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葉小兵 謝 娟
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肚嗌倌攴ㄖ谓逃缶V》提出,要“將法治素養(yǎng)作為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镀胀ǜ咧兴枷胝握n程標準》(2017年版)也將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設定為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成為“具有法治意識素養(yǎng)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培育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為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行為習慣,為將來投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事業(yè)奠定堅實法治基礎。那么,如何能夠培養(yǎng)高中生具備良好的法治素養(yǎng)呢?筆者認為,應該在思政課教學實踐中引入“大思政課”的教育理念—思政課是理論大課、實踐大課、時代大課,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活動,讓高中生學習法治知識,樹立法治信仰,增強法治意識,提升法治素養(yǎng)。
提升法治素養(yǎng)工作包括:增長學生的法治知識,增進其對法治的情感,提高其參與法治教育活動的熱情。
具備法治知識是提高學生法治素養(yǎng)的基礎?,F(xiàn)階段,高中生獲取法治知識的主渠道是上思想政治課,思想政治課也是開展高中法治教育的主陣地?!肚嗌倌攴ㄖ谓逃缶V》《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實施后,思想政治課充實了法治教育方面的內容,通過思想政治課,高中生可以學習到法治知識,由此提升自身法治素養(yǎng)。
教材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根本,學校和教師要依據(jù)其開展法治教育。人教版《思想政治》教材中設置的法治教育單元包括: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第三單元“全面依法治國”,主要內容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國建設和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等;選擇性必修二《法律與生活》,主要內容為《民法典》中的民事權利與義務、家庭與婚姻、就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社會爭議解決等;選修二《法官與律師》,主要內容為法官的職責、審判程序,律師的職責、辯護和代理,這兩種具有代表性的法律職業(yè)的職責和使命等。
除上述內容,人教版《思想政治》教材中其他一些章節(jié)也有法治教育的內容,比如必修二《經濟與社會》中提到的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保障等;必修三《政治與法治》中提到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等。在開展教學時,教師應在講授經濟、政治知識的同時,闡明其法理依據(jù),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知識點,提高學生的法治知識水平。
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是幫助學生增長法治知識、提升法治素養(yǎng)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镀胀ǜ咧兴枷胝握n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出,開展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那么,該如何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呢?首先,教師應精選法治案例和素材,創(chuàng)設相應教學情境。比如,教師可在“法治政府”一課的教學中,利用“特斯拉剎車失靈維權風波一案”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帶入“事件現(xiàn)場”參與案件討論,就其中蘊含的法治元素進行重點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法治知識的熱情。之后,巧設議題,引導學生從法治角度分析問題。比如,以“如何管住失控的特斯拉”為題,討論“如何看待消費者的行為”“評析政府部門介入處理的舉措”等。最后,“向政府獻良策,推動法治政府建設”,以此引導學生探究建設法治政府的意義,增強他們對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翁意識以及責任感。
通過上述教學活動,可以有效增進學生對法治知識的理解。
課前時事評述,即教師在進行新課教學前,讓學生用3—5分鐘簡述并評析一則時事新聞或事件,然后對學生的評述進行簡短點評。這是不少思想政治課教師采用的一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科和時政知識的教學方法,也是筆者在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方法。使用這個方法時,教師通常會建議學生圍繞某一主題—經濟、政治、法治、文化、環(huán)境保護、國際交往等,選取素材,然后闡述其中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社會生活中,經濟糾紛、家庭矛盾等都是學生用來進行時事評述的熱門選題,他們在梳理案情、發(fā)表見解的過程中,會查閱不少與法治相關的資料、文獻,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很多法治知識。
當然,法治主題評述的專業(yè)性要求高,案件的時效性強,因此學生在進行案件評述、發(fā)表見解時可能會出現(xiàn)觀點片面、法律引用不當?shù)葐栴},這時,教師需引導學生運用法治思維思考問題,堅持平等、公正的法治原則,按照規(guī)范的程序,正確理解案例中蘊含的法治教育內容。通過法治主題評述,學生可以自主學習、理解法治知識,并用這些知識解讀社會問題、觀察社會現(xiàn)象。
法治情感體現(xiàn)著人們對法律的認同、信任、崇敬與依賴。校園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在校園內開展法治教育,有利于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氛圍,有利于增進學生的法治情感。
思想政治課教師可以向學校申請管理校園法治宣傳櫥窗,定期更新內容。比如,制作與《憲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相關的宣傳畫報、小貼士、學習資料等,并在法治宣傳櫥窗中進行展示,拓展法治教育課堂的范圍;組織學生圍繞“青少年法治教育”等話題采訪法治副校長,并將采訪稿整理、排版好,在法治宣傳櫥窗中定期更新,將課堂中的學法氛圍帶進校園法治文化建設中;等等。思想政治課教師通過組織校園法治文化建設活動,可增強法治教育的效果,增進學生對法治的認同、信任和崇敬的情感。
在思想政治課中,教師可以開展法治主題教育日活動。比如,在每年的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組織學生學習《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增強學生的權利和義務意識;在每年的4月15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引導學生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增進對國家的認同,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在每年的12月4日“國家憲法日”,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憲法知識,弘揚憲法精神。這些主題教育日蘊含著豐富的法治元素,開展與其相關的教育活動可使學生得到法治的熏陶,增進對法治的認同和情感。
思想政治課教師還應積極帶領學生參加教育部舉辦的全國學生“學憲法 講憲法”活動,各省區(qū)市舉辦的青少年禁毒知識競賽、中學生法治演講比賽和青少年法治知識競賽等。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學到法治知識,還能在競賽、備賽中激發(fā)學法熱情,增進對法治的情感。
思想政治課教師還應該開闊思維,積極創(chuàng)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法治教育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法治學習的熱情,使其在活動中學習法治知識,將法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強法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教師可聯(lián)系所在區(qū)人民法院,組織學生每學期至少觀摩一次庭審活動。身處庭審現(xiàn)場,學生將對我國法律、法律體系、人民法院等形成書本無法給予的感性認識,加深對參與庭審的主要角色及其職責的理解。
課堂模擬活動,作為一種具備實踐性質的教學手段,能將法治知識寓于實踐之中,增強學生的臨場體驗感,激發(fā)其學法熱情。在參與模擬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全身心投入其中,對法治知識的學習與理解也更容易。具體形式可以是模擬法庭、模擬政協(xié)、模擬人大等,這些活動都可以激發(fā)學生參與法治學習的熱情,尤其是模擬法庭,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分析案情、模擬庭審,通常會對審判、法律有更深刻的理解。這些活動讓學生有了切身感受,積累了參與法律活動的經驗,從而增強了自身的法治意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學要走出教室,邁入社會實踐活動的大課堂。思想政治課教師應引導學生走出校園,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感悟、踐行法治。筆者曾要求學生在國慶節(jié)期間對商品促銷活動進行調查,同時學習《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的相關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增強了權利義務意識,具備了一些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手段和能力。實踐證明,通過走進社會實踐大課堂,學生的法治意識、法治知識水平、參與法治的能力均得到了明顯提升。
◆◆◆
綜上,高中思政課教師應引入“大思政課”這一教育理念,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教學活動,讓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活動成為增長學生法治知識的重要工具,讓校園法治教育宣傳活動成為涵養(yǎng)學生法治情感的重要載體,讓學生法治實踐活動成為促進學生參與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徑,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