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qū)江口中心小學 關秀梅
中小學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們國家推行的一項重要決策,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大力支持與執(zhí)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想辦法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契合課改精神,而信息技術的使用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它給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讓原本枯燥的課本知識變得形象易于接受,也讓我們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不再是個難題,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改善教學過程,提升素質教育帶來了新的曙光。當然,教師也應該要正確對待信息技術,從教學實際出發(fā),以學生為主體,靈活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努力實現(xiàn)與小學語文課程的優(yōu)化整合,為不斷提高學生素質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以下筆者就結合實際案例來談談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優(yōu)勢與目的。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多種方式提升信息化教學效果,對提升綜合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開展信息化教學是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強化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綜合效果,有助于實現(xiàn)教育改革目標,而在這一過程中,離不開多媒體的有效支撐。現(xiàn)代多媒體已經(jīng)全面融入學生的生活,對構建現(xiàn)代信息化教育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該積極發(fā)揮多媒體設備的推動作用,助力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在教育實踐中,教師通過深入分析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推動作用,有助于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目標。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信息技術融入的教學改革,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特別是多媒體等現(xiàn)代科技,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更好提升語文教學綜合效能,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發(fā)展趨勢,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通過融入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構建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育體系具有重要作用。
信息技術在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在小學階段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對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具有深遠影響。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特點,同時能將自身生活與語文課程進行關聯(lián),為學生今后成長打下必要的技能基礎,同時也將信息技術作為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教育手段,鼓勵學生通過信息技術不斷將自身的愛好和興趣進行拓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現(xiàn)代語文學習。
小學生正處于思想活躍的年紀,對語文理論概念往往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這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但是漫無目的學習過程并不利于學生成長,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另外很多小學生在家庭成長過程中也接觸過各類電子產(chǎn)品,包括手機、iPad等,更多時候小學生是模仿大人進行操作探索,而不了解電子產(chǎn)品對于實際生活的作用,小學生探索欲和求知欲較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基于學生特點,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缺乏主動學習意識,同時對抽象性理論概念也較為模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特點進行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大量知識與計算機及網(wǎng)絡有關,很難將抽象的理論進行具象化,因此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進行教學情境創(chuàng)造,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觀察、主動探索以及主動創(chuàng)新。小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但是在學習經(jīng)驗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對成人的依賴度較強,因此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沉浸在他們較為熟悉的場景中,有利于學生深化思考,并讓學生自主產(chǎn)生“學習驅動力”,促使學生之間對熟悉場景進行討論,促進語文思維發(fā)散。
經(jīng)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知道,在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育體系中,信息技術教學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在新媒體語境下,探索小學語文信息化創(chuàng)新,對提升語文教學綜合效能具有重要意義。要立足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深入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教學優(yōu)化策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提升對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視程度,通過多種模式提升教學效果。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探索小學語文教學優(yōu)化路徑,可以依靠現(xiàn)代教育模式和手段,特別是結合現(xiàn)代新媒體發(fā)展,提升閱讀教學綜合效能,構建科學的小學語文教育體系,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識字是小學階段不可或缺的一個教學活動內(nèi)容,這個過程相對枯燥,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著眼不斷強化訓練,重復記憶的情形,導致一部分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嚴重影響學習效果。而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幫助教師克服這個問題,它不僅能有效激發(fā)小學生的感性反應,還能讓他們正確認識漢字形成的過程與發(fā)展規(guī)律。