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陳景潤實驗小學 林紅梅
新課標視域下我國小學階段數學教育有了全新要求,基于傳統(tǒng)授課環(huán)節(jié)的應試心態(tài)逐漸演化為了數學學科綜合層面的探究走向,摒棄傳統(tǒng)一板一眼形式化教學方式,致力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可進一步提高學生數學思維,對促進學生邏輯能力、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現實意義。
核心素養(yǎng)是我國社會教育不斷實踐與發(fā)展形成的現代化教育標準,是學生在數學學科課程學習中反思與探索發(fā)展形成的重要支撐點,同時也是學生在社會實踐及多元情境解決實際問題的必備能力。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數學抽象、數學運算、數學建模、數據分析、直觀想象和邏輯推理六個維度構成。其中,直觀想象為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因素及重要支撐因素,它的形成與數學建模、數學抽象存在直接聯(lián)系。而邏輯推理是數據分析、數學運算、反思、歸納等一系列過程的綜合體現,也是社會實踐發(fā)展中演化為解決實際能力的重要體現。
通過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可實現學生運用數學的語言與方法,通過抽象、簡潔建立出來的模型解決問題的一種思想辦法,是解決數學問題強有力的手段,有利于學生明確解題思路,摸索解題技巧,從而做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輕松解決問題,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便于學生理解,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抽象的關系,加深學生的知識理解,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
單元整體教學其廣義上泛指將小學數學各單元教學內容通過歸納、羅列、整合等方式從整體角度上出發(fā)構建小學數學教學課程;其狹義主要體現在教師基于自身教學素養(yǎng),提煉、凝結教學知識,打破傳統(tǒng)重復性、復雜性、抽象性知識教學,將各教學內容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直觀呈現,以此提高學生數學解決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據此,基于單元整體教學構建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將傳統(tǒng)因“實時空”限制導致學生瓶頸桎梏等若干問題有效解決的同時,可進一步深化小學生數學探究。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圍繞學生開展課堂教學計劃,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時,仍然堅持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在數學課堂上運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促使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學內容,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導致學生只能機械地跟隨教師的步調學習,使學生喪失積極主動性,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另外,據筆者不完全調查統(tǒng)計,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過分關注學生的成績,因而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采用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小學生數學抽象能力太弱,數學教師只通過舉例的方式開展教學內容,沒有提出引導性的問題,不僅無法使學生產生對生活知識的引導性問題,也沒有實現拓展教育的效果。就教學屬性而言,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嚴謹性,而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弱,理解能力較低,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對重難點的理解過于模糊,導致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單憑一種講解方式過于乏味,會使學生覺得數學教學內容枯燥。對于這種現象,教師應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全面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從而加快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小學數學學科的知識內容抽象復雜,尤其是小學數學的教學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到困難重重,成績也極差。把數學計算引入到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面對各種數學問題時,也可以采用多種靈活的方法來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建立自信,將來的學習發(fā)展也會更加順利,進而從根本上提高數學成績。該教學模式能使學生專注于學習,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又能節(jié)省學生的學習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和實踐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些學生在學習小學數學的過程中,具有很強的理解力和學習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事半功倍。但是,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缺乏能力,知識的掌握程度遠遠不如其他學生,導致成績非常不理想,思維能力沒有得到充分培養(yǎng),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就會受到很大的制約,進而思維能力嚴重不足,導致學生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重視單元教學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的思維能夠多元化發(fā)展,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靈活運用這種思維,進而能夠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更強,在數學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也會收到良好的成績。老師在設計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時,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點來設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熟悉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較比其他版本教材而言,教材內容留白內容偏多,留白內容不僅體現在學生自主探究與自主學習,同時也為教師對教材內容整合提供有力支撐。嚴格意義上來說,人教版小學數學整體知識體系離散性、偏理性較強,主要體現在各知識點與知識點內容銜接程度不高,過于注重教師對教材的發(fā)揮,加之數學學科自身存在的抽象內容,很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與理解的過程中造成瓶頸桎梏,對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而言造成一定影響。據此,在單元教學整合前,應對課標教學內容有一定了解,對教學觀念領悟,利用這一新理念整合與指導教材單元內容,讓學生集中精力學習,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通過多元化教學方式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1)教案設計上重通盤考慮、整體把握、前后聯(lián)系。
