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南北朝碑志典故詞考

2022-02-26 05:33張穎慧
貴州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guān)鍵詞:墓志典故

張穎慧

(魯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山東 煙臺 264025)

引言

南北朝碑志語料數(shù)量比較豐富,尤以北朝為最。碑志文時間線索清晰準確,對所記述的人物名望、官職、葬地等都比較客觀真實,是進行歷史、地理、文化、文獻、文學等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而疏通碑志文的語言障礙,是利用好這一重要參考資料的基礎(chǔ)一環(huán)。

疏通語言障礙,正確理解文義,就必須對碑志文中的疑難詞語進行正確的理解。而碑志文受固定空間的限制,往往用語簡練,概括性較強,而典故詞又恰恰是一種言簡而義豐的一類,比較適應(yīng)碑志文體特點,故在碑志文中使用較多。

在碑志文獻典故詞語的研究方面,時賢方家已取得一些成果,專著有徐志學《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用典研究》,期刊論文如徐志學《從意義層次關(guān)系看石刻用典形式的表義方式特點》《典故詞在石刻文字中的呈現(xiàn)》、毛遠明《典故破解與石刻文字考證》、梁春勝《六朝石刻典故詞語例釋》、周北南/毛遠明《從中古碑刻文獻看典故詞語的生成、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和規(guī)范化——以“陳轄”“孔罇”為例》、何山《宋代墓志典故詞語校釋六題》等,學位論文有章紅梅碩士論文《漢魏六朝石刻典故詞研究》等。

上述研究成果是我們進一步研究的基礎(chǔ)。而就南北朝這一時段的典故詞研究而言,無論從成果總量還是從質(zhì)量上,還有必要做進一步的探究,以拋磚引玉。本研究選擇一些上述成果所未涉及的南北朝碑志典故詞予以考釋,以就教于方家。

一、疑難典故詞釋例

(一)宮宇數(shù)仞、墻宇重仞(1) 詞語之間用頓號隔開者為一組近義詞,下同。

例1.東晉大亨四年(405年)《爨寶子碑》:“弱冠稱仁,詠歌朝鄉(xiāng)。在陰嘉和,處淵流芳。宮宇數(shù)仞,循得其墻?!?/p>

例2.梁普通元年(520年)《蕭敷墓志》:“雖墻宇重仞,而溫其如玉;氣厲秋霜,而體含春露?!?/p>

按:辭書未收二詞。二詞系用典,出《論語·子張》:“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1]

此段意思是說,孔子的學生子貢以墻的高低比喻道德學問的程度,說自己學問如及肩之墻,稱夫子(孔子)為數(shù)仞之墻,喻指孔子道德學問高深。后以“夫子墻”“夫子宮墻”為稱頌道德學問高深之典。此處碑志文中的“宮宇數(shù)仞”“墻宇重仞”皆為化用典故,義即贊頌碑主高妙的道德學問。典面運用比較靈活,也作“數(shù)仞”,如北魏和平三年(462年)《邸元明碑》:“夫子之數(shù)仞也,對囗忘適,千紛不勞?!?/p>

(二)反風、滅火

例1.東魏武定八年(550年)《蕭正表墓志》:“而王秉行逸群,動多異績。潛惠若神,糾奸猶圣。豈直弭獸反風,留犢縣魚而已。”

例2.北齊武平元年(570年)《劉雙仁墓志》:“治均滅火,政等鳴琴,暴虎出奔,災(zāi)蝗不入?!?/p>

按:《漢語大詞典》收“反風”一詞,義為“風向倒轉(zhuǎn)”[2]2605,但未按典故詞處理?!胺达L”系用典,出《后漢書·儒林列傳》:“(劉昆)除為江陵令。時縣連年火災(zāi),昆輒向火叩頭,多能降雨止風。征拜議郎,稍遷侍中、弘農(nóng)太守。先是崤、黽驛道多虎災(zāi),行旅不通。昆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負子度河。帝聞而異之?!盵3]2550“反風”來形容地方官吏施行仁政,典面又可化用為“滅火”,如本詞條中的例2。

