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對話平行結構研究回顧與展望

2022-03-17 09:25:57孫李英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句法共振語言學

孫李英

(河南大學 外語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1)

平行結構(parallelism)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結構平行、意義關聯(lián)的語言表達[1]399。平行結構研究分為獨白中的平行結構研究和對話中的平行結構(簡稱對話平行結構)研究。以往這兩方面的研究都是不溫不火,但是對話句法理論的確立使對話平行結構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為其發(fā)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因此,本文擬就對話平行結構的相關研究進行綜述,重點介紹對話句法理論視角下平行結構的研究,指出其理論優(yōu)勢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拙見,希望對未來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鑒作用。為此,筆者在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國知網等數(shù)據(jù)庫中,以“parallelism”“paralleled structure”“repetition”“平行結構”“重復”為關鍵詞,檢索了國內外主流語言學類、認知科學類和心理學類相關期刊文獻,共篩選出 200多篇論文,以理論視角為線索對其進行梳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研究的出發(fā)點和側重點不同,以往學者在研究平行結構時曾經使用了其他術語,如“重復(repetition)”“聯(lián)結(alignment)”“對言(dui-speech)”等。

一、對話平行結構的多維度研究

根據(jù)分析采用的理論框架和研究的主要問題,已有的國內外相關研究可分為四類:平行結構的功能語言學研究、平行結構的心理語言學研究、平行結構的對話句法研究、平行結構的對話句法與其他理論的交叉視角研究。

(一)功能語言學研究

平行結構的功能語言學研究主要關注平行結構在語篇中的功能,根據(jù)研究關注側重點的不同又可細分為平行結構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研究和會話分析研究。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家Halliday和Hasan[2-4]將平行結構作為語篇銜接的重要手段,挖掘書面語和口語交流中平行結構的銜接功能。其中,與平行結構直接相關的是詞匯銜接手段,它包括同義、近義、反義、上下義等,這些手段具有維持話題和保持意義連貫的功能。國內學界,胡壯麟[5]85、張德祿[6]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角度探討了漢語語篇中的平行結構,指出平行結構不僅要形式平行而且要意義關聯(lián)。但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家更多關注的是書面語中平行結構的銜接功能;會話分析學家則主要關注口語語篇(對話)中平行結構的話語功能。Tannen[7-8]將平行結構和重復視為同一概念,相對全面地研究了對話中的重復現(xiàn)象,分別論述了重復在話語生成、理解、連接(connection)、交互和人際介入(interpersonal engagement)中所起的作用。重復能使說話人用更少的努力產出更流暢的話語,它提供了一個語義上并不密集的話語,有利于聽話人快速地去理解;重復是語篇銜接的重要手段;重復在交互中可實現(xiàn)話語權的保持、顯示傾聽、拖延時間等;重復不僅能夠連接前后話語,還能夠連接產出話語的交際者,增強交際者的參與感、實現(xiàn)人際介入。兩位Goodwin[9]發(fā)現(xiàn)重復是一種版式捆綁(format tying)。他們認為將對話交際理解成行為、意圖,或是話步,就如同只關注音樂家的行為而忽略了音樂家彈奏的音樂本身;當前話語與先述話語之間的連貫可能存在于交際雙方的措辭(wording)中。他們較早地注意到在會話交際過程中形式與意義之間的關系問題。Schegloff[10-11]系統(tǒng)研究了單個說話人和多個說話人之間的重復現(xiàn)象,分析發(fā)現(xiàn):單個說話人話輪內部的重復能夠實現(xiàn)話輪重新定位、內部修復及為聽者做調整等功能;不同說話人之間的重復則可實現(xiàn)信息收到的確定、起始修復,也可表示改正、拒絕和結束話段等。同國外一樣,國內的相關研究同樣集中于平行結構在交際互動中的功能上。朱永生[12]簡述了重復除強調以外的其他功能,如表承認、表驚訝、表絕望、表緊張、表諷刺等。梁丹丹[13]論述了口語語篇中重復現(xiàn)象的類別及功能。她將重復分為非流利性重復、同構重復和相互重復。她從認知、人際和語篇銜接三個角度論述了重復的功能。在認知方面,重復具有注意提示和記憶加強功能、促進話語產生和理解功能、表達情緒功能等;在人際方面,重復具有接受-參與功能、話題延續(xù)功能和澄清請求功能。在語篇上重復可以促成句際銜接。她還借用了心理語言學家的心理啟動機制解釋重復生成的認知心理動因。權立宏[14]指出重復是除替換外漢語母語者在自然會話中自我修補的兩種常見模式之一。

