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闐
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其注重知識理論的推理和推導的過程,該學科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相關教學工作中,缺乏對文化類知識的講解。而當前,在我國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小學教學工作要進一步提高對傳統(tǒng)文化教學工作的效率和范圍。因此,數學教學工作也需要積極地融入文化教學內容,而如何實現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數學課程上的有效傳承,需要數學教師積極地探尋出教學模式。本文簡要探討,如何在當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中,實現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傳承,并且給出見解。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 小學數學 課堂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9.004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開展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工作,首先需要數學教師深度地挖掘出數學教材中所具備的傳統(tǒng)文化信息,無論是教材中的圖片、文字,還是具體的教學案例,教師需要對其中的文化元素深入的了解,并且進行提煉,來落實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工作。同時,教師還需要全面的融合各學科的教學優(yōu)勢,實現對數學文化教學工作短板的有效彌補,以此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傳統(tǒng)文化教育工作的效率。
一、深度挖掘數學教材,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雖然在各學科的教學工作中全面融合了信息化教學的元素。然而,在當前的小學教學工作中,仍然無法改變學堂在學生知識文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當下,在課堂教學工作中,要全方位加強對學生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數學教師需要在數學教材中不斷發(fā)掘傳統(tǒng)文化元素,向學生講解教材中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具體意義??傮w來說,為了實現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數學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教材中的傳統(tǒng)文化觀點以及教學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因此,教師需要對其中所包含的歷史文化氣息以及人文素養(yǎng)、道德內涵等相關的知識理論進行重點的講解,全面引導小學生對教材文化內容進行品味與解讀,從而逐漸加強小學生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觀念的認知,并且實現在潛移默化中完成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產生情感方面的共鳴,最終實現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教學中的傳承。
例如,在對小學數學三年級《位置與方向》的教學過程中,在教材中引入了我國天安門城樓的鳥瞰圖片,并且引入相關知識問題,來幫助學生辨別國家地標性建筑的方位。通常來說,地標性建筑具備較強的歷史文化含義,并且地標性的建筑也是我國在經歷漫長發(fā)展過程中的文化結晶所在。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故宮、天安門的文化內涵以及北京紫禁城的變遷歷史等。
同時,結合圖片中人民英雄紀念碑,向學生講解英雄紀念碑的建筑背景,并且向學生弘揚為中華民族獨立、國家獨立所付出寶貴生命的歷史人物永垂不朽的精神。以此,融合電子課件,結合人民英雄紀念碑為中心,分別將其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地標性建筑進行講解,在幫助學生學習方位知識的教學工作中,也順帶向學生講解各地標性建筑的實際文化內涵和價值,從而落實對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歷史文化知識的傳承教學工作。
因此,數學教師在開展相關歷史文化內容的教學工作中,要對教材中各章節(jié)的知識內容進行細致的挖掘和講解??傮w來說,教師需要全面掌握教材課本的知識內容體系以及知識細節(jié),對其中的文化元素進行充分的挖掘,對其中無論是圖片還是文字等富含文化內涵的元素做好記錄,等到相關教學工作開展到對應章節(jié)時,能夠對其中的故事、文化內涵以及相關文化內容進行有效的講解,從而使得數學教學課堂能夠引人入勝,確保學生在學習知識的環(huán)節(jié)也能感受到文化的氣息。
二、課堂上滲透古典文學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文化也是博大精深。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中,要實現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融合,數學教師要擔負起具體的文化價值引領的重要職責,落實對教材中的文化內容相關價值取向正確的解讀和講解工作,要全面將民族倡導以及尊崇的主流文化價值理念全面落實貫徹于整個數學教學工作中,從而落實對學生民族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工作。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工作時,應當以學生終身發(fā)展作為教學目標,并且站在民族未來發(fā)展的高度來對其中的文化傳承內容進行慎重的選取,將對應有經典價值的文化內容進行提煉和篩選,使學生能夠學習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所在,并且實現傳承。
例如在對小學《數學廣角》的教學篇章中,引入《孫子算經》中雞兔同籠的數學問題。雞兔同籠作為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一部分,具備較高的文學價值,其蘊含了豐富的人文思想和哲學觀念。教師可以根據該教育篇章中雞兔同籠的歷史故事,向學生講解《孫子算經》中數學思想,借鑒砍足法的計算方式向學生全面講解劃歸法的思維,即在對問題進行分析時,有效的改變原有問題中的條件,使其得到轉化,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劃歸法作為我國歷史文化中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也具備傳統(tǒng)文化內涵。因此,在開展教學工作前,教師需要對其中的歷史文化背景進行細致的掌握,同時將古典文化中使用的方法進行現代化的講解,使學生能夠全面深刻的理解《數學廣角》教學篇章中的教學內涵和教學意義。
雖然針對數學的學習是一項對邏輯思維不斷訓練和強化的過程,但是在數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氣息。簡而言之,數學的發(fā)展進程也是歷史的發(fā)展進程,在兩者相互的發(fā)展過程中,也產生出了數之不盡的歷史文化,此類文化引領著我國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地發(fā)展和壯大,因此數學教師在落實小學生數學教學工作時要結合文化的內涵和特征,對相關數學教學元素進行慎重的講解,使得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之余,也能夠產生對文化的共鳴,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自信。
三、多學科融合,感受文化傳遞的魅力
數學的教學工作是需要讓學生充分地將數學知識融入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并且數學教材本身就充滿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氣息和工具性,對于數學教材中的文化精神以及文化內涵,數學教師要將其與其他各學科相互地融合起來,全面發(fā)掘數學教學中的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的人文內涵。
因此,數學教師應當建立小學數學教學模型,在合理的教學篇章中引入學科之間的交融實例。例如在小學數學與語文的交融中,在學生完成了小學語文《曹沖稱象》的知識學習以后,學生在感嘆曹沖豐富的學識的同時也需要對曹沖稱象教學篇章中的數學知識進行了解和掌握。具體來說,《曹沖稱象》的教學內容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類似于《數學廣角》教學篇章中所講解到的雞兔同籠問題的劃歸法。語文教材中的《刻舟求劍》也可以引入到小學數學《位置與方向》的教學篇章中。
針對小學數學與歷史教學的有效融合,數學教師可以借用小學歷史知識在春秋戰(zhàn)國《管子》中提到的“九九之數,以應天道”來引入數學乘法學習。此外,針對圓周率的教學,數學教師也可以有效的借用祖沖之等歷史人物來豐富學生的歷史認知,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祖先的聰明才智,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同時,還可以借用九連環(huán)、華容道等中國傳統(tǒng)玩具,與學生一起探討此類玩具的規(guī)律和玩法,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從而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并且最大限度地體現出數學教學工作的文化價值,以此來實現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文化傳承。
總體來說,針對當下小學數學課堂的文化傳承教育工作,需要數學教師積極地探尋文化教學工作的實現途徑,需要注重數學知識體系與文化知識的有效融合。而小學數學課堂文化傳承工作,不是單方面地將數學知識講解與文化講解分成兩類獨立的教學工作,教師應當實現兩者的有機交融,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文化知識學習的印象以及對數學知識學習的效率,以此來實現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教學。
參考文獻:
[1] 王曉晶《讓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小學數學課堂傳承》,《學苑教育》2019年第22期。
[2] 朱曉菁《讓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小學數學課堂傳承》,《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