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英(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唯亭實驗小學/江蘇省蘇州市)
易加平臺可分為課堂互動和課下互動這兩方面的互動教學。課堂互動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移動設備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利用平板接收學習資源,如搶答、點贊獎勵、隨即點到等,可以與教師適時展開互動;課下互動平臺的題庫資源豐富,教師可以利用平臺創(chuàng)建學習任務單,簡單且快捷地布置作業(yè)、批改作業(yè)、統(tǒng)計作業(yè)完成情況。若教師能夠靈活運用易加互動平臺,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使課堂教學得到優(yōu)化。
相較于其他階段的語文學習來說,小學是最初級階段。在教學中,教師利用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以及形式豐富的課堂活動,向學生傳授知識,分享經驗,旨在促進學生語文知識水平的提高。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存在諸多問題。首先,在現階段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輔助設備的使用已經十分廣泛,但還是有部分教師對其使用的靈活性和多變性存在嚴重不足,他們制作的PPT課件通常無法得到有效利用,從而成了可有可無的存在。這樣從形式上來看,雖然借助了多媒體技術,但對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幫助并不明顯。其次,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缺乏積極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還是以一問一答、分組討論的方式為主,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少之又少,學生的學習主要依靠教師的指導,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本課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疏離感十分嚴重,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受到嚴重打擊。最后,針對學生的學習進展來說,教師的把控力度存在嚴重不足,尤其是一些需要學生自主完成的學習任務,如預習、復習、自習等,教師對的檢查無法保證在第一時間完成,因此,對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教師也很難做到全面掌握。
教師只有在與學生保持良性互動的情況下,才能為打造一個具有開放性、自主性、趣味性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提供有力支持。易加平臺的功能十分強大,能夠實時互動、點贊獎勵等,這對師生間的即時溝通交流十分有利,學生可以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教師則可以及時獲得學生的反饋,并對后續(xù)的教學內容做出針對性的調整和優(yōu)化,讓每一個學生的感受都受到照顧,同時,學生也能從教師的指導中發(fā)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正。
在中小學教育實踐中,多媒體技術已經得到廣泛使用,但是,很多教師并沒有將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從而使其成為課堂的點綴。易加平臺可以實現移動終端教學,即教師可以借助易加平臺將學習素材分享給學生,學生通過自己手中的平板就可以進行學習。除此之外,易加平臺能實現數字多媒體的聯(lián)動,將各種元素如文檔、圖片、動畫等融合在一起,進一步實現小學語文學習路徑重構,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
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難以解決的問題在于如何強化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包含多方面,如口語表達、語文寫作、閱讀理解等,而短暫的語文課堂時間,使得教學任務的開展也十分緊迫,因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成了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而易加平臺的使用,能讓教師的備課時間大大縮短,他們可以更加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通過對微課各種功能如在線學習、自主評測等的巧妙使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并加以創(chuàng)新,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平臺,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他們的學習進度。
語文教學的內容,都是教材編者經過深思熟慮精心篩選的,但想要讓小學生獲得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課本之外的語文學習素材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也必須通過不斷學習和訓練,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更進一步。為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易加平臺中的教學素材充分利用起來,加大學生閱讀量,促進其知識面的有效拓展,緊緊圍繞教材內容,對知識進行延伸,使之逐漸成為一個完整的語文教學體系。再借助易加平臺,安排課程進度,進行課件管理,促進語文教學工作的嚴謹性、高效性。
以教學《江南春》這首古詩為例,在課程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利用易加平臺,將相關視頻展示給學生,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知道古人經常借助對江南景色的描寫,表達自己對美好事物的喜愛,或是借景抒情。接下來,將與詩人杜牧的生平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展示給學生。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晚唐時期,當時唐王朝內亂不斷,憲宗則沉迷于自己小小的成就中無法自拔,甚至做起了長生不老的春秋大夢。杜牧來到江南,感嘆梁朝事佛,終究也是一場空,從而以這種委婉的方式勸誡唐朝統(tǒng)治者。這樣,學生對古詩的理解不僅所用時間會更短,還會更加透徹。最后,利用易加平臺的素材庫,將詩句解析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在觀看生動圖片的同時,理解詩句含義,從而體會到江南的美麗春景以及作者的諷刺之意。
小學生普遍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與教師叫答的方式相比,搶答明顯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符合學生的這一特性。例如,《姓氏歌》是一篇有關姓氏的兒歌,通過列舉中國的姓氏,使學生了解一些常見姓氏的寫法。在該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適時通過易加互動平臺推送搶答頁面,學生準備完畢后,點擊平板可以進行搶答,搶答成功的學生,名字會出現在大屏幕上,如教師在搶答頁面上出示:“什么李?什么張?”學生甲立即點擊頁面回答:“木子李,弓長張。”學生甲獲得了答題的機會,名字會直接在大屏幕上顯示。使用易加平臺課堂互動搶答功能,不僅解決了教師無法分清學生舉手先后的問題,還解決了以往搶答混亂的局面,使學生從被動點名回答問題轉為自己積極主動地參與搶答,課堂效率得到極大提高。