由上可知,平行結構的功能語言學研究系統(tǒng)而全面地探討了平行結構的語篇、情感、語用等各項功能,但對會話交際中平行結構的結構平行與其所引發(fā)的功能關系的互動關注較少,同時也忽略了平行結構產生的心理認知機制。

(二)心理語言學研究

不同于功能語言學研究視角,一部分心理語言學家嘗試挖掘平行結構背后的心理動因。Bock[15]利用實驗首次提出平行結構的產生機制是心理啟動(priming)。由于受心理啟動的影響,交際雙方傾向于運用相同的語言表達指代相同的事物、狀態(tài)和事件,他們稱之為詞匯夾帶(lexical entrainment)[16]。這一現(xiàn)象促使交際雙方對某一語言表達實現(xiàn)概念協(xié)定(conceptual pact),從而促使詞匯平行結構產生,該結構在交際過程中逐漸取得臨時構式(ad hoc construction)的地位[17]。在概念協(xié)定研究的基礎上,Pickering、Garrod[18-19]提出了對話交互聯(lián)結理論(Interactive Alignment Theory),將平行結構的研究拉入對話加工的心理機制這一大的研究框架下進行考察。該理論認為,對話的順利進行需要交際者在語音、音位、詞匯、句法、語義和情景模式六個層次上實現(xiàn)相互聯(lián)結,或者說實現(xiàn)相似的語言表征形式,也就意味著實現(xiàn)了六個層次上的平行。這樣,六個層次上的平行結構得以產生。發(fā)生在一個層次的平行能引發(fā)另一個層次的平行,語音、音位、詞匯、句法這四個層次上的平行屬于形式平行;語義和情景模式的平行屬于意義的平行,亦即意義上的關聯(lián)。如此,形式的平行引發(fā)意義的關聯(lián)。對話交互聯(lián)結理論還認為,意義關聯(lián)的直接動力來自心理啟動,它能自動激活語言不同表征層次的聯(lián)結;心理啟動是自動的、無意識的,不需要加工努力和交際雙方顯性的協(xié)商,無須交際雙方的概念協(xié)定。簡言之,心理啟動引發(fā)形式平行并最終帶來意義的聯(lián)結(連貫),從而推進話語的順利進行。

平行結構的心理語言學研究挖掘出平行結構生成的心理啟動機制,為平行結構的研究提供了心理學依據(jù)。但是該研究將意義關聯(lián)、話語連貫的心理動因簡單地歸結為心理啟動,未能詳細闡釋從心理啟動到話語連貫的認知過程。針對這一問題,新興的對話句法理論從認知和功能視角提供從心理啟動到形式平行再到話語連貫的具體推理過程,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心理語言學研究的不足。

(三)對話句法研究

2014年,CognitiveLinguistics雜志第三期??l(fā)表了關于對話句法理論(Dialogic Syntax,下稱DS)的七篇文章,標志著DS的正式確立。DS是認知語言學和互動語言學融合的產物[17,20],它從認知功能視角分析自然對話中話語間的平行映射關系與共振效應,旨在揭示語言、認知和互動對意義推理的作用。該理論突破了傳統(tǒng)的單句層面的線性句法分析模式,把單句內部的認知分析拓展到話語間的結構關系研究[17,21-22]。在會話交際中,言者會有意或無意地復用先述話語(基礎話語)的語言資源,產出的目標話語與基礎話語形成平行映射關系,進而促使話語間產生形式和意義的共振(resonance),這就是對話句法現(xiàn)象。平行是對話句法的外顯特征,指會話中并置話語之間的對應表征關系,它能誘發(fā)對應成分之間的映射,進而激活它們之間的相似性感知[21]370,亦即共振。共振既包括相似性,也包括差異性[21]360。

