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民國時期四種珍稀家譜文獻考釋

2022-03-13 16:50李愛華
關鍵詞:廉江氏族譜高氏

蔡 宏,李愛華

(吉林大學 圖書館,吉林 長春 130012)

眾所周知,宗族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基層組織[1]390。家譜文獻中往往蘊含了一個家族(宗族)的歷史傳說、名人事跡、神話故事等,實際上是家族文化的一種折射[2]11。盛世修譜,華夏民族自古就有尊宗敬祖的思想。修譜者認為修家譜同修國史一樣重要,如廣東廉江《龐氏族譜序》中載:“國有史,家有譜,名雖殊,義則一,皆所以紀實錄而傳后世也。然史別善惡,譜衍宗支,作譜之難,與作史等”[3]。在《程典·宗法志》中載:“人之生也,本之為祖,統(tǒng)之為宗,散之為族。祖也者,吾身之所自出,猶木之根也;宗族也者,吾身之所同出,猶木之支干也,是皆生理之自然,而不可忽者矣?!盵4]吉林大學圖書館是國內(nèi)收藏家譜文獻較多的高校圖書館之一。本文以吉大館藏民國時期山東嶧縣《武氏族譜》、山東無棣《高氏五修族譜》、河北獻縣垛莊《張氏家譜》、廣東廉江《龐氏族譜》四種珍稀家譜文獻為研究對象,對這四種家譜文獻的作者、始祖、始遷祖、修撰過程、內(nèi)容等進行綜合考釋,希望這四種家譜能讓子孫后代了解民國時期家譜的撰修、體例、世系、家訓、家風等內(nèi)容,讓后輩子孫了解不同家族祖先的發(fā)展歷史,讓家譜里中華民族尊宗敬祖的傳統(tǒng)思想和家風文化得到傳承。

一、山東嶧縣《武氏族譜》

《中國家譜總目》著錄:“(170-0009 )[山東棗莊嶧縣]《武氏族譜》四卷,武學勤等纂修。1936年石印本?!盵5]1311《中國家譜綜合目錄》著錄:“[山東嶧縣]《武氏族譜》四卷,武學勤等續(xù)修,武章纂,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石印本?!盵6]199此譜僅吉林大學圖書館收藏,四冊。版框21.9厘米×14厘米,裝幀29.9厘米×17.3厘米。半葉九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雙邊,單黑魚尾。

(一)作者、始祖、始遷祖考

作者:武學勤。為武氏七支長房十三世孫,景露公子。做過候選州判、嶧縣山陰社社長、嶧縣縣地方財政監(jiān)察委員會委員等職務。字勵唐,配孫氏,子五:長廷俊、次廷杰等[7]4。

始祖:自始祖下至五世祖,多有失考[7]。

始遷祖:武銘,明代人,文略祖長子。字維揚,配陳氏,葬父塋。二子:長城,次坤[7]。

(二)山東嶧縣《武氏族譜》修撰過程考

山東嶧縣《武氏族譜》修撰過程,頗費周折。在武煥成嶧縣《武氏族譜序》中載:“明季之亂,譜牒不保,迨清乾隆時傳至七世,始有創(chuàng)修族譜之議,未幾,事不果行。同治十一年(1872年),湛宸公與汝霖公慨然有修譜之舉,提倡采訪建碑,以分列支派,為修譜之先導。民國乙亥,勵唐、省齋、明齋率廷位、廷英,鳩集族眾,按譜碑所分載者,博訪確證,醵財督工”[7]。序載明季之亂,譜牒不保。清乾隆時傳至七世,始有創(chuàng)修族譜之議,未果。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湛宸公與汝霖公有修譜之舉,分列支派為修譜之先導。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武學勤等組織族眾,按譜碑所分載者,從修譜前之事可知,民國二十五年續(xù)修山東嶧縣《武氏族譜》為最早刻本。據(jù)后面文中民國二十四年作者序所載,兩次續(xù)修族譜的過程基本相同。

