滿足自己的期望時,容易對孩子產生憤怒之情。最后,“面子心理”在作怪。很多父母得知孩子在學校犯規(guī)之后,尤其是被教師叫到學校來配合教育時,覺得很丟面子,在這種心理作用下,很容易對孩子產生憤怒的情緒。
憤怒的父母罔顧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常對孩子施加語言暴力或行為暴力。父母的語言暴力和行為暴力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尤其是當暴力發(fā)生在孩子的同齡人面前,自尊心特別強的青春期的孩子感覺非常丟臉,以致產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我曾接待過一個初二的學生,他在一個周一的晚上離家出走。咨詢之后得知,孩子的母親經常打罵他。有一次,母親又在氣頭上,對著孩子開罵:“你怎么不出去討飯呢?”這句話堵住了留給孩子的后路?!澳俏揖陀戯埥o你看!”于是,當晚孩子離家出走了。還有類似的語言暴力——“你怎么不去死呢?”一激之下,有的孩子可能會說:“那好,我把命還給你!”于是,悲劇發(fā)生了。
因此,為了不讓類似悲劇重演,父母切莫讓憤怒堵住留給孩子的后路。一要學會管理情緒。產生了負性情緒,要試著運用合理的方式將其宣泄出去,如運動、傾訴等。二要把孩子當孩子。當孩子犯錯時,父母要把他當一個孩子看,因為孩子的認知水平有限、人生經驗有限,父母該對孩子多一些包容、耐心和引導。三要把孩子當成人。孩子在人格方面,是與成年人平等的。因此,在批評孩子時,一定要把他當成年人看,例如:批評孩子一定要避開人,尤其是孩子的同齡人。唯有如此,才不至于讓憤怒堵住留給孩子的后路,也才能讓孩子在犯錯中學會成長。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張國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