之后又有“反風”“滅火”詞形和用例,作“反風滅火”或“返風滅火”,如隋《元伏和墓志》:“除太山郡守。反風滅火,五袴兩岐,境有避役之牛,車逢夾軒之鹿?!碧啤秳⑼ビ?xùn)墓志》:“百萬充擲,五丈聳轡,返風滅火,幕天席地?!?/p>

(三)莫反之哀

北魏太昌元年(532年)《元徽墓志》:“方當終散馬之休運,倍射牛之密札,而天未悔禍,時屬道消,一繩匪維,我言不用。銅駝興步出之嘆,平陽結(jié)莫反之哀?!?/p>

按:辭書未收“莫反之哀”。典出晉愍帝事:“永嘉之亂”后,洛陽失守,司馬鄴于長安繼帝位,年號“建興”,是為晉愍帝。建興四年(316年),漢趙劉曜攻破長安,西晉滅亡,晉愍帝被虜至平陽,受盡劉曜羞辱,最終被殺。詳見《晉書·孝愍帝紀》:“十一月乙未,使侍中宋敞送箋于曜,帝乘羊車,肉袒銜璧,輿櫬出降。臣號泣攀車,執(zhí)帝之手,帝亦悲不自勝……五年春正月,帝在平陽……劉聰出獵,令帝行車騎將軍,戎服執(zhí)戟為導(dǎo),百姓聚而觀之,故老或歔欷流涕,聰聞而惡之。聰后因大會,使帝行酒洗爵,反而更衣,又使帝執(zhí)蓋,晉臣在坐者多失聲而泣,尚書郎辛賓抱帝慟哭,為聰所害……十二月戊戌,帝遇弒,崩于平陽,時年十八?!盵4]130-132這段史實后被人們濃縮為諺語“虎落平陽被犬欺”。“平陽結(jié)莫反之哀”字面意思是說晉愍帝及被俘群臣被匈奴劉曜虜至平陽而不得回的悲哀,實則借用“莫反之哀”來指志主因禍逃至故吏處反為其所殺,死于他鄉(xiāng),見《魏書》:“及爾朱兆之入,禁衛(wèi)奔散,莊帝步出云龍門。(元)徽乘馬奔度,帝頻呼之,徽不顧而去。遂走山南,至故吏寇彌宅。彌外雖容納,內(nèi)不自安,乃怖徽云,官捕將至,令其避他所。使人于路邀害,送尸于爾朱兆。”[5]

(四)三荊歡株/四鳥悲林(2)詞語之間用“/”隔開者為一起解釋的不同意義的詞,下同。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銀青光祿大夫于纂墓志》:“三荊歡株,四鳥悲林。矧茲一別,長閟天潯。重扃既晦,幽夜彌[深]。銘彼玄石,志此德音?!?/p>

按:《漢語大詞典》收“三荊同株”條,只有釋義,未揭示典源。未收“三荊歡株”。該典故詞當出西晉陸機《豫章行》詩:“三荊歡同株,四鳥悲異林?!盵6]880陸機的詩“三荊歡同株”應(yīng)即志文“三荊歡株”所本,形容兄弟情深。陸機此詩“三荊歡同株”,當有更早典源所本,惜不能知。從稍后出現(xiàn)的相似記載中,可以推證出更早典源的存在。如東晉周景式《孝子傳》:“古有兄弟,意欲分異,出門見三荊同株,接葉連陰,嘆曰:‘木猶欣聚,況我而殊異哉!’還為雍和?!盵7]再如南朝梁吳均《續(xù)齊諧記》:“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資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燃。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本同株,聞將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虮蛔詣伲粡?fù)解樹。樹應(yīng)聲榮茂,兄弟相感,合財寶,遂為孝門?!盵8]后因以“田家荊合”為兄弟和好之典,又作“三田分荊”。后又出現(xiàn)了“分荊”典面,如清張大復(fù)《梅花草堂集·分關(guān)》:“故不如分荊荊枯,存荊荊茂,曉然知修讓之道也?!盵9]