(三)山東嶧縣《武氏族譜》內(nèi)容考釋

封面:嶧縣武氏族譜。版心:嶧縣武氏族譜,華英印書局印。譜前依次有劉梅村、李郁文、褚子臨、武煥成等序,在民國二十四年十三世孫武學勤重修族譜序中,作者敘述修譜過程:族叔景泰主采訪,慎修主催資,族弟學貞主謄寫……勉力任事,各盡所能,譜遂成。其后為家訓、總序載家族訓詞等事宜,如:“嘗歷覽名族譜牒,各有訓詞,昭示子孫意至美至善也?!w家譜之作,而家庭教育寓焉。若僅以明世系,別支派,記錄名氏,豈古人立譜之意哉”[7]。再后為汝霖公遺像、總理族譜勵唐公肖像、嶧縣武氏重修族譜司事列名,載監(jiān)修、采訪、纂修、催賃、會計、庶務、謄寫、督印、校對等參與重修族譜族人的名字,一應俱全。譜中有重修族譜凡例十一條,載始祖、族譜之修、碑銘傳記、吾祖譜法等。如:“吾祖譜法,自始祖下至五世祖多有失考。迄同治十三年,經(jīng)先列祖詳采訪,始自六世祖,下分為七支。以下分房,每自十世為一分,系俾易查,考其說明。行內(nèi)自十世上稱祖,十三世上存歿皆稱公。下則只書其名以期劃一,而明宗子之分也。”[7]而“家訓一卷,均系采集先哲明言,舉足為法”。家訓分八篇,訓導族人要孝行、繼善、順天、順命、正己、安分、存心、戒性。譜中族約是對武氏族人的約束,如:“近世吾族宗支蕃衍,命名參差,先列祖自十三世下,排班十字,今已傳用及聿,雖已約期續(xù)修,難免意外。但遲今又擬十六字,續(xù)列于傳字之后以期無窮,全族共守,勿許重犯”[7]。如:清同治十三年,合族公擬于振景以下,續(xù)起行班十字“學德興連廣,忠誠效蘊傳”。自“傳”字下,又續(xù)起十六字“守法執(zhí)理,樂道安祥,賢才延慶,萬世吉昌”[7]。家譜中行班的作用是家族中同宗族人歷經(jīng)時代變遷認祖歸宗時查找其輩分的重要依據(jù)。

譜中塋田清冊載:“始祖塋,四、六、七支祖塋,分支各塋現(xiàn)存之邊界?!盵7]其后為喪服總圖,載本宗九族五服正服之圖、妻為夫族服圖、外親服圖、妻親服圖、外親附圖等,并附輯注對前面服圖進行說明,從服圖可以看出武氏家族中嚴格的宗族等級制度。再后為世系圖,載從六世祖洪周公至十幾世,包括長支圖、二支至七支圖,圖后附世系傳,世系傳中人物傳記載簡單,僅記載行、婚配、子女等,為今人研究武氏家族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卷末載始祖塋望柱對聯(lián)、老碑記,碑記時間是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其后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譜碑額序、節(jié)孝無雙牌坊、嶧縣武榮宗妻楊氏節(jié)孝碑、武門劉太夫人及嗣子婦何氏貞烈表等,從中可以看出武氏家族對節(jié)孝、貞烈婦女的尊重與歌頌。譜書中還有斗垣公、獻吉公碑文,以及省齋武先生傳、學易傳、學裕傳、大啟公傳,烈婦劉氏傳、武何氏傳等,這些武氏族人傳、烈婦傳比前面世系傳寫得詳細生動,是研究武氏家族中有聲望者難得的資料。譜書最后為武學貞、武廷俊撰的重修族譜書后二則,敘述族人撰修、續(xù)修《武氏家譜》的艱辛過程。

二、山東無棣《高氏五修族譜》

《中國家譜總目》著錄:“(303-0177)[山東無棣]《高氏五修族譜》三卷, 高輔鶴纂修。1936年石印本?!盵5]2223此譜僅吉林大學收藏,三冊。版框28.3厘米×24厘米,裝幀38厘米×26.7厘米。半葉十八行二十八字,白口,四周單邊,單黑魚尾?!吨袊易V綜合目錄》未著錄此書。

