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迎新
園所環(huán)境文化是園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決定著園風園貌,反映著園所的辦園品質,體現著園所的文化內涵。我園以美育為出發(fā)點,著力打造以美為核心的園所文化,讓幼兒浸潤在美的環(huán)境中,滋養(yǎng)在美的文化下。
本文以我園美育環(huán)境文化建設為背景,闡述師幼在園所環(huán)境設計改造方面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做法,以期呈現園所“兒童本位”“創(chuàng)美四季”的兒童觀、課程觀與文化內涵。
戶外環(huán)境作為課程資源,應具有生命的氣息、多樣化的資源,利于營造充分的活動。近年來,隨著環(huán)境資源開發(fā)利用的需求,我園栽種了杜鵑、海棠、櫻花、桂花、薔薇等開花的樹種,與原來園內的橘子樹、石榴樹、凌霄花、紫藤花等,逐漸形成一年四季有花有果的豐富課程資源。同時,師幼共同設計了各種適宜探索、擺弄,又具有豐富變化可能的小場景,如“母雞蘿絲的家”,通向“密林深處”的石板小路,“小兔子的蘑菇房子”,小木桌小木椅等。
戶外環(huán)境多了“庭院”的氣息,滿足幼兒園“生活即教育”的課程實施需要。幼兒喜歡制作凌霄花墻,在種植園地里規(guī)劃、設計、勞作、記錄,在紅葉石楠樹下研究突然冒出的鳥窩,在“小兔子的蘑菇房子”旁做游戲……“美的花園”不斷依據園所的需求在變化著、豐富著。這是幼兒親近自然的棲息地,更是幼兒探索、發(fā)現、記錄、表達美的游戲樂園。
樓梯、廊道、轉角處,這些都是幼兒園環(huán)境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地方。我園本著“讓幼兒園的一隅一角都能遇見美”的打造初心,充分利用樓梯、廊道、轉角處,以及小塊、小角的墻面和平臺環(huán)境資源,一點一點地呈現出幼兒“與美對話”的過程?!靶⌒∷囆g大師”活動的開展,激發(fā)起幼兒與藝術大師“對話”的愿望,樓梯成了他們與大師“對話”的空間。一樓轉角的“光影世界”中,幼兒與“剪紙大師”安徒生進行“對話”;在“光影墻”上,幼兒可以隨意拼擺自己的剪紙作品,觀察影子的變化,講講影子的故事,這樣的“對話”可玩可演;幼兒在喜愛的藝術大師介紹欄邊,用畫、折、剪、撕、拼貼等多種方式進行單幅、小群體、大群體創(chuàng)作,表達對美的感受和理解,這樣的“對話”可聽可賞;廊道里為幼兒預留了可以隨時舉辦畫展的空間?!肚锾?,你好》主題課程的開展,讓小、中班幼兒對“橘子色”的秋天有著自己豐富、獨特的感受,他們用美術、語言、行為等多種表征方式進行記錄,布置出“一個橘子色”的畫展,與美麗的秋天“對話”。
小轉角還設置了“轉角閱讀吧”“多肉小世界”,我園可以看到幼兒三三兩兩地在這里看書、說說悄悄話、觀察、給多肉澆澆水等。這樣的轉角讓他們感受到了自然、閱讀、生活的美,更感受到了自由、寬松、愉悅的美好氛圍。
幼兒的學習主要是依靠與周圍客觀事物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要讓幼兒在與這些環(huán)境資源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發(fā)展,要通過多樣化的活動,把資源轉化為幼兒的經驗。
基于幼兒對美術工作室“多樣化活動區(qū)域”的需求,我園為幼兒重新規(guī)劃。改造后的工作室以“鈴蘭綠”為主色調,分為涂鴉區(qū)、紙藝區(qū)、綜合材料區(qū)、木玩區(qū)和光影室等不同游戲區(qū)域。紙藝區(qū)、綜合材料區(qū)提供了許多生活中常見、幼兒喜歡、但未曾在美術活動中玩過的材料;涂鴉區(qū)除了深綠色的涂鴉墻之外,還提供了卷軸紙與透明膜,讓幼兒感受在不同材質上涂鴉的樂趣;木玩區(qū)的小木塊、樹枝、膠槍是幼兒強烈要求增添的,他們樂此不疲地用小木塊創(chuàng)作出喜歡的房子、船只、運動的小人等,并自豪地向周圍人進行介紹;光影室內不僅有光影臺、投影儀,還有鈴蘭特色的剪紙,幼兒剪出“全家?!?、剪出自己的幼兒園生活、剪出繪本中的場景,或展示,或送給家人。在自己想要的美術工作室中,幼兒與材料互動、與環(huán)境互動,自由而快樂地進行著美的創(chuàng)作。
幼兒園的戶外與室內公共環(huán)境營造了美育的“大氣候”,而真正的實習場則在于每一個班級活動室。班級是師幼的另一個“家”,幼兒對這個“家”的創(chuàng)設有著自己的設想與期待。于是,我園從班級的基本色調、班級區(qū)域的設置、材料的收集與擺放、規(guī)則的制訂與呈現,都體現出各班幼兒不同的審美風格。
各班的美術區(qū)是幼兒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用多種美術方式表達自己對美的理解的聚集地。在這個區(qū)域中,能看到不同年齡段幼兒不同的表達表現美的方式,能看到課程實施的軌跡,能看到這個班幼兒最近對美的喜愛與表現的聚焦點。當然,班級活動室是幼兒每天生活與學習的地方,他們參與班級事務的管理,設計布置主題墻、游戲區(qū)域等。所以,他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不只是出現在美術區(qū)、特色墻,還滲透進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簽到墻、運動日志、班級大事記、植物生長記錄、主題線索、游戲挑戰(zhàn)記錄、好繪本推薦……這些都是幼兒自我表達、藝術表征的陣地。
幼兒園門廳是連接幼兒園和社會的一座橋梁,幼兒園門廳的環(huán)境代表了一所幼兒園的文化品位。幼兒喜歡的門廳是怎樣的?一次,中班幼兒要求在門廳舉辦一個屬于他們的展覽。原來,讓門廳成為一個美的展示場,展現幼兒在課程實施中美的發(fā)現、美的創(chuàng)造和美的表達,才是他們最想要的。
從那以后,幼兒園門廳就像一個小舞臺,隨著班級課程實施和年級組活動不斷更新與變化,《多肉聯“萌”》《芽芽苗苗成長記》《微景觀里的小世界》《有趣的根和莖》《春田花花故事會》《小小兵迎國慶》《秋天里的39個故事》……一組組課程故事連續(xù)上演,每位幼兒都有機會成為故事中的那個“我”,門廳成為幼兒和家長最喜愛、逗留時間最長的場所之一。每位來到幼兒園的客人,步入幼兒園門廳的瞬間便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童畫、童趣與童韻,在幼兒豐富的表征中看到靈動、快樂的課程之旅。
從美的花園—美的轉角—美的工作室—美的實習場—美的展示場,這條就是我園環(huán)境文化建設的路徑。但是,向美而生是無止境的。如何不斷滿足幼兒對美的“花園”的資源需求?如何讓更多的轉角、展示場體現環(huán)境文化的內核?如何在美的環(huán)境打造中給予幼兒無限的發(fā)展可能?我園將帶著這些問題繼續(xù)思考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