總之,從時間和相似度上考慮,“三荊歡株”當較早出自西晉陸機《豫章行》。

“四鳥悲林”辭書未收,典出《孔子家語·顏回》:“孔子在衛(wèi),昧旦晨興,顏回侍側(cè),聞哭者之聲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對曰:‘回以此哭聲非但為死者而已,又有生離別者也。’子曰:‘何以知之?’對曰:‘回聞桓山之鳥,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將分于四海,其母悲鳴而送之,哀聲有似于此,謂其往而不返也,回竊以音類知之?!鬃邮谷藛柨拚撸唬骸杆兰邑?,賣子以葬,與之長決。’”[10]《孔子家語》最早著錄于《漢書·藝文志》,為孔子門人所撰,其書早佚。歷代前人多認為偽書,但隨著越來越多簡帛文獻的出土,證明應(yīng)為先秦舊籍。上文西晉陸機《豫章行》詩“四鳥悲異林”句從詞形上更吻合志文“四鳥悲林”之形,且陸詩當本自諸如《孔子家語》等先秦古籍?!八镍B悲林”在此喻離別之悲。

(五)東神

北齊武平二年(571年)《常文貴墓志》:“大齊天保七年,旨遣杜尚書板除兗州羸縣令。雖光皃西垂,東神莫轉(zhuǎn)。至皇建九年,復(fù)贈青州樂安郡太守?!?/p>

按:辭書未收“東神”。志文中“光皃西垂”是說志主去西部邊陲為官?!皷|神”即“東曦”?!皷|曦”之“曦”指曦和,是傳說中駕馭太陽的神,據(jù)說起點為東方的湯谷,終點為西方的崦嵫。“東神”在志文中的意思為“東方的代稱”。想回東方的原因,志文中提及:一是出生地為東部的“滄州浮陽郡高城縣崇仁鄉(xiāng)修義里”,二是其曾在東部任“兗州羸縣令”。終于回任了,所以才有下文的“復(fù)贈青州樂安郡太守”的“復(fù)”字?!皷|神莫轉(zhuǎn)”中的“莫”字,文獻中多有通“暮”的用例,但此處“東神莫轉(zhuǎn)”之“莫”不通“暮”。志文中志主天保七年(556年)任“兗州羸縣令”,皇建元年(560年)(3)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校注》釋為“皇建九年”,誤,對照原拓,實為“元”,且歷史上“皇建”年號僅存年余。參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九冊》,線裝書局第357-358頁。任“青州樂安郡太守”,僅相距四年,“莫”不能釋為“暮”,否則與事理不合。“東神莫轉(zhuǎn)”和前句“雖光皃西垂”相照應(yīng),應(yīng)釋為“回東方(為官的想法)沒有改變?!?/p>

(六)破蜃

北齊武平二年(571年)《梁子彥墓志》:“是以金匱玉韜之術(shù),破蜃啼猿之伎,莫不同發(fā)機心,盡窮其妙。”

按:辭書未收“破蜃”條?!捌乞住碑斢玫?,較早見于《太平廣記·神仙》:“(許真君)后于豫章遇一少年,容儀修整,自稱慎郎。許君與之談話,知非人類,指顧之間,少年告去。真君謂門人曰:‘適來年少,乃是蛟蜃之精,吾念江西累為洪水所害,若非翦戮,恐致逃遁。’蜃精知真君識之,潛于龍沙洲北,化為黃牛。真君以道眼遙觀,謂弟子施大王曰:‘彼之精怪,化作黃牛,我今化其身為黑牛,仍以手巾掛膊,將以認之。汝見牛奔斗,當以劍截彼。’真君乃化身而去。俄頃,果見黑牛奔趁黃牛而來,大王以劍揮牛,中其左股,因投入城西井中。許君所化黑牛,趁后亦入井內(nèi)。其蜃精復(fù)從此井奔走……真君厲聲而言曰,‘此是江湖害物,蛟蜃老魅,焉敢遁形!’于是蜃精復(fù)變本形,宛轉(zhuǎn)堂下,尋為吏兵所殺?!盵11]后以“破蜃”為技能高超之典。

《太平廣記》屬于類書,雖為宋人所編,但卻取材于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傳說及道經(jīng)﹑釋藏等為主的雜著,故從時間上來說,該書可以作為“破蜃”的典源,但恐非最初源頭。