(一)作者、始祖、始遷祖考

作者:高輔鶴。生卒年不詳,為高氏家族二十一世孫,二支益之三子,其父亮目,行一,奉祀生。配港西劉氏;子一,得奎;女一,適齊[8]。

始祖:譜書中未載。

始遷祖:安國,明代人。自山東平陽府洪洞縣遷居[8]。

(二)山東無棣《高氏五修族譜》修撰過程考

考山東無棣《高氏五修族譜》,歷史上共修譜五次。初修時間譜中未載,僅從“國朝初年,兵燹流離譜系舊冊”和“吾家譜牒,自中起公編次,后迄今歷一百四十六年”[8]兩段記載看,第一次修譜時間大約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譜中“族譜辦事職員錄”詳細記載第二次修譜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由高振興、高振安發(fā)起,高勛堂修。第三次修譜為清光緒元年(1875年),由高振隆、高唐文發(fā)起,高振彩修。第四次修譜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由高法文、高邊文發(fā)起,高汝莘修。第五次修譜為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由高金坡、高寧典發(fā)起,高輔鶴等監(jiān)修。五次修譜使譜書內(nèi)容逐漸豐富,體例日臻完善,比較詳細地記載了山東無棣高氏家族興衰、繁衍、遷徙、發(fā)展等歷史。

(三)山東無棣《高氏五修族譜》內(nèi)容考釋

譜書分三冊,每冊封內(nèi),題字都不同。如:歲次丙子花月谷旦,奕葉流芳,二十一世孫輔顏敬題;水源木本,天津祥順印書館承??;振振公族,二十一世孫廉源敬題。版心題名:高氏族譜。譜中依次有清道光二十五年高中起撰《高氏宗譜》序,敘述“吾高氏族,自元成宗二載(1296年),由山西平陽洪洞縣大槐樹下,遷居海邑北鄉(xiāng)郎于村北。卜建塋域,十世而外各立新塋,曾詳辨宗派筆諸冊以藏之期永存也”[8]。清光緒元年高景云重修《高氏宗譜》序記載了逢亂世修譜之艱辛,如:“吾高氏族譜,敘于道光二十五年,予在壯歲?!特S年間,屢有賊警,雖未入境,而續(xù)譜因以不果。至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夏,馬賊大隊忽至”[8]。從中華民國二十五年高德昌序中可以看出家譜續(xù)修之艱難,而合族必始于睦族,睦族則必始于修譜?!懊饔罉芬詠?,雖不云望族,亦舊于譜牒。特以明季傷火,族譜再造,而宗派之繁,不免多所遺漏矣。自通譜后,要求各處高氏族人,務必一世一續(xù),三世一修譜?!盵8]序后為高氏家乘序,譜中有清光緒二十四年四修族譜凡例二十二條,五修族譜新凡例十五條,說明此次修譜事例。如:“舊譜世系圖,與小傳合錄,限于篇幅,小傳太略,今改為前圖后傳,分別編列。當系而能系者,系之于圖。當紀而能紀者,紀之于傳,各求詳確,并便參觀。舊譜世系圖,四世一提,今本五服之義,改為五世一提,第一提自五世至九世,次則九世至十三世,以下遞推?!盵8]凡例后為馬騮山、劉星垣撰高氏名譽錄序。在節(jié)孝引中,載家族十八世至二十一世節(jié)孝者,如:“謂周公純孝,及其弟謂亦純家貧,兄友弟恭,律工奉甘旨人有永錫爾”。其后依次有清道光二十五年高勛堂重修族譜引、清光緒二十四年高登仙四修族譜引、民國二十五年高登仙五修族譜引。族譜引后有專門記載族人遷徙的高氏宗譜遷居表,載高氏族人四支七世至二十二世遷居的詳細地址,如:“二十一世,高輔垣、高輔承遷居吉林省惠蘭廳”[8]。遷居表后為無棣縣圖淺解,先文字后縣圖,易于時人對當時無棣縣情的了解。

譜中載修譜簡章、修譜處條約各十條,并鈐朱色長方“高氏修譜辦公處圖章”印,署名高家莊高氏修譜處啟。在家譜中詳細記載當時家族組織修譜機構,這樣全面系統(tǒng)地在家譜中出現(xiàn)是很少見的。在修譜條約后,是象符公支考,前為世系,后為詳傳,是了解族中象符公支寶貴的資料。再后依次為高氏先人塋圖、世系圖、世系傳,世系傳載高氏族人從一世至二十三世,嚴格遵循此次修譜凡例“前圖后傳,分別編列。當系而能系者,系之于圖。當紀而能紀者,紀之于傳,各求詳確,并便參觀”。它是查找山東無棣高氏家族中族人的依據(jù)。譜末有二修族譜跋、五修族譜跋,其記載了山東無棣高氏族人繁衍、遷徙、修譜、續(xù)譜等艱辛歷程。