在對話句法理論下,平行結構不再是單一的研究對象,而是被拉入基于平行結構的在線意義推理這個大的研究目標里。該理論通過分析映射結構(diagraph)[21]362,即平行結構間共振帶來的超越句子層面的句法關系,來解釋話語意義的在線建構。簡言之,該理論通過分析話語間的平行對應關系來解釋平行結構之間的意義關聯(lián)。該理論認為,話語間“形式上平行很可能意義上也平行(關聯(lián))”[21]369。具體而言,在會話交際過程中,由于受到先述話語心理啟動的作用,言者會復用先述話語的語言資源,產出目標話語。該目標話語和基礎話語構成平行結構,平行結構間的平行映射關系引發(fā)話語間的形式共振,進而激活意義推理的類比機制,使看似沒有意義關聯(lián)的對應成分之間建立起意義的關聯(lián)[21]。但是僅依據(jù)形式共振便做出意義的類比推理,進而獲得關聯(lián)的意義,顯然這種推理并不充分。若想獲得關聯(lián)的意義,該分析過程中形式共振的同時必須加入話語間意義的認知加工過程,這樣才能為基于語境的意義的類比推理提供意義支撐。

隨著對話句法理論的引入[23-30],國內也開啟了平行結構的對話句法研究。王寅、曾國才[31-33]在對話句法框架下分別探討了英語中WH-問答平行結構的句法共振、語義共振和語用共振。他們將句法共振具體分為結構層面的共振和關聯(lián)共振,結構層面的共振又細分為語音、詞語、單句和句群層[31]。王寅、曾國才[32]基于心理學中記憶原理和構式語法的傳承觀建構了WH-問答平行結構語義共振的分析方法。在WH-問答平行結構中,問句不僅為答話者提供了具體的話語,同時也提供了一個語義圖式,答句依據(jù)這一圖式對其提供相關的例示性信息。王寅、曾國才[33]還論述了英語WH-問答平行結構背后的認知語用機制。他們指出,答話者A基于與問話者Q之間不同的關系和自身交際目的,實施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即完全合作、局部合作和零位合作。這三種不同的合作度決定了對應的三類不同的ECM結構耦合,進而產生與之對應的三類不同的信息共振,即完全共振、局部共振和零位共振。依據(jù)問和答之間句法對應性的程度,關聯(lián)共振可以分為完全共振、部分共振和零共振。王寅、曾國才關于WH-問答平行結構的論述對研究對話平行結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是,他們將句法共振、語義共振和語用共振分別在不同期刊的三篇論文中進行論述,不利于這三個方面的統(tǒng)一分析。

(四)對話句法與其他理論的交叉視角研究

針對上述對話句法理論意義加工缺失的問題,Zima[34]將對話句法理論與認知語法相結合,引入認知語法的識解模型和語篇分析模型,利用語言使用事件的動態(tài)更替和識解機制填補平行結構研究中的意義加工部分。

依據(jù)Langacker的認知語篇理論[35],在話語流中,話語對應視窗,視窗對應不同的語言使用事件,語言使用事件隨著時間的推移由先前事件、當前事件和后續(xù)事件而不斷展開。換言之,在話語交際中,對話平行結構的基礎話語和目標話語分別對應兩個連續(xù)的視窗(語言使用事件)。隨著話語的開展,概念化者從一個視窗到另一個視窗不斷地轉換注意焦點(focus),而共振依賴交際者視窗的更新和注意焦點的轉移。隨著話語的順利進行,先前事件作為已經激活過的概念基層是共振的基礎。為了獲得共振,說話人必須再次激活先前事件提供的共振基礎,依據(jù)共振基礎來解釋當前話語。同理,每一個語言使用事件都反映說話人對客觀情景的識解,在連續(xù)發(fā)展的話語流中,說話人的識解為聽話人的識解提供基礎,聽話人的識解又為后續(xù)說話人的識解提供基礎。因此,他們的識解在交互中具有連續(xù)性和關聯(lián)性,從而引發(fā)共振。Zima[34]將對話句法和認知語法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修補了對話句法理論。但是,她沒有區(qū)分共振的種類,這使其論證過程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而且她只解釋了詞匯共振,并沒有對句法共振進行闡釋。國內,高彥梅[36]嘗試結合Du Bois對話共振具體的形式表征方式與Hasan銜接和諧理論細致的“功能關系”描述,解釋言談進程中平行結構表層平行共振與深層功能語義關系之間的互動,實現(xiàn)對話句法理論和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在解釋平行結構中的優(yōu)勢互補和聯(lián)合增效。劉興兵[37]基于經典的語義三角理論證實了平行結構形式上平行、意義上關聯(lián)的正確性,但也只是從理論上證明了這種觀點的正確性,并沒有提出具體而有效的推理步驟。孫李英[38-40]基于對話句法、認知語篇及識解的主體間性等理論,構建了基于形式介入的形義一體會話含義推導模型,即“形式介入>平行映射>形式意義二位一體共振>類比推理>會話含義”。具體而言,話語間的形式介入帶來話語間的平行映射關系,進而激活話語間形式和意義的二位一體共振。形式的共振觸發(fā)和突顯意義的共振,意義的共振體現(xiàn)于識解的共振,即交際雙方通過聯(lián)合調試最終達成在某一識解維度上兩種識解之間的意義對比關系,在此基礎上結合語境進行意義的類比推理,會話含義由此產生。該模型有一定的解釋力,但是目前只是在漢語平行結構中得到了驗證,其普適性需要進一步探究。

