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八里灣中心幼兒園 甘肅 白銀 730799)
幼兒園的教學管理應基于“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下來實施開展,強調(diào)幼兒為教學的主體,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個人發(fā)展空間。而教師作為幼兒教學中的主要引導者,其自身需有專業(yè)的教學素養(yǎng),能有效地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癥。同時,幼兒園園長作為學校的重要領導者,對校風校紀、教師管理、幼兒教學、家校溝通等方面都需建立完整的機制,統(tǒng)籌規(guī)劃、制定方案,保證學校工作的順利開展,全面考慮幼兒的學習發(fā)展,以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全面發(fā)展型人才為教學工作的核心內(nèi)容。
教師作為幼兒園的主要工作者,其教學管理方式對幼兒啟蒙啟發(fā)起著奠基作用。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現(xiàn)下幼兒園工作中各類層出不窮的問題,有效實現(xiàn)幼兒園的快速發(fā)展,學校對于幼兒教師的領導管理顯至為關鍵,教師進步發(fā)展,幼兒園才能真正改變現(xiàn)狀,發(fā)展提升[1]!
經(jīng)調(diào)查研究顯示,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幸福指數(shù)普遍性偏低,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們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已根深蒂固,學生的成績成了檢測教學的唯一標準。幼兒園教師承受著過多的量化考核,教師的教學性質(zhì)也演變成了為了達到各項目標管理考核標準而教學,而非是站在幼兒的立場上,關注其發(fā)展,滿足其需求,從而導致教師教的精疲力盡,幼兒學的差強人意。久而久之,教師自身的良好學識、專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規(guī)范在教學中都得不到較好的體現(xiàn),極大地降低了教師的工作熱情。教師們終日忙于繁重的教學任務,缺少學習交流的機會,導致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停滯不前,從而影響到幼兒們的教育教學。
幼兒階段的教學模式不同于其他階段的教學模式,其主要針對學齡前的兒童的認知特點、學習能力進行有目的性的啟發(fā),讓幼兒積累經(jīng)驗、增加知識量、掌握技能。根據(jù)幼兒的成長規(guī)律,教師的教學模式要著重于游戲化教學,通過游戲的吸引力,促使幼兒自主地進行探究、交流學習,讓幼兒在個人的成長空間中進步提升[2]。對此,在幼兒園的教學環(huán)境中,多樣化的游戲設施成為教學工作中的主要教學道具,而目前絕大多數(shù)的幼兒園的游戲設施過于單一,幼兒沒有充足的個人發(fā)揮空間,無法激起其自身的學習、探究、實踐欲望,各項能力自然而然也就得不到進步和提升,反而枯燥乏味、沉悶無趣的校園生活會降低幼兒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
生活即教育,家庭即學校,家庭與學校密不可分。在學生的成長學習中,學校和家庭兩者的教育缺一不可,只有在家校的共同促進下,學生才能形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健全人格,健康快樂地成長,家校溝通也是當今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主要內(nèi)容[3]。據(jù)相關幼兒教學工作者表示,家長對學前教育的關注度遠遠沒有對中小學教育的關注度高,往往都是學校單方面唱著“獨角戲”。家長對于學校工作的參與度、配合度均處于相對低下的水平。家長認為幼兒園的主要職責就是幫助他們看管孩子,而孩子的真正的受教育階段是從小學開始,因此也就忽略了幼兒園教學的重要性,這對幼兒園的家校溝通工作的開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家長與教師無法站在同一個高度理念下對幼兒進行教學引導,造成了幼兒發(fā)展的不平衡現(xiàn)象。
學校是為學生服務的團體性組織,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團結協(xié)作,才能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zhì)的教學服務。在幼兒園的工作中,園長需起到帶頭作用,重視教師的心理、情感變化,讓教師深刻認知到自身肩負的神圣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責任[4]。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愛的名義哺育學生、灌溉學生。園長應積極鼓勵教師走近到幼兒群體之中去,了解幼兒、關心幼兒、為培養(yǎng)祖國的花朵而自豪。對于工作態(tài)度馬虎、做事敷衍、對待學生缺少耐心的教師,園長則需要及時地溝通指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教師職業(yè)道德觀,堅決杜絕教師中濫竽充數(shù)的教學風氣,加強教師良好的個人職業(yè)素養(yǎng)。在園長的帶領下,將教師的力量集中一起,擰成一股繩,發(fā)揮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私的教學精神,讓教師視教學事業(yè)為自己的終身事業(yè),增強其歸屬感。
幼兒教師以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決策著教學活動的開展、進行。在中國式家庭教育中,家長、長輩對幼兒更多的是遷就、愛護,竭盡所能地將幼兒保護起來,導致大多數(shù)的幼兒對大人產(chǎn)生較強的依賴性、缺少迎難而上、堅持到底的精神。因此,教師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要激發(fā)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關注到幼兒的個人發(fā)展狀況,尊重其自身的獨特性,根據(jù)幼兒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因材施教,讓幼兒在發(fā)展中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主動融入課堂,進行學習探究。且課堂上教師與幼兒之間要有對應的互動模式,以此來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幼兒親近教師,自然也就更信任教師,同時幼兒參與班級教學活動的熱情也會大大地增加,提高了自身的學習效率。且教師的教學評價亦是增加幼兒學習主動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三歲左右的幼兒極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其主觀意識并不強烈,經(jīng)常會因來自他人的言語而改變自身的想法。因此,教師的教學評價對幼兒來說起著一定的引導和推動作用。比如,當幼兒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應及時地鼓勵,“相信自己,你肯定行,加油!”,促使幼兒奮勇前進,而非選擇放棄;當幼兒面對失敗的時候,教師應對其進行心理的疏導,給予對方力量,“沒有關系,失敗乃成功之母,相信自己,你一定會成功的”,幫助幼兒重拾自信,讓其砥礪前行,收獲成功。
教師將愛的教育滲透到幼兒學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幫助幼兒形成勤勞勇敢、不畏困難、開拓進取的美好品德,將“潤物細無聲”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同時教師自身亦獲得了滿足感和成就感,實現(xiàn)了教師的職業(yè)價值,提升了自身在工作中獲取的幸福感!