(七)眉案

東魏武定元年(543年)《李祁年墓志》:“君甫髫齡偉器,預(yù)卜獲鈕,眉案研昝?!?/p>

按:毛遠明:“謂夫妻相敬。盛食物的短足木盤?!稏|觀漢記·梁鴻傳》:‘鴻,字伯鸞,與妻孟光隱居避患,適吳,依大家廡下,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盵12]后以“舉案齊眉”為夫婦相敬的典故,又作“眉案”。

但“眉案”作此解在語境中顯突兀。上句“甫髫齡……預(yù)卜獲鈕”是說“剛剛幼年時,經(jīng)卜筮(知長大)會做官”,還未敘說成家信息,這里突然說妻子“舉案齊眉”,著實突然。

另外還要結(jié)合“眉案研昝”全句來分析?!瓣谩?,辭書僅釋作姓氏,此處顯然非該字實有之形,當即“咎”字增筆誤書,“咎”“皋”通?!稄V韻·豪韻》:“咎,皐陶,舜臣,古作咎繇?!盵13]“咎”即“咎繇”簡稱,舜時賢臣?!冻o·離騷》:“湯禹嚴而求合兮,摯咎繇而能調(diào)?!盵6]1016《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咎繇大賢也,周公圣人也。”[14]又作“皋陶”“皋繇”?!渡袝に吹洹罚骸暗墼唬骸w陶,蠻夷猾夏,寇賊奸宄,汝作士?!盵15]志文“眉案研昝”句中“研昝”意即“向咎繇那樣的賢臣學習”。若“眉案”釋為“夫妻相敬”之典,則句子齟齬不通。

“案”有“幾桌”義,《東觀漢記·劉玄傳》:“更始韓夫人尤嗜酒,每侍飲,見常侍奏事,輒怒曰:‘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起,抵破書案?!盵16]“眉案”是說小孩“眉”剛剛與“案幾”齊平,言其幼小,且亦恰好與前文“髫齡”呼應(yīng)?!懊及秆嘘谩币饧础澳挲g尚幼就知道向咎繇那樣的賢臣學習”。

(八)畫諾

北齊武平五年(574年)《李琮墓志》:“既方公孝,時聞坐嘯之謠;還類范滂,更聽畫諾之語?!?/p>

按:《漢語大詞典》收“畫諾”,義項有二:舊時主管官員在文書上簽字,表示同意照辦;泛指同意、贊成。書證為《北史·令狐整傳》。[2]10982《漢語大詞典》書證遲后,且“畫諾”乃典故詞,亦未給出正確典源。

“畫諾”語出《后漢書·黨錮列傳》:“后汝南太守宗資任功曹范滂,南陽太守成瑨亦委功曹岑晊,二郡又為謠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陽宗資主畫諾。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nóng)成瑨但坐嘯?!盵3]2186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宗資字叔都,南陽安眾人。岑晊字公孝,南陽棘陽人也。成瑨字幼平,弘農(nóng)人。志文中“既方公孝”之“公孝”指岑晊,“時聞坐嘯之謠”中之“坐嘯”對應(yīng)成瑨,“還類范滂”中之“范滂”指范孟博,“更聽畫諾之語”中之“畫諾”對應(yīng)宗資。范滂、岑晊二人皆循吏,辦事干練,故使上級宗資“畫諾”、成瑨“坐嘯”,皆垂手而治。志文“既方公孝,時聞坐嘯之謠;還類范滂,更聽畫諾之語”義指志主清正有為,深得上官器重。

