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金堂縣水稻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關鍵技術初探

2022-02-25 11:37楊潔淼楊方超
四川農業(yè)科技 2022年12期
關鍵詞:秸桿病蟲化肥

楊潔淼,曾 楊,王 斌,楊方超

(成都市金堂縣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植物保護站,成都 610400)

近年來,在金堂縣水稻化肥農藥使用中存在一些問題和偏差,影響了水稻產量、產品質量和綜合效益。在施肥中,稻農一方面為了追求勞動效率,偏好施用化肥而忽視有機肥的施用;另一方面為了追求高產,盲目增施化肥,尤其偏施氮肥,由此導致稻田有機質含量下降、土壤結構惡化、肥料利用效率降低,增產受阻,產品質量下降等系列問題。而在病蟲草防治中,一是注重“治標”,忽視“治本”,“見蟲治蟲,見病治病”,“輕防重治”;二是過度依賴化學防治,農藥使用頻次較高、強度偏大,農藥向周圍環(huán)境漂移、在產品中積累,長此以往,既影響產品食用安全,又污染環(huán)境。由此可見,常規(guī)施肥技術已不能適應水稻生產環(huán)境、品種、生產等變化的要求;常規(guī)病蟲防治技術也已不能有效針對病蟲變化的防控需求,也不能滿足人們對稻谷產品更高食用安全要求,更不能滿足綠色、優(yōu)質、高效的產業(yè)發(fā)展要求。為此,筆者經過多年的試驗、摸索,總結出一些適合金堂縣水稻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實用技術。

1 技術路徑

通過對金堂縣水稻化肥農藥使用情況調查,分析其使用量偏高原因;針對關鍵環(huán)節(jié),通過綜合施策,達到提高使用效率,控制和減少使用量,提升產品質量,增加綜合效益,由此篩選、總結和集成適合我縣水稻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關鍵技術,推動我縣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等可持續(xù)發(fā)展。

2 水稻施肥用藥現狀及成因分析

通過對金堂縣水稻化肥農藥施用現狀調查,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形成原因,針對性開展研究,為集成金堂縣水稻化肥減量關鍵技術提供可靠依據。

2.1 肥料施用現狀及成因分析

2.1.1 忽視施用有機肥 在上世紀70年代前,我國農作物生產幾乎全采用生活垃圾、作物秸稈、人畜糞便等材料作為肥源,進入70年代后,以單一元素為主的化學肥料(以下簡稱化肥)逐漸用于農業(yè)生產中。改革開放以后,多元素、多品牌的商品肥料在水稻等農作物生產得到廣泛應用。隨著商品肥料在水稻生產中的廣泛使用,傳統(tǒng)農家肥逐步被淘汰棄用。目前,也有市售商品有機肥,但在水稻上使用的很少。形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化肥施用省工,由于化肥中養(yǎng)分凈含量高、需用量小,施用時用工少,而有機肥中養(yǎng)分凈含量低,需用肥料數量大,施用時耗時、耗工;二是化肥施用方便、干凈,目前生產上一般都使用固態(tài)化肥,施肥時不易弄臟手、衣物等,而所有有機肥均為有機質腐熟而成,施用時容易弄臟衣物,且往往有異味;三是有機肥制作周期長、綜合成本高,且因養(yǎng)分含量相對低,體積大,增加運輸成本;四是自制有機肥的自然與社會條件已不復存在。我國數千年的農耕文明史,也伴隨著農家肥(有機肥)的制作、利用發(fā)展史,但是隨著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城鎮(zhèn)化、新農村建設、面源污染治理等事業(yè)的推進,自制有機肥帶來的環(huán)境影響與美麗鄉(xiāng)村文明建設之間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傳統(tǒng)方式自制低成本有機肥的社會、自然條件已經完全喪失。