三、河北獻縣垛莊《張氏家譜》

《中國家譜總目》著錄:“(360-0035)[河北獻縣]垛莊《張氏家譜》二卷, 張濂纂修。1929年鉛印本?!盵5]2994吉林大學圖書館收藏?!吨袊易V綜合目錄》著錄:“[河北獻縣]《垛莊張氏家譜》二卷, 張濂修,民國十八年(1929年)鉛印本。”[6]449吉林大學圖書館、日本圖書館、美國圖書館,三家收藏,一冊。版框18厘米×13厘米,裝幀25.6厘米×14.7厘米。半葉十三行二十六字,白口,四周雙邊,單黑魚尾。

(一)作者、始祖、始遷祖考

作者:張濂,為張氏十六世孫。濂,字中卿,一字眾清,號悟虛,行六。曾為優(yōu)廩生,光緒壬寅補行庚子辛丑恩正科舉人,癸卯進士改庶吉士,丁未進士館畢業(yè)[9]15。

始祖:譜書未載。

始遷祖:秀寶,字書田,行一原,明代人。原籍江寧,后遷山西洪洞縣,永樂初奉令遷獻縣垛糧莊[9]。

(二)河北獻縣垛莊《張氏家譜》修撰過程考

考河北獻縣垛莊《張氏家譜》之修撰,在譜序中載:“自明迄清,譜牒無傳焉。清嘉慶中,十三世云瞻公始為譜圖一幅,二世以下已多無考。其可考者,亦只注各世之諱,無考者,則只注幾世。名雖為譜,實類宗派圖,而又多闕文也。自光緒乙未之年(1895年),族人群議修譜,委之于濂,因苦無征,擬辦未果者久矣”[9]。此譜是在宗派圖的基礎上“往復函商各支,分任調(diào)查。僅仿歐陽之例,為圖于前,以明世次,記事于后,以彰行實”。遂完成河北獻縣垛莊《張氏家譜》,并寄語垛莊張氏族人“尚望此后,繼起有人,分支續(xù)修。就此增益補正之,或可漸臻完善”。

(三)河北獻縣垛莊《張氏家譜》內(nèi)容考釋

封面:張氏族譜。封內(nèi)題:張氏族譜,敬宗敘族,中元己巳十二月馮恕公度題;積善余慶,劉春霖題,劉氏潤刊;繼葉傳光,陳云誥敬題。版心題名:張氏族譜。張濂撰河北獻縣垛莊《張氏家譜》序結尾未署時間,敘述自明迄清,譜諜無傳焉。清嘉慶中,十三世云瞻公始為譜圖一幅,名雖為譜,實為宗派圖。自清光緒乙未年(1895年),族人群議修譜,擬辦未果。近代則務求詳實,爰與族兄香泉,往復函商,各支分任調(diào)查。支派既繁,或寓遠省,會遭時變,郵遞稽遲,經(jīng)歷歲時,乃克匯集,這是修撰《張氏家譜》的艱辛過程。

此譜字數(shù)不多,約十萬字,內(nèi)容簡略。譜中無目錄,有譜例十一條,載修譜之法和修譜之規(guī)則。如:“譜圖仿歐陽氏例,直書各世之名下注幾子,其配字生卒及事跡等另詳于后。世次多者,一圖不能遍載,則分為二圖及三圖,其銜接之處,重書一世以便尋閱。無嗣者,則不重書?!盵9]譜例后為卷端,卷端題名:獻縣垛莊張氏家譜。卷上載西門一支譜圖,從始祖秀實公至十九世。譜圖后附家譜事跡錄,載西門一支事跡,張氏族人中,可考者盡在其中,包括:字、號、生、卒,配氏,子女等。如:“十五世,彥明,字月軒,生于嘉慶二十年(1815年)七月十四日,卒于同治元年(1862年)十月初三日。配趙氏,生于嘉慶十八年(1813年)初九月,卒于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二十日。二子,大旺、大降?!盵9]譜中有專門對家族中女性的書寫,如在李太夫人行述中載:“太夫人系出名門,家偏多難,年三十余,子在襁褓,而孀居懔懔焉,矢志靡也。兼之家道不充,既操井臼,勤紡績?!盵9]而后用“綸紼生輝”為三則誥命的開始,敘述曾祖母、祖母、母親被封為誥命,受封時間為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正月二十三日。其后為西門二支譜圖,西門二支譜事跡錄。西門三支譜圖,西門三支譜事跡錄。中門譜圖分為:中門一支、二支、三支、四支、五支,譜圖附譜事跡錄。卷下為東門譜圖,分為:東門一支、二支、三支,附東門譜圖事跡錄。即按譜例“直書各世之名下注幾子,其配字生卒及事跡等另詳于后?!貢皇溃员銓ら啞?。