(九)亂繩/佩犢

北齊河清四年(565年)《封子繪墓志》:“公威著言前,化行令表,亂繩自解,佩犢斯除?!?/p>

按:《漢語大詞典》未收“亂繩”,收“佩犢”條,但其對“佩犢”的釋義為“后因以‘佩犢’喻棄官務(wù)農(nóng)。”不合此處志文語境?!皝y繩”與“佩犢”在此均代指“需治理之亂象”,“亂繩自解,佩犢斯除”是歌頌志主“治理有方”。二詞同出《漢書·循吏傳·龔遂傳》:“龔遂字少卿,山陽南平陽人也?!奂次?,久之,渤海左右郡歲饑,盜賊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選能治者,丞相御史舉遂可用,上以為渤海太守?!煸唬骸悸勚蝸y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靻诬嚜毿兄粮ぶ恤馊?,盜賊亦皆罷。渤海又多劫略相隨,聞遂教令,實時解散,棄其兵弩而持鉤鉏。盜賊于是悉平,民安土樂業(yè)。……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勸民務(wù)農(nóng)桑……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春夏不得不趨田畝,秋冬課收斂,益蓄困實菱芡。勞來循行,郡中皆有畜積,吏民皆富實。”[17]“亂繩”“佩犢”是從同一典源抽繹出的不同的典面形式。

(十)云液

北魏永平三年(510年)《南石窟寺碑》:“自惟鴻源帝鄉(xiāng),庇鄰云液。議蹤翼親,論疇懿胕。榮要山河,連基齊晉。”

按:《漢語大詞典》收“云液”一詞,但義項均不適合此處語境?!霸埔骸痹谥疚闹信c“帝鄉(xiāng)”相對,其詞義亦當與“帝鄉(xiāng)”相協(xié)?!霸啤睘椤霸婆_”之縮略,為漢宮中高臺名,是漢光武帝召集群臣議事之所,后用以朝廷的代稱,如南朝梁沈約《為武帝與謝朏敕》:“今方復(fù)引領(lǐng)云臺,虛己宣室。”[18]“液”為“太液池”之縮略,漢太液池也稱蓬萊池,池中筑漸臺,高二十余丈,起蓬萊、方丈、瀛洲、壺梁,像海中神仙、龜、魚之屬,后成為指代“朝廷”的泛稱,如唐姚鵠《送賀知章入道》:“太液始同黃鶴下,仙鄉(xiāng)已駕白云歸?!盵19]

在這里,“云臺”和“太液池”濃縮成“云”“液”,再合為“云液”,同“帝鄉(xiāng)”對文,借指“朝廷”。

(十一)刻妻/辯碑

北魏建義元年(528年)《元略墓志》:“奉公廉潔,刻妻之流;處事機明,辯碑之類?!?/p>

按:辭書未收“刻妻”條。該詞系用典,當?shù)涑觥逗鬂h書·鄧騭列傳》:“騭字昭伯,少辟大將軍竇憲府……時遭元二之災(zāi),人士荒饑,死者相望,盜賊群起,四夷侵畔。騭等崇節(jié)儉,罷力役,推進天下賢士何熙、祋諷、羊浸、李合、陶敦等列于朝廷,辟楊震、朱寵、陳禪置之幕府,故天下復(fù)安……騭子侍中鳳,嘗與尚書郎張龕書,屬郎中馬融宜在臺閣。又中郎將任尚嘗遺鳳馬,后尚坐斷盜軍糧,檻車征詣廷尉,鳳懼事泄,先自首于騭。騭畏太后,遂髡妻及鳳以謝,天下稱之?!盵3]612-626“刻”有“嚴苛”義,如《史記·酷吏列傳》:“用法益刻,蓋自此始?!盵20]此處“刻妻”即取“崇節(jié)儉”的鄧騭對妻子嚴苛要求義,類比志主“奉公廉潔”。

辭書亦未收“辯碑”,該詞屬典故詞,語出《晉書·杜預(yù)傳》:“杜預(yù)字符凱,京兆杜陵人也。……預(yù)好為后世名,常言‘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刻石為二碑,紀其勛績,一沉萬山之下,一立峴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為陵谷乎!’”[4]1025-1031這里是說晉杜預(yù)想留名后世,刻兩座功績碑,一立于峴山之上,一沉于萬山之下。他機敏地認為,即使有陵谷互變,仍能保證有一碑傳世。“辯”有“明智”義,參《新書·道術(shù)》:“論物明辯謂之辯?!盵21]后以“辯碑”用為刻碑記功欲傳世之典,或用為“機明”之典。志文中“辯碑”的用法屬后者。

