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游
摘要:體育課程的重要性逐年提高,但體育教學質量卻不高,體育課程一直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教學組織形式,沒有根據(jù)學生自身特點因材施教,致使教學質量不高。通過因材施教合理分組、分興趣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因材施教;體育課程;教學方法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國家對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因材施教的教育措施不斷得到應用。那么對于學生該怎樣進行因材施教呢,如何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特點、個體的差異等等選擇相適宜的教學方法,這需要我們廣大的人民教師必須對學生充分了解,對不同層次、不同興趣的學生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
在學術領域因材施教的內涵各有不同觀點,國內的專家學者如:于永川認為因材施教中的“材”所指的是學生的知識水平、思想道德修養(yǎng)、意志品質、性格等方面的差異;“教”指的是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教育。
毛禮銳認為先了解教育對象的能力和志向,接著適合個別差異進行教學,發(fā)掘每個學生的價值所長。概括說因材施教就是在平常的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學計劃,促進學生知識儲備和發(fā)揮學生長處。
二、體育教學中因材施教的現(xiàn)狀分析
目前,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在很多學校都有開展,但其開展的效果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在因材施教的體育課堂教學中,雖然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進行分班分組教學,但教師并沒有指導和糾正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容易使學生掌握錯誤的技術動作,使其技能提高很慢,從而影響學習的積極性。
2.因材施教這一教學理念存在形式化,沒有深入進行因材施教教學方面的結合,僅停留在表明。
3.因材施教的國內教學環(huán)境有待改善,班級授課制是我國主要的授課模式,學生的人數(shù)較多,依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小組教學有一定的難度。
對于以上問題我們該如何進行因材施教,這需要我們教育部門和本校制定出相關的策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狀況分組、分層次、性別進行體育教育。
三、體育教學中因材施教的實施
(一)分組教學
班級授課制是我國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它是把一定數(shù)量的學生按年齡特征和學習特征編成班組,使每一班組有固定的學生和課程,由教師根據(jù)固定的授課時間和授課順序(課程表),根據(jù)教學目的和任務,對全班學生進行連續(xù)上課的教學制度。班級授課制的不足: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學生主要接受現(xiàn)成的知識成果,其探索性、創(chuàng)造性不易發(fā)揮;學生動手機會較少,教學的實踐性不強,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3.它的時間、內容和進程都固定化、形式化,不能夠容納和適應更多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不利于因材施教。
班級授課制是傳統(tǒng)的教學組織形式,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而分組教學不是簡單將學生分組,而是根據(jù)學生的體育基礎、興趣、身體素質、個性等因素進行分組教學,在分組的教學中能夠更好地對學生因材施教,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方法
從國內體育教學的方法來說,除了常規(guī)的體育教學方法外,因材施教教學方法已廣泛用于體育教學中,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應適當調整,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如有償教學法,它主要根據(jù)學生上課時的具體狀況,增加或者降低學生上課時的練習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內外教學法體育課與其他課程的特別之處在于,體育課主要的課堂教學不在教室,而在室外田徑場或者場館內教學,教師教授學生相關的體育技能,學生必須通過不斷練習、糾正錯誤、再練習才能逐步掌握扎實的技術、技能知識,因此需要在不斷練習的基礎上才能掌握扎實的體育技能。
結對教學法是根據(jù)學生學習掌握的情況,掌握技能較好的學生通過分組以好帶差逐步提高,共同進步。結對教學的方法能夠積極提高學生的學習勁頭,增加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三)堅持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作用
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是技能的傳授者,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智慧、教學經驗都是學生不能替代的,只有堅持教師的主體地位,才能在整個教學中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但這與我們現(xiàn)在提倡的因材施教并不沖突,我們既要尊重學生又要注重教師的主體地位,將兩者有機的結合,未來的體育教學才會更加科學發(fā)展。
四、結語
體育教學最主要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成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思想。通過因材施教更加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方法,同時既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二者結合有機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改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翔.因材施教原則在高中體育足球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2019(03):141-142.
[2]王俊富.淺議體育教學如何對學生因材施教[J].中國校外教育,2018(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