譜書卷末為民國十八年(1929年)作者譜后序載:“我張氏遷居垛莊以來,自明永樂迄清嘉慶數(shù)百年間,譜牒無傳焉,至云瞻公始為譜圖一幅,向存之國澄公家,歲時族人謁墓,后并來拜譜以為常禮也?!盵9]敘述始遷祖遷居垛莊,從明永樂迄清嘉慶數(shù)百年間,譜牒無傳。云瞻公始有譜圖一幅,譜圖存國澄公家,家族常禮是歲時族人謁墓,后謁墓的同時也來拜譜圖,拜譜逐漸成為張氏家族的習俗。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還有一些家族沿襲歲時拜譜這一傳統(tǒng)的尊宗敬祖習俗。河北獻縣垛莊《張氏家譜》是了解獻縣一隅垛莊張氏家族遷徙、繁衍、修譜、拜譜等珍貴內(nèi)容的史料。

四、廣東廉江《龐氏族譜》

《中國家譜總目》著錄:“(588-0026)[廣東廉江]《龐氏族譜》七卷,龐耀樞總纂。1926年安鋪道源印務書局鉛印本。”[5]4971《中國家譜綜合目錄》著錄:“[廣東廉江]《龐氏族譜》,龐耀樞等重纂,民國十五年(1926年)安鋪道源印務書局鉛印本?!盵6]713此譜僅吉林大學圖書館收藏,七冊。版框20.3厘米×13.1厘米,裝幀25.5厘米×14.8厘米。半葉十行二十六字,白口,四周雙邊,單黑魚尾。

(一)作者、始祖、始遷祖考

作者:龐耀樞,為龐氏二十八世孫,清恩貢生,曾任廉江檢察官[3]。

始祖:諱善政,號光化,宋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公自閩入粵,卜居于化州木賢村[3]。

始遷祖:諱廷光,字朝郎,元廩生。公由化遷石東臺山下,后徙居邢良,遂開萬世之基焉[3]2。

(二)廣東廉江《龐氏族譜》修撰過程考

考廣東廉江《龐氏族譜》修撰過程,族譜共修三次。龐耀樞等重修廉江《龐氏族譜序》載:“吾族于雍正七年(1729年),空凡公始修譜于前;道光十九年(1839年),沙園公重修譜于后。”可知前二次修譜的時間,初修譜于清雍正七年,龐正先總纂。第二次重修譜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龐大猷總纂。第三次修譜為民國十五年,龐耀樞等重纂廣東廉江《龐氏族譜》七卷,安鋪道源印務書局鉛印。此譜內(nèi)容豐富,體例完善,再現(xiàn)了龐氏家族遷徙、繁衍、發(fā)展、修譜的歷史。

(三)廣東廉江《龐氏族譜》內(nèi)容考釋

封面題名:廣東廉江龐氏族譜。內(nèi)封題名:民國十五年重修,龐氏族譜,安鋪道源印務書局鉛印承刊。有廉江龐氏族譜目錄,概括了譜書的內(nèi)容。譜中保存了清雍正七年龐正先撰始平郡龐氏那良族譜原序,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韓煥彝、龐大猷撰重修那良龐氏族譜原序,在中華民國十五年(1926年)九月歲次丙寅二十八世孫龐耀樞纂重修廉江《龐氏族譜》序中,可知修家譜其用意深遠,始祖自閩入粵,卜居于化州木賢村。始遷祖由化州遷石東臺山下,后徒居邢良,遂開萬世之基。空凡公始修譜于清雍正七年,沙園公重修譜于清道光十九年。壬戌冬至,開始第三次修譜,分任職事,悉依舊譜體例,遵蘇公法,禮家之宗圖為直系,歐公仿史氏之年表為橫列,略者詳之,缺者補之,輯而成書。序后為龐氏族譜職名,載這次修譜的總纂、總輯、總校、輯校、分校、參議等參與修譜族人的名字。其后為修譜義例,載:推本、定宗、圖式、齒序、繼嗣、書名、次第、字號……如:“推本,推吾祖之所出,而知其本于某祖也。如吾那良以朝郎祖為始遷,而實本于木賢、光化祖,蓋刪書斷自唐虞意也”[3]。義例后為宗祠詩文匾聯(lián),保存了龐氏宗祠詩、文、匾、聯(lián),這些是研究龐氏族人楹聯(lián)、詩文可以依靠的資料。如:“田園貧宰相,圖史舊書生。”其楹聯(lián)朗朗上口,便于流傳。譜中載龐氏家族訓、族戒各十條,如族訓十條載:“敦孝弟以重人倫,訓子弟以端士習,積烝嘗以隆追報,篤宗族以昭親睦,勤農(nóng)桑以資衣食,務節(jié)儉以備兇荒……”告訴子孫要敦孝悌、重人倫、端士習、尊宗敬祖、睦親族、勤農(nóng)桑、務節(jié)儉等,家譜中這些傳統(tǒng)思想是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家族文化的精髓,需要繼承與發(fā)揚。族戒十則載“悖父母以逆?zhèn)?,忘名分以凌尊,毀祀產(chǎn)以失祭……”[3]從族訓、族戒中可以看出,龐氏家族把孝放在首位,說明龐氏家族重視禮教,以孝為先,體現(xiàn)了家族中對封建孝道思想的傳承。