2.1.2 營養(yǎng)搭配不合理 一是重視氮肥,輕視磷鉀肥;二是忽視微量元素肥施用。全縣稻田普遍氮肥、磷肥施用充足,且部分偏重,鉀肥均會施用,但用量不足,而硅、鎂、硫、鈣等中量元素肥和鐵、錳、鋅、硼、鉬等微量元素肥卻往往被忽略,生產上常常出現秧苗徒長、貪青倒伏、空秕粒增加、植株生長緩慢、個體矮小、早衰、抽穗不齊、穗形小、結實率低、籽粒不飽滿等現象,造成產量和品質明顯下降。形成原因有:一是氮肥最先在我國推廣使用,廣大農民對其促進生長和增產作用非常了解;二是氮肥施用后,作用效果快且直觀;三是農戶對氮肥以外的營養(yǎng)元素對水稻正常生長,產量、品質的影響認識不足,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

2.1.3 施肥時期不當 一是施肥次數少,基肥施用量大,追肥注重返青肥忽視緩苗肥和穗肥;二是稻農只重視施肥總量而忽視按水稻各生長期對不同養(yǎng)分的需要分階段施用。分析主要原因有:一是為了節(jié)約作業(yè)用工,減少施肥次數;二是稻農對水稻不同生育期需肥特性不了解、不重視。

2.1.4 施肥技術水平低 廣大稻農在施肥水平不高,主要表現為:一是通過攀比相鄰田塊秧苗長勢施肥,破壞營養(yǎng)供給平衡;二是喜歡表面施肥,忽視肥料深施,造成肥料吸收利用率低,造成浪費與環(huán)境污染。主要原因是對配方施肥不堅定;生產環(huán)節(jié)為了省工。

2.2 農藥使用現狀及原因

2.2.1 過渡依賴化學防治 與化肥的使用相似,在上世紀70年代前,我縣水稻病蟲防治主要采用生態(tài)調控與農業(yè)防治,進入70年代后逐漸引入少量農藥防治和燈誘防控技術。改革開放后,逐步完善了生態(tài)調控、物理防治(物理阻斷和理化誘控為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較完整的綜合防控技術。但生產實際中,稻農幾乎采用化學防控,造成病蟲害抗性增強,防治難度增大,用藥水平升高,防治成本上升。經筆者調查分析,主要原因有4個方面:一是化學防治簡單、方便,作用快,效果直觀;二是物理防治成本高,且不能完全替代化學防治;三是目前天敵產品、生物農藥等價格偏高,且種類不全,使用技術性要求較高,同樣不能完全替代化學防治;四是生態(tài)調控體系復雜,短期內效果不明顯。

2.2.2 重治輕防 在水稻實際病蟲防治中,稻農對病蟲害的調查充分、病(蟲)情判斷不準,為保證生產,往往采用見蟲治蟲,見病治病的辦法,一般不會采取預防,一旦錯過防治最佳時期,就只得二次用藥,增加農藥使用量,增高防治成本。分析主要原因有:一是病蟲發(fā)生初期不易被發(fā)現;二是稻農對一般性病蟲害的初期癥狀缺少判斷能力,只有癥狀明顯了,才能作出判斷;三是出現疑似病蟲危害時,心存“可能不會發(fā)生”的僥幸心理,耽誤“病早”“蟲小”防治最佳時期。

2.2.3 農藥選擇與使用不當 一是選用農藥種類單一。針對相同防治對象,連續(xù)多年使用幾種制劑,未達到交替使用農藥的目的;二是針對性不強,“下大包圍”,隨意混配,盲目用藥;三是為保證防治效果,部分稻農不按規(guī)定,擅自加大使用濃度或單位面積用量。分析主要原因有:一是稻農習慣選用自己“信得過”的農資店購買農藥,而每個農資店進貨渠道往往單一而固定,因此,所售農藥種類不多、更新?lián)Q代慢;二是稻農對癥狀描述不清,農資店為“保證聲譽”,配售農藥時可能會“下大包圍”;三是有的農資店為了自身利潤,可能搭售一些不必要的藥劑。