長久以來,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一直都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師與師生之間關系的不融洽。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處模式應是亦師亦友,教學相長,教師與學生之間共同促進,共同發(fā)展。因此,幼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應妥善地處理自身與幼兒之間的相處問題,避免給幼兒造成過于嚴厲、苛刻的教師形象,使幼兒產(chǎn)生畏懼的心理,使其產(chǎn)生排斥心理,進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為了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平日授課過程中可以多增加一些互動環(huán)節(jié),增加師生之間交流分享的機會,從而使幼兒對教師產(chǎn)生喜愛之情。例如,教師和幼兒一起做游戲,在游戲中教師通過角色扮演,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可愛、活潑的一面,對其產(chǎn)生好感。比如在“一二三、木頭人”的這個游戲中,教師和幼兒一起比比毅力、專注力,幼兒也會因教師的加入變得更有激情,對待游戲的態(tài)度也會更加認真。在游戲的過程中,師生如同朋友般相處,改變了幼兒對教師以往的看法,成功地建立起幼兒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橋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也能更好地引領幼兒的學習發(fā)展。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和幼兒一起畫畫、唱歌、跳舞等多種互動模式來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讓幼兒在校園生活中找到情感的寄托者,從而使其在學習上能充滿激情和自信。師生之間健康地相處才能使學生幼兒健康地成長!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究其本質(zhì)并非僅僅是對于技能、知識的傳授,而是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喚醒學生的認知,激勵學生不斷進行努力。因此,在進行學期課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基礎能力和水平有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為學生設計具有直觀性、興趣性新穎的教學活動和模式,從而促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改變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消極心態(tài)。例如,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可以帶領學生到幼兒園,觀察幼兒園組織的活動,促使學生可以實際了解幼兒園在進行活動過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從而可以促使學生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
教師也可以在活動設計中多加入一些體驗、參與或互動的形式,注重對學生個人素養(yǎng)、表現(xiàn)能力上的培養(yǎng)。為能夠進一步更好滴構建一套適合幼兒園需要的課程體系,就需要幼兒園在教育實踐、與家長溝通上多做功夫,多觀察幼兒心理情緒變化,了解他們能否接受所接觸到的新鮮事物,做到多溝通,以防止在授課過程中,因為經(jīng)驗不足、盲目教學,而發(fā)生突發(fā)事件造成干擾,因此,課程構建體系應要隨著幼兒接受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調(diào)整,找到一套最適合的課程教學體系,作出最優(yōu)的教學設計,來提高幼兒在學習中最大的樂趣。
據(jù)教育界的相關研究人員表明,幼兒的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及其復雜的事情。幼兒認知尚淺,個人的觀念、品格、情操的形成都需要大人的幫助和引導,因此幼兒的教育教學不是家庭和學校單方面就可以勝任的,而是兩者皆需共同努力,謀劃的。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钡改竻s不是專業(yè)的教育者,其本身缺乏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教學經(jīng)驗。通過教師將專業(yè)知識、教學方法傳授給家長,能有效地幫助家長對育兒有更深入的認知,從而實現(xiàn)家校共育的美好愿望。
家校共育理念是基于良好的家校溝通基礎之上的,而現(xiàn)如今絕大部分家長對幼兒園的教學工作并沒有予以高度的重視,這也增加了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難度。對此,幼兒教師應先與本班的家長們進行溝通,讓家長深知幼兒階段教育的深遠意義,促使雙方在幼兒的教育上建立共同的目標。家長與教師達成共識之后,對學校的工作也就會高度地配合,利于家校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家校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明確并分配好家長與幼兒之間的任務。教師根據(jù)幼兒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提出從中觀察發(fā)現(xiàn)的問題并制定相對應的整改方案,再將其詳細地傳達給家長。家長對幼兒的學情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之后,對于幼兒的教育方向也會更加明確。在學校和家庭的共同促進下,幼兒能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升華自我!
幼兒園的工作任務是神圣而又艱巨的,教師們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難題。面對此種情況,教師之間應團結互助、共同探討、商量,尋求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同時,家庭教育也是尤為關鍵,學校與家庭之間能進行優(yōu)勢互補、共同為幼兒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引領幼兒在學習、實踐中,不斷地完善自我,突破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