在對平行結構的形式與意義關系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同時,部分學者嘗試結合對話句法理論與其他理論,細化平行結構的生成機制問題。Sakita[41]嘗試引入Langacker[42]的范疇化理論。由上可知,對于平行結構的生成機制,不論是心理語言學研究還是對話句法研究,都一致認為其是心理啟動。但是,這一心理啟動的過程如何操作?換言之,這其中涉及何種認知過程?為解答這一問題,Sakita[41]借用Langacker[42]的“原型(prototype)—圖式(schema)—擴展式(extension)”的范疇化關系細化了這一過程。聽話人以對方話語為原型抽取其圖式,并以此為模板,建構該圖式的不同實例,即擴展式。擴展式與原型因具有相同的圖式而構成平行結構。在話語流中,同一圖式會被不斷地例示,產出多個擴展式,進而產生平行、激活共振、實現(xiàn)話語連貫。因此,話語與話語之間的“原型—圖式—實例”關系塑造了進行中的對話[17]457-459,[41]468,揭示了對話中語言基于自身結構的能產性特征和“語言建構語言”話語產生機制。Sakita借用Langacker的“原型—圖式—擴展式”這一范疇化關系細化了心理啟動這一過程,是對對話句法理論關于平行結構生成機制研究的豐富和補充。但是,在某些平行結構中,很難界定基礎話語是否是原型。針對這種情況,Brne、Zima[17]提出對話平行結構的生成機制是圖式化(schematization)和實例化(instantiation),即“實例—圖式—實例”。這一提法解決了Sakita的原型難以界定的問題。不過,他們的提法過于簡單,忽略了直接以基礎話語為圖式進行闡釋而生成目標話語的情況;同時,在實例化過程中,言者必須提供一個具體的識解方式對圖式進行例示,但是這一識解方式的選擇并不是隨意的,而是涉及一個相對復雜的認知過程。

二、研究局限及未來研究趨勢

依據(jù)上述研究回顧可見,對話平行結構的研究主要在功能語言學、心理語言學、對話句法和學科的交叉整合四大研究視角中展開。在功能語言學視角下,學者們將其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語言現(xiàn)象,對其在話語交際中的各項功能做了比較全面的探討。而在心理語言學、對話句法及后來的交叉學科視角下,對話平行結構不再是獨立的語言現(xiàn)象,而是被拉入對話的加工機制這樣一個大的研究背景之下。在此背景下,平行結構的生成機制及其形式和意義之間的互動關系成為學者關注的重點,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平行結構研究仍然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尤其是對話句法理論的出現(xiàn),為平行結構的研究開啟了句際結構研究的新視角,平行結構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顯,這必將為平行結構的研究帶來廣闊的前景。

(一)擴大研究范圍

在研究內容上,以往的平行結構研究主要集中于平行結構的話語功能、生成機制及其形式和意義之間的互動關系等方面。但是,對平行結構表層平行共振與深層功能語義關系之間的互動研究依然不足,仍然缺乏一個翔實的平行結構生成機制,對于平行結構形式和意義關系的研究目前還沒有一個具有普適性和操作性的推理程序。同時,對于平行結構的研究,不應僅局限于上述三個方面,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深入,比如平行結構之于話語的塑造和會話順利開展的作用、對話平行結構局部的穩(wěn)定性、話語流中臨時構式的產生及固化、對話平行結構涉及的語言的組合和聚合關聯(lián)、線性句法與對話句法理論的互補性研究等。平行結構的研究也可以拓展到非語言符號的多模態(tài)研究,譬如在語言符號的分析中加入手勢的作用[43]。此外,還可以加強平行結構的類型學研究,在多種語言中研究平行結構并從中找到不同語言之間的共性和差異。