此譜同其他族譜略有不同的是,在譜中詳細記載家族正龕神主圖、歷代昭祖座位圖、歷代穆祖座位圖以及祖先龕位、級位等,其繪圖細致,井然有序,從一級至十二級,一世至二十七世。從家譜中可以看出龐氏族人對祖先的敬仰,這是研究廣東廉江龐氏家族從古代至民國宗族、宗祠、家族祭祀、尊宗敬祖等傳統(tǒng)文化難得的史料。譜書用一卷篇幅,記載陽基宗祠祖墓各圖,如:那良龐氏宗祠全圖、廉江東臺宗祠圖、墓圖等,這些是今人恢復龐氏宗祠舊址原貌、家墓地址方位及研究喪葬文化可以信賴的史料,也可以看出龐氏家族后人對先人的敬仰、懷念之情。在龐氏族譜世系中,載始祖至三十三世族人,其字、號、生、卒、婚配、子女等,均依據(jù)修譜義例而書,考證精準,記載詳細,真實可信,是研究廉江龐氏家族發(fā)展變遷可以參考的一隅地方文獻。

結 論

家譜文獻在歷史文化研究中具有十分獨特的功能與價值,吉林大學圖書館所藏的家譜文獻很多是海內(nèi)僅存的孤本文獻,本文之中所涉及的四種家譜文獻,有三種僅藏于吉大館。這樣一批珍貴的家譜文獻,是我們研究一隅宗族、家族地方文化的寶貴財富,隨著續(xù)修、新修、重修家譜熱潮的到來,許多尚未引起研究者足夠重視的珍稀民國譜牒文獻一定會被揭示和挖掘出來。賡續(xù)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家譜文獻里家族和家風文化的精髓,一起向未來,讓子孫后代都知道自己家族先人姓氏起源、發(fā)展、遷徙、家訓、祖訓等傳統(tǒng)文化,我們?nèi)沃囟肋h。

猜你喜歡
廉江氏族譜高氏
廉江涯歌原始資源收集與分類研究
蘇州大學藏《吳中葉氏族譜》考述
廉江客方言的VVC 結構
略論遼金時期東京渤海遺民高氏家族——以高模翰家族為中心
廉江作家南國書香節(jié)簽贈作品
高氏押花葫蘆
廉江文聯(lián)獲評“2018年度全省文聯(lián)先進集體”
吐峪溝新出寫經(jīng)題記殘片考釋
尋根之旅
敦煌姓望氏族譜研究綜述
化州市| 平远县| 彭水| 阿瓦提县| 钟山县| 威海市| 大田县| 武邑县| 壤塘县| 唐海县| 抚松县| 舞钢市| 酒泉市| 太仆寺旗| 扶沟县| 汝南县| 武夷山市| 兴业县| 新邵县| 定安县| 许昌市| 福建省| 定襄县| 鄂温| 噶尔县| 布尔津县| 腾冲县| 宜昌市| 北宁市| 宝坻区| 邛崃市| 泽州县| 腾冲县| 大石桥市| 宾阳县| 银川市| 宿松县| 郯城县| 宁津县| 罗江县| 灵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