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這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習的有效性,還能根據自己的情況查漏補缺。例如《走月亮》一課,目標是使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作者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教師可將這部分內容作為題目的原型,創(chuàng)編題目來檢測學生的理解情況。通過易加互動平臺,將題目推送到學生的平板上,如“寫一段你和媽媽在一起感覺最溫暖的、最快樂、最難忘的事”。學生完成后,拍照發(fā)送給教師,教師點擊學生的答案,向全班學生分享。此外,教師還可根據本課需掌握的重點字詞,設計課堂作業(yè),檢驗學生字詞掌握情況。學生根據自己的印象,完成填空,然后拍照傳送給教師,教師投放到大屏幕上,邀請所有學生進行核對,這不僅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強調易錯字詞,還幫助學生當堂消化及鞏固課堂所學,為提高學習質量提供了便利條件。
易加互動課堂可與翻轉課堂有機結合,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由于學生語文基礎及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經常會出現“吃不了”或“吃不飽”的現象,易加平臺的課下互動可以有效改善這一現狀,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守株待兔》是三年級下冊一則寓言故事,本課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寓言這一文學體裁的特征,明白“做事情不能想著不勞而獲,只有辛勤付出才會有所收獲”的道理。教師可先將《守株待兔》的動畫視頻上傳至平臺,供學生課前預習。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可以暫停、重播,提前了解課文內容,這樣不僅緩解了課時緊張的情況,還增強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期待。此外,教師還可設置預習單:1.放慢速度、大聲朗讀古文五遍,確保熟練流利,字音準確,語句通順,并錄制音頻分享到班級群。2.運用所學方法識記課文生字,并讀一讀,寫一寫,將寫得最漂亮的一張與同學們分享。3.通過注釋和圖畫,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述寓言故事,說說農夫為什么會被笑話,并講給家長聽,最后錄音,發(fā)到班級群中與同學互聽。4.試著讀一讀“閱讀鏈接”中的《南轅北轍》,并講給家長聽,另外,你還知道哪些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將它們寫到紙上與同學們分享。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難易不同的任務單,通過閱讀文本教材,找到所需的信息。通過這種預習方式,不僅為教學做好了鋪墊,還提升了學習效率。
易加平臺的使用,對于增加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交流十分有利。
以學習《清明》這首古詩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從“清明節(jié)”為著手點,在平板上畫出各種種類和姿態(tài)的花,如菊花、芍藥、牡丹、玫瑰等,并將班級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搶答教師所畫花的名稱,答對的小組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然后,將各種花的特點介紹給學生,鼓勵他們在平板上作畫,并將其分享在易加平臺上。接下來,讓班級學生采用投票的方式,選出畫得最好的一幅作品,教師進行點評,并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發(fā)現生活中美無處不在。隨后,由花延伸至節(jié)日,向學生提問:“代表清明節(jié)的花是什么呢?”學生很快給出正確答案,是“菊花”,對此,教師應給予適當表揚。最后,回歸課文,將古詩內容講解給學生,讓他們的理解更具深入性。上述方式,由于對易加平臺進行了充分使用,所以使師生間的交流互動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更加深刻和全面,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礎。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接受來自教師的正面鼓勵和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夠提升他們的語文水平,強化實踐能力。同時,當學生及時獲得教師的反饋和評價,不僅可以對自身的語文水平有一個深入了解,還可以以自己的錯誤為核心,做出針對性的調整,實現對薄弱部分的進一步補充和鞏固,從而打造一個精準投放、實時反饋的語文教學模式。除此之外,學生各個方面都會有差異性,包括接受能力、語文基礎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概而論,而是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水平為依據,立足他們的綜合能力,對學生進行鼓勵;利用易加平臺的各種功能,如錯題查看、擬真測試等,對學生學習進展進行全面了解和掌握,為接下來精準、到位、具體分層教學的實現奠定基礎。
另外,依托易加平臺,將課堂的部分環(huán)節(jié)進行串聯(lián),如課前預習、鞏固、檢測、復習等,使構建出的教學方案更具系統(tǒng)化。以教學《他像一棵挺拔的樹》一課為例,首先,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他們在平臺上觀看視頻進行預習,并要求他們將自己遇到的問題或存在的疑問上傳到平臺;接下來,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做針對性的講解;結束以后,利用平臺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并以此為依據,對他們進行評價和打分;最后則是將具有針對性的課后練習布置給學生,以促進學習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易加平臺上傳了大量習題,因此,教師可以在這些習題的基礎上,為學生設計課后作業(yè)。當學生完成以后,利用平臺的自動評判功能,判斷學生習題的對錯,并將他們做錯的題目收錄到錯題集中,與此同時,還可以借助平臺,將學生經常出錯的題型或內容推送給學生,讓他們通過反復練習,提升此類題型的正確率,推動學生的自我評價。以《自相矛盾》這一文言文為例,在教學結束后,教師為學生布置的作業(yè)可以是以下形式:根據自己的理解,并結合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進行文言文的翻譯。在這個過程中,平臺的檢測功能會自動將學生的錯別字標注出來,并對正確的寫法作出提示,這樣,不僅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得到顯著提高,還有利于學生的查漏補缺。
除此之外,易加平臺還具備實時跟進學生學習進度的功能,為此,教師可以將其充分利用起來。如在《少年閏土》這篇課文學習結束后,平臺自動給出課后習題:文章的作者是誰?他的主要經歷和作品有哪些?閏土都給“我”講了哪幾件事情?故事中“我”和“閏土”的關系是怎樣的?“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我”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了將這些問題的答案找出來,學生不僅僅要熟練掌握文章內容,更重要的是對文章有一個足夠深入的理解。同時,當學生答對問題時,平臺也會給出相應的鼓勵話語,以此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易加平臺的運用優(yōu)化了語文學習的路徑,無論是課堂互動、課下互動,還是教師、學生都享受到極大的便利,不僅增加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還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合理利用平臺搶答,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及時反饋信息,增強學習的有效性,結合翻轉課堂,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從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