(二)加強多學科理論融合

在理論視角上,要進一步加強語言學各流派的融合,實現(xiàn)聯(lián)合增效。對話平行結構研究本身具有天然的跨學科性質,上述平行結構研究的四大理論視角體現(xiàn)了多學科相融合的趨勢。在以后的研究中,對話平行結構的研究應在深入結合上述理論的基礎上,借鑒互動語言學和構式語法等理論的相關成果。對話構式語法[17,44-45]的提出就是對話句法理論與構式語法相融合的產物,對話平行結構作為對話構式的一類,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研究視角。同時,對平行結構的研究要堅持形義一體的準則,可以適當借鑒形式語言學的相關理論。事實上,對話句法理論視角下的平行結構研究已經借鑒了形式語法的語言形式表征方式,以構建體現(xiàn)平行結構之間語言形式映射關系的映射結構[21]362。

(三)提倡多樣化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話句法理論視角下的平行結構研究尤其要注意兩種研究方法的結合。平行結構的心理語言學研究一般利用定量研究方法(心理實驗)證明平行結構從形式平行到話語連貫的心理動因是心理啟動,但是它缺乏理論上推導過程的補充。因此,平行結構的對話句法研究補充了缺失的理論思辨內容(定性研究)。Moscoso和Du Bois[46]利用大數(shù)據(jù)和信息論(information theory)的數(shù)據(jù)計算方法來測試平行結構間的共振度(degree of resonance)。Du Bois[47]介紹了一款名叫Rezonator的分析軟件,用于分析和量化平行結構話語間的共振和介入。隨著科技發(fā)展,各種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不斷涌現(xiàn),未來的研究還可運用R語言、Python等數(shù)據(jù)分析工具,以增強平行結構研究的實證性和客觀性。

三、結語

本文就對話平行結構的研究進行綜述,總結現(xiàn)有研究存在的問題,指出未來研究的方向。對話平行結構研究是一個開放的、具有天然跨學科性質的研究話題,可從不同層面和不同視角進行研究,因此具有巨大的研究潛力,尤其是對話句法理論的確立為其提供了互動認知[48]視角。特別是在漢語中,平行結構(對言)是漢語語法的基礎,存在于詞匯、短語、語篇等語言的各個層面[48-49],因此漢語對話平行結構研究具有很大的價值。對于對話平行結構的研究有利于揭示會話發(fā)展過程中語言、認知、互動之間的關系,整合個人認知和社會互動,使認知走出“大腦”、走入社會交往,符合語言研究的社會和互動轉向。因此,關于對話平行結構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研究意義和價值。

猜你喜歡
句法共振語言學
句法與句意(外一篇)
中華詩詞(2021年3期)2021-12-31 08:07:22
述謂結構與英語句法配置
安然 與時代同頻共振
選硬人打硬仗——紫陽縣黨建與脫貧同頻共振
當代陜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22
句法二題
中華詩詞(2018年3期)2018-08-01 06:40:40
詩詞聯(lián)句句法梳理
中華詩詞(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2
CTA 中紡院+ 化纖聯(lián)盟 強強聯(lián)合 科技共振
認知語言學與對外漢語教學
改革是決心和動力的共振
語言學與修辭學:關聯(lián)與互動
當代修辭學(2011年2期)2011-01-23 06:39:12
临海市| 华蓥市| 尚义县| 曲沃县| 双流县| 鄂伦春自治旗| 舒城县| 房产| 舒兰市| 安仁县| 临猗县| 鱼台县| 民乐县| 商河县| 三明市| 文昌市| 临潭县| 黄大仙区| 甘孜| 安顺市| 海晏县| 西林县| 汉川市| 徐汇区| 荥经县| 青田县| 东丽区| 海原县| 潜江市| 容城县| 珠海市| 新疆| 韶山市| 武乡县| 平和县| 贵定县| 南投县| 台北县| 定结县| 玛曲县| 浦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