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志剛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第一高級中學,甘肅 天水)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在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高中語文學科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使其能夠全面發(fā)展。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積極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應用于授課過程中,幫助高中生掌握語文知識,提高綜合能力與文學素養(yǎng),收獲顯著的課堂教學效果。在高中階段,語文學科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應用需立足核心素養(yǎng)理念,摒棄以往傳統教學模式。在授課過程中,讓高中生通過同時閱讀多篇文章,強化閱讀能力與質量,更深層次地領悟文本內涵與思想,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及文學素養(yǎng),并能完全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保障高中生課堂學習質量,實現全面發(fā)展與不斷進步。
在高中階段,語文作為重難點部分,掌握知識對學生而言至關重要,但在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還應幫助學生提高文學素養(yǎng)。教師可以利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開展課程,根據教材內容,搜集與之相關的閱讀資源,如相同文體、相同作者、相同內容等,讓高中生統一進行群文閱讀。如此則能使其在閱讀過程中與本課內容進行對比,從而從更深層次領悟其中的內涵與思想,突顯優(yōu)質的課堂教學效果。
如在學習《阿Q正傳》一課時,課文節(jié)選自魯迅中篇小說,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魯迅的文章從小學階段就一直是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教師可根據本課課文,搜集魯迅不同時期的作品,如《朝花夕拾》《吶喊》《彷徨》《華蓋集》等,從中選取經典部分讓高中生進行群文閱讀。如此一來,高中生就能通過閱讀多篇文章與本課進行對比,了解魯迅的寫作風格,對作者也會有更全面的認知,對課文內涵、思想及作者的寫作目的也會有更深層次的領悟,并將語文相關知識理解透徹,從而大幅度提高自身語文綜合能力與文學素養(yǎng),實現全面發(fā)展。
在高中語文學科中,課文相較于初中階段而言更加復雜難懂,對此,教師可以根據高中生學習內容,整合相同類型的文章,讓高中生在同一時間內完成多篇文章的閱讀,并組織他們進行交流探討,互相分享自己的見解,使學生在交流探討過程中實現共同進步,對課文內涵領悟得更加透徹,也能完全掌握知識,從根本上提高高中生學習質量與各項能力,構建優(yōu)質高效的高中語文課堂。
如學習《蜀道難》一課時,筆者將《蜀相》《望海潮》《揚州慢》三篇課文與《蜀道難》一起學習,并組織學生合作學習,進行交流探討。說一說四篇古詩詞分別描述了什么,要傳達什么思想,包含哪些內涵。引導學生在交流探討中深刻領悟其中的內涵,將本課知識完全理解掌握,還能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顯著提高高中生各項能力與學習質量,實現教師高效教學。
教師可以根據所學課文,搜集多篇不同作者、相同類型的文章,并提出一些問題,激發(fā)高中生求知欲望,以此吸引其主動思考。如此既能促進高中生思維發(fā)展,還能使其通過群文閱讀更好地理解本課內容,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加深記憶,從而提高高中生語文綜合能力與課堂學習質量,收獲顯著教學效果。
如在學習《茶館》一課時,本篇課文是現代文學家老舍的話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應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搜集多篇不同作者、相同類型的文章。如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從中選取經典部分,讓高中生進行群文閱讀,并提出問題:兩位作者的寫作風格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他們寫作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想表達什么?在此過程中,通過對兩位作者文章的閱讀,能讓高中生積極思考,更好地理解課文內涵與思想,將知識掌握牢固。
總之,教師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基礎,根據教學內容開展群文閱讀,促進高中生思維發(fā)展與交流探討,提高其文學素養(yǎng)及語文綜合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讓高中生深刻領悟課文內涵與思想,將語文知識理解透徹,并能牢固掌握,從而讓高中生學習質量得以穩(wěn)步提升,確保高中語文學科教學更具有效性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