例如,在學習“俊”這個字時,筆者先出示幻燈片引出“駿、竣、峻”等字,讓學生根據(jù)偏旁部首體會這些字在音、形、意的細微區(qū)別,“俊”與“人”有關,“駿”與“馬”有關,展示良馬,跑得快的好馬,而“峻”“竣”是還沒有學過的字,但它們的讀音相同,只是表達的意思不一樣,類似這樣的字還有“辮、辨、瓣、辯”等字,這些字在漢字中數(shù)不勝數(shù),這樣就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另外,還可以結合生字配上簡筆動畫,如教學“掄、劈、揪、踢、提”等生字,利用電腦動畫進行筆畫教學,可以把抽象文字變得形象起來,而運筆過程的變化更能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感觀刺激,讓原本靜止的字符靈動起來,賦予了漢字生機活力,這樣既能吸引學生,又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識字的樂趣。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只是注重傳授的過程,圍繞講臺,結合嘴、書、粉筆,加個小黑板或掛圖之類,整個教學過程就能順利展開了,但這樣的教學教師往往會覺得即便用心付出了,可是自己學生就是沒有激情學習,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教師也陷入沉思,如果自己不是一個善于表演、懂得活躍氣氛的人,學生是很難被自己吸引住的。而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給課堂注入了生命與活力,讓學生對上課充滿了興趣,點燃了學習的希望,活躍了課堂的氣氛,讓學習又有了前進的動力。例如,當筆者在講授《白楊》這節(jié)課時,由于學生對白楊這種樹不熟悉,因此在教學時筆者先用課件播放一段從幼小的樹苗到長成大樹的白楊,它們或獨立,或成林地在風沙中挺立,在皚皚白雪中矗立,在戈壁荒野中成長,不管環(huán)境多么惡劣,它們始終不屈的情境視頻,讓學生認真欣賞并試著講述一下自己的觀后感,課堂學習氣氛變得活躍起來,接下來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學習,進一步去認識白楊樹的堅貞不屈的品格,品味那位父親對自己孩子們的殷切期望,讓他們懂得接受祖國的召喚是多么光榮的事,也讓學生深深地認識到雖然現(xiàn)在自己的生活過得富裕了,但是我們不要忘了祖國的其他地方還相對落后,特別是邊疆正需要大批建設者,作為每一名青年人要在祖國最需要我們的時刻挺身而出,勇于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祖國,奉獻給邊疆,就像白楊樹一樣,做一個勇敢不屈的護疆、守疆戰(zhàn)士。如此一來,信息技術的使用,讓學生對課文情境的認識更真切了。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巧妙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不但能使課本內(nèi)容化難為易,簡潔明了,還能幫助學生理清看似繁雜的故事情節(jié),有利于正確理解課本知識。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利用信息技術中的相關影像技術把課文中那些抽象靜止的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意境轉換成感性逼真、形象生動的畫面形式,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也使學生能正確、迅速理解教材的主要內(nèi)容,進而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就如《草船借箭》這課的教學重難點:能正確感悟課文中重要的人物形象,從故事情節(jié)中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生由于受生活閱歷、認知水平的限制,抽象思維比較薄弱,形象思維更不發(fā)達,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先讓學生觀看借箭經(jīng)過的一段視頻,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感受畫面中的人物的言行舉止,初步感知了文章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主要脈絡,找到故事情節(jié)的前因后果,為接下來的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做好鋪墊。然后要求他們逐一找出課文中各個重要人物的形象與性格特征的相關句子,并與相鄰同學之間進行交流,接下來邀請部分學生進行表述,其他學生負責補充,教師做必要的引導,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達到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從而實現(xiàn)抓住課文重點,又突破難點的目的。
朗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如何讓學生能聲情并茂、有的放矢,是每位語文教師都要思考的一個問題。讀得好,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而引入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把朗讀渲染得更加激情,感染力更強,并能創(chuàng)設一個共鳴的教學環(huán)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草船借箭》中的第二自然段對話情節(jié)尤為突出,其中諸葛亮與周瑜的精彩對話最能體現(xiàn)兩人的性格特征,堪稱經(jīng)典,而這一段的理解又是教學的難點,因此在朗讀教學時,主要是以分角色朗讀為主,讓學生能融入情境,學會揣摩人物內(nèi)心,進而開展朗讀。在教學時筆者先請兩位同學起來朗讀,但感覺很平淡,沒有感情,不符合人物心理變化特點,接著又請了另外兩名學生,要求他們繼續(xù)分角色朗讀,效果仍不盡如人意,于是,筆者就利用《草船借箭》的相關視頻片段展播給學生看,讓他們重點觀看了影片中的相關對話片段,觀看后,學生對文中人物的性情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然后再要求學生對照朗讀時就比之前更有激情了。因此,在接下來朗讀課文時,學生就更能揣摩人物的心理特點,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對周瑜的險惡用心了然于胸,那么,諸葛亮的對借箭的胸有成竹的人物形象,在學生頭腦里就自然而然地樹立起來了,豐滿起來了,鮮活起來了。于是學生就會讀得惟妙惟肖、生動形象,學生的激情就噴薄而出。
小學語文微課技術的使用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只有讓教師充分了解微課的特點,將微課設計與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才能發(fā)揮微課的作用。許多教師認為微課就是使用相應的短視頻濃縮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快速獲取知識,其實微課的視頻更具專業(yè)性,在制作的過程中更應該突出重點,尤其是要讓教學內(nèi)容變得少而精,將一些具體的資源進行情境化處理,通過提供有效有效的情境,發(fā)揮學生的認知能力,讓學生在趣味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因此,微課的重點在于能有效化繁為簡,提高教師備課的有效性,盡可能地讓學生通過微課的講解掌握學習方法。比如,在練習寫景類文本的時候,教師需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比喻和擬人的應用能讓景物變得更加生動形象,那么如何讓學生快速掌握兩種修辭方法的特點,并且能夠區(qū)分出兩種修辭手法呢?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語言表達程式,比如,在寫柳樹的時候,學生既要描繪出柳樹搖曳的姿態(tài),還需要將柳樹的顏色和隨風擺動的樣子生動地刻畫出來,這就需要學生先形成簡單的語句,學生可能會說柳樹十分挺拔,葉子是翠綠的,樹干很粗。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用比喻的方式讓柳樹的綠顯得更加生動,比如,可以將柳樹的葉子比喻成一片片翠玉或是將柳樹纖長的枝條比喻成姑娘的辮子。這種比喻其實較為常見,但是對學生來說,如果能恰當?shù)厥褂眠@些比喻句,就能讓自己的作文提升檔次。同時,擬人的方式也可以表現(xiàn)出柳樹的挺拔。因此,教師在設計微課的時候,就必須要將修辭手法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簡短有效的句子,讓學生清楚地掌握這兩種修辭手法的使用方式,使用情景以及二者的區(qū)別。
總的來說,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可以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靈動有趣、簡明易懂、激情共鳴,它能有效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但是也一定要明確,它只是教學中的一種輔助手段,教師既不能神化它,也不能泛化它,要學會取長補短、有機整合,讓信息技術能真正為課堂教學添磚加瓦,使小學語文課堂更加靈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