(十二)藜杖未投

東魏興和三年(541年)《司馬興龍墓志》:“雖幅巾在御,藜杖未投,養(yǎng)素閭里,寄情丘壑,蕭條身世,道王一時。于是德高遐邇,聲動真俗。朝廷聞風虛想,思與共治。乃起家,拜魯陽太守?!?/p>

按:《漢語大詞典》收“藜杖”條,釋作“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質(zhì)輕而堅實?!背鎏帪椤稌x書·山濤傳》:“魏帝嘗賜景帝春服,帝以賜濤,又以母老,并賜藜杖一枚。”[2]13121《漢語大詞典》釋義及書證皆未及墓志文中該詞引申義。細玩志文“藜杖未投”文義,當指志主“未入世為官,獨善其身”。此處“藜杖”當系用典,典出《莊子·讓王》:“原憲居魯,環(huán)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以為樞;而甕牖二室,褐以為塞;上漏下濕??镒?。子貢乘大馬,中紺而表素,軒車不容巷,往見原憲。原憲華冠縰履,杖藜而應(yīng)門。子貢曰:‘嘻!先生何病?’原憲應(yīng)之曰:‘憲聞之:“無財謂之貧,學而不能行謂之病?!苯駪?,貧也,非病也。’子貢逡巡而退,有愧色。原憲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學以為人,教以為己;仁義之慝,輿馬之飾”憲不忍為也?!盵22]原憲字子思,孔子弟子,他安于貧賤,不愿迎合世俗為官,后以“策藜杖”或“原憲貧”用作贊頌安貧樂道德行高尚之士的典故。

志文此處典面中的“未投”義即“策”,“藜杖未投”即“策藜杖”,是原典面的另一種形式。此后文獻中亦有進一步濃縮為“藜杖”者,如《宋史·徐中行列傳》:“徐中行,臺州臨海人……一日,去之黃巖,會親友,盡毀其所為文,幅巾藜杖,往來委羽山中?!盵23]該語例中“幅巾藜杖”指隱居不仕,且與志文中“幅巾在御,藜杖未投”相合,可為旁證。

二、結(jié)論

結(jié)合上述南北朝碑志典故詞的考證,我們可獲得如下幾點認識。

第一,由于對典源利用的角度、語言創(chuàng)新、押韻等因素,使得典面形式比較豐富,這就需要在尋找典源前,對典面作一下甄別。如果是直接從典源中抽取現(xiàn)成關(guān)鍵詞的,就可以依此去尋找典源,如詞條(一)“宮宇數(shù)仞、墻宇重仞”即是。此類比較容易辨識、查找典源。

第二,典故詞有不同典面,也會出現(xiàn)典源不同、意義不同而同形者,這時候須謹慎加以辨別。如詞條(七)“眉案”,往往是典故語“舉案齊眉”的又一典面,但此典卻與碑志文例不合。其實“眉案”應(yīng)為“小孩‘眉(眉頭)’剛剛與‘案(案幾)’齊平”的省簡詞,言孩子幼小卻能見賢思齊。只不過是詞形與“眉案”偶同罷了。

第三,碑志中典故詞的應(yīng)用,有時候是由兩個典故詞縮略合成一個,需要先恢復(fù)本來面目,才能再尋找典源,如詞條(十)“云液”源自“云臺宮+太液池”。二詞拆分成“云臺”和“太液”,再省簡成“云”“液”后,再合而成“云液”的。

第四,要特別注意典故詞的非主流典面。如詞條(十二)藜杖未投,“策藜杖”是其主流典面形式,而“藜杖未投”則罕用。

第五,南北朝之時,書籍經(jīng)輾轉(zhuǎn)傳抄,異文、訛文蜂出,當注意加以辨別。如詞條(七)“眉案”中“昝”當為“咎”字增筆誤書,而正確辨識該字又是確切了解“眉案”詞義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

猜你喜歡
墓志典故
懸壺濟世典故的由來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遼耶律公迪墓志考
遼代《韓德讓墓志》疏解
南陽出土兩方唐代墓志
遼代《耶律弘禮墓志》考釋
讀成語典故偶得六首
聞雞起舞
賦與唐代墓志
那些年,我們寫作文用爛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