數學教材中的每一個單元的具體課程基本上是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排序的,同時在整個單元中有一個明確的教學主題,并一直貫穿其中。這就需要教師始終圍繞著固定的教學目標去進行教學。
例如: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學習內容可通過“起承轉合”四字法進行整體設計?!捌稹薄O計“九加四”的練習,滲透“湊整”數學思維;“承”──設計練 習“8、7、6、2”及“5、4、2、2”的 練 習;“轉”──透過“20以內進位加法解決問題”;“合”──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理,鞏固練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計算。
“解放課堂,從解放學生開始;解放學生,從解放教師開始。”可以發(fā)現以上的教學設計都做到了“解放教師”:不是簡單地復制和粘貼現有教材,而是在“起”中打基礎、“承”中創(chuàng)新、“轉”中生、“合”中有綜合。這一整體性把握隱含了我們對數學教學更理想的期望:相對于“湊十法”等規(guī)律的舉一反三,數學學習的目的就在于此。所以,備課要注重“整”字,通過它來搜集材料、整理材料、篩選材料,為課堂的精彩做好鋪墊,同時也為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生根奠定基礎。
又如:學習完《100以下數的認知》的單元后,引導學生進行梳理:給每個人介紹“38”這個數字:38讀作三十八;38是個兩位數,十位上是3,個位上是8;38是由3個十和八個一組成;與38相鄰的數有37和39;(數數:35、36、37、38、40……)38是個雙數;(34、36、38、40、更多……)。對于這一點,教師應充分發(fā)現更多內在的“關系點”和“延展點”,力求讓一條或明或暗的“主線”串聯(lián)起更多的知識,讓核心素養(yǎng)在諸如此類的“串聯(lián)”中逐漸落實。
(2)因材施教,實施差異化教學。
單元整體教學的主體性特征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學生在數學知識的積累、認識能力上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和目標設定,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掌握與自己認知水平相一致的知識,從而避免因知識的整合而導致學生聽不懂課的情況。團隊合作則是彌補學生差異的有力支撐。在單元教學中設計了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通過實踐操作發(fā)現,這種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比較明顯,小學生在前一堂數學課上非常沉悶,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但在進行小組討論時,會有很多小學生感到有說話的欲望,他們樂于表達,喜歡思考,處在思維擴散的最佳時期。有的時候,各組不只是簡單地討論問題,還舉行小組競賽,使學生不僅在合作中交流,而且在競爭中交流,無形中形成凝聚力,提高了小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了小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例如: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中,講授“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教師就可將“100以內的加減法(一)”二者間存在的關聯(lián)放大,利用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不僅可以改善教學時間,豐富學生的認知,也強化了學生數學運用能力。如:該課主要教授學生在生活中如何運用人民幣以及正確使用人民幣,因此,教師在課前應制作有關“購物”的片段,并利用學生喜歡的元素與教學內容整合,為學生構建豐富的教學內容。可利用《喜羊羊與灰太狼》中懶羊羊買冰淇淋的畫面,在畫面中對價格實施“標價”,如冰淇淋28“元”,懶羊羊有100“元”,生動的畫面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進而教師通過引導性教學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
(3)運用生活案例,激發(fā)學生數學體驗。
數學源于生活,且變現形式也是通過生活,新課改標準中明確強調,不僅要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理論知識,也要利用有效教學手段,加強小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為學生日后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奠定基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很多數學知識需要舉例,而例證是一種生活化的方法,把教學知識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故事、規(guī)則等,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理解能力,在此基礎上加強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將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高度結合,反復進行內化知識的學習。這種教學方法有別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圍繞教學知識開展課堂教學,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學內容過于單調,出現許多學生成績下降的情況,不符合新時代教學思想的需要。“生活式教學”本身具有獨特的形象性,可以很好地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通過生活方式的推理和建模,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數學抽象能力、數學建模能力、直觀想象能力、數學運算能力。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的知識與生活知識相一致,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性,提高小學數學解題能力。
此外,教師也可組織學生開展“購物”教學活動,利用課件還原情境,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邏輯推理能力、數學思維能力,加快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通過小組合作擬設問題,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與反思,對學生思維進行啟發(fā)的同時,將課堂中所要學習的關鍵知識內容引入到不同的問題中,將知識內容進行串講。同時運用具體案例來促使小學生能夠對知識內容進行深入地思考,還能夠營造出積極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小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與此同時,通過豐富多彩的畫面,擊中了小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心,讓小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緊密關系,體會到了統(tǒng)計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增加了小學生的科學調查意識,形成了良好的探究習慣。
綜上所述,單元教學設計能夠對小學數學課堂內容進行有效、合理的編排,這樣更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與發(fā)展規(guī)律,能夠較好地增強小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與此同時,單元教學設計需要立足于生活實際,這就需要教師站在宏觀的角度,從整體出發(fā),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靈活的設計,并進行詳細地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