2.2.4 單戶防治,多次用藥 在局部區(qū)域內,針對同一防治對象開展多次防治。分析原因為:當具傳染性或傳播性病蟲害(如水稻“兩遷害蟲”、稻曲病等)侵入時,因一般采用單戶防治,各戶的用藥時間、藥劑種類不統(tǒng)一,極易造成病蟲害交叉感染、傳播,同一田塊往往需反復用藥才能有效控制其傳播危害。

3 減量增效關鍵技術

3.1 化肥減量增效關鍵技術

3.1.1 秸桿還田 我縣水稻前茬作物主要為油菜、小麥等作物,可產生秸桿330kg/667m2。通過秸桿還田,可為稻田提供充足的有機質,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和供肥性能,增強根系吸肥能力,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達到化肥減量增效目的。主要技術:①選擇適宜的還田方式。目前,秸桿還田主要包括4種方式:秸稈粉碎翻壓還田、堆漚還田、焚燒還田、過腹還田。結合我縣實際,建議以秸稈粉碎翻壓還田和過腹還田為主。在機收田塊,選擇粉碎翻壓還田。該方式具有還田效果好,副作用小,省工,且秸桿鋪撒均勻。在種養(yǎng)結合區(qū),也可采用過腹還田。該方式雖然秸桿利用率高,但還田工作量大。②還田量要適中。如果還田量過大,容易因秸桿未充分腐熟引發(fā)中毒型赤枯病。最適還田量為60%~70%,約200kg/ 667m2,旋耕前,要將多余秸桿移出田塊另行處置。如要全量還田,一是選擇株高適中的前茬作物品種,控制長勢,調減秸桿產量;二是秸桿分布均勻,避免秸桿過分集中,影響腐熟;三是將還田田塊灌水后至插秧時間較常規(guī)田延長10~15D,促進秸桿腐熟。③施氮保墑。促成秸稈腐熟的微生物所需的碳氮比為25∶1,而油菜和小麥秸桿的碳氮比約為75∶1,碳多氮少,影響秸稈腐解。因此在秸桿還田時應加大基肥中氮肥施用比例,并根據還田比例增大而增大。同時,由于秸桿在分解過程中,需要大量水分,因此在秸桿還田時還需保持土壤濕潤。

3.1.2 優(yōu)化施肥方案,提高肥效 針對水稻施肥中存在的問題,可通過以下措施,改進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證產量和品質:①配方施肥。根據稻田供肥能力和水稻生產對肥料的需求,按比例補充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避免肥料施用過多或不足,營養(yǎng)搭配不當。②分期配施?;剩涸诘咎锓麜r施入,每667m2施純氮 4.5~5kg、磷3.5~4.5kg、鉀5.5~6.5kg復混肥或單元素肥;分蘗肥:分蘗期(插秧后約2周)追施尿素5~8kg;拔節(jié)肥:拔節(jié)期(插秧后約5~6周)追施穗肥尿素8~12kg/667m2;穗肥:抽穗(插秧后約10周)每667m2追施粒肥尿素2~3kg。③優(yōu)化施肥方法。一是基肥深施,可減少肥料損失;二是施用水稻專用肥,保證營養(yǎng)均衡供給。通過在官倉、高板、竹篙、轉龍等鎮(zhèn)(街道)連續(xù)5年開展稻田前茬作物秸桿還田、水稻配方施肥示范,經調查,示范田塊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較常規(guī)增加150%以上,達到75g/kg,施肥量減少3kg/667m2(約10%),土壤結構得到根本改善,平均558kg/667m2,增產幅度1.64%。

3.2 農藥減量增效關鍵技術

3.2.1 帶藥移栽 在秧苗移栽前,選用針對性高效低風險農藥,采用“一槍藥”,實現對越冬代二化螟、稻薊馬、稻瘟病等本田病蟲的秧田期防治,前移病蟲防治關口,降低防控成本,減少農藥使用量,提高防控效果。關鍵技術:藥劑選擇,要側重選擇時效長、防效好、低毒低殘留對路藥劑。施藥時間,要在栽秧前2~3d施藥;施藥仔細周到。施用藥液量要充足,作業(yè)要仔細,盡量殺滅防治靶標病蟲,壓低其進入本田基數。

3.2.2 穗期病蟲害統(tǒng)防統(tǒng)治 每年7月是全縣水稻抽穗期,也是多種重大病蟲害發(fā)生與防治的關鍵時期:高溫多雨,利于穗頸瘟、紋枯病、稻曲病等病害發(fā)生;強對流天氣,有利稻飛虱、稻縱卷螟的傳入、傳播與危害;正值水稻二代二化螟的發(fā)生高峰。在此病蟲集中發(fā)生的關鍵時期,采取成片統(tǒng)防,是有效阻斷這些病蟲交叉?zhèn)鞑ノ:Γ岣咿r藥使用效率,避免多次用藥的主要抓手。核心技術:①加強田間調查,準確把握區(qū)域內病蟲發(fā)生動態(tài),確定防治靶標。②堅持“五統(tǒng)一”:統(tǒng)一組織發(fā)動、統(tǒng)一技術方案、統(tǒng)一防治時間、統(tǒng)一防治藥劑、統(tǒng)一防治行動。③正確選配藥劑,一是根據防治靶標選擇對路、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二是防治相同靶標,交替農藥品種,實踐中效果較好的3個配方:35%氯蟲苯甲酰胺9g + 30%苯醚甲環(huán)唑·丙環(huán)唑20mL+2.5%井岡·枯芽菌300g/ 667m2或20%甲維·三唑磷80mL+30%己唑醇10g/ 667m2。25%己唑醇20mL +30%苯甲.丙環(huán)唑20mL +10%吡蟲啉20g +殺蟲單40g/ 667m2。如需防治稻飛虱,則添加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20g/ 667m2,或45%毒死蜱100mL/ 667m2,或10%噻嗪·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50g/ 667m2。④使用高效植保機械。選用靜電噴霧器、機動噴霧器、植保無人機等高效植保機械,減少“滲、冒、滴、漏”等農藥漂移,提高農藥利用率。⑤堅持安全用藥。一是注意個人防護,首先須穿戴好防護服、口罩等,其次須選擇無風或微風天施藥,有風時站在上風口施藥;二是對農藥包裝廢棄物進行必要的清洗,再集中處置,減少殘存農藥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污染,避免對村容村貌的影響。通過在官倉、高板、竹篙、轉龍等鎮(zhèn)(街道)連續(xù)5年開展帶藥移栽、穗期病蟲害統(tǒng)防統(tǒng)治示范,示范田較常規(guī)減少施藥2次以上,減少用藥50~75g/667m2,節(jié)約防治成本120元/ 667m2以上,產品質量、食用安全性明顯提高。

3 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全縣水稻施用有機肥不足,營養(yǎng)搭配不合理、施肥時期與方法不當等主要問題,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對前茬作物秸稈實施粉碎翻耕還田,可顯著提升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根據水稻需肥特性,結合全縣稻田供肥性,通過精準調整養(yǎng)分配方,分期施肥等措施,切實提高肥料使用效率,提高生產效益,形成全縣水稻化肥減量增效關鍵技術。另一方面,針對全縣水稻病蟲防治中存在的“重治輕防”等問題,采用秧苗帶藥移栽,將病蟲防治端口前移,減輕本田期防控壓力,減少用藥1次以上;針對穗期病蟲害種類多、危害大、易交叉為害等特點,采取統(tǒng)防統(tǒng)治,提高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避免二次用藥,進一步提高農藥利用率,減少防控成本,從而形成了全縣水稻農藥減量增效的關鍵技術。

猜你喜歡
秸桿病蟲化肥
7月我國化肥進口量增加
現代農業(yè)離不開化肥
果園病蟲無公害防治助農提質增效
山西省果樹中后期病蟲預報
玉米中后期病蟲防控技術
化肥農藥減量,怎么減?
海南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
——以瓊海文敬村為例①
選用對口藥劑 適期防治病蟲
化肥需求增長不均 有人歡喜有人憂
黑龍江省早熟區(